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邓富江_第1页
演讲人: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邓富江_第2页
演讲人: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邓富江_第3页
演讲人: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邓富江_第4页
演讲人: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邓富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演讲人: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邓富江 Speaker: Mr. Deng Fujiang, Standing Vice President & Secretary General China Meat Association 1965 年毕业于西北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管理专业,同期分配到商业部工作。近 40 年来,一直在原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冷藏加工管理局、副食品局、食品局、中国食品 公司、中国食品集团公司从事肉类食品、副食品类的经济、技术、加工、进出口及企 业管理工作。曾任办事员、副处长、副经理、经理、副总经理等职。 2004 年为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肉禽蛋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同年 10 月获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 SAC 颁发“从事标准化工作二十年以上荣誉称号” 证书;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审专家。 Deng Fujiang graduated from the Northwest Financial Institute in 1965. He majored in Industry Economy Management. He was a commissioner and the Vice Director in the meat, poultry and egg products technical sub-committee, and the National Food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Technical Committee in 2004. He was awarded the certificate of “honored title for engaging in standardization work for more than 20 years by SAC, the National Standard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 in October of the same year. He is also an assessment exper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mpany. 中国肉类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中国肉类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肉类产业是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自由养殖、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 所以,它的发展是在市场经济的成长中不断进行调整、组合。在肉类产业链中, 肉类加工以它特有的连结作用对促进我国农牧业发展、繁荣市场经济起到重要作 用。中国肉类工业的发展正处在新的转型期,其资本结构、技术装备、产品结构、 产品质量、企业规模都在得到快速提升。 一、近三年来中国肉类工业发展的新趋势一、近三年来中国肉类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肉类资源稳定扩大,给肉类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和可支配货源。 2006 年国内肉类总产量达到 8051 万吨,其中猪肉为 5197 万吨,占肉类总产 量的64;牛羊肉为1220 万吨,占总产量的15;禽肉为 1509 万吨,占总产量的 19。禽蛋产量达到 2946 万吨。畜禽业发展成为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 给肉类市场提供了可调节的商品量。 (二)肉类工业中屠宰加工快于肉制品加工增速。 2004 年至 2006 年,中国肉类食品行业规模以上(年销售额在 500 万元以上)企 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屠宰加工企业的资本投入、销售收入和利 - 2 - 润额增长快于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数据显示: 2006 年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资产总值达到 1302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60%。其中,屠宰加工企业 656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1.5 倍;肉制品及副产品 加工企业 645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17%。 2006 年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销售总收入达到 2701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 了 1.27 倍。其中,屠宰加工企业 1417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2.4 倍;肉制品 及副产品加工企业 1283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67%。 2006 年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利润总额达到 105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2 倍。其中,屠宰加工企业 47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5.5 倍;肉制品及副产品 加工企业 58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1 倍。 发生这样的变化,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屠宰加工企业在最近的三年 里,通过定点入市整顿和组合,由过去的 3 万多家下降到 2.5 万家,减少了 5000 多家。与此同时,屠宰及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个数 2006 年达到 2686 个,比 2003 年增长了 42%。其中,屠宰加工企业 1613 个,比 2003 年增长了 86%;肉制 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 1073 个,比 2003 年增长了 4.8%。规模以上企业在肉类行业 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 2003 年的 6.3%上升到 2006 年的 10.7%,提高了 4.4 个 百分点。上述数据说明,一是屠宰加工具有社会投资吸引力,其生产规模、生产 能力在继续扩大;二是屠宰加工的产业集中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肉类工业形成明显的区域性发展梯次。按规模权重顺序组列,在中国 肉类工业拥有的资产总额中,第一梯次的山东、河南、四川、辽宁、内蒙古、吉 林、江苏、河北、黑龙江、北京等 10 省、市、区为 1039 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 企业资产总额的 80以上;第二梯次的 10 个地域为 210 亿元,占 16;第 三梯次的 11 个地域仅为 53 亿元,占 4。肉类工业销售总收入的第一梯次为 2299 亿元,占到 85;第二梯次为 346 亿元,占 13;第三梯次仅为 56 亿元, 占 2。体现在企业收益上,第一梯次为 94.6 亿元,占 90;第二梯次为 9.4 亿元,占 9;第三梯次仅为 1 亿元,占 1。 (四)肉类加工企业在转型中,质量提升成为企业中心任务,品牌战略纳入 发展过程中。随着肉类屠宰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肉类制品加工企业 技术装备的更新,肉类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及产品安全检测水平明显变化,大中 型企业尤为突出,近几年来,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达 43 家,其名牌产 - 3 - 品品牌 51 个,其中高温制品 7 个、低温制品 8 个、调理禽制品 12 个、中式火腿 制品 4 个、肉类罐头制品 2 个、鲜冻分割猪肉 14 个、鲜冻分割牛肉 4 个;获肉 类蛋品中国驰名商标品牌 21 个;获国家产品质量免检品种 19 个。最近,国家质 检总局对 21 个省、140 家企业的 160 个熟肉制品产品依据国家强制性卫生标准抽 检中,合格率达到 91.9。其中,大中企业及名牌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仍继续 稳定保持在 99以上。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成为市场的卖点。肉类加工企业充分 认识到,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是企业创造名牌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已作 为战略纳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之中。