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报倒闭_第1页
中华新闻报倒闭_第2页
中华新闻报倒闭_第3页
中华新闻报倒闭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月 28 日,一则“关于中华新闻报社清算公告”出现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此 前一天,这则公告张贴在中华新闻报社的一面玻璃墙上。 这份创办了 16 年之久,发行量曾达到 10 多万份的中华新闻报走到了终点。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这是迄今为止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 中华新闻报没有通过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年检, 按规定尚有一段运行时间,但其主办单位没有等到限期,提前主动申请停办清算,停办的原 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 。 “报社怎么就这么没了” “报纸倒掉了?真的?”8 月 27 日中午,原中华新闻报法制版编辑孙立(应其要 求用化名)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还以为朋友在和她开玩笑。当她确认报纸停刊是真的时, 感到非常震惊, “报社怎么就这么没了!” 她的朋友是从当天上午召开的会议上获悉报纸停刊这一消息的。 那是中华新闻报社的最后一次会议。 中华新闻报的主办单位,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 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记协” )两位负责人和北京市法度律师事务所两位律师来到中华新闻 报社,召开职工大会。会上宣读了由中国记协申请、经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09】319 号文件批文,正式停办中华新闻报 。 会上同时宣布成立中华新闻报清算小组,处理报社债权、债务清算及人员安置解散 等善后工作,并办理报社注销登记手续。 据悉,当天在报社的员工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听到停刊的消息时,绝大多数人的 反应是:震惊。 “这间原先是我的办公间,现在什么都没了,这么多年的一张报纸,就这样退出历史舞 台了。 ”9 月 15 日下午,在中华新闻报工作多年的王名(应其要求用化名)推开一扇门,指 着灰尘满地的办公室说。 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 29 号旭捷大厦 8 层,是原中华新闻报的办公地。整个 8 层 的大平面被玻璃门隔断成数间办公室,大多数房间中已无任何办公物品,只有几处房间的玻 璃门上还贴着“视点观察部” 、 “专刊专题部”等字样。 “以往这个时间,是报社最热闹的时 候,现在人去楼空。 ”9 月 15 日中午,孙立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一位知情人向记者透露, 中华新闻报的停刊“与年检没有通过有关” 。几位受访的原 中华新闻报职工也向记者证实该报在 2008 年度的报刊年检中没有通过。 “其实近几年报纸年检都非常靠后,但通过努力都还通过了,这一次,是真的不行了。 ”原中华新闻报社行政部门职工王美(应其要求用化名)说。 自称知情的王美透露,年检没有通过主要是卡在经营方面。 “这一年来,报社的经营状 况越来越差。 ”中华新闻报安全版编辑郭国荣也证实说。 “很多员工都是四五个月没有领一分钱工资,有的员工甚至一年都没有领过工资了。 ” “困难的时候,采访等日常的开支都是我们部门的员工自行垫付的。 ”一些原中华新闻报 员工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反映。 “作为自筹自支、事业编制的媒体单位,很多报纸的生存状况都不是很好,大都硬 撑着,但没想到这一次我们却走在前头了。 ”王美说。 她认为,没有找到适当的盈利模式是报纸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这份报纸” “我们一线采编人员一直没有放弃这份报纸,我们中间的很多人,为了报纸能够顺利发 展,付出了很多心血。 ”郭国荣说。 据该报一些员工介绍,近些年来中华新闻报社经济状况一直不是很理想。报社上下也都 在努力改变这种不利的境况, “去年的总收入比以往还略微多一点。 ” 但 2009 年的经营情况却急转直下,与 2008 年同期相比,收入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从)大的方面说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直接的原因就是报社 2006 年创办的专刊被砍掉 了。 ”郭国荣说。 专题专刊是中国行业报独有的报道模式,它常常是为一些需要宣传的企业或单位进行集 中报道,同时这些企业单位以各种形式支付一定费用。由于许多报纸运行经费不足,这种模 式被广泛使用。 中华新闻报曾创办有 12 个专刊。王美透露,专刊部人员都有不等的盈利 任务,因此存在违反新闻职业规范的巨大风险, “主管单位果断停掉专题专刊是对的。 ” 就在中华新闻报宣布停刊的前几天, 山西日报上刊登的一则消息引起社会的关 注:8 月 16 日,两名假记者涉嫌敲诈被山西省繁峙县警方刑事拘留。经查,这两名自称中 华新闻报社记者当中,一人叫张文辉,持中华新闻报社的工作证,自称为报社行风编辑部副 主任;另一人叫张海峰,无任何新闻媒体证件,自称为报社行风编辑部编辑。 