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导各类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_第1页
关于引导各类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_第2页
关于引导各类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_第3页
关于引导各类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_第4页
关于引导各类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引导各类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 总 结 驻马店市科学技术局 2008 年 6 月 8 日 2006 年 9 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积极引导各类人才 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以来,我们立足农业大市,在盘 活人才资源,创建农村科技服务社,实施科普传播工程,服 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通过采取引进高 层次人才,盘活市县人才,培养农村乡土人才,建立了科技 “常在乡” 的有效机制。以创建农村科技服 务社,搭建创业平 台为重点,以盘活人才资源,注重培养为前提,人才的综合 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发挥了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目前,围绕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创建, 全市共引进高层次人才 52 人,盘活市县人才 769 人,培养农 村适用技术人才 2540 人,发展国家级农村科技服务组织 3 个,市级农村科技服务社 12 个,县级 28 个,农业科技示范 园区 160 个,培育出区域性特色产业 22 个。 一、主要做法 2 (一)创办农村科技服务社,为科技人才搭建创业平台。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2005 年初,我市组织开展 了农村科技服务社创建活动。驻马店市科技局以驻科2005 44 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农村科技服务社创办 活动的通知,确立了“盘活农村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 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 想。明确了以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培育为突破口,带动多层次 人才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村科技服务社向体系 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市场化、社会化为主要特 征,以科技人员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主体,以促进产业发 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技术引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 推广为重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创办一个农 村科技服务社,培植一区特色产业,培养一批农村科技人才, 活跃一片经济,致富一方群众。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 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一个根植农村、服务农民,在科技服 务活动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2005 年 12 月 市政府在汝南县、西平县召开了全市农村科技工作现场会。 2006 年 11 月省科技厅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现场观摩会。会议对农村科技服务社创建工作进行了认真总 3 结和工作部署,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健康发展。 通过农村科技服务社这一服务平台,促进了科研、推广、培 训、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农村科技人才搭建了服务平台, 营造了创业环境。 (二)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针对性的引进高层次 人才。一是围绕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河南 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科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签 定了长期的技术依托关系,开展科研、开发、推广应用等全 方位的科技合作,引进、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 126 项,组 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11 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89 个, 提高了我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围绕农村科技服务社创 建,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活动,组织联合攻关 324 项, 组装农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28 个。三是组织有关高等 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来我市开展科技成果项目信息 发布、高层次论坛,仅河南工业大学来我市专家达到 36 人次, 发布农产品加工项目 468 项,同时还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联 合会商,寻求项目合作,共谋发展对策,点拨经济发展方向。 四是围绕科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和科技下乡“百千万” 工程,组织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郑州牧专、省肉牛 4 中心等 12 家技术依托单位来我市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 举办培训班 287 期,科技下乡活动 366 次,培训农民 1.5 万 人 。邀请 52 名省级专家、教授,与我市有关单位结成“合作 对子”,深入生 产第一 线开展科技培训,传播科学思想,普及 科学知识。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大批省级专家、 教授来我市建功立业。如上蔡黄埠无公害蔬菜专家服务社, 出资长期聘请河南农业大学技术员周建峰,长年居住在科技 服务社区,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并定期邀请农业大学 教授马长生、孙自强、孙中伟、周春龙等来现场培训和指导。 汝南温棚蔬菜科技服务社上面依托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省 农科院,聘请徐小利研究员、张学文、孙自强教授为长期技 术顾问,建立了稳定的技术依托关系。