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射雕三部曲”的残疾人形象分析 摘 要: 金庸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他既注重对这些人物形象的个性塑造,同时也注重对人性的发掘和探讨。他笔下的残疾人就是他所创造出的一批比较特别的人,这与他所倡导的、包含的思想有着必然紧密的联系,以“射雕三部曲”为例,从中可以找到残疾人的性格成因和行为方式,残疾人在作品中的文化和思想内蕴,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关键词:残疾人,性格,意图,思想an analysis of the disabled image inshoot diao trilogy abstract: jin yong with its unique way of thinking have created colorful character, he i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se characters personality clarification, also pay attention to discover and explore on human nature. his descriptions of the disabled is he created a batch of comparative special person, this and he advocated, contains thoughts are inevitable close ties to shoot diao trilogy as an example, we can find the disabled character causes and behavior, disabled people in works of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implication, and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keywords: disabled, personality, intention, thought一个人性格的养成都是与其身处的环境和所遭遇的事情有关的,因为性格不同,待人处事、是非评定自有不同。罗列“射雕三部曲”中的所有残疾人,发现他们的残疾大多源于后天因素,它的原因不外乎几种:一、武功。武功作为武侠小说的主线贯穿其中,往往是权欲和斗争的主要对象,因此这是最主要的,也是大多数人残疾的原因。或因获得武功而致残,如梅超风;或因武功的牵累而残疾,如柯镇恶、“曲、陆、武、冯”等等。二、感情纠葛,求爱不得而致残。如杨过、裘千尺、谢逊等等。三、历史向前发展的牺牲品。如俞岱岩、殷梨亭等等。残疾的原因以这三种为主,其他的还有为控制个人情感,如:洪七公;为自己的“事业”而牺牲的,如范遥。但总结以上所有原因,无论是情感,道德观念,还是历史发展的推动,武功是导致他们残疾的最终原因。一、偏执性格的成因他们性格的成因还与他们身处的环境有关,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物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1。分析发现,“射雕三部曲”中的残疾人大多偏执,这种性格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家庭环境造成的特殊个性。杨过从小无父,幼时又丧母,生活迫使他不得不面对复杂的社会,为了生存,他只能改变自己,弱肉强食,他不能适应社会,社会就将淘汰他,他讨厌这样的社会,所以采取狡黠轻浮的方式去面对,因为从小无人关爱、体贴,对社会人情的冷淡充满怨愤,所以养成了他任性偏激的性格。柯镇恶只有一个兄长,长兄如父,他本应享受兄长父爱般亲情的温暖,却横生祸端,唯一的亲人因在无意中碰到黑风双煞练功而被杀死,自己也因为这次变故而双目失明。中国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父仇不共戴天”,这可谓血海深仇,对仇人的憎恨加上暗无天日的日子使他的性格十分暴躁,他想报仇,却因武功不济报不了仇,又失了双眼,对他来说,报仇难如登天,在那一刻,他一定是欲哭无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幸而后来与六位江湖人士结义,成为“江南七怪”,他的仇才有报的可能,社会是残酷的,想要达成某事,只能靠自己,虽然有六位肝胆相照的兄弟支持,但他仍不免有冲动的一面,他最忌讳别人提起自己的眼睛,因此其他六个人也从不问其缘由,但他又能审时度势,冷静分析,在蒙古再一次碰到黑风双煞时,他自知合六人之力也报不了仇,为了避免其他兄弟姐妹受牵连,无辜丧命,他让他们都走,自己孤身一人留下报多年的仇,所以他多方面的性格也是周围的环境所造就的。