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育名家生平简介_第1页
中文教育名家生平简介_第2页
中文教育名家生平简介_第3页
中文教育名家生平简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前 479 年 4 月 11 日) 名丘,字仲尼,英文: Confucius, Kung Tze 。兄弟排行第二 ,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 。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 村) ;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 72 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 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 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 能的学生, “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 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 、 “天之木铎” “千古圣人” ,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 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 、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 、 书 ,定礼 、 乐 ,序周易 ,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 “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 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 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 , 实际是以“述”为“作” ,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 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 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苏霍姆林斯基生平简介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近二十年来在国 际上享有盛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基洛夫格勒州奥努弗里耶夫斯克区瓦西里耶夫卡村的一个贫苦 家庭。 1933 年他从自已村庄的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了一年师资训练班,接着便开始 担任农村小学教师。在此期间,他以函授的方式从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毕业。1939 年他取 得了中学教师合格证书。卫国战争期间,他在前线从事政治工作,也身负重伤,胸部被射 穿。在疗养地,他曾经担任某学校校长。伤愈后,他作为残废军人复员到地方从事教育工 作,先后担任中学教师、教务主任、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等职务。1943 年加入苏联共产 党。1944 年辞去亚努英里埃斯基地区教育局长职务,回到中学工作。1947 年,他(二十九 岁时) 被任命为乌克兰巴甫雷什中学校长。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一直工作到 1970 年(五十 二岁时)去世为止。 苏霍姆林斯基在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中,从来没有脱离教学实践。他提出了三个口 号: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他身体力行,一直坚持既当校长又兼语文教 师,既教书又当班主任。他亲手记录的教育、教学资料就有 200 多本。 苏霍姆林斯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为了深入探索教育工作的规律,他始终坚持 边实践,边读书。他酷爱书籍,私人藏书达一万八千册之多。他身为校长,却象一个勤奋 的学生一样,利用三年业余时间读完了一年级到十年级的全部教科书,掌握了各年级各门 课的教学内容,还把全部数学习题做了一遍。同时他还广泛涉猎国内外的文艺、科学著作 和教育著作,分门别类地记了四十种学习笔记。他的著作广泛的涉及到世界和俄国文学家、 科学家、教育家的遗产。 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丰富的实践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的做出理论上的概括, 终其一生,给人们留下了四十一部专著,六百多篇论文,还写了近一千二百篇供儿童阅读 的童话、故事、短篇小说。 苏霍姆林斯基身体虚弱,有两块弹片一直留在他的胸部未能取出来,但他始终顽 强地坚持工作,直到最后一息。他有时带病一连几个小时同教师谈话,常常会突然脸色变 得苍白,不得不用手按着胸部急忙走出办公室,过了大约几分钟,又重新回到房间里来继 续谈话。直到病危时,他还在制定学期的教学计划,给他亲自创办的六岁儿童预备班上课, 为报刊撰写文章。临终前还给出版社送去了五千五百页打字纸的手稿。苏霍姆林斯基从事 教育工作三十五年的光荣历程,雄辩地证明:他实现了自己的神圣诺言“把整个心灵 献给孩子们” 。 苏霍姆林斯基以他卓越的教育实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赢得了崇高的信誉。他被 认为是“苏联教育界超群绝伦的人物” , “教育思想的泰斗” 。他的教育活动被认为是一项长 达三十年的“教育实验” 。他所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成了全国的模范中学和本世纪世界著名 的实验学校之一,到该校参观学习的平均每天不下一二百人。他的著作被认为是近几十年 来罕见的自成体系的“先进教育经验的完整的总结” , “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他的教育思 想被认为是“不仅旨在解决今天的学校任务,而且旨在发展明天的教育教学” ,是“活的教 育学” ,是“马卡连柯思想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丰富” 。苏联政府先后授予苏霍姆林斯基两 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多枚苏维埃联盟奖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及乌 克兰共和国功勋教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联教育科学院后补院士等称号。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教育活动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是发 展教育科学的最重要的途径。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当深入教育实际,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发展 教育理论:实际教育工作者则应当进行一些理论研究,把自己的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用以指导实践。在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热爱儿童、细心研究儿童 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必将对我国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和 教育家,曾用笔名叶陶、圣陶、斯提等。早年试验新式教学,当小学教师,他 认为“教是为了不教”“文学为人生” 文学应有“易读性 ”。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 会,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位置。他是当代的“语言大师”之一,在我国儿童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是 我国 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倪焕之、童话集稻 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生平: 1894 年,叶圣陶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 苦。 1899 年进私塾读书 1907 年进公立小学,一年后进苏州公立中学草桥中学。 1911 年中 学毕业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14 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 上。 1915 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 学国文课本。 1917 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 年,在 妇女杂志第 4 卷 2、3 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春宴琐谭。 1919 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 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 生”。 1922 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 年出版的 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3-1930 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1927 年 5 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 1928 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 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四川继续 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 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 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 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 文联委员。 1949 年后,先后出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 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 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 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1956 年写了一个少年的笔记 ,生动地记述了一个少年在成长中的精 神世界,想象丰富而美丽。 1979 年,又出版了稻草人和其它童话 。 叶圣陶主要文学作品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 长篇小说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