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浅论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姓 名: 张 伟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 级: 公管 32 学 号: 2233213 指导教师: 伍 洁 职 称: 讲 师 2007 年 5月 25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 1一、本土文化资源的含义2(一)文化资源的定义2(二)本土文化资源的定义2(三)本土文化资源的特2二、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的种类与特点 3(一)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的种类 3(二)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的特点 4三、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5(一)古代遗址和文物保护不当 5(二)开发无序和不力 5(三)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5(四)传统的民间工艺艺人生存存在问题 6四、关于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的建议 6(一)树立“保护第一”的观念 6(二)加强管理,严防建设性破坏 7(三)以历史文化名城为龙头品牌 7(四)加强本土文化的研究 7致谢8参考文献8浅论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张 伟指导教师 伍 洁摘要:南京是与北京、西安、洛阳齐名的我国四大著名古都之一。延绵2500年的建城史,累计1700年的建都史,产生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其种类也是非常丰富,涵盖了古代遗址和文物、近现代历史与革命遗址、各类具有纪念性意义的建筑物与历史特色街区、人文景观和非物质遗产等。这些本土文化资源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同时在保护、开发和利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课题就南京本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力图为南京市的本土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使具有一定价值和发展潜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及时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关键词:南京文化资源;本土文化;开发;利用shallowly discusses the nanjing native place culture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use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manages specialized student zhang weitutor wu jieabstract:nanjing is our country one of four big famous ancient capitals which with beijing, xian, luo yang shares the honor. extends 2500 to construct the city history, accumulated 1700 to found a capital the history, had the rich culture to accumulate with the unique humanities lands cape, stayed behind has multitudinously been well worth the precious historical culture resources. its type also is extremely rich, has covered the ancient times ruins and the cultural relic, the near modern history and the revolutionary ruins, each kind has the memento significance the building and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 block, the humanities landscape and the non- material inheritance and so on. these native place culture resources also have the bright characteristic, simultaneously in the protec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use also has some problems. this topic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nanjing native place culture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ries hard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for the nanjing native place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enable to have the certain value and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non- matter cultural heritage obtains the prompt prot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use.essential character: nanjing cultural resources ;native cultural;culture development;use 南京是文化资源大区,利用南京本土文化资源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新形象,是促进南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动力。城市形象作为信息载体和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增值作用,具有凝聚、吸引、辐射等功能。1南京能否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新形象,取决于对本土文化资源价值的确认。一、本土文化资源的含义与特点关于本土文化资源,人们由于某种思维定式和习惯的局限,往往不假思索就把它们同“落后”、“保守”联系了起来。实际上,从严谨的科学研究的意义上来讲,这只是一种成见。如果不打破这种成见,对本土文化资源的评价往往就会出现偏差。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正是现代化建设中降低成本、加快速度、减少风险并提高居民的认同程度、取得更好的现实效果的有效途径。于是,关于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价值的确认显得尤为重要。在确认本土文化资源价值之前,就应先了解文化资源的内涵。(一)文化资源的定义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化资源。对于文化资源,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或者约定俗成的概念,许多研究者把文化资源简单地归结为体现文化特征的资源,比如文物、建筑、民俗、工艺、历史人物等。2 一般地,文化资源是指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的思维活动的物质的精神的产品或者活动。文化资源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建筑、工艺、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戏曲等。3广义的文化资源是难以给出具体的界定的,只要是体现人类追求和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产品或活动,均应划入文化资源的范畴。这样一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大量地体现了文化的痕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比较,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特征。 (二)本土文化资源的定义本土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4 作为本土文化本身,包括了宗教、风土民情、众生群像、民间俚曲、礼俗好尚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所谓本土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显露在外的、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显性文化”和不表现于外的由知识、态度、价值观构成的“隐性文化”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具有本土特色的实物、住房、服饰、交通设施、生产工具语言、文字、风俗、礼仪、节日等,后者则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如伦理观念、价值取向、认知模式、审美情趣等闭。它们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本土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对当地特有社会氛围的营造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千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人类对待事物的积极向上的、肯定的、有效的态度形成了具有强大传承能力的本土文化资源。5比如,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希望拥有财富和安定的生活,就把这种希望寄托在一些物品或者活动上,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民间工艺、民俗活动、民居建筑等形形色色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的形成和传承具有强大的动力和完善的机制,伴随着人们主动的传承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成为今天引人瞩目的文化资源之一。(三)本土文化资源的特点 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一个省市区都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有一种认识是:一谈本土文化资源就是带“老”字的东西,老房子、老字号、老玩具。其实,本土文化资源不一定都是老的,还有许多现代的文化资源,有时还是非常重要的资源。667北京的西单文化广场,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是现代雕塑,已为广大群众接受。所以说本土文化资源不一定就都是老的。由于我国地广物博,文化资源丰富,所以本土文化资源也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四点:1本土文化资源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们所说的文化资源均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指随着时间推移,文化资源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属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时间、地域、人群、历史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就外化为不确定性。2 本土文化资源形成过程的巨大差异 本土文化资源形成过程的巨大差异使得一些文化资源受众群体较少,资源密集度不够,缺少更多的社会认同,因此其外在的价值概念就不是很清晰。 3资源所属人群的差异 目前,学术界有一个观点,认为本土文化资源是一种消费品,但是这种消费品具有强烈的受众特性。对于某些人群,某项资源可能是有价值的;而对于另外一个人群,这个资源可能就没有价值。 4本土文化资源的可评价属性 本土文化资源的生成不同于任何其他社会性资源,有着强烈的共生特征。一般情况下,本土文化资源的发端和传承与相邻的文化现象有着深刻的必然的联系。本土文化资源是否可以评价,是否可以与相关的资源一起形成文化产品,与特定文化资源的评价属性有着紧密的关系。7二、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的种类与特点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全方位的重视。越有地方风味,越有世界传播价值。南京的本土文化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而且还有传统医药、杂技、竞技、以及老地名、老字号、餐饮文化、花鸟虫鱼等生活习俗,几乎涉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领域。8但是从项目的生存状况来看,绝大多数的都处于濒危和生存艰难的状态,迫切需要加强抢救性的保护。(一)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的种类本土文化资源作为非再生性资源,既有其基本的内涵,同时应把它看作是变化的动态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在历史的积淀基础之上,人类不断给予某些特定事物以人文内涵,使这些事物逐渐成为本土文化资源中的组成部分,从而使本土文化资源永不停止地扩充着内涵。基于此,笔者认为南京市的本土文化资源有如下内容:1古代遗址与文物这类资源主要有:南朝石刻、南唐二陵、栖霞山舍利塔、千佛崖、明城墙、明孝陵、中山陵、朝天宫、瞻园,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地点、石头城遗址、保圣寺、明征君碑塔、夫子庙遗迹、王德墓 、定林寺塔 、灵谷寺无梁殿、中华门城堡 、鼓楼、明故宫遗迹 、煦园、明代铜钟、七桥瓮、胭脂河天生桥、常遇春墓、李文忠墓、徐达墓、阳山碑材、静海寺遗迹、大报恩寺碑、甘熙故居、邓廷桢墓、金陵机器制造局厂房遗迹、江南水师学堂遗址、邓演达墓等。2近现代历史与革命遗址主要包括有:总统府、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美龄宫、曾水源墓、廖仲恺、何香凝合葬墓、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驻外使节九烈士墓、雨花台烈士陵园、渡江胜利纪念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遇难处及丛葬地、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等。3各类具有纪念性意义的建筑物与历史特色街区这类题材主要有:金陵刻经处、石鼓路天主教堂、矿路学堂遗迹、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紫金山天文台旧址、中央博物院旧址、高淳老街等。4具有历史内涵的人文、自然景观 该类景观主要包括:燕子矶公园、菊花台公园、莫愁湖公园、清凉山公园、玄武湖公园、栖霞山公园、白马公园、狮子山、金牛湖、牛首山、固城湖、老山、加快滨江文化风光带等。5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宗教礼仪、风俗、手工艺等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包括以下七类:(1)民间音乐:古琴艺术、留左吹打乐(2)民间舞蹈:麻雀蹦、江浦手狮(3)曲艺:南京白局(4)民间美术:剪纸、十竹斋彩拱花(5)传统手工技艺:金银饰品传统工艺、绒花制作、天鹅绒织造、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等(6)民俗:妈祖文化庙会(7)其他:如:南京云锦、金箔、仿古雕、微雕、折纸等。9(二)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的特点南京的本土文化资源中以明朝、民国的历史文化最为出名,也是全国范围内比较独特的。除此之外,南京的地下文物和博物馆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共同构建了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的鲜明特色。1 各片、区、点相互结合漫步在南京城,就可以发现南京是以明城墙、历代城濠、自然山林、水系和近代林荫大道为骨干,连接各个片、区、点的,以明代4重城郭、3条历史轴线为框架,在全市范围内划出钟山风景区、雨花台风景区、秦淮风光带等12片环境风貌保护区。2 以多文化圈展示城市形象南京逐步形成了以六朝陵墓及石刻、栖霞千佛崖等为主体的六朝文化圈;以明故宫遗址、明孝陵及其功臣陪葬墓、明城墙等为主体的明文化圈;以中山东路、中山北路、长江路、颐和路公馆区,中山陵、总统府、国民政府外交部等国保单位为核心的民国文化圈。南京的文物古迹已成为古都文明和提升城市品味的亮点。