欧阳锋被武林人士称为“西毒”,顾名思义,不仅擅于用毒,心肠也狠毒,在武林中作恶多端,令人森然,他是武林五大高手之一,声名远播,武功之高自不在话下,这样一个武学高手,武学修为登峰造极几乎不存在对己有生命威胁之人又不受世事影响的冷漠人,为何最后会疯癫呢?其中一个原因固然是对武学的痴迷,以致误信了黄蓉的谎言逆练“九阴真经”。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亲情的丧失,欧阳克是他与嫂子私通所生之子,是他唯一的血脉,承担着欧阳家传宗接代的使命,但是这一脉却中途断折。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故事所发生的时期处于男性支配下男权社会,这样的时期使得社会的一切规则和价值都打上了男性的特征,为了维护男性的尊严,特别是武学大师的形象,即便是像欧阳锋这样的恶人,金庸也不愿意他在众人面前出丑,面对丧子之痛的巨大打击,他只能隐忍不爆发,这是金庸给他的选择,让他强忍着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武学中去,才有后来逆练“九阴真经”,华山夺魁的事情。但是,隐忍的结果却是神智错乱,只有在神智不清的时候,才“将藏在心中数十年的隐事说了出来”2,作者只会把一个疯子的丑态展示给别人,而正常时是绝对不允许这样做的。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欧阳锋才能流露自己的感情,神雕侠侣中他把杨过认作儿子,对于杨过的两声“爸爸”,“杨过固然大为激动,那怪人心中却只有比他更是欢喜。两人初遇之时,杨过被逼认他为父,心中实是一百个不愿意,此时两人心灵交通,当真是亲若父子,但觉对方若有危难,自己就是为他死了也所甘愿”3。可见欧阳锋也不是百无禁忌的,亲情对于他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别人的孩子,他尚且有这么深的感情,对于自己的孩子,更是可以牺牲一切,所以对于欧阳克的死,他不能承受,“疯”也在情理之中。第二,男权社会对女性道德情感约束造成的悲剧,女性反封建礼教伦理不得而造成的个性。梅超风是一个反面的角色,她被人定义为是“恶魔”,是“伤天害理,无恶不作,欺师灭祖,乃是武林中的无耻败类”4,但是究其原因,还是当时社会的逼迫,当时处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是一个典型的父权社会时期,女子没有说话的权利,更没有决策的权利,女子所要遵从的就是“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梅超风是东邪黄药师的弟子,东邪以一个“邪”子著称,他不守礼法,也鄙视礼法,视礼法为无物,所以这对他的弟子也有很大的影响,梅超风就做了一件当时社会礼法所不容的事,与他的师兄暗合,并失了当时女子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贞洁,在父权社会下是必然要遭唾弃的,所以她和她的师兄逃离了桃花岛,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临走时盗走了她师傅的九阴真经,“一切有违父权规定的都被定义为是邪恶的,它决定了在作品里梅必然以恶魔的形式出现,且要遭受被人歧视、唾骂和侮辱的悲惨命运”5,这才有了后来她丈夫失手死于郭靖之手,她双目被射瞎的事情,这也体现了父权社会下对背叛者的惩罚。这一切都是当时社会环境所迫的,假使没有这样的封建礼教观念,她就不用为自己因感情失控而做下的事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也就不用仓皇逃离桃花岛,当然更不会有以后的事了,所以一切都还要归结于当时的环境。第三,社会矛盾冲突下武力的牺牲品,信仰破碎造成的心理不平衡。俞岱岩、殷梨亭是武当派的弟子,都在“武当六侠”之列,信奉的是道家的思想,讲究的是“无为”、“好静”、“无事”、“无欲”,按道理应该是不会和人结仇的,而且仇深到用同样的残酷的手法连伤武当派的两大弟子究其原因还要归结于地时,当时的背景是处于元末,统治阶级内部已腐朽不堪,对于各地纷纷爆发的农民起义已无法控制,也无法镇压,然而统治者还存在着幻想,想要维持元初时的盛况,所以与各种力量做着最后的殊死拼搏,而武当派就是其中的一股,当时的元朝朝廷就像是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政府一样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认为自己仍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对于其他的势力都颐指气使,所以在武当派气势正旺的时候给他来个下马威,以显示自己的至高无上和集权统治,其实这正显示了一个时代的即将结束,统治阶级却仍在垂死挣扎,而作为宣告一个时代即将发生变更的悲悯之音,必然也是叛逆的先驱和新生的起始,因为力量弱,所以作为这股力量代表的俞岱岩和殷梨亭以他们的双脚作为代价,同时也可以看到这是末世权贵的一把无情剑,刺开一条通向布满血和泪的大道,这也注定了他们的锋芒与不妥协。