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心理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心理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心理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心理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心理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士学位论文题 目: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姓 名: 学 号: 2009121007 学 院: 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届别: 心理学/2013届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教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 老子之言,广博精微。其哲学思想深沉而又意蕴丰富,体现了老子对宇宙视野中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刻认知和剖析。本文仅就老子道德经中所蕴含有助于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期望能对现代社会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心理健康abstractwords by laozi are concise but carry much, that is to say h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has profound and rich connotations, that is the combination of his deep understanding and exact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great variety of interrelated beings in the universe. this passage takes its first step, focusing solely on the thought in the daodejing that contributes to peoples keeping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i hope this passage this passage can be of much use in offering references and examples about maintaining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iness in present-day people.key words: laozi; daodejing;psychologically healthy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 录一、 1二、 2 一、“珍爱生命,敬畏生命”2 二、“一心向善,不与人争”3 三、“大智若愚,纯朴自然”3 四、“不妄为,常知足”5 五、“虚,静”的生存智慧6 六、“天下之至柔”7参考文献9致 谢2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一、引 言从1980年至今,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发展迅速,很多学者陆续开始对华夏五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进行发掘和整理,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对老子的道德经心理学工作者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试对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进行了梳理,期望能对现代社会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道德经 收稿日期2013-4-16本文所涉及的道德经版本为通行本。文中所有道德经中的引文均出自王弼注、楼宇烈校释的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2011年1月1日第一次印刷)。一书虽然言简意赅,但却是一本百科全书。鲁迅先生说:“不读老子的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黑格尔说:“我们保存了老子的主要著作,在维也纳我曾亲眼阅读”。我说道德经就是教人为人处世,保持心理健康的良方。老子告诉我们如何修养身心,维护好健康的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而又不明确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即使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1。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概念受到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传统习惯、道德观念、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会产生不同的内涵。另外,在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事实上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心理健康的目标不单是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魅力建立属于自己的“光环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平等、宽容、理解、诚信等原则,并且对外界的刺激或压力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和包容心。 老子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一个是“善”,另一个是“水”。善于帮助、理解、宽容他人的人和以“不争”为处事态度的人都是健康成熟的人。二、心理健康的指导思想 (一)“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显示,有精神障碍者、有夫妻矛盾者和经济困难者是最容易自杀的三大人群。女性自杀者是男性自杀者的3倍。自杀未遂病人中,96%为服毒自杀。许多自杀未遂者表现为冲动性自杀行为,37%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60%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此外,大约60%自杀前两天有一个急性诱发事件,一般是人际关系矛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状况的改善,人们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概念,但仍没有能深入认识到身心一体”3。我们要善待心灵的花园,不必活得那么累。我们要向那些关爱自己的人表示好意,把所有的诱惑拒绝门外。阴霾的天气总会烟消云散,生命之舟需要轻载,祛除心中嫉妒的毒瘤,生命才是人最大的本钱,幸福是需要靠自己努力的,靠智慧穿越生命的迷雾,给予比接受更能令人快乐。每个阶段都有幸福和快乐,我们千万不要把梦想带进坟墓,生命很短暂,岂能有生命去换金钱和那早已凋零的玫瑰花香,懂得工作懂得生活。