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机房安全 1 第二部分 电气安全 5 第三部分 通信线路施工维护安全技术 16 第四部分 通信设施安全技术 29 第五部分 防火防爆 34 第六部分 电信运营业职业卫生 .44 第一部分 机房安全 第一节 概述 一、电信机房的概念 (一)电信机房是指包含在站点(机站)内的安装有通信设备和其他辅助设施附属或 者光缆成端的房间。 (二)站点是在通信网络中表现为一个通信节点,在地理上表现为包含一个或多个通 信机房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三)目前我国通信机房主要分为有人职守的机房和无人职守的机房。 二、电信机房的类型 按中国电信网络资源命名规范,通信机房可分为:接入网机房、地下进线间、计算机 机房、数据机房、MDF 机房、电报机房、卡类机房、监控机房、空调机房、移动机房(专 为移动所用)、 网管机房、动力机房、充气机房、远端机房、交换机房、传输机房、用户 机房、无线机房、综合机房、微波机房、有线电视机房、综合布线机房、IDC 机房等。 电信生产其机房作业,是由专门的值机员、机务员来完成,作业内容是值守、维护、 检修固定电话、无线电话、电报、载波、短波、微波、卫星和电力等电信通信设备,使设 备处于良好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行。 第二节 电信机房作业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及案例分析 电信机房常见的事故类型有:电气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通信 阻断事故。 一、电气事故的种类及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电气事故种类 电气事故主要包括电流伤害事故、电磁场伤害事故、雷电事故、静电事故、电气火灾 和爆炸以及某些电路故障。 (二)发生电气事故在技术上主要表现为: 1、 绝缘损坏:电气设备绝缘破损,绝缘电阻不合格。 2、 安全距离不够: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未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 接地不合理;低压电力系统未设置应有的接地、保护装置。 4、 电气保护措施不力:没有根据某些电气设备的特性和要求采取特殊安全措施,如 对各种高压电力设备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对低压用电设备应采取相应的低压电 气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5、 安全标志不明显:在施工、安装及使用电气设备中没有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等。 (三)触电事故的种类及表现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即触电事故。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电击伤害,一种是电烧伤害。 二、火灾的危害和类别 l、火灾会造成 5 种主要的危害:缺氧、火焰或热效应、烟雾、气体燃烧物及建筑物的 结构损坏。 2、按着火的方式及燃料的不同,火灾可以分为四大类。 (1)固体材料着火: 固体材料,主要是有机物所造成的着火,形成火苗及灰烬。例如木块、纸及煤炭。灭 火的方法是冷却,可以用水来灭火。 (2)液体或液化固体着火:液体或液化的固体形成的着火,其种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3)电气着火 电源或设备着火,可以用二氧化碳、石灰、干粉或者蒸发液体作灭火介质,但不能用 水。电是起火的原因,但不是一类火灾。因此,电气着火从传统的着火分类中取消了。 关于安装及使用正确类别的灭火器的知识,对于具有特殊风险的地点是极为重要的。 (4)气体爆炸 在粉尘及可燃气体环境下,对于所采用的设备的选择要谨慎考虑,通常由法律规定可 以使用的设备种类。 第三节 电信机房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一、预防电气触电事故 (一)接地:使用金属的盒、管、架等,应有一个与地相连的电极,并应由有资格的人 员定期地对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 (二)工作系统:在做电路及仪表工作时,要求断开开关并锁好,工作人员要亲自对仪 表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处于”断开” 状态。如果必须在通电的电路及仪表上作业时,要有严 格的管制措施,而且一事一批准。要考虑使用橡皮或其他的非导电防护措施。为保证不直 接参与工作的人员不被暴露在这种风险之中,要使用围栏及警示通知。所有的工具及设备, 都必须是绝缘的。 (三)绝缘:在靠近电路的非绝缘部分工作时,要考虑绝缘问题。在所有的情况下,使 装置”断开” 应是一个主要的目标,除非这样做不可能。可以使用各种永久或临时的绝缘体, 如电缆套、橡皮套等。 (四)保险丝:这是一些置于电路之上的金属条,当电路过热时,就会熔断而使电路断 电。不同的保险丝会在不同的预先确定的电流下熔断。 (五)电闸:当出现电流过大时,会采用电磁原理发现并自动切断电路。 (六)漏电保护器:发现短路并切断电流。 (七)电气操作人员上岗资格:只有经过适当培训并有适当经验的人员才能从事安装、 维护、测试及检验电气电路及设备工作。 (八)静电:在粉尘及液体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电荷,它会产生电火花并且会对粉尘 云团及可燃蒸气起点火作用。此外,在其他工作环境下,静电会使工人烦燥,也可能造成 因有静电火花而成的其他事故。 (九)预防静电的措施有:接地:不使用或安装产生静电的设备;作业人员穿防静电鞋。 二、触电事故急救 (一)电伤害者的辨别 人一旦触电,在电流作用下,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会停止跳动等征兆, 外表呈昏迷不醒的状态。这并不是死亡,如果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而且方法得当,就有挽 救生命的可能。 (二)脱离触电 1、低电压情况:在 240 伏以下的情况,关闭主电源或电表的开关,在不能很快找到 主电源或者做到这一点时,在电源插头点切断电源或拔掉插头。重要的一点是,从触电处 移开受害者时,不要使另外的人受害。可以用干燥的绝缘材料,如报纸或者木头把受害者 或者其手、脚包起来,拉工或者推离电源。不要直接接触受害者身体。 2、高压电源情况:因空中或地下动力线引起的事故,往往严重并产生大火。重要的 是,在动力部门没有断电时,不能接近那个接触到或者躺在动力线附近的受害者。否则, 有可能会产生电弧。在高压的情况下,绝缘材料要有特殊的性能,并不是随手可得的。 (三)现场急救 1、口对口人工呼吸:当受害者呼吸停止时,要做口对口人工呼吸。为建立呼吸反应, 要向肺通气。如果心跳也同时停止,要做心脏起搏。 2、恢复姿态:所谓恢复姿态,是指让受害者的身体保持稳定,呼吸通畅。可以采取 做仰卧或侧卧,使头部舒适,略微后仰,以便呼吸通畅。曲臂,将手置于脑后,两腿以膝 弯曲成九十度,大腿向前。 三、电气火灾及爆炸事故预防 (一)合理选用电气设备 选择电气设备应根据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选用的电气设备必须具备不引燃 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性能,并尽量少用携带式电气设备。