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文献综述 导读:在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越 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广大学术界的关注。 摘 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该问题的 解决涉及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构建“和 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 广大学术界的关注,笔者梳理后发现,目前已没有学者完全反对社会养老保险, 但由于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设立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对中国经济现实 状况的不同的判断,以致养老保险模式、筹资模式和基金管理方式等方面目前 学术界尚未给出定论。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保险模式、筹资模式、基金管理 Abstract : The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is the problem that China has to resolve when entering the aging society. The solution involves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Nowadays, more and more theoretical circles and the vast academe concern the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whe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fter carding the literatures,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scholars have not totally against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but different scholars basing on different value orient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fferent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different judgment of Chinas economic realities, have not yet given the current academic theory on pension insurance model, financing models and funds management, etc. Key words :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 the mode of insurance ; Financing mode ; Fund management 一、引言 邓小平早就明确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 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 的基础是不行的。 ” 2006 年我国乡村人口为 7.3742 亿,占城乡总人口数的 56.1% 。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是政府放在重中之重的问题,农民 问题应是其核心,而老年农民问题可以说是农民问题的“硬核” ,其能否解决及 解决程度、速度如何,涉及到几代人福利。探讨农村养老问题,对农村可持续 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很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理论工作者对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二、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关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今后的发展方向,学术界存在着两种看法: 观点一: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应该继续保持下去,但应 该综合各种养老保障措施,使其共同发挥作用。 姚远( 1997 )认为我国“未富先老”的形势提出了继续农村家庭养老的 客观要求,但农村家庭养老能否继续维持,关键在于能否保持或建立农村家庭 养老所需的运行环境。其中,老年人作为家庭养老的对象,子女作为家庭养老 的实行者,社会作为家庭养老的基础和保证是运行环境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张仕平( 1999 )在肯定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和主渠道作用将长期存在的 同时,指出家庭养老的传统内容会更新,新型的家庭养老才是养老社会化之前 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内容更新表现在:经济支持会更多地甚至全部来源于 家庭之外;生活照料虽主要来源于家庭,但可获社区家政服务的支持;情感慰 藉由单一的由子女提供转向在老年人与子女、社区及同龄老年人的互动中实现。 关于维持家庭养老的具体措施,陈彩霞( 2000 )从经济交换的角度,认 为农村老年人应尽可能保证自己的经济独立,以此作为换取子女生活照料和经 济支持的手段,运用利益机制诱导人们自觉养老。为此应明确老人对其所承包 土地的权利和利益主体地位,使子女在养老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权的 拥有和继承;政府也应采取减免老年人农业税和各种提留的手段支持农村的家 庭养老事业。 观点二:认为社会养老终究会取代家庭养老,这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徐勤( 1997 )从农村家庭养老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出发,指出从长远的观 点看,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她认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养老制度的 两个方面,一方的削弱应以另一方的增强为前提,在家庭供养资源减少,供养 力下降,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前所未有挑战的形势下,只有发展社会养老才是解 决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 樊海林( 1997 )认为中国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终究要被适应中国国情的 农村社会养老模式所取代。他从农村社会养老现实需求及供给条件出发指出, 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进步,养老方式必然将由家庭向社会过渡,其中农村工业 化和农业产业化是养老模式变迁的内生动力,政府则为强有力的外生动力。 观点三: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农民自身对保险的需求角度进行分析: 王国军( 2002 )认为在当前的中国农村,个人和家庭的风险管理能力非 常薄弱,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工业发展对农业剩余的长期抽取,低下的收入、高 昂的成本和过重的负担使农民单个家庭对付风险的能力极低,家庭的储备非常 有限,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民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养老风险,出于风险的规避,农 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与依赖在增大。 乐章( 2004 )以全国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保险参加意愿与保险水平 选择两个层面的考察发现,尽管家庭保障、土地保障仍然是农民规避老年风险 的主要方式,但他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需求非常迫切,且其养老保险 参与意向受到个人、家庭、社区等多层面因素的影响。民政部的一项研究成果 则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导致了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需求的差异性; 同时,由于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需要农民一定量的个人缴费,这种制度需求又 与个人的消费偏好息息相关,消费观念的不同也导致了农民对养老制度需求的 个体差异。 安增龙,罗剑朝( 2004 )认为由于收入水平的约束和家庭养老模式的广 泛存在,很多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潜在需求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 因而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是存在,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烈。 