从现在起做一个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告诉我们要重视身体,珍爱生命,因为我们存在世间的这个“载体”,它会生老病死,所以重视身体的健康就是对自己、对亲人、对社会最大的帮助。有了身体我们可以更加亲切真实的融入社会文化中,感悟人生感悟自然。庄子也说过:“夫大块载我以行,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天地给予了我们一个人形状的生命,就是要让我们一生下来就劳动,人生总是要老的,老了就让我们歇息。所以善于活着的人,才能懂得善于死亡。孩子为什么一生下来就要哭呢?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等着他的就是劳苦一生,不单是身体的劳苦还有心理的痛苦,用上天给予我们的这个“载体”来感悟劳苦的真正意义。有了苦,人们就会向往着甜,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来创造幸福的生活和快乐的人生。诺贝尔也说:“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据史料记载老子、庄子都是长寿之人,这就证明了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我们才可以面对接下来的劳苦和痛苦,去追求幸福生活的保证。“宇宙是在人类精神意识感应下的宇宙,由于人类精神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但是这种活动行为必须要有一个载体来承担,这就是人的个体生命,那么个人生命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4。(二)“一心向善,无为不争”道德经以“道”的概念为出发点,从各个方面来阐释“道”的含义。道不单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也是一种规律;更是一种心灵境界。天道自然无为,老子认为人类社会也应该顺应天道,包容万物,这样人与人、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8章)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章)善良的人从来都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心实意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收获更多友情更多真诚的心。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68章)不与人争的人,其亲和力很高,在人群中起着领导者的作用,与人沟通和交流中给人和蔼可亲,没有权威的强势,有利于促成合作的起因,只有具有了合作意向,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如果谁想做领导可以学学老子的高超智慧的结晶,“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章)为而不争,心存善念,采取这样“不争”的为人处世态度,我们会收获内心的平和,拥有一颗健康和谐的心。(三)“大智若愚,纯朴自然”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章)老子又说:“绝学,无忧。”(20章)意思是那些断绝聪明智巧心思的人,没有过多的忧愁反而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好处。的确,但凡成功人的背后都深藏着智慧的结晶,他们很聪明但从来不自以为聪明。“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27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3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71章) 。老子告诫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人做事都不要太张扬,保持愚者形象有利于我们看清事物的内涵实质5。老子主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又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荀子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这些论述都是要求人谨言慎行,做一个真正隐士智者,而不是一个无知草包随大流的人。狂妄自大、自我骄傲的人都是令人厌恶的,所以我们要含蓄,要以“大智若愚”的智慧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做一个道德涵养深厚的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圣人皆孩之”。老子告诉人要回归人最原始的赤子心态,那样你就会精力充沛,不会被外物所困扰,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了。做一个智者可以远离纷争,冷静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做什么事对自己和他人有利有弊的。在当今以现实为主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往往表现我们很聪明、智慧,一点小亏都不会吃的心态。在强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时刻紧绷着那根快要断了弦的情绪,我们把压抑和不满都埋藏在心理,从而使自己埋下了消极、焦虑、忧郁的种子,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它随时都可能发芽,在不定期的时候给自己当头一棒。时不时的自嘲一下做一个“愚人”是一个不错的减压方法,削减自己烦恼情绪的同时,也会带给别人一些快乐,这种自我解脱的方法一直都人在学,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算是学的淋漓尽致了。碰到不好或是很气愤的事情时,先把自己冷藏起来,缓一缓再去考虑怎么去解决事情,不要把冲动这个“魔鬼”随时随地的放出来扰乱自己稳定情绪和理智的行为。“一个人应该永远保持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态度,千万不要自满自大、自以为是”6。为人低调、谦虚,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有海南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不抱怨不嫉妒,在纷扰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健康纯朴自然的慧心。(四)“不妄为,常知足”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十大贪官梁冀,赵高,董卓,魏忠贤,严嵩父子,王振,朱勔,噶礼,杨国忠,和珅.其中以和珅最为代表,共贪污8亿两白银,嘉庆四年(1799)定其20大罪状,赐死。查没金银、珍宝极多,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谚。到现在“房哥”“房姐”及以余振东为首的亿元大贪官都落入法网中,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告诉我们“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虽然我们的知识积累的越来越多,欲望也越来越多,但我们不要用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来达成我们的想法,越是不妄为反而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人可以不自满不断更新完善自己,但不可以不知足,不知道万事皆有“度”。国外有谚语叫“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比人多跑一步的人是圣人,比人多跑两步的是疯子”。 