泌阳县食用菌生产技 术服务社聘请河南农业大学吴云汉教授、宋安东博士为长年 技术顾问,联合开展技术协作攻关。新蔡县顿岗农村专家服 务社,以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为依托,以精米加工厂为龙头, 建立优质水稻示范基地 5000 亩,带动农户 3000 余户,现已 发展成为我省优质水稻无公害生产基地,成为河南省农科院 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农业产业化开发基地。 (三) 立足资源优势,盘活市、县农业专家。一是充分利用 5 我市现有农业专家建立专家库,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粮食 丰产科技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重大科技项目,成立了 专家技术咨询服务部,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并逐步 拓展到技术、信息,物质供应,市场销售和产后加工全方位 综合性服务。同时,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成立了专家 智囊团,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二是在项目立 项论证、科技成果评审、工程技术中心认定和科技规划编制 等方面,积极发挥市、县农业专家积极性,广泛开展项目咨 询和评审,在项目管理、监督、实施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服 务,为科学决策和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围绕温棚蔬 菜、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林果等产业,引导市县专家经常 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进村入户活动,积极参与农村科 技服务社的培育、引导和创建工作。四是由于农村科技服务 社的桥梁、纽带作用,把省级高层次人才、市县农业专家和 当地乡土人才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支省、市、县、乡、 村五级人才相结合的科技服务队伍,建立了一个科技“常在 乡” 的有效机制。如汝南县温棚蔬菜专家服务社依据区域化 布局,下设四个科技服务站,技术人员分片服务到菜农,现 已吸引周边众多群众前来租地建棚,发展温棚蔬菜生产,科 6 技服务社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靠山。 (四)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培养当地乡土人才。通过农 村科技服务社创办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造就了大批农村先 进实用技术人才。涌现出了一批“土专 家” 、“田秀才”。利用农 村星火培训学校、星火课堂、农村远程教育、农广校和农民 夜校等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和 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开展致富状元、种植能手、养殖大户评 审活动,引导广大农民争先学技术、用技术。泌阳县食用菌 生产技术服务社,围绕本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以当地乡土人 才禹宗本、吕付亭、侯定勤、吴华军等为主体,实行技术与农 户对接,产品与市场对接,为菌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 位服务。为真正建起抵御市场风险的“ 联合体” ,专家服务社 分片包乡,在全县 24 个乡镇建立了 24 个示范基地,采取“公 司+ 基地 +农户” 的方式,由专家服务社 进行技术跟踪服务,会 员理事单位提供菌种,回收产品,统一加工销售,解除了菌 农的后顾之忧。目前专家服务社已发展菌农 1 万多户,净增 效益 1 亿多元,所培训学员有 100 多人被外聘到新加坡、韩 国等国家,年创外汇 300 多万美元。 (五)实施科普传播工程,大力普及科学知识。2006 年以 7 来,河南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共在我市安排实施“河南省科普 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简称科普传播工程)项目 30 项。科普 传播工程项目以科技服务“三农” 为主线 ,以广大农民为主要 对象,以省属涉农科研单位和高校为技术依托,以传播普及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种植、养殖、林果和农产 品深加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和 集中培训为主要方式,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 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 学精神,为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 支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科技局领导高度重视,一把手亲 自过问,局领导班子中明确一位副局长主抓此项工作,并安 排有具体承办人员,及时了解情况,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在 技术依托单位和项目实施的乡镇政府之间架起沟通和联系 的桥梁,创造了项目实施的和谐宽松环境。 二、主要成效 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创建,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 舞台,农村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得益于人才的有力促动。 目前全市共发展国家级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 3 个,市 8 级农村科技服务社 12 个,县级农村科技服务社 28 个,培育 温棚蔬菜、畜牧养殖、食用菌、中草药、林果等区域性特色产 业 22 个,发展日光温棚 3584 座,塑料大棚 14336 个,发展 食用菌 5000 万袋,年产鲜菇 3375 万公斤。全市共带动农户 24930 户,仅特色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 2733.6 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80%。引进农作物、畜禽、林果新品种 56 个。聘请省级专家、教授 52 名,建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769 人。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创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 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已经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促进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通过农村科技服务社的引导,使全市种、养业显现出风格迥 异、规模连片的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了区域经济特色化、 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优 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专用大麦等粮食基地 8 个;优质白芝 麻、花生等油料基地 5 个;正阳生猪、泌阳黄牛、遂平蛋鸡、 西平长毛兔等畜牧养殖基地 10 个;确山板栗、泌阳瓢梨、西 平冬枣、上蔡花木等林果基地 15 个。 