在此,我们代表企业郑重承诺,我国肉类企业 是对民生负责任的企业,其创造的名品及品牌是具有保值含金量的。 二、当前中国肉类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二、当前中国肉类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今年 5 月以来,中国的生猪及猪肉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快速、大幅上涨,致 使肉类食品大盘发生剧烈震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我们认为,这是猪及猪肉快 速发展中出现的调整性问题,我们分析当前猪肉价格猛涨的四大主因是:养猪比 较效益低、规模养殖比重小、动物疫病风险大、消费需求拉动强。由于生猪生产 下降导致的猪肉供不应求,使我国肉类屠宰加工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首先,从消费需求方面来分析。首先,从消费需求方面来分析。在我国的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近几年猪 肉一直占 65%左右,继续居于主导地位。数据表明,自 1990 年以来的 16 年间,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人均占有的猪肉数量已经从 1990 年的 20 公斤上升 到 2006 年的 39.6 公斤,几乎翻了一番;在此期间,猪肉的市场成交量从 1990 年的 619.4 万吨上升到 2006 年的 2501.5 万吨,翻了三番多;猪肉的商品率从 1990 年的 27.2%上升到 48.1%。据我国最新公布的物价指数(CPI)显示,2007 年 5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出现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农村涨幅超过城 市。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3.4%,其中,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3.9%,超过了城市的 3.1%。二是食品涨幅超过非食品。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8.3%,非食品价格上涨 1%。看起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和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国内猪肉等食品的需求拉动力将继续增强。国内有 些专家认为,肉类行业属于一个超长持久行业,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该行业具 有的超长久性和超低风险性以及其超大规模的顾客群体,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比拟 的。由于长时间处于行业成长期,价格低廉被视为消费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以及 - 4 - 行业的低技术性,使得该行业呈现出低利润率。随着行业逐步加大产品的技术含 量和市场细分,加之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技术含量较高及具有较高经济 附加值的产品入市提供了重大机会和可能性。可以预测,在未来 10 年内,肉类 加工业将进入一个新的稳定成长期,完成由老成熟行业向新朝阳行业的转换和过 渡。 其次,从生产供给方面来分析。其次,从生产供给方面来分析。长期以来,中国生猪饲养以农户散养为主, 约占饲养总量的 90%左右;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规模化养殖发展缓慢。随着中国 加入 WTO,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来,我国 屠宰加工企业在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区域化、标准化、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例如,双汇集团 2004 年以来在漯河市周边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四个种猪繁育基 地,到今年 15 月,生产仔猪 40122 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312%;出栏种猪 21625 头,同比增长了 386%;存栏种猪 48300 头,同比增长 256%。但是,总体上 看,屠宰加工企业在扶持和促进生猪规模化生产方面的作用还十分有限。随着我 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城镇转移,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扬, 现在一般农村劳动力每人每天可收入 3070 元。最近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 2007 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中国 3/4 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以转移,青 壮年劳动力的短缺现象正在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在养猪比较效益明显低下的情况 下,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加速转移和农户散养的急剧减少,而规模化养殖未能相应 跟进,目前仅占生猪饲养量的 20%左右,造成了生猪供给的结构性断裂。这种情 况说明,农户散养的生产结构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国当前已 经进入加快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养猪的新阶段 第三,从市场运行方面来分析。第三,从市场运行方面来分析。今年猪肉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涨的情况表 明,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对猪肉的市场需求强烈而旺盛,保证猪肉的稳定供应, 仍然是平衡我国肉类市场的工作重点和首要任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 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农业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努力调控猪肉市场, 解决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民生问题,促进生猪生产,帮助农民增收。由于我国生 猪产业的现实基础和生猪生产生物周期的客观作用,当前猪及猪肉价格仍在高位 运行和波动。为了平衡猪肉市场供求,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方面千方百计尽快 - 5 - 增加生猪生产,另一方面开始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研 究建立提高生猪及肉类产业抗风险能力的长效机制。 三、中国肉类工业发展的前景三、中国肉类工业发展的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来,中国肉类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中,屠宰 加工领域的亏损企业个数和亏损额呈现出与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领域完全相反的 趋势。统计数据表明:2006 年屠宰及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的个数 354 个,比 2003 年下降了 1%。其中,屠宰加工的亏损企业 217 个,比 2003 年增 长了 32%;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的亏损企业 137 个,比 2003 年下降了 30%。从亏 损额上分析,2006 年屠宰及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的亏损额 6 亿元, 比 2003 年增长了 50%。其中,屠宰加工的亏损企业亏损额 4.7 亿元,比 2003 年 增长了 1.6 倍;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的亏损企业亏损额 1.9 亿元,比 2003 年下 降了 24%。也就是说,中国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领域在减亏增效方面取得了比较 明显的成绩;而在屠宰加工领域,亏损企业和亏损额都是大幅度增加的。这种情 况告诉我们,由于后续深加工落后,国内肉食初级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 品种单一,品质同质化,中国的肉类市场还没有完全进入阶梯式差异化的成熟期, 在产品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换方面还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在未来的 3-5 年内,中国肉类工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按照国家 “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肉类总产量将达到 8400 万吨以上, 猪肉、牛羊肉和禽肉所占比重分别为 60、20和 20;肉制品加工产品量将 超过 1100 万吨。 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将带动肉类食品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