这是当时社会环境的需要,也是那个时代的需要。第四,行动发生时的意识和意图与后来对这行动本身性质的认识之间的矛盾统一,孤独掩盖下的非理性表现。对真的东西,一般人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不能不怀疑又不能不信奉,往往处于尴尬之中,这也许就是离奇古怪的生活对人所进行的异化吧?金庸似乎是在告诉众人,如果想去适应社会,那么最好先去怀疑自己。而对于残疾人来说,这种怀疑往往使得原本就有残疾的他们欲逃避精神烦恼,摆脱内外交困的心灵压力而不能,无法做到“知行两途”,导致性格上的偏激,表现在外部的特征则为言行比较激烈,不合礼法。陆无双偏激易怒,神雕侠侣中她首次出场时就是与人了怨,她眼光冷漠不屑,言辞犀利乖张,出口就是酒囊饭袋,牛鼻子,杂毛等粗鲁不堪的语言,出手也不留情,面对初遇时杨过无礼耍赖的行为,她却是多次想置他于死地,“杨过料想她不会真砍,仍是抱住她小腿不放,那知这少女出手狠辣,这一刀真是砍向他头顶”6;裘千尺在神雕侠侣中是一个凶悍顽强的形象,也很恶毒,她的残废半数由自己造成,她的泼辣强悍把公孙止推向了其他的女人,又采用歹毒的方法修理了丈夫,处决了丈夫的情人以泄自己的心头之恨,却更加刺激了公孙止去背叛,最后被公孙止挑断手足筋络,抛入深穴。残废后的她充满了对公孙止的怨毒,言行举止更加乖戾,杨过和公孙绿萼在地穴碰见她时,她不是痛哭流涕,感念自己将获救,而是以凶狠敌视的口吻和他们对话,而对于听她命令完成埋穴任务的婢女,她毫无犹豫的将其灭口。虽然陆无双愤世嫉俗、嘴里不饶人,但对于真心对自己的人,心里深情无限,而裘千仞与公孙止却毫无感情可言,为求自保,对人绝情冷酷,最后同样没有好下场。“残疾人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就是无法正视自我,他们认为自己肢体残缺,总是低人一等,这种自卑的想法,使得残疾人对自身很难有一个理智的接受”7,最普遍的表现是无法正确对待和突破自己的缺陷,对此往往特别敏感。柯镇恶性格暴躁,最忌讳别人提及自己的瞎眼,因此即便是与他义结金兰的六位弟妹对此也有意避讳,缄默不语;陆无双“容貌秀丽,长大后更见娇美,只是一足跛了,不免引以为恨”,“ 她左足跛了,最恨别人瞧她跛足”8,跛足是她不能释怀的痛处。相对正常人他们是不幸的,部分的缺失或不完整是孤独情绪生发的根源,残疾人是孤独的,但同时他们也可能比一般人更能体悟生活的内涵,当一个人能以孤独的方式来体验极为凝重的孤独内涵时,他往往会把整个尘世都看得更透切,更了然。欧阳锋与洪七公斗了一辈子,最后两人在雪峰上相视而笑、安然而逝,一切恩怨一笔勾销;桃花岛遭遇惊变,五位结义弟妹先后被杀,在经历仇恨与伤痛后,柯镇恶隐遁桃花岛,过着安逸宁静的生活;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不为拥有只为曾经相守的陆无双,明白了爱人就是因着他的喜怒哀乐而不自禁,成全他,带着对他的祝福与程英一起黯然离开。二、创作意图及其理论基础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立独行风格的人物是每部小说引人注目的焦点,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所思所想与一般人不一样,常常被定为“另类”,如黄药师被称为“东邪”,可想而知他待人处事方面的与众不同,甚至怪异。这类人处事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以至于做任何事情都我行我素,令人难以揣度。而残疾人因为在身体上的残疾,往往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的冲击,所思所想与一般人略有不同,他们在精神上是需要得到帮助的一个群体,走出残缺,寻找光明,金庸小说中的残疾人虽然也有未能完全摆脱自身身体缺陷的人性弱点,但与一般残疾人形象不同的是他小说中的很多残疾人都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能不断的完善超越自我,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践行自己的职责,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作者安排这一群体的出现赋予其相应的使命。主要表现在化解为其宣扬的理论人物的矛盾,弥补了人物形象的缺陷,使情结归于自然。这是儒家传统文化在作者心目中根深蒂固造成的结果。