3具有丰富的地下文物资源南京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文物埋藏。从距今几十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到明代的古墓葬及古遗址,南京地区的一系列的考古发掘,进一步揭示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脉络。如汤山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出土,将南京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了几十万年前,高淳薛城新石器时代遗址,代表了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带的一种古文化的类型,经过多次考古发掘的浦口牛头岗遗址,是长江以北、淮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台形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内涵丰富,代表了该地区从原始社会晚期至西周时期文化演变的形态;六朝遗存十年来的考古发掘,是南京半个世纪以来收获甚丰的一个时期,作为南京地下遗存中最具特色,在全国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六朝遗存的考古发掘又取得了新的成果,其中以东晋时期的一批世家大族墓葬和相当一批有明确纪年的标准墓葬的发掘,最具影响。4形成了博物馆体系南京有着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构筑多方位的历史文化遗存展览展示体系是一项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工程。近年来,南京博物馆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古代历史博物馆”、“近现代历史博物馆”、“历史名人纪念馆”和“自然与科学技术博物馆”四大系列,拥有58座博物馆。南京的文博馆所已成为南京的城市品牌和建设“文化南京”的宝贵资源。三、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南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跨大江南北,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古都。以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挖掘和保护,更加凸显出南京古都风貌。但是在本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尚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古代遗址和文物保护不当南京有着一大批的省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也有世界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城市建设,很多的文物古迹都被破坏了,失去了原有的风貌。由于这些古代遗迹和文物在展示古都风貌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所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大批的资金投入进去,重新修复这些珍贵的遗迹,是南京市政府近几年的工作重心,我们也渐渐的看到这些历史复活了。以南京明城墙为例。南京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年(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历时近三十年。建成后的南京城分外廓、京城、皇城、宫城四道城墙,其中京城城墙长35.267公里,有城门十三座,水关两座,垛口13616个,窝城200座。城墙高约14-21米,底厚14米,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南京城墙设计独特,依据南京复杂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依山傍水,“皆据岗垄之脊,控江湖之势”。南京城墙保存至今已有600余年,历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外廓、皇城、宫城均已无存,仅京城城墙现存基本完好段长25.091公里,仍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城墙之最。1982年南京城墙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南京城墙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江苏省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南京明城墙历经六百年的风雨沧桑及人为破坏,出现了大量的险情和隐患。现存的城墙险情和隐患十分严重,特别是城墙顶部的防水层被破坏,城墙顶部及墙体上生长的树木导致雨水渗入墙体,引起城墙内芯土层受潮膨胀,城砖风化、粘剂失效,城墙表面起臌、剥皮、开裂、严重者出现坍塌;包山墙山体建房、削坡,导致山体不稳,出现滑坡、塌方。从1982年,市政府出台了保护城墙的通告,又制订了城墙的保护范围,到2004年12月,南京明城墙项目获得了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到目前,明城墙风光带基本建成,大规模的维修工作已基本进入了尾声。(二)开发无序和不力从宏观上看,目前尚未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整体感较强的人文景观布局,基本上是单独开发,单独成景,没有充分利用南京市的地理特色以及南京市悠久的城市发展史的特殊历史内涵,没有体现出南京城市历史文化之魂的应有地位和影响力,形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以甘熙故居举例来说明。甘熙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年历史,由毗邻的四组多进穿堂式古建筑群构成,占地达到了12000平方米,现存古建筑占地面积9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多平方米,历经战火、风雨侵蚀而得以保存至今,极为难得,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从1986年开始,南京市政府就在不断地对甘熙故居开始复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考虑周边的环境因素,到现在为止,依然隐没在一片民居之中,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三)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南京市的孙吴文化,东晋文化、南朝文化(宋、齐、梁、陈)、隋文化、南唐文化、明朝文化,再加上后来的太平天国和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却在今天的经济时代渐渐的隐没了。随着南京的旅游市场在不断的发展,南京的明朝文化和民国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受社会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导致了南京本应发展和得到长足进步的孙吴文化等逐步的隐没在人们的视线中。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浮躁心理越来越重。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愈加的不受到重视,伴随着这些因素的加剧而消失殆尽。而我们所实行的措施则不够得力,没有吸取别处优良的经验,结合南京自身的情况来有效的利用剩余仅存的本土文化资源,使原本就不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逐渐减少。(四)传统的民间工艺艺人生存存在问题笔者曾经做过南京市民间工艺的调查,历时一年多时间,从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最为主要的就是民间艺人的生存问题。他们绝大多数人的有生之年是在贫困凄凉中度过的。他们为传承文化付出的代价是终身贫寒,既无经济地位更无社会地位,使感兴趣者、有志者望而生畏。因此,现存下来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种类要比失传的种类少的多,得以传承的民间文化艺术是以艺人终生无私奉献为代价的。