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 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评价报告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2008 年,我省各设区市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以下简称中考)改革,特别是命题改革工作在平稳中推进,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 验。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2008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工作总结的通知 (闽教办基200815 号)和其他有关规定,我室抽调省内对中 考富有研究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组成各学科评价组,对 2008 年九个设区市各学科 的中考命题情况和试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评价。现将各市有关材料报送情况、考 试和试题评价结果报告如下(各学科评价结果详见各科评价报告) 。 一、评价依据与重点 各学科中考评价组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 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 的意见 (闽教基200770 号)精神,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2008 年福建 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以下简称考试大纲 ) ,从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时 代性、人文性、导向性等方面对各地的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工作和命题情况进行评 价。 在评价过程中,着重考核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考试总结材料报送情况及命题过程主要环节的管理情况; 2考试与命题工作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中考改革有关文件精神,体现 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科课程标准 、 考 试 大 纲 规定的情况; 3试题注意思想导向,注重基础,关注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凸显学科特点, 全面反映学科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情况; 4试题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符合本地初中教学实际,结合社会生 产、生活实际和学生自身生活实际的情况; 5试卷和具体试题设计中对科学性、技术性、规范性等方面要求的把握情况; 6试题在引导初中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促进课程改革深 入推进方面发挥的作用。 二、考试命题基本情况评价 2 (一)材料报送情况 各设区市能根据省厅关于做好 2008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 度改革工作总结的通知的要求,于 2008 年 9 月 10 日前基本报送2008 年中考 中招制度改革情况总结报告 、 考试说明 、 试题分析报告 、 学科考试试卷、参 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 各科成绩统计表 、 学科基本信息表 、 学科命题人员情况 登记表 、 中考总体情况表等相关材料。 除规定的报送材料之外,福州、厦门、莆田、龙岩、三明、南平等市还提供了 一些学科的试卷双向细目表、每小题的实测难度值和考生答题情况等信息。龙岩等 市的自评报告中对试题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但在材料报送过程中也存在材料不 齐的问题,如厦门、宁德等市的一些学科没有填报学科基本信息表 、 命题人员 登记表等材料,泉州市没有报送部分学科的考试说明 ,宁德市连续多年未能 及时报送材料,给评价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多数设区市能够认真对待中考质量分析工作,做好分析与评价工作。但个别地 区试卷评价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不规范,多数设区市缺少对自身问题的剖析;有的设 区市提供的数据前后有出入,如宁德市报送的语文、数学成绩前后差距很大,漳州 市数学得分率只有 48.6%,而评价报告中试题易、中、难比例仍为 8:1:1;有的 市在分析过程中采集的样本容量过小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如莆田市有考生 39987 人,在考生各科得分率分布统计中,样本容量只有 200300 人,宁德市的采样数 也只有 400 人左右。 相关设区市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考试分析工作,更好地发挥中考总结评 价对教学和命题的指导作用。 (二)命题人员资格情况 合格的命题人员是试题质量的重要保证。各市多数学科抽调了具备命题资格的 教研人员、骨干教师进行命题,三明市有些学科还抽调高中教师参与命题工作,但 有的设区市一些学科的命题人员的人数和资格仍存在问题。 一是命题人数不足。根据省教育厅规定,每个命题组命题人员至少 3 人,绝大 多数市的学科命题组人员在 3 人以上,但地理、生物科命题人员,厦门市只有 1 人, 莆田市只有 2 人。 二是没有命题资格的人员参与命题。根据规定,在五年内参加过省级以上中考 命题培训的教师、教研员才能参与命题、审题工作,但有的地方没有遵照这一规定, 如三明市思想品德科 4 位命题人员中有 2 位未参加过命题培训。 3 三是没有教研员和高级教师参加命题。有的市命题人员均为一级教师,没有高 级教师参与命题工作,如宁德、泉州等市部分学科没有教研员参与命题,难以统筹 全市情况。 (三)审题与考试成绩呈现方式 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建立严格的命题和审题制度,实行命、审分离制度。