儒家思想贯穿金庸小说的始终,几乎每一部小说中都能体现,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郭靖和乔峰,他们的形象令人炫目,主要表现在道德标准和自身所拥有的胸襟气度上,由于他们的出现为儒家标准树立了一个具体的形象,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儒之大侠应该是气宇轩昂,不说仪表堂堂,甚少也应是高大威武、体格强健,自有一份浩然正气,直贯长虹之人,而不会把它与一个叫花子联系在一起,并且是少了一个指头的,这也正是金庸小说创作的又一特点,把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承载者的范围扩大了,印证了儒家的“仁者爱人”,“博爱”的精神,让人相信无论是谁都可以受人尊重和爱戴,都可以成为受施者,只要其身正,进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这在洪七公身上体现最明显。他虽然是个乞丐,却有着心怀天下的责任感,可称得上是第一大侠,甚至可以说是第一儒侠,郭靖就受其影响,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九回中写道:“(郭靖)心中只是想着适才洪七公斥骂裘千仞的一番言语,这些日来苦恼他折磨他的重重疑团,由此片言而解,豁然有悟:师父说他生平杀过二百三十一人,但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只要不杀错一个好人,那就是问心无愧。瞧师父指斥裘千仞之时,何等神威凛凛。这裘千仞的武功未必就在师父之下,只因邪不胜正,气势先就沮了。只要我将一身武功用于仗义为善,又何须将功夫抛弃忘却?这番道理其实极是平易浅白,丘处机也曾跟他说过,只是他对丘处并不如何信服,而他随成吉思汗西征,眼见屠戮之惨,战阵之酷,生民之苦,母亲又惨死刀下,心中对刀兵征战大是憎恶,方有这番苦思默想”9。洪七公是众人思想和行动典范,在不经意间为人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水准。他虽然在外表上让人觉得很邋遢,给人印象不佳:“方脸,颏下微须,粗手大脚,身上衣服东一块西一块的打满了补钉”10但是在行为举止上却深受人的尊敬,他仗义江湖、心忧天下,有侠的风范,符合儒家所说的“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11,它强调的是个体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感,以社会作为个体本我价值实现的标准,要求个体有社会忧患意识,这正因为他内在拥有的儒家济世为民的思想感染了武林中的许多人,恶人对他忌惮异常,正义之士对他十分钦佩,就连丘处机这样桀骜不驯的人也对他很敬重,小说中丘处机曾说:“黄药师行为乖僻,虽然出自愤世嫉俗,心中实有难言之痛,但自行其是,从来不为旁人着想,我所不取。欧阳锋作恶多端,那是不必说了。段皇爷慈和宽厚,若是君临一方,原可造福百姓,可是他为了一己小小恩怨,就此遁世隐居,亦算不得是大仁大勇之人。只有洪七公洪帮主行侠仗义,扶危济困,我对他才佩服得五体投地。华山二次论剑之期转瞬即至,即令有人在武功上胜过洪帮主,可是天下豪杰之士,必奉洪帮主为当今武林中的第一人”12。这是儒家标准价值观的体现,弘扬的是“仁”、“义”二字。洪七公虽贵为一帮之主,但他为人随和,不拘束,始终未能改掉贪嘴好吃的毛病,就是这种性格使他能近距离接触百姓,体谅百姓的疾苦,做到“泛爱众,而亲仁”13,才能使“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4。郭靖的完美体现在道德标准上,他是儒家人生观的全权代表,在书的最后作为王道、仁政的代言人与成吉思汗展开了人性价值的争论,但是“物极必反”,这个形象太炫目了,是理想中的人,香港的倪匡认为郭靖这个人物形象过于完美,显得虚假,是金庸塑造出来的一个伪人。的确,这样一个完人更接近于神,显得不真实,让人不可企及,而洪七公这一角色的出现多少弥补了这个缺陷,这也是残疾人形象的一个功用。洪七公的儒家形象固然深入人心,但作为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为了充分表现它的精神实质和意识形态,作者绝不会单一的将这种内涵只赋予一个人,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金庸的小说几乎每一部都存在着这样的代表,几乎每一部都秉有这种思想。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15,他是一位隐士,但同时也是一位英雄。是英雄,必然为百姓做了许多善事,他杀贪官,救忠臣,治奸相,救人于危难,不论是武林豪杰还是平民百姓,提到“神雕侠”,都敬佩无比,对于受到他恩惠的人更是感恩戴德,铭感五内,甚至把他作为济世的希望,神雕侠侣第三十三回中通过众人在风陵渡酒店的一场对话充分表现了这一点,“除非请神雕侠做宰相,那才能打退鞑子,天下太平”16。既然能为百姓做这么多善事,并且深受人们的爱戴,就证明他不是偶然为之,不是带有功利性的,他的内心就不是“清静”、“无为”的,而这种仁义典范的塑造正暗合了儒家的“为己”、“成己”,是德行上的自我完成,价值上的自我实现。