选用的电气设备,应符合使用环 境特征的要求,选用防爆型、隔爆型、封闭型、防尘型等。 (二)电气线路的选择 在有电气线路或有爆炸危险场所,应选择铜芯导线或电缆。电缆和绝缘导 线,其额 定电压不应低于线路的额定电压,且不得低于 500 伏,绝缘导线必须敷设于绝缘管内,绝 缘管可以明敷设或暗敷设。 (三)火灾监测及报警方法 l、热监测:用金属熔化(保险丝探测器)或者固体、液体及气体膨胀(热膨胀探测器)为 原理的传感装置; 2、辐射监测:用光电栅探测因着火而产生的红外线辐射; 3、烟气监测:应用离子辐射、光及光电传感来探测; 4、可燃气体监测:测量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并与参考值相比较; 5、火灾报警装置要发出独特的音响,使作业场所所有位置都能听到,而 且所有的人 都能懂得音响的含义。报警装置可以是人工的,也可以是自动的。 (四)灭火 用扑灭或去除起火的 3 个要素中的一项办法,可以将火扑灭。断绝燃料, 如切断油 流,隔断油流。遮盖火源,使氧气不能到达可燃物。用水来冷却,消灭火源。在化学燃烧 过程中,干扰燃烧的过程中也可起到灭火的作用。应该有防火计划,并且做定期演习。对 于那些着火风险很小的地方,也应有这样的要求。 (五)着火时的逃生方法 逃生手段,是在人们遭遇到火灾时,可以朝与火相反的方向,通过楼层的逃生门、应 急楼道或者从建筑物的外部逃离到地面。任何逃生的措施,都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救火部门 提供的救援设备上,要靠自己的事先准备。 (六)逃生方法的选择 1、从屋顶逃生 一般不要采用。 2、高处逃生 从高处穿过房顶或其他地区到达安全的逃生地区。 3、滑道 使用时,斜率不超过 1:10,要有扶手,斜面要均匀,表面不要太滑。 第二部分 电气安全 第一节 电气安全概述 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两具方面。人身安全是指在从事工作和电气设 备操作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设备安全是指电气设备及有关其他设备、建筑的安全。 一、电的特点 (一) 电的形态特殊,看不见 ,昕不到。人们日常所能感受到的电 ,只是电能的转换式, 如光、热、磁力等。 (二)电的传输速度(30 万公里/ 秒) 。 (三)电的网络性强,若干线路联结成一个整体。“发电、供电、用电“ 在瞬间同时完成。 局部故障有时可能会波及整个电网。 (四)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大。发生人身触电、着火、损坏设备、爆炸等电气 事故,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整个企业生产瘫痪,其后果非常严重。 二、电流对人体伤害 (一)感知电流 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的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 (二)摆脱电流 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感知电流时,肌肉收缩增加,刺痛感觉增强,感觉部位扩展,至 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将因肌肉收缩、产生痉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极。 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 (三)最小致命电流 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电击致死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通过人 体数十毫安以上的工频交流电流,既可能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止跳动,也可能导致呼吸 中止。但是,由于心室颤动的出现比呼吸中止早得多,因此,引起心室颤动是主要的。如 果通过人体的电流只有 2025 毫安,一般不能直接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止跳动。 (四)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 由于人体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以及由于雷击或电容放电,都 可能导致电击。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 烫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不同形式的伤害。 (五)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的五个因素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通过人体的工频 5060 赫兹交流电流不超过 0.01 安培,直流电流不超过 0.05 安培, 对人体基本上是安全的。电流大于上述数值,会使人感觉麻痹或剧痛, 呼吸困难,甚至自己不 能摆脱电源,有生命危险。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论是交流还是直流, 大于 0.l 安培时,只要较短时 间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失去知觉而死亡。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人体电阻不同,一般为 8001000 欧姆。在一般场所,对于人体只有低于 36 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2、通电持续时间 发生触电事故时,电流持续的时间越长,人体电阻降低愈多,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 即电击危险性越大。这是因为电流持续时间越长,能量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减 小。 3、通电途径 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震颤或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循环中断, 造成死亡。电流通过脊 髓,会使人肢体瘫痪。因此,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从手到脚最危险 ,其次是从手到手,再次是从 脚到脚。 4、通过的电流种类 通过人体电流的频率,工频电流最为危险。20400 赫兹交流电流的摆脱电流值最低 (即危险性较大);低于或高于这个频段时 ,危险性相对较小,但高频电流比工频电流易引起经肤 灼伤,因此,不能忽视使用高频电流的安全问题;直流电的危险性相对小于交流电。 三、人体触电方式 人体触电方式,主要分为:单相触电: 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一)单相触电 单相触电,是指人在地面或其它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的触电。 (二)两相触电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时的触电。 (三)跨步电压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是指人进入接地电流的散流场时的触电。由于散流场内地面上的电位 分布不均匀,人的两脚间电位不同。这两个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跨步电压的大小与人和接 地体的距离有关。当人的一只脚跨在接地体上时,跨步电压最大; 人离接地体愈远。跨步电 压愈小;与接地体的距离超过 20 米时,跨步电压接近于零。 第二节 电气事故 一、电气事故分类 (一)电气事故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 事故等。 (二)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 等。 (三)按事故严重程度划分, 可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1)特大事故,是指造成三人及三人以上死亡;大面积停电 ,造成严重减负荷;重大电 气设备或生产厂房严重损坏,造成火灾事故损失超过 30 万元;造成其它用户停电,产生严重政 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一至二死亡或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大面积停电, 造成减供负 荷;主要电气设备损坏 p 由于停电造成较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3)一般事故,是指除特大事故和重大事故外的其它事故。 (四)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触电事故。人身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时,由于电流流过人体 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能量施于人体而造成的。触电又可分为单相 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2) 雷电和静电事故。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将电 荷的能量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引发的其他事故。雷击常可摧毁建筑物,伤及人、 畜,还可能引起火灾;静电放电的最大威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也可能造成对人体的 伤害。 (3) 射频伤害。电磁场的能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亦即电磁场伤害。在高频电磁场 的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各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引起各种疾病。除 高频电磁场外,超高压的高强度工频电磁场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4) 电路故障。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线 路和设备故障不但威胁人身安全,而且也会严重损坏电气设备。 以上四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但无论哪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 流、电荷、电磁场的能量不适当释放或转移而造成的。 二、触电事故 1、常见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电气线路、设备检修中措施不落实; 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非电工任意处理电气事务; 接线错误; 操作漏电的机器设备或使用漏电电动工具(包括:设备、工具无接地、接零保护措施; 设备、工具已有的保护线中断; 带电源移动设备时因损坏电源绝缘; 电焊作业者穿背心、短裤、不穿绝缘鞋、汗水浸透手套、焊钳误碰自身、湿手操作机 器按钮等; 因暴风雨、雷击等自然灾害导致; 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不善导致; 2、防止触电事故,既要有技术措施又要有组织管理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接触带电部件: 常见的安全措施有绝缘、屏护和安全间距。 绝缘:即用不导电的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这是防止直接触电的基本保护措施。 屏护:即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 间距:为防止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等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在带电 体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备、设施之间,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防止电气设备漏电伤人: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触电的基本技术措 施。 保护接地:即将正常运行的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其原理 是通过接地把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触电事故。保护接地适用于中 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电压高于 1KV 的高压电网中的电气装置外壳,也应采取保护接地。 保护接零:在 380/220V 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把用电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 金属外壳与电网中的零线紧密连接起来。 (3)采用安全电压 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是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的 根本性措施。国家标准安全电压(GB380583)规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 42V、36V、24V、12V 和 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 路状况等因素选用。 (4)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装置,又称触电保安器,在低压电网中发生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或触电时, 它可以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迅速自动切断电源,从而保护人身安全。 (5)合理使用防护用具 在电气作业中,合理匹配和使用绝缘防护用具,对防止触电事故,保障操作人员在生 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绝缘防护用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安全防护用具, 如绝缘棒、绝缘钳、高压验电笔等;另一类是辅助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 鞋、橡皮垫、绝缘台等。 (6)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防止触电事故,技术措施十分重要,组织管理措施亦必不可少。其中包括制定安全用 电措施计划和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用电检查、教育和培训,组织事故分析,建立安全资料 档案等。 (四)用电安全要素 1、电气绝缘 保持电气设备和供配电线路的绝缘良好状态, 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无事故运行 的最基本要素。 电气绝缘性能,可以通过测定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税等参数加 以衡量。 2、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 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和设备之间, 均 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称为安全距离。 3、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导体内通过持续电流的安全数量。 4、标志 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 电气设备设施安全距离 一、配电线路安全距离 (一)配电线路 配电线路是指从供电设备到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导线。 (二)架空配电线路 一般架空配电线路是指 10 千伏及以下电压的架空配电线路。 110 千伏架空配电线 路为高压配电线路,1 千伏以下的架空配电线路为低压配电线路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高、低 压是以 1 千伏为界限而分类的。) (三)接户线、进户线 从配电线路至用户进线处第一个支持点之间的一段架空导线称为接户线;从接户线引 人室内的一段导线称为进户线。 (四)电缆线路 随工作环境的不同,电缆线路可分房内隧道或沟道电缆线路、直埋电缆线路、桥梁下 吊挂电缆线路和水底电缆线路等。 (五)配电线路安全距离 是指配电线路在敷设后, 对其一定范围内的质保持的相对安全距离。如:架空配电线路、 接户线、户内低压配线、电缆线路等,在新建、改建邮电局所过程中都应符合国家电气工程 安装标准。 二、电工安全操作距离 检修作业安全距离:在带电区域中的非常电设备上进行检修时,工作人员正常活动范 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应大于表 20 中所示的规定。 工作人员的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设备电压(千伏) 距离(米) 设备电压(千伏) 距离(米) 6 以下 0.35 154 2.00 1035 0.60 220 3.00 44 0.90 330 4.00 60110 1.50 第四节 接地 电气设备、杆塔或过电压保护装置, 将其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称为接地。 一、接地按其目的分类 (一)在电力系统中,运行需要的接地,如中性点接地等, 称为工作接地。 (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钢筋混凝土杆和金属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 为 了防止这种电压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 配电系统和电力高压系统中,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最采用的一种保安措施。 (三)接地电压保护装置, 如避雷针、避雷器和保间隙等,为了消除过电压危险而设的 接地,称为过电压保护接地。 (四)易燃油、天然气贮罐和管道等, 为了防止静电危险影响而设的接地,称为防静电 接地。 二、接地电阻 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的总和, 称为接地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 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 三、接地的作用 1.防止电磁耦合干扰:如数字设备接地;射频电缆布线屏蔽层接地等; 2.防止强电和雷击通信设备:如列架及一般通信设备机壳接地,防止设备、仪表、人 身伤害; 3.通信系统工作需要:如海缆中继设备的远供系统采用导线大地制方式。 四、联合接地 随着通信业务发展,种类增多,分散接地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 我们把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包括接地和建筑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 地体的方式称为联合接地。 联合接地这是强制性条文,新建站就必须按照这个去做,在机房里面,保护地、工作 地要把它们都联起来,集中尽量做到接地电阻低。 第五节 电气安全管理 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在用电中,一般采取:保护接地、防高压窜入低压保护、保护接零、重复接地保护; 装设 熔断器、脱扣器、热继电器、漏电保护装置;采用安全低电压等。同时还必须加强电气作业 安全管理,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规程 ,以及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和安全知识的教 育。 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一般是由电业部门负责,要求符合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 第六节 电磁防护 一、电磁辐射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更加广泛,遍及工业、农业、军事、交通、 医疗、教育和文艺等许多领域,可以说,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设备。