大部分 设区市能较好地执行这一规定,但龙岩市在整个命题过程中缺少严格的审题环节。 根据省教育厅规定,中考各科成绩的呈现方式,除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 以原始分记载外,思想品德、历史、物理、化学的成绩分为 A、B、C、D 四级记载, 地理、生物的成绩分为 C、D 两级记载。绝大多数设区市都能严格按要求执行,但 也有个别设区市的历史成绩按 C、D 两级记载。 省教育厅鼓励各市积极探索中考和中招改革,厦门市继续推进中考改革的课题 研究,部分设区市在中招中进行了等级科目按级别加分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经验。 我们认为有条件的设区市应该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中考中招改革。 (四) 考试大纲贯彻情况 各设区市中考命题工作,基本能够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 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要“有利于全 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动 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优秀学生,促进高初中 学校的均衡发展”的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标准和 省教育厅颁布的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命题,并实行毕业、升学两考合一。部分 设区市还在考试大纲基础上制定本地的考试说明 ,依据考试大纲和 考试说明进行命题。各市命题工作基本能够遵循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 与形式。但在具体命题考试过程中,在考试科目设置、考试时间、考试内定与形式 上,一些设区市还不能认真贯彻省厅要求,严格遵照考试大纲命题。 1个别设区市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没有根据省厅要求设置。厦门市将史、地、 生列为考查科目,没有进入中考;厦门市化学卷考试时间 90 分钟,超出 30 分钟; 语文卷考试时间 140 分钟,超出 20 分钟。 2有的设区市试卷结构、考试内容没有严格遵循省颁考试大纲规定。泉 州思品卷选择题 25 题、地理卷总题量达到 45 题、生物卷题量达 50 题,超出了 考试大纲规定的题量要求,阅读量过大,留给学生思考和解答的时间不充分, 4 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莆田地理卷选择题所占分值为 60 分,综合题为 40 分,与考 试大纲规定的 4:6 的比例要求不相符合。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规定乡土历史 内容约占 10%,莆田、宁德、三明历史卷存在乡土历史内容不足或缺失的问题;厦 门历史卷只考查初三内容,思品卷时政的考查量也没有达到省厅的要求;三明思品 卷中各知识块的内容比例不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另外,各市试卷中还存在着 个别超纲的现象(具体分析见第三大部分) 。 3有的设区市各科试卷在总分之外增加附加题,导致试卷的分值与省纲要求 有出入,而且这些附加题以容易题为主,主要用于“奖励”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 以保证合格率,但由此带来了学生成绩的不公平和高中录取中的不公平。这一做法 值得进一步商榷。 (五)考试结果 2008 年中考各市各学科考试结果(得分率和合格率) 各 设 区 市 试 卷学 科 项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得分率 74.5 66.3 66.1 52.9 71.8 69 65.7 76.5 64.3语 文 合格率 90.6 76.5 74.4 48.2 88.7 80.3 71 88.6 76 得分率 742 61.8 71 48.6 61.5 60.1 68.7 59.4 60.5数 学 合格率 80.2 61.6 77.6 40.2 63.4 58 66 60 58.9 得分率 704 608 74.6 46.5 63.1 62.1 59.3 66.9 63.9英 语 合格率 687 54.8 75.9 36.6 59.6 53.4 52 60.8 57.6 得分率 79.7 63.9 80.3 63 71.2 71.8 75.8 74.1 69.3思 品 合格率 89 67.9 91.5 67.8 84.9 77 85 82.8 72.3 得分率 84.5 / 72 52.3 71.8 70.1 75 80.5 66.1历 史 合格率 89.8 / 73.2 44.9 75 72.4 78 87 66 得分率 767 68.1 85 67.6 67.1 68.5 66.7 77.5 72.5地 理 合格率 83 69.4 88.5 65.3 65.2 67.8 64 81.7 73 得分率 73.9 62.3 71.4 50.7 67.8 64.3 70.3 62.1 65.1物 理 合格率 75 58 73 45 71 60 68 55 62 得分率 73.3 65.3 79.4 58.2 68.3 68.5 71.4 68.4 64.1化 学 合格率 74.5 65.8 80.1 60.5 68.4 65.6 70.2 64.7 61.2 生 得分率 77.4 79.1 87.4 61.2 71.9 70.1 70.9 69.3 71.9 5 学 科 项目 各 设 区 市 试 卷 福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 南平 莆田 宁德 物 合格率 85.9 86.4 90.6 55.7 74.4 74.4 73.2 78 75 注:以上数据根据各市报送的材料整理得出。莆田、宁德等市的抽样统计样本数极少, 成绩的准确性难以确定。底色加灰的数据是得分率和合格率极低的数据。 通过上表数据可见,各市多数学科试卷总体上较好地落实了“注重双基、能力 立意”的指导思想,面向大多数考生,大部分试卷没有出现繁、难、偏、旧、怪的 试题,部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达到了 8:1:1 的要求,测试合格率达到了 80%左 右。从学科角度看,多数语文、思品、生物试卷合格率基本达到或接近省里要求的 单科合格率的要求。从地区角度看,福州、泉州各科试卷的得分率和合格率相对较 好。