这一思想尤以他在助郭靖保卫襄阳一役中得到升华,不仅建立了不世奇功,还永驻了一位“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神雕侠”形象。杨过这一形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初他留给人们的是逍遥,超凡而绝群,遗俗而独往的不合群形象,甚至会认为他怪异,再有最后的归隐,正达到了“好静”、“无欲”,所以人们理所当然的把他归于道家之侠的行列。其实杨过为了理想一直勇往无前,无论是挣脱世俗礼教的约束,娶自己师父为妻的信念,还是为一个善意的谎言苦等一十六年,始终如一的感情,这种进退坚守正契合了孔子说的“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17的境界,而他从我行我素到对人类的同情,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对恶势力的永不屈服的斗争,和他至情至性、无私、为国为民的转变,正体现了儒家道德修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8的途径和方法。所以如果将杨过的思想以十六年之约前后,遁世前为界限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话,那他的中期就属于儒家思想的主导期。兼有儒道两家思想并不奇怪,只能说一个人身上秉承了多种思想,而不同思想在不同时期占据不同位置。杨过这个人物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不仅人物本身在情节发展的多重矛盾中挣扎,读者更是随叙事的跌宕而心潮起伏,前期的杨过形体是完整的,但是个性不尽如人意;中后期杨过的形象近乎完美,但是身体却不完整。金庸在明报发表社评中说道“小说中的人物如果十分完美,未免是不真实的,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社会中并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小说不是道德的教科书”19,可见作者是有意为之,杨过的存在是作者“传道受业”的渠道,残疾是必然的,成功也是合理的。范遥这一人物在倚天屠龙记中着墨不多,但其形象依然光彩鲜亮,给人印象颇深,如果说杨过的残是人性缺憾的体现,那么范遥的残则是人性光辉的印证。他原本是个美男子,与杨逍并称“逍遥二仙”,但是为了明教的利益和事业,他甘心自毁容颜,潜伏于朝廷内,他固然拥有侠士讲“义气”,轻“牺牲”的豪气,但是如果只为表现其 “忠义”,作者大可以让他消失,以为明教事业献身而告终,但是作者却没有这样做,他一直追随着明教,反对朝廷,是体现了儒家“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但不能说他就一定没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和意识,只是要看忠于哪个君,爱什么人罢了,明教在武林上是一个大教,如果只是为了维护它在武林中的位置,那么明教众人就不需要武力掀起义军,所以他们是为了推翻现有的政权,建立一个新政权,推拥新一轮领导人,所以一直为明教事业奋斗的范遥,其行为也就不单单是护教、爱教那么简单了,虽然书中并没有明确写道他在义军战争中的义举,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既在义军中则是推翻昏庸统治的一束正义之力,从更大的层面上说,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典范人格的理想就上升到了一个绝对的高度,不只限于江湖草莽,这就是金庸小说的魅力所在,他“设计了中国历史上异族入侵、改朝换代时期的动乱不安的时代、社会背景,作为这些儒侠们的活动天地,以便他们人生理想的实现、人格的光彩和力量得以充分的表现”20,作者似乎在向读者说明这是正常的,印证孟子“天降大任于士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警言,这种历程的艰辛在残疾人是感受最深的,也更能打动读者,同时残疾人形象在小说中的意义也更深一层,不论身体是否完整,只要“志于道”,就能成为历史进步的坚实力量,即使是身有残疾,也能在历史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这也是作者创造这样一个群体的深层含义。三、儒释道思想的影响金庸小说受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儒道佛思想的共同影响,而以北丐为代表,“儒家文化作为价值立场出现,其他形态的文化以其审美意义被纳入作品”21,这里主要指道家、佛家思想对金庸小说的影响,不是真正哲学意义上的佛家、道家,而是其人生观与价值观,气质与人格与佛家道家相似。