尤其是使用频率较 高的通信、雷达、电视、广播、导航等设备,为了得到较大的覆盖范围,需要向空间辐射 能量很强的电磁波。于是,众多的电磁辐射,宽广的辐射频谱,使我们人类居住的环境里 电磁辐射陡然剧增,而且已经到了直接影响人类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程度。 尽管电磁辐射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尤其是在使用不当或不注意的时候。但文明社会 和现代人类都不会因此拒绝或抛弃那些能产生电磁辐射,但与我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 电子设备,诸如电视台、广播电台、雷达站、导航站、微波中继站和通信站等公共服务设 施,以及电视机、微波炉、手机等家庭或个人用品。可以说,我们生活的空间充满了电磁 辐射!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 辐射到人体上的电磁波,一部分会被人体表面的皮肤和衣物反射或折射出去,另一部 分则会被表皮所吸收,并对人体的细胞组织和神经系统产生作用。电磁辐射确实能对人体 产生不良作用一是使人体细胞组织的温度升高而发生形态学改变;二是对人体神经系 统发生作用产生功能性改变。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它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不良作用,其主要症状是神经 衰弱,具体表现为头昏脑胀、无精打采、失眠多梦、疲劳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和情况沮 丧等,有时还有头痛眼胀、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脱发、多汗、体重下降等现象。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现实存在的,尤其是较高的频段。我国现以法律或 法规的形式规定有电磁辐射安全剂量的卫生标准,在对设备采取防范措施以限制非正常外 泄的电磁辐射强度的同时,还给予从事与电磁辐射有关的高频电子设备专业人员一定的特 殊劳保和补助。 三、电磁屏蔽 电磁屏蔽是防止电磁伤害的主要措施。 (一)电磁屏蔽工作原理 高频电磁屏蔽装置由铜, 铝或钢制成,当电磁波进入金属内部时, 产生能量损耗,一部分 电磁能转变为热能.随着进入导体表面的深度增加 ,能量逐渐减小 ,电磁场逐渐减弱.显然,导体 表面场强最大;越入内部,场强越小.这些现象就是电磁辐射的集肤效应.电磁屏蔽就是利用这 一效应进行工作。 (二)屏蔽方式 1、主动屏蔽 是指将场源置于屏蔽体内, 将电磁场限制在某一范围内,使其不对屏蔽体以外的工作人 员或仪器设备产生影响的屏蔽方式。 2、被动场屏蔽 是指屏蔽室,个人防护等屏蔽方式.这种屏蔽是将场源置于屏蔽体之外, 使屏蔽体内不受 电磁场的干扰或污染。 (三)屏蔽材料 用于高频防护的板状屏蔽和网状屏蔽均可用铜, 铝或钢(铁) 制成. 必要时可考虑双层屏 蔽。 四、高频接地 高频接地包括高频设备外壳接地和接屏蔽的接地。高频接地应符合一般电气设备接地 的要求,还应符合高频接地的特殊要求。 屏蔽装置有了良好的接地以后, 可以提高屏蔽效果,且以中波波段较为明显。 高频接地的接地线不宜太长. 其长度最好能限制在波长的 1/4 以内。如无法达到这个 要求时,也要避免波长 1/4 的奇数倍。 对于屏蔽接地,只宜在屏蔽的一个点与接地体相连。如果同时有几个点与接地体相连, 由于各点情况不完全相同。可能产生有害的不平衡电流。 第七节 防静电 静电是人类很早就发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很大作用。但它有时却 会给某些工业生产带来不良的影响,特别是静电的火花放电,往往成为引起火灾的火源。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化纤、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普遍应用,静电引起的危害,更加 日益显露出来。故而预防静电放电起火,显得十分重要。 一、 静电的产生及其危害 (一) 静电的概念 当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或接触时,由于它们对电子的吸引力大小各不相同, 在物体间发生电子转移,使甲物体失去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荷,乙物体获得一部分电子而 带负电荷。如果摩擦后分离的物体对大地绝缘,则电荷无法泄漏,停留在物体的内部或表 面呈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电荷就称为静电。 静电放电 在具有不同静电势的两个物体之间的静电的转移。 (二)静电的火灾危害 如果在接地良好的导体上产生静电后,静电会很快泄漏到地面;但如果是绝缘,则电 荷会越积越多,形成很高的电位。当带电体与不带电或静电电位很低的物体相接近时,如 电位差达到 300 伏以上,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火花。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当静电 放电的火花能量达到或超过周围可燃物的最小着火能量时,而且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混合 浓度或含量也已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就能立刻引起燃烧或爆炸。 二、通信机房静电防护 (一) 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 1 、抑制或减少机房内静电荷的产生,严格控制静电源。 2 、安全可靠及时消除机房内产生的静电荷,避免静电荷积累,静电导电材料和静电 耗散材料用泄漏法,使静电荷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路径泄漏到地;绝缘材料用离子 静电消除器为代表的中和法,使物体上积累的静电荷吸引空气中来的异性电荷,被中和而 消除。 3、定期(如一周)对防静电设施进行维护和检验。 (二)人员和操作要求 1 、操作者必须进行静电防护培训后才能操作。 2 、进入通信机房前,应穿好符合 GB 12014 要求的防静电服和符合 GB 4385 要求 的防静电鞋。不得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 3 、使用的工具必须是防静电的。 (三)其他防静电措施 1 、必要时装设离子静电消除器,以消除绝缘材料上的静电和降低机房内的静电电压。 2 、垫套、手套均应为防静电的。 第八节 防雷 一、雷电的产生 在雷雨季节时,地面的气温变化不均,时而升高时而降低。当气温升高时,就会形成 一股上升的气流。而在这种上升的气流中,因含有大量的水蒸汽,受到高空中高速低温气 流的吹袭,会凝结并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较大的水滴,它们带有不同的电荷。较大的水滴 带有正电,并以雨的形式降落到地面,而较小的水滴带有负电,仍飘浮在空中,且有时会 被气流携走,于是云就由于电荷的分离,形成带有不同电荷地雷云。雷云层和大地接近时, 使地面也感应出相反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便冲破空气的绝缘,形成云与云之间 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进发出强烈的光和声,这就是人们常见的雷电。 