带动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 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已发展县级以上农业科技示 9 范园区 160 个,发展科技示范基地 50.3 万亩,辐射带动农民 3.3 万户。借助园区这一平台,使一大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得 到推广,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得到有效整合。 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成为我市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样板,成为 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的聚集地和开发源, 成为科研成果中试、熟化、开发、应用的研发基地。一是以园 区为纽带,密切了科研人员和农业生产的直接联系,吸引来 大批专家、教授入园进行技术指导和示范。二是以园区为载 体,引导优秀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直接 到园区进行创业。三是以园区为核心,提高了周边地区农民 群众的科技素质,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摸得着、看得见的 典型。 (二)提高了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由于农村科技服务社上面依托省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下面连接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围绕温棚蔬菜、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中草药等特色产业, 建立农业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 8 个,培育出农作物新 品种(系)16 个,引进农业新品种 76 个,组装高产高效标准 化栽培技术模式 28 个,承担县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324 项, 10 转化、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 360 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进 步奖 52 项。 (三)搭建了科技服务平台,促进了农村科技进步。随着 农村科技服务社创办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地带动了农民的 科技培训,建立了科技“常在乡” 的长效机制。围绕温棚蔬菜、 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林果栽培等特色产业,建立科技培 训基地 30 个,星火培训学校 10 个,举办培训班 287 期,科 技下乡活动 366 次,培训农民 1.5 万人次。同时,结合科普及 先进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和科技下乡“百千万”工程,聘请省级 专家、教授 52 名,实施科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 46 项。通过技术合作与对接,有 28 个乡镇与省农科院、河南 农业大学、郑州果树研究所等 12 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 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科技下乡顺应转变为科技“常在乡”, 创建了科技“ 常在乡 ”的长效机制。 (四)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通过科普传播工程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了农业先进适用技 术,培育发展了优势产业,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 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科普传播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 中,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三农” 需求为前提,以高等院校和科 11 研院所为依托,以转移先进适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农业科 技专家为主体,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科普工作新 模式,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了农民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和优良品种,推动了当地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农产 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繁荣了农村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 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例如在南阳牛“导血改 良” 项 目实 施过程中,河南省肉牛中心的畜牧专家 19 人次到 泌阳县下碑寺乡举办南阳牛“导血改良” 技术、母牛不孕症诊 治技术、肉牛冷精制作技术等技术培训班 11 期次,培训畜牧 兽医技术人员 600 余人次,深入人工配种网点现场指导 8 次, 发放技术资料 200 余份。在省肉牛中心畜牧专家的指导和技 术支持下,该乡现已建立黄牛改良中心 1 个,黄牛改良网点 6 个,全面推广和普及了“导血改良” 技 术,实现黄牛冷配(黄 改肉)100%,该乡目前黄牛存栏量已达 2.25 万头,畜牧业产 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 40%,肉牛饲养已成为该乡最富有 市场竞争力的畜牧业品牌。在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开发项目 实施中,省农科院的食用菌专家 7 次深入西平县环城乡,举 办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 8 期,培训菇农 500 余人次, 12 发放栽培技术管理资料 300 多份,到实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15 次。通过专家的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交流,使该乡广 大菇农掌握了双孢菇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推动了双孢菇在 该乡的发展。止目前,该乡已建成占地 300 亩的集种植、加 工、制种、销售为一体的双孢菇生产基地,从业人员 600 多 人,其中菇棚生产占地 80 余亩,菇棚 120 座,实用栽培面积 9 万多平方米,菌种场 2500 平方米,年产菌种 30 万瓶,加工 厂占地 3000 平方米,年加工盐渍菇 300 吨,年产鲜菇 150 万 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