道家的随心任性,清净无染的思想,使小说人物对生活旷达超脱,适性得意与佛家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博爱之心共同构成和谐理想的人生,这种和谐中,寄寓着作家的主体意识。庄子的残疾人“是从精神上给现实的残疾人以榜样的力量,给他们从精神上指出了一条超越残缺自我的光明之路”22,庄子是将一种超越形骸,追求真理的不舍之心注入弱者的形象之中,使之呈现出恢展的气象。而金庸小说中的残疾人即使有济世为民、舍生取义的大义,探求人生价值、不断完善自我的进取之心,但也只是少数,而且始终弥漫着悲剧意识,他们更多的表现在气势上,行为上的特立独行导致自身悲剧的形成,不同的是思想的觉悟极大限度的弥补了这一过失,使其有较好的结局,金庸不经意间将这种悲剧意识美化了。阅读金庸的小说,不难发现,他对人物的“美化”只限于一部分人,通常是思想的传递者,对于他们,作者必定极尽言语为其塑造光辉的形象,即使是恶人,也必定存在值得肯定的地方,与其他人物不同的是残疾人闪烁的思想光芒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悲剧色彩,是悲剧的代表,出于对道家文化的认同和弘扬,作者都是极力美化它丑的一面,使其展露它美的一面,在人物上则无比的宽容,使其有一个好的结局。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创始人,也是道家形象的典型代表,作者对他的描述自然都是正面的,他的旷达超脱、清净圆融,隐然展现道家的仙风傲骨,也为道教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他的徒弟深受他思想的影响,“虚怀若谷”、“无心”、“无名”。对于正派领袖的代表,作者在作品中给了很高的地位,张三丰的七个弟子被武林人士尊称为“武当七侠”,武当派更是名震武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曾想到却发生了突变,武当三侠的俞岱岩和武当六侠的殷梨亭相继都为“大力金刚指”所伤,下身瘫痪,对于习武之人又处于这样高位置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两相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叙事的悲剧性,这是残疾人共有的一个特点。许多人从权利高峰落下时都选择了结束生命,但是他们虽然起初也很消沉,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最终治愈了伤残,这也是他们植入的道家思想在起作用,假如没有受到“无名”、“无利”等思想的熏陶,淡薄名利,也就不能承受如此大的打击,最后也不会因祸得福(殷梨亭和杨不悔的结合),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对于反面人物,作者也做了很大的忍让,不是一味的描写她们恶的一面,而是对于她们思想中好的一面给予了肯定,让读者对她们既恨又怜,而不只是指责和厌恶,如梅超风这一形象:梅超风的行径为武林人士所不齿,滥杀无辜,练“九阴白骨爪”的阴毒武功,残忍至极,“黑风双煞”的名头令人闻之色变,无论正派还是邪派对她都是除之而后快,对于她后来的眼瞎,则是作者的有意为之,为抚恤命丧她手的许多亡灵,在金庸的小说中对于心术不正的反面人物,金庸总是毫不留情的给以最严厉的回击,其结局往往是很悲凉的,如慕容复为复燕国大业,不择手段,理想落空后他就疯了;杨康为人阴险,为图荣华富贵,不忠不孝不义,最后落的中毒而死,无人收尸,尸身被乌鸦啄食的下场;岳不群、左冷禅疯狂追逐权利,滥杀无辜,最后都众叛亲离,也都没有好的下场,“当某人受到伤害或摧残时,我们要求对在他人身上犯下罪行的人进行惩罚,与其说是出于对那个受到伤害的人的关心,不如说是出于对社会总利益的关心”23,这正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梅超风与他们不同的地方是她仍有人性闪光的一面,那就是她脑中的儒道思想支配下所散发出的“义”,首先表现在她与陈玄风的爱情,他们虽然是一对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但是对对方始终忠贞不二,不离不弃,金庸极力赞颂这种男女之间的忠诚,而女性对男性这种忠诚则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夫为妻纲” 