国内有谚语叫 “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过犹不及”。“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32章)。“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2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51章)。老子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其成长的规律,我们要顺其自然,知道适可而止、不居功、常知足。历史上就有很好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范蠡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临时的荣华富贵而去追求生命的解放和自由,张良见证了“前年杀韩信,去年醢彭越”血的代价也认识到该是自己退隐的时候了,同样选择了自由和生的希望。最可悲的就属韩信了,不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斐自由与爱情,同样老子也说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4章)只要我们掌握好“度”,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懂得名与利都是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样我们才可以心安理得的保持好的心态和平安的生活。懂得知足的人都是圣人,因为他们的心态很阳光,并且珍爱自己的生命懂得生活,把名和利都抛在脑后不去刻意满足它。老子认为“故知足之足,常足矣”(46章),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步就该满足的人,永远都是满足的。我们要遵循法律和道德给定的区域活动,不要涉及那些死亡领域,与国家、人民和自己的良心背道而驰。老子忠告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50章)又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2章)老子把“不知足”看作是人的最大弊端,把“知足”守住人本性的东西看成是长久安康的关键。现实世界中的诱惑太多,我们要知道安定知足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才能有一颗清明的心,才能看见自己身边的幸福和快乐,让自己的身心达到饱满的状态,过上健康顺心的生活。(五)“虚,静”的生存智慧现代社会的进步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方便、快捷、高速的体验,飞机、汽车、地铁、高铁的发明缩短人们往返两地以及多地时间。于是大家生活的节奏也随着火车一样一直在提速,我们生活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心理堆积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了。电话、手机等聊天工具的发展,反而忽略人与人最直接的情感碰撞。大家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你争我夺,心早已是千疮百孔、心浮气躁了。老子主张致虚、守静。“致虚极,守静笃”(16章)“清静为天下正”“不若守于中”(45章)。在老子看来社会纷纷扰扰过后,终究还是要回归各自的“虚”和“静”中,人在忙完之后也会回到自己原始的状态中去。保持空心状态,及时清理堆积在心中的“垃圾”,以绝对的静心来看待周遭事物,其实生活一直都是那个样子。我们的眼因我们的心不静不虚而扭曲了事物本真的那面。现代人都要活着,活着就要工作就要挣钱,怎么来保持那份“虚”和“静”呢?心里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定期的做一下清理和维护,和驴友、家人、朋友空闲时登山、徒步、远郊,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或是找自己的好朋友宣泄一下自己郁闷和愤怒之心,也可以放声呐喊。最好首选没人的地方或是ktv,总之你爱好的你感兴趣的事都会适当的转移你心理负面的情绪和压力。保持心灵上的“虚”和“静”,舍掉盲动、乱动,这样我们就能顺应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摆脱欲望名利对人心性的困扰,是自己的心性处于虚静平和的自然状态中。(六)“天下之至柔”老子推崇“柔弱胜刚强”的处世哲学,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43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76章)老子告诉我们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人们的思维定势里通常认为刚强可以战胜柔弱,现实生活中也总表现出很多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案例。我们应该跳出这个误区,“刚”与“柔”、“强”与“弱”都是辩证的关系,老子与众不同地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67章)老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柔”的好处,我们如果处于不好的不理想的人生阶段可以学习老子“天下之至柔”的思想,处于柔弱我们定当不断积累,由量变以求达到质变的过程,那样我们就可以达到“柔之胜刚”的境界了。为什么绝大部分的人没有成功?因为他们没有遵从老子的告诫“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78章)。在人与人之间相处中避免不了要磕磕碰碰,这时我们要学会谦让,时刻铭记“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只有秉承容人之量,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平和的生活才更加适合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在现实社会中,存在许多道德缺失的现象,如“封口费”成为行业的潜规则、老人摔倒不敢扶、地沟油、毒奶粉等等。所以在保持心理健康的同时,要加强对道德的培养,用传统的道德观培养当代人的健康人格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集腋成裘,积恶成疾。聚沙成塔,积善成德。善,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点到面。恶,无论多细小我们也要抛弃,从微至巨。理想人格的高尚与否,就在于它的道德观中是否包括对人的帮助、对社会的奉献,即自我完善和自我牺牲的精神等。其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世界上,不同的事物各有长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何不多一份包涵。宽容是一种文明胸怀,一种仁爱的光芒,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这样人们的生活多了一份感激,少了一份抱怨。自我意识的培养同样是对传统道德观的一种完善。最后,“诚信”不单指人的“言”与“行”相一致,还指人们对自己本真的一种坚持态度。“诚”是根基,“信”是枝叶,“诚”与“信”互为涵养,诚信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德,以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情操。诚实守信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莎士比亚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