王美承认,专题专刊的收入占报社总收入的相当大一部分, “专题专刊没了,收入就受 到了很大影响。 ” 面对困境,报社一直都没有放弃自救的努力。 最近的一次改革是在 2009 年 5 月, 中华新闻报来了新总编,进行了新一轮改版,对 报纸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 “改版的时候大家都积极向上,想以全新的面貌大干一场扭转报 社的颓势。 ”王美说。 改版的同时,报社实施“竞聘上岗” ,一个栏目(版面)只保留 3 名员工,10 多人下岗 分流。中华新闻报社试图通过竞聘的方式,分流一批员工,以减轻沉重的经济压力。 经营部门停办专刊后也还在与企业开展合作,试图以更正规的方式争取收入。在搜索引 擎中搜索“中华新闻报” ,便可以发现很多该报经营部门发布的合作广告。最近的一条是: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报社将举行一系列大型活动,诚邀广告公司和文化 公司的加盟与合作。 ” 但中华新闻报还没有撑到国庆节那一天便突然停刊了。 2009 年 8 月 21 日,星期五, 中华新闻报出版了最后一期。 “收拾好东西,我们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 “9 月 7 日前须将物品清理完毕” ,今年 7 月请了长假的孙立 9 月 2 日回到报社时,在 她的办公室门口看到这样一份敦促员工清理物品的通知。当时报社“已经没几个人在了,一 片冷冷清清” 。 “当大家收拾好各自的东西要离开报社时,很多同事抱在一起哭了一场。 ”王美说, “我 们很多员工从创刊开始就在报社工作,工作时间短的也有五六年了,我们预知到报社可能撑 不下去了,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 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后,留下众多急需解决的善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 授喻国明称,最主要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人” ,另一个是“财” 。 据记者调查了解,2009 年 5 月中华新闻报社实施竞聘上岗后,该报共有职工 30 人(不 含社长、总编辑和记者站人员) 。 从 7 月 25 日至今,包括副总编魏轶群在内的 7 人陆续被调至中国记协工作,部分人员 暂时没有着落。 8 月 24 日,责编王美玉、张舒、甄学宝等 11 人被通知参加面谈会。会上,一份“协议 书”摆在了他们面前。一位与会的原中华新闻报员工称,他们对“协议书”上制定的补 偿标准并不满意。 对此,记者致电原中华新闻报社长肖东升,肖称:“因为身体原因,已经有一年时 间没有主持报社的事务,不清楚报社破产清算后人员安置的具体事宜。 ” “如何给预先整年付费订阅中华新闻报的用户退费,事先和企业商谈好的广告合同 如何处理?报社的资产和债务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王名说。 根据 8 月 27 日发布的“关于中华新闻报社清算公告”的规定:“报社债权、债务 清算及人员安置解散等善后工作由成立的中华新闻报清算小组负责。债权、债务方及相 关业务单位在公告发布后 90 天内,向清算组申报债权、债务,提供相应资料,以维护自己 的权益。 ” 9 月 15 日,记者致电清算小组常设办公室北京法度律师事务所,清算小组负责人武雪 梅以“清算事宜正在处理中”为由,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报刊改革挺进深水区 “刊号怎么处理?”关注文化产业改革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君超一获悉 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的消息就打电话到清算组询问。 “客观地评价, 中华新闻报在沟通新闻界信息、刊登新闻理论文章、报道媒体经验 和批评新闻界不正之风等方面都曾做过独特的贡献。在版式改革方面,该报也做过不少有益 的探索。 ”王君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华新闻报曾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 。其自我定位是:立足传媒 界、报道传媒界、服务传媒界、开拓界内外。 见证了中华新闻报社由盛到衰的王美认为, 中华新闻报的停刊,其实是“自收自支、 事业编制”模式不适应目前报业发展的结果。 “据我了解,很多部委机关办的机关报,体制 僵化,思路陈旧,内容死板,几乎没有读者,经营也步履维艰。 ” “许多行业类报纸不但不能为主管单位带来利益,反而已成为其累赘。在这样的情况下, 让它们倒闭不算是坏事。 ”原中华新闻报的一名编辑说。 中华新闻报的倒闭,演绎的是报业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 长期致力于新闻体制改革,人称“媒介军师”的喻国明分析称,目前很多报刊都是计划 经济时代的产物,遵循条块分割的模式存在,但这种配置模式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并不对应, 刊号资源的配置模式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势必会有所改革和调整, “中华新闻报的停刊就 是报业改革的先声” 。 喻国明认为,因为涉及到了报纸的所有制层面,可以说这一次报业改革是近年来最为深 刻的一次。喻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