如再不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要不了很长时间,一大批民族民间文化又会相继失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南京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古城,在本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文化产业发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对南京市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对建设一个极具魅力、极富个性和极显特色的人文底蕴深厚的现代化和谐大都市十分不利。所以当前情况下,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势在必然!四、关于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的建议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民族都日益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世界文化的大走向是本土化。这是因为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是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所在,是民族特征与个性最鲜明的表现,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与源头。10259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对南京本土文化资源加以重新理解和认识一一即从生活中提炼出应保留的传统,同时,要以此为基础进行文化创新,而文化创新的源泉仍然是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文化艺术的原生状况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几乎囊括和继续保留了人类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类型,这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对其所拥有的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刻不容缓的。只有将这些宝贵的资源真正的开发利用起来,南京才能够得以更好的发展。南京市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任重而道远,应注意其他的方方面面,也不难看出,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与南京市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一)树立“保护第一”的观念南京市有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是南京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南京市未来经济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发展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是铸造南京城市之魂,彰显南京城市个性魅力的支柱;是构建“和谐南京”,实现文化强市的有力保障。同时,如果没有本土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就根本谈不上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因此,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树立“保护第一”的观念,加大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依法把保护落到实处,真正成为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守护人。同时加强全方位的宣传使广大市民都成为保护本土文化资源的主人。要将保护落到实处,就需要在制度、经费、机构和人员方面着手。没有制度,固然成不了事,所以,制度在先。其次就是经费,在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大批的经费来实施,对已破坏的进行修缮,对保存下来的进行更有利的保护。机构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机构的构成不必太过复杂,但是必不可少。没有了机构,便没有了实施的“手”,最后,实施的人员需要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又懂得经营的人才。(二)加强管理,严防建设性破坏在做好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基础上,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如前所述,南京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内,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的本土文化资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特别是建设性破坏经常发生。本土文化资源是宝贵的非再生性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必需的资源,一旦被破坏,损失的价值难以估计。在开发、利用上必须做到科学、慎重、有序,即对每一个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项目,或其它城市建设项目涉及到本土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都必须反复论证、审核,要树立“开发性保护”的观念,把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性保护提高到保护城市文脉,爱护城市之魂的高度,杜绝建设性破坏和其它一切破坏现象。(三)以历史文化名城为龙头品牌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也是文化产业的安身之本,文化品牌的开发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热点。11南京市的本土文化资源中,有很多著名的文化品牌。我们应该更好的将这些龙头品牌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起来。辛亥年间的南京建都,是时代激荡的产物和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也是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主观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各种历史机缘的促合和南京历史的合理发展.尽管南京的都城地位很快为北京所取代,但南京作为民国的肇基之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在近代史上具有开创之功。中山陵、总统府都是印证。除此之外,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南京云锦,也是南京的龙头品牌。作为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族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新生适应计划
- 海洋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 滴丸生产成本控制-全面剖析
- 核能与清洁能源的协同开发与应用-全面剖析
- 小学2025年春季学期心理危机干预计划
- 跨文化在线教育挑战-全面剖析
- 疗养院员工培训体系完善研究-全面剖析
- 历史教学计划:构建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
- 小学语文复习计划及实施方案
- 生物质燃料掺烧技术经济性评价-全面剖析
- LOTO上锁挂牌培训资料课件
- DB63-T 1800-2020盐湖卤水矿堤坝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手册
- 初三任务型阅读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
- 财务会计费用原始凭证分割单
- 清淤工程施工记录表
- 矩阵理论讲义第四章内积空间
- 货物采购服务方案
- 初中英语 沪教牛津版 8B U6-1 Reading Head to head 课件
- GB∕T 20808-2022 纸巾
- 祖国不会忘记合唱谱(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