不论社会养老保险今后是否能完全取代家庭养老,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中 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三、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行性 政府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承担财政责任,学者达成一致。陆解芬( 2004 )认为一项社会政策的执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持,其中,财力支 持是最重要的,政府不可推卸其财政责任。 李迎生( 2005 )认为国家应兑现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并推动多 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殖; 汪柱旺( 2006 )从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根本需要来看,财政责任是政府 在社会保障中的第一责任,并指出国家的投入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的一部分运行 成本和承担给付养老金的不足部分。 但面对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负担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有水平甚至更高 水平的责任的问题,则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已具备。 据尚长风( 2001 )的推算,如果按照分批、分期、逐步推进的做法,只 要以财政收入总额的 1% 左右就基本上能够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对资金的需求。 卢海元认为只要对现行农村发展政策进行微调,政府就能既承担起建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责任,又收到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实现 经济良性循环等多重政策效果(卢海元 2003a ) 。 基于改变目前占中国人口 70% 的农民基本没有老年社会保障的现状,申 策和 John Williamson 根据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建立一个覆盖全国 农村的最低社会养老金制度的构想。该构想不要求受益人付费,开始时养老金 额要低,并考虑到地区之间收入水平的差别。这一构想的实施将加快农村脱贫 的进程,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并 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申策、 John Williamson , 2006 ) 。 观点二: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尚不具备。 梁鸿( 1999 )在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约束因素进行分析后指出,由于中 国政府财力有限,而城市又处于经济改革的中心,根据“发展优先和效率优先” 的发展战略,必定在资金的竞争性使用中具有优势,因此现阶段中国尚无能力 建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以局部地区的社区保障作为 替代。 杨翠迎( 1997 ) 、张晖( 1997 )等人分析了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 济可行性,认为目前建立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可行的,只有东部 和中部一些省份才具备开展这项工作的条件,并认为如果经济确如所预测的以 年平均 9% 的速度增长,全国性的、真正的农民年金保险制度要到 15 20 年以后才能顺利地建立起来。 不难发现,进入 21 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我国已具备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的条件。 四、评价 对新农保制度的最新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农保建立的必要性和意义、可行 性、试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等方面,定性研究较多, 定量研究少,而且现阶段的文献多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未能综合社会学、 伦理学、心理学以及中国农村的传统习惯进行系统分析,这难免出现观点的片 面化,并不能设计出有效的社会保险制度以服务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居民。现阶 段的文献除了在新农保建立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上达成共识以外,关于新农保 建立的可行性、新农保未来发展模式等均存在分歧。多数学者认为,为了应对 “白发浪潮”的到来,克服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病、跟进社会发展的脚步,迫切 需要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来保障农村老年居民的生活。关于新农保 建立的可行性,学者观点分成两派,部分学者认为,鉴于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 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制度设计与理论研究方面都存在缺陷,且我国经济状况 并不允许大范围推行新农保;与之相反,多数学者通过测算认定,我国经济发 展水平已经允许建立新农保,我国政治环境、农村居民意识等都已成熟,现阶 段建立新农保适时、适当。 但是,这些多是从定性方面进行的研究,缺少必要的定量研究。定量方面 也不只包括国家与个人支付能力的测算分析,还包括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流 动率以及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的综合测算分析。 关于新农保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多是对新农保的政策解读和地方实践中存在的 问题,是结合当地情况的经验总结,缺少全国层面的研究,而且多数学者总结 的问题多是基于与旧农保的对比,与旧农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无大异,缺少 在新农保的框架下总结出的问题。此外,对于新农保的评价并非建立在定量分 析的基础上,并未结合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关于新农保的可持续性 问题研究,一些学者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这都是在实践中可参考的,但是, 这些政策建议多是在旧农保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是在总结旧农保失败的经验教 训的基础上进行的规避型设计,缺少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创新,而且关于制约新 农保发展的因素考虑不全面,这将是以后理论研究中需要重点研究 的方面。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对于新农保的重定性分析,轻定量分析,重视单一 层面研究和静态研究,忽视系统性、动态的研究。这反映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还处于探索、试点阶段,整个制度设计还不成熟,我国政府工作者与 学者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尽快完善新农保制度,服务于民,共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8姚远.从运行环境的变化看农村家庭养老的发展J.人口研究,1997 9张仕平.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险J.人口学刊,1999 10徐勤.农村的家庭养老能走多远J.人口研究,1997 11樊海林.中国农村养老模式变迁前景展望J.人口研究,1997 12王国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思路J.科技导报,2002 13陈彩霞.经济独立才是农村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首要条件J.人口研究,2000 14陆解芬.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中得任用J.理论探讨,2004 15杨翠迎.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 村观察,1997 16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J.经济学家,2003 17梁鸿.试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其特殊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18李迎生.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得角色J.社会科学研究,2005 19汪柱旺.农村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职责分析J.软科学,20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