二、雷电可分四种 (一)直击雷 大气中带有电荷的雷云, 其对地电压高达几亿伏,当雷云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电场强度 达到空气击穿强度时,就发生放电现象 ,这种放电现象称为直击雷。 (二)球形雷 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 2m/s。球形雷能从 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三)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 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雷云接近地面时,在地面凸出物 的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在雷云与其它部位或其它雷云放电后, 凸出物顶部电荷失去束 缚,并以雷电波的形式高速传播而形成的。电磁感应是发生雷击后, 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 迅速的变化强磁场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形成的。 (四)雷电侵入波 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 迅速传播的雷电波。其传播速度为 3108M/S(在电缆中为 15010-6M/S)。 三、雷电的危害 雷云的电势(即雷云与大地间的电位差)大到 1 至 10 万伏,放电时间极短,电流强 度很大,估计最大可达到 15 到 20 万安培,所以产生高热和强大的破坏力,可以在一瞬间 击毙人畜。拔倒树木和电杆,焚毁房屋和其它建筑物,危害是十分剧烈的。 常见的防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等。防雷装置主要有 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防止直接雷击或将雷电流引人大地,以保 证人身及建(构)筑物的安全。 表 架空电力线与架空电力线或架空通信线交叉跨越的隔距 额定电压(KV) 0.22/0.38 10 110 220 交叉距离(m) 1 2 3 4 第三部分 通信线路施工维护安全技术 第一节 通信施工维护安全技术概论 通信线路是传输各种信息及信息联络的重要设施,是构成通信网的组成部分,它具有 点多线长、布局成网、分散维护、集中使用的特点。通信线路施工和维护是通信生产流程 的重要环节,通信线路施工和维护是电信企业安全生产高危岗位管理主要对象之一。从线 路施工、维护过程中由于在管理、技术上的缺陷造成的高坠、触电和物体打击等事故的案 例分析中可以看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违纪是发生此类事故的根本,如果说 抓住违章违纪,也就抓住了登高事故发生的主要矛盾,而抓住违章违纪的有效途径便是开 展登高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一、通信线路施工维护的基本任务和特点 通信线路施工和维护的基本任务:布设和维护通信的高空架设光(电)缆、直埋设光 (电)缆、附设管道设光(电)缆、附设墙壁设光(电)缆等;线路施工维护器材的运输 与装卸;杆坑、缆沟和地下管道的挖掘及杆塔架设;使用登高工具在高空进行接续、封焊 作业;安装无线天线等。 通信线路施工和维护点多、面广和流动性大、分散作业的特点,施工维护作业中危险 性大,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预防难度大。加之施工中使用大量民工,这些人缺乏 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比较严重,导致事故频发。同时通信线路施工 和维护还具有国家规定的登高作业的特殊性。 二、通信线路施工维护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在通信线路施工和线路维护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研究作业人员在线路施 工和线路维护中各种事故发生的机理、原因、规律、特点和防护措施;研究按作业规范来 评价线路施工和线路维护作业的安全性和解决在作业中的安全问题。同时还要研究线路施 工和线路维护作业中应采取的有效安全技术措施;研究并推广先进的线路施工维护作业安 全技术,提高安全作业水平;制定并贯彻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并执行各种 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有关线路施工和线路维护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线路施工和线路维护作 业安全知识教育工作;分析事故实例,开展事故预知预警活动,从中找出事故原因和规律, 制订防范措施,在施工维护中减少事故发生。 三、线路施工维护作业人员安全行为教育与培训 施工维护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要求 1、线路施工维护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经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审查认可,并取得培训资格的培训单位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 和实际操作训练。 2、线路施工维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标准和基本培训教材,由省公司按国 家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标准所编写。 3、线路施工维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 者,方准独立作业。 第二节 通信施工维护的环境保护 一 、防治大气污染 (一)施工现场的土方应集中堆放。 (二)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应采用隔离,并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 (三)施工现场土方作业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 (四)施工垃圾运输应采取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应采 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 (五)在城区、旅游景点、疗养区、重点文物保护地及人口密集区的施工现场应使用 清洁能源。 (六)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 (七)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八)按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二、 防治水土污染 (一)施工现场应设置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经沉淀后方可排放市政污水管网或河 流。 (二)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 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三)临时食堂、厕所应做渗处理设置隔油池,并应与市政府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 水通畅。 三、 防治施工噪声污染 (一)施工现场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GB1252312524)制定降噪措施。 (二)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并应采取降低噪声措施。 (三)对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 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四)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 四、 施工现场卫生与防疫 (一)施工现场应设专职或兼职保洁员,负责卫生清扫和保洁。 (二)施工现场应采取灭鼠、蚊、蝇、蟑螂等措施,并应定期投放和喷洒药物。 (三)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或急性职业中毒时,必须在 2 小 时内向施工现场所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应积极配合调查处理。 (四)现场施工人员患有法定传染病时,应及时进行隔离,并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处 置。 第三节 通信线路施工维护中常见事故及其原因分类 一、线路施工维护中主要危害如及表现形式 电信线路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有 一定的危害,其主要危害如及表现形式如下: 由于作业环境复杂,使用多种机械设备,有时因机械或人为原因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管道施工过程中有些沟壁支撑不牢固,发生局部坍塌,砸伤施员工员;立杆、拆线施工中, 因杆根不牢、操作程序不当或安全防护措施不力时,容易发生高处坠落、倒杆伤人事故; 在通信线过公路施工时,有些路过的机动车不服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强行通过施 工现场将通信线拉倒,造成施员工员伤亡;机动车辆拖运器材,由于人货混装,当发生交 通事故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还有些线路维护人员安装用户电话时,将电话线甩到供电 线路上,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电信线路维护作业中,由于部分通信线路与电力线、广播电视线间距过近,遇有电力 线搭碰通信线、电力线搭碰广播电视线而广播电视线又搭碰通信线、高压电感应通信线、 雷电侵入通信线等情况时,会发生线路维护人员触电伤亡事故;线路维护人员上杆维护线 路时,因安全带和脚扣缺陷、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容易发生坠落事故;线路维护人员在管 道入孔井作业时,有时因侵入和自身的有毒有害气体、通风不良等原因,发生中毒和爆炸 事故。 二、按发生的形式,线路施工维护作业事故可分为:人身伤害事故、道路交通事故、 设备损毁事故等。 三、按基本原因人身伤害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1、高坠:在线路施工维护作业过程中由于违反作业规范,从电杆、楼房、窗台及梯 凳上坠落事故。 2、触电:在线路施工维护作业过程中由于忽视作业规范,发生人身触及带电体造成 的人身伤害事故。 3、物体打击:在线路施工维护作业过程中由于不按作业规范进行作业,造成到杆或 其他物体伤害作业人员的事故。 第四节 通信施工维护安全生产的知识 一、工作现场 (一)在下列地点工作,必须设置安全标志,白天用红色标志,晚间用红灯,以便引 起行人和各种车辆的注意。必要时应设围栏,并请交通民警协助,维护交通,以保证安全。 在铁路、桥梁及有船只航行的河道附近,不得使用红旗或红灯,以免引起误会造成事故, 应使用市政有关规定的标志。 (二)信号标志设备应随工作地点的变动而转移,工作完毕应即撤除。 1凡需要阻断公路或街道通行时,应事先取得当地有关单位批准。 2在工作进行时,应制止一切非工作人员,尤其是儿童,走近工作地区。 二、车辆行驶 (一)驾驶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都要严格遵守交通法。 (二)施工和维护线务员所用的自行车,应装设保险叉子,并经常检查叉子及刹车的 牢固情况。禁止在有危险地方冒险骑车。 (三)骑自行车时,不得将笨重料具放车把上,必须放在车后铁架上,并捆绑妥当; 不得肩杠物件或携带竹梯或较长的杆棍等物,如需在自行车上携带三米以内的器材如帮桩 等,只能顺着车身捆绑在车上。 三、消防设备 1光(电)缆地下室、水线房、无( 有)人站,以及木工场地施工工地、材料库等处, 应设置适当的消防设备,如各种型号的灭火器、消防水龙及用具等。 2.消防器材应设置于明显的地方,并应注意使分布位置合理,便予取用。 3.对各种消防器材、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有效。 4.所有工作人员对各种消防设备的性能均须深切了解,并应熟知其使用方法。 四、野外工作 (一)遇有地势高低不平的地方,勿冒然下跳,以防跌撞扎伤。地面被积雪覆盖时, 应用棍棒试探前进。 (二)在农田中工作,注意爱护农作物。 (三)野外工作应根据不同地区,携带防毒及解毒药品,以备应急使用。架设帐蓬时, 应选择安全、合适的位置,注意山洪河泥石流的危害。 五、其他注意事项 (一)工作现场,首先应详细观察了解周围环境设备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灾害,采取 有效防止措施。 (二)所有工作设施必须安全牢固,不可随意使用不合标准的材料,临时性质的设备, 所用的材料,虽以经济为原则,但仍应要求达到安全需要之坚固程度。 (三)在离开工作地点时,应清除工地、杆下,沟坑内等地方的破碎割刺器材,并检 点应用工具,防止遗失。 (四)施工作业前和作业中禁止饮酒,如有特殊情况,须经批准。 (五)使用有毒物品时,要保持通风,应配戴口罩、风镜及胶皮手套,必要时还需配 戴防毒面具,以防中毒。饭前一定要洗手消毒。携带有毒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根据不同 情况至少二人一同工作或携带,并做好隔热、防火、防爆或防寒措施。 (六)在气候特别寒冷,外出施工时,应备有足够的防寒用品。打冰凌时应注意安全, 防止被落下的冰凌或折断的工具打伤,并注意脚下,以免滑倒跌伤。 第五节 通信施工维护的工具和仪表的使用与检查 一、一般安全规定 1工作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工具,正确使用,不得任意代替。工具应保持完好无损, 牢固适用,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有缺损的及时更换。 