的落后意识;从她与陈玄风的爱情中也可以看到她与礼教全然不顾,与自己的师兄私通,在伦理道德上为当时的社会所唾骂,这种对儒家礼教的蔑视,对女阴的推崇却符合道家的思想“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老子),梅超风的这种思想深受黄药师的影响,黄药师最恨礼法,也无视它的存在,他在射雕英雄传中说过:“黄老邪生平最恨的是仁义礼法,最恶的是圣贤节烈,这些都是欺骗愚夫愚妇的东西,还是懵然不觉,真是可怜亦复可笑!”24所以梅超风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也并不奇怪;她虽然漠视人的生命,把它视为草芥,随意杀害,但是她对黄药师始终充满着敬意,当有人说自己师父的坏话时,她毫不留情的予以反击,当黄药师身处危险时,她不顾自己的安危挺身去救,最后身死也无悔,对她来说,师父是这世上唯一的亲人,能救得师父的性命她无比欣慰,能得到师父的宽恕,消除了她人生最大的遗憾“梅超风背叛师门,实是终身大恨,临死竟然能得恩师原宥,不禁大喜,勉励爬起身来,重行拜师之礼”25,金庸在韦小宝这小家伙一文中认为:“在中国社会中,情义是最重要的社会规律,无情无义的人是最大的坏人”,所以对于无情无义之人,下场总是很悲惨的,对于一个虽然邪恶却是有情义的人,最后总是让她有一个较好的结局,所以梅超风最后不是凄然离去,为仇人所杀,而是得偿所愿,重归黄药师门下,安然而逝。这是一种沉寂前的“返照”现象。有人认为,金庸笔下的英雄“缺少掠夺的欲望,这意味着他们只能是以辅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历史的风云变换中,他们既无法改变历史,这只有为历史所淹没。默然隐退不失为一种选择”26,确实,金庸笔下的很多英雄到最后都隐退江湖,有因对江湖绝望而归隐的,如连城诀中的狄云;有功成名就而归隐的,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等等。正是这种归隐的情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小说的思想得以升华,如凤凰涅槃前的绚烂,回光返照般的将所要传达的思想自然流入人们脑中,使一切更显得水到渠成。这里主要为道家、佛家两种思想。道家思想主要体现为杨过成功后的归隐:道家讲究的是清净无为,超脱世俗,旷达洒脱的心境,对于一个身体健全,心境平淡,波澜不惊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件难事,对于一个碌碌无为,甘于平庸的人来说这也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对于一个从小孤单寂寞,缺乏亲情、友情和爱情,没有名誉也没有地位,渴望得到没有的最后还少了一只胳膊的人来说,在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一切东西后还能超然出尘、甘心归隐的人来说才难能可贵。这一旷达的心境正是道家所提倡的,虽然归隐之人在金庸的小说中不乏其人,如陈家洛率群豪归隐,韦小宝携家人隐居等等,我们对于这一现象习以为常,但是金庸却把杨过这一残疾人形象也纳入这一行列,我们看之则更催人泪下,思之则更显苍凉之色,而道家思想的精髓由这样的人传达出来才更能突出它的博大精深,也更容易劝人接受和融入,这就是金庸所赋予的残疾人的“任务”之一,杨过就首当其中地成为了其中的领导者。杨过原本是一个桀骜不驯,性格有点偏激的人,误认郭靖黄蓉是害死自己父亲的人,后来为郭靖夫妇“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精神所感动,在思想上一次次的受到郭靖的启迪和感化,最终自己也成为受人尊敬的“神雕大侠”,最后结局选择归隐看似突兀,实则在理,一则表现在杨过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对小龙女的感情更是感人肺腑,从一而终,这在小龙女也是一样的,所以他们在分别十六年,曾一度认为天人永隔后再在一起,是用任何力量也无法将他们分开的,而小龙女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她长居古墓,心地单纯,为人随和,对世俗礼教不知亦不顾,与世无争的性情使她显得一尘不染,正暗合了道家自然平和、寡淡无争的处世哲学,符合庄子所说的“圣人”无名,“圣人不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于尘垢之外”27,而爱她至深的杨过肯定会受到她的影响,于一切事物都看的很平淡,儒家思想讲求男性价值观的塑造与再现,是对男根的推重,道家思想讲求的是“无为守柔”、“致虚守静”,是对女阴的推重,杨过和小龙女的这一层关系恰恰印证了道家“以柔克刚”的思想,而杨过自身在经历许多人世的坎坷之后,于生活也看的很真切,只愿与小龙女在一起过平静的生活;选择归隐,再则也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金庸经历过动荡的岁月,战乱的恐惧,恬淡安定的生活是他一直渴望的,对于隐士,他持肯定的态度,他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说过:“中国的传统观念对隐士也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们清高。