2有锋刃的各种工具( 如刨、钻、凿、斧及各种刀类等),不准插入腰带上或放置在衣 服口袋内;运输或存放时,锋刃口不可朝上向外,以免伤人。 3使用手锤、榔头不允许带手套,双人操作时不可对面站立,应斜对面站立。 4传递工具时,不准上扔下掷。放置较大的工具和材料时必须平放,以免伤人。 5工具、器械的安装,应牢固、松紧适当,防止使用过程中脱落或断裂,发生危险。 6使用钢锯,锯条要装牢固、松紧适中,使用时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摆动,以免 钢锯条折断伤人。 7使用板手、钳子时,应进行检查,活动部件损坏或活动不自如,不准使用,不要 用力过猛,不准相互替代,不准加长搬手的把柄。 8使用滑车、紧线器,应定期注油,保持活动部位活动自如。不准以小代大或以大 带小。紧线器钥匙(手柄)不准加装套管或接长。 二、梯、高凳 (一)使用梯子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经常检查梯子是否完好;凡是已经折断、松弛,破裂、防滑胶垫脱落、腐朽的梯 子,都不得使用。 2上下梯子不得携带笨重的工具和材料。 3梯子上不得有二人同时工作。 三、安全带及上杆工具 (一)使用安全带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检查,确保坚固可靠,才能使用。如出现有折痕,弹簧扣不灵 活,或不能扣牢,皮带眼孔有裂缝的,安全带上绳索磨损和断头超过 1/10 者及有腐坏的, 均禁止使用。 2.应与酸性物、锋刃工具等分开堆放和保管,也不得放在火炉、暖气片和其他过热过 湿之处,以免损坏。 3.使用时,切勿使皮带扭绞,皮带上各扣套要全数扣妥,皮带头子穿过皮带小圈。安 全带的绳索和安全绳不得乱扣节,也不可吊装物件,以免损坏绳索。 4.安全带每使用或存放一段时间应进行可靠性试检。试检办法是,可将 200 公斤重物 穿过安全带,悬空挂起,无有伤痕、折断,扣紧处要牢靠,才能使用。 (二)切勿使用一般绳索或各种绝缘皮线代替安全带。 (三)使用脚扣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是否完好,勿使过于滑钝和锋利,脚扣带必须坚韧耐用;脚扣登板与钩 处必须铆固。 2脚扣的大小要适合电杆的粗细、切勿因不适合用而把脚扣扩大窝小,以防折断。 3水泥杆脚扣上的胶管和胶垫根,应保持完整,破裂露出胶里线时应予更换。其他 同一般脚扣要求。 4搭脚板的勾、绳、板,必须确保完好,方可使用。 5脚扣试检办法是: (1)把脚扣卡在离地面 30 厘米左右电杆上,一脚悬起,一脚用最大力量猛踩。 (2)在脚板中心采用悬空吊物 200 公斤,若无有任何受损变形迹象,方能使用。 四、滑车及绳索 (一)各种滑车应经常检查注油,保持良好,如有损坏迹象或缺少零件不应使用。 (二)使用滑车拉起或放下任何重物时,切勿骤然动作。 五、喷灯 (一) 不得使用漏油、漏气的喷灯,加油不可太满,气压不可过高。不得将喷灯放 在火炉上加热,以免发生危险。 (二) 不准在任何易燃物附近点燃和修理喷灯。在高空使用喷灯时必须用绳子吊上 或吊下。 (三) 燃着的喷灯不准倒放。 (四) 点燃着的喷灯不许加油,在加油时心须将火焰熄灭,稍冷之后,再加油。 (五) 使用喷灯,一定要用规定的油类,不得随意代用,避免发生危险。 (六) 不准用喷灯烧水、烧饭。 (七) 喷灯用完之后,及时放气,并开关一次油门,避免喷灯堵塞。 第六节 器材储运 一、一般安全规定 (一)搬运器材时,必须检查:担、杠、绳、链、撬棍、滚筒、滑车、抬钩、绞车、 跳板等能否承担足够的负荷。破损、腐蚀的不准使用。 (二)短距离采用滚筒等撬运、拉运笨重器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物体下所垫滚筒( 滚杠),须保持两根以上,如遇软土,滚筒下应垫木板或铁板,以 免下陷。 2撬拉点应放在物体允许承力位置,滚移时要保持左右平衡,上下坡应注意用三角 木等随时支垫或用绳徐徐拉住物体。 3应注意滚筒和物体移动方向,听从统一指舞,脚不可站在滚筒运行的一侧,以免 不慎压伤。 (三)铲车进行短距离运输时,器材要叉牢并离地不宣过高,以方便行驶为度。 二、杆材 (一)汽车装运杆材时,杆材平放在车厢内,一般根向前,梢向后;装运较长电杆时, 车上应装有支架,尽量使杆料重心落在车厢中部,用两只捆杆器将前后车架一齐拴住(如无 捆杆器,则用绳索捆绑撬紧,勿使活动)。严禁杆杠超出车厢两侧,以免行车时发生挂碰事 故。 (二)用板车装杆,应先垫好支架,随时调整板车前后重量的平衡,逐杆架起,用绳 捆绑撬紧,卸车时应用木枕或石块塞住车轮前后。 (三)凡用车架运杆,无论汽车板车杆上不能坐人。 三、光(电)缆 (一)光(电)缆盘用汽车或光(电)缆拖车载运为原则,不宜在地上作长距离滚动。 如需在地上作短距离滚动时,应按光(电)缆绕在盘上的逆转方向进行;光(电)缆盘若 在软土上滚动,地上应垫踩板或铁架。 (二)装卸光(电)缆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全体人员应行动一致。 (三)光(电)缆盘不可放在斜坡上;安放光(电)缆盘时,必须在盘两面垫以木枕, 以免滚动。 (四)光(电)缆盘不可平放,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四校联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鹰潭市2025届第二学期高三4月综合测试(二)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宁波市镇海区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中考热身练习试题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兰州工业学院《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重点中学2025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客户关系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阜新二中2025年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学区2025届初三下第二次测试(化学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中考冲刺预测卷(六)生物试题含解析
-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教学评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国开电大软件工程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会计学概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2节 质量的测量 教学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PPT)
- 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这些东西哪里来》精美课件(含视频)
- 停车场应急预案
- 手术质量与安全分析报告模板
- 研究生在读证明.docx
- 卡农曲谱canon-in-D-钢琴小提琴合奏-五线谱(共6页)
-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
- B+WASI网关使用手册-第10章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