隐士对社会并无积极贡献,然而他们的行为和争权夺利之徒截然不同,提供了另一种范例”28,从中蕴含着作者对道家思想的推崇,这也是他选择这一人物最终归隐的原因之一,达到“原型的当下状态,不但可以用丰富的原始意象反映作品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而且成为人们整合现实、回归历史的一条通达途径”29的效果,归隐是必然的选择,这正是金庸需要杨过这一形象所承载的内涵,渗透着道家的隐逸情怀。金庸小说的很多主人公既在无形中扮演着上情下达、行侠仗义的达者形象,又不可避免的选择了遁世,将他们“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矛盾心态做了协调统一,使他们摆脱了内外交困的心灵压力,达到某种接近宗教意识的通达解脱。既践行了儒墨文化的思想主旨,也承担了佛道教义的阐释。相同的遭遇加诸在正常人和残疾人身上,残疾人所受的痛楚倍于常人,对于所遭受的磨难,往往会进行更深刻的分析,思想也更澄明,即佛学大词典中所说的更善于去“审察一切烦恼惑业”,“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佛家的教义更多的渗透在其中,用残疾人形象去透析这一思想,更具说服力,也更能打动人,能引起共鸣,这是金庸运用残疾人进行说理的一个原因。这一典型人物的代表是谢逊。谢逊本是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之一,明教的教义是为善去恶、行侠仗义,身为明教四大法王的他在教中有很高的声望,对这一教规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也是谨记于心的,可以说谢逊当时还是个侠士,他曾把这种善念传播出去,让他的师父也加入明教本着这种精神去济世为民,倚天屠龙记中借成昆之口这样描述“他还竭力劝我也入魔教,说什么戮力同心,驱除胡虏。”30可见最初谢逊是善的,但是后来却成为了武林的祸害,乱杀无辜,究其原因还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无法摆脱自己深深敬佩的师父使自己家破人亡的阴影,无法从中得到解脱,内心思想的斗争只能使他更茫然,心性大失,只为能杀了自己的师父给家人报仇,至于别人的生命他已置之不理,那一刻在他的心里,已没有了自己谨记的道德准则,以至于酿成了后来一系列的悲剧,失去亲人,他是痛苦的,正是自己視如亲父的师父杀了自己的亲人,这种痛苦更是无法言喻的,无法承受打击的他精神变得异常,心智时好时坏,不能说他恶,一个真正恶的人不会为误杀少林高僧而后悔不已,也不会为有了义子而喜极而泣,他的心中还是充满着人性中的“爱”的,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尝遍了佛教中所谓的“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让人感觉“人生皆苦”,这就是金庸写残疾人所要达到的一个效果,而少林高僧的“自度度人”、“慈悲”的牺牲精神更是佛教所宣扬的一种崇高的品质。事实上在谢逊这个人物中,确实让人感觉到了这一点,虽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美容院加盟合作协议书(五年有效期)
- 2025年烟草产品采购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铁隧道钢筋供应及安装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合作劳务派遣管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园开发与运营合同文化产业3篇
- 2025年度云计算服务100%股权转让合同3篇
- 代运营服务商2025年度店铺经营状况评估合同2篇
- 2025年度零担运输合同供应链金融合作合同4篇
- 年度ZNO基变阻器材料产业分析报告
- 年度汽油发动机电控装置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附答案
- 大唐电厂采购合同范例
- 国潮风中国风2025蛇年大吉蛇年模板
- GB/T 18724-2024印刷技术印刷品与印刷油墨耐各种试剂性的测定
- IEC 62368-1标准解读-中文
- 15J403-1-楼梯栏杆栏板(一)
- 2024年中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分类汇编(解析版全国)
- 新煤矿防治水细则解读
- 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议事决策制度
- 解读2024年《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全文课件
- 农机维修市场前景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