各市物理、化学科的成绩与往年比较有所提高,特别是福州、厦门、宁德、泉 州、三明的物理成绩、厦门、莆田、泉州、三明、莆田的化学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 但物理、化学、英语、数学成绩与省厅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英语学科的 要求普遍太高,成绩不高。同时,今年有的学科成绩下降比较明显,应引起注意, 如漳州、三明两市的数学成绩明显下降,厦门、龙岩、三明、宁德的生物科合格率 明显下降;厦门的思品卷难度没有明显变化,但成绩却下降较多。漳州市 2008 年 各学科成绩中,除了地理学科比较稳定外,其他各科都大幅度地下降,得分率和合 格率都极低,情况比较异常。可见,有的设区市在学科命题要求把握上还存在较大 问题。要实现省教育厅提出的单科合格率达到 80%、全科合格率达到 70%的目标, 还需要各地做出努力。 由于厦门市的地理学科只作为结业会考未纳入中考科目,历史学科只考查初三 内容,与考试大纲要求不一致,其相关资料缺乏代表性,不符合中考的要求。 因此,地理、历史评价组对该市这两个学科考试情况不予以评价。 三、试题主要特点分析 从总体上看,2008 年各市中考多数试卷考试思想科学,结构合理,题型多样, 图文并茂,能够坚持以学生为本,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考试内容和形 式的选择、试题设计技术的运用、难度要求的把握等方面都有所进步,并出现了不 少突出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体现新课程核心理念的好卷和好题,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 于对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各市试卷主要特点有: 1注重“双基” ,强调学科能力和方法 根据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性质,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学和评价的重点。 6 今年各地试卷继续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多数试卷都以基础题为主体,部分 试题取材于课本,或对课本原题进行改造使用,着重考查初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前两年命题经验的基础上, “双基”考查的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改进,突破了简单 的再认再现能力考查,加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将知识、技能与方法融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中,突出具有学科特色的思想方法,并 力求活而不难。 例 1(三明化学卷第 21 题) 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有关信息。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活氧彩漂 漂白精 功 能 有效清除污垢,除异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更鲜艳 快速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Cl H2O2 NaCl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洁厕灵”能否与碱性清洁剂混用? 。 “洁厕灵”勿用于大理石清洁的理由是 。 在盛有少量“活氧彩漂”液体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洁厕灵”与“ 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NaClO + 2HCl = NaCl + X + H 2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试题以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设置情境,测试盐酸的性质、过氧化氢制取氧 气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等初中化学核心知识,考查用所学化学基础 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突出基础性的要求。 例 2(南平生物卷第 38 题) 用关联词把一些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可 绘制成概念图。 请 参照左图形式,将右边关于光合 作用、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和太阳能之间的联系概念 图补充完整, 请填写出右图序号所代 表的概念名称。 试题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尝试使用概念图,检测学生对光合作用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整合能力。 例 3(厦门数学卷第 22 题) 吸收 利用 7 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 (21)P, 和 ()Qm, 求反比例的关系式; 求 Q点的坐标;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图象的示意图,并观察图象回答:当 x为何值时,一 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本题设计简单明了,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函数有关概念、性质和确定解析式方法的掌握情 况,特别是第问突出数形结合思想,较好体现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符合新课程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知识之间联系与综合的特点,提高了试题的效度和信度。 例 4(南平地理卷第 26 题)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航运价 值高,有 “黄金水道”之称,近几十年来,由于上游草场退化、水 土流失等原因,造成长江干、支流含沙量增大。读图 18、图 19 回答问题。 (8 分) (1)请列举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的理由两个: 。 (2)图19中资料显示两个湖泊的面积有什么变化? ,请解释其原因: (答一点即可)。 (3)图 18 表示长江不同河段的景观,其中反映江面开 阔、水流平稳,利于航运的是 (填 A 或 B);反映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水能 资源较丰富的是 (填 A 或 B)。 (4)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图 19 所提供的信息, 设计一个问题 (不与上述问题重复): 。 本题通过形式多样的地图、图片、文字资料、数据资料来表现地理事实、概念或规律,考 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空间能力、图表判读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和基本能力要求。 例 5【泉州历史卷第 28 题,部分】 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州的航线,有人歌 颂,有人 谴责。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出于不 同的目的和动机,怀着不同的情感和心 态,采用不同的 标准和方法看待 这一历史事件。 (3)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 应遵循哪些主要标准和方法? 本题以“纪念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航线”为主题设问,其中第三问在前两问的基础上 A 下游河段 B 三峡河段 图 18 图 19 8 考查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历史地、辩证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富有学科特色。 有的试卷在基础知识具体考查方式上进行有益探索,改变以往单一呆板的试题 形式,在考试大纲规定的基本题型基础上,探索富有创意的呈现方式,以简单、 新颖、亲切、活泼的图片资料、生活案例来设计题目,运用新情境,设置新问题。 同时还积极探索学科间的综合,如思想品德、历史卷广泛引用文学素材进行试题设 计,物理、化学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等,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 生初步的学科综合能力。 例 1.(龙岩化学卷第 15 题) 右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为 下述五种物质中的一种: CuSO4、H 2SO4、Fe、Na 2CO3、和 Ca(OH)2,且 图中相连两个环对 应的物质(或其溶液)在常温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1)上述五种物质中: 可用于 农业 生产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能发 生置换 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 (2)若图中乙为 H2SO4: 甲或丙能否为 CuSO4?答: (填“可以”或“不可以”)。 若乙与丁能发生中和反应,则丙为 。 (3)若丙为铁,则甲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本题以“奥运五环”作为物质间联系的纽带,考查学生对初中重要金属、酸、碱、盐的化 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知与应用。问题设置由简到难、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富有新意。 例 2(莆田数学卷第 16 题) 如图,物理实验课上,小明用弹簧将一圆柱体铝块竖直向下匀速放入水槽中(水槽中有足 够 深度的水),直至铝块的上底面恰好被水淹没,则选项中能反映 弹簧称的度数 y(单位:N )与铝块 下降的高度 x(单位:cm)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本题以物理中浮力为背景,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能力。试题中直观的 实物既是问题的载体,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头脑中的表象操作,既考查物理知识,又运用了数 学的思维,从学科渗透角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联系实际生活,体现课程时代性和生活化特点 各地注重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社会生产和学生日常生活进行命题,使试 题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富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 A. B. C. D. 9 首先,各市积极联系重大社会热点设计题目,各科试卷中涉及到汶川大地震及 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中共十七大、改革开放 30 周年、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生态文明、 “限塑令”颁布实行、法定节假日调整、 “神七”与“嫦娥奔月”工程、 资源环境、世界粮食危机、中日关系、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闽台关系、社会诚信 等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心社会,并从这些热点切入,从不同视角考查 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特 别是文科类试题,重视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考查,以及进行感恩教育、爱心教育和 诚信教育,注意引导学生重视日常修养,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理科试题关注学生的科学精神,在科学知识考查中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尤其是物理卷和化学卷。 例 1【宁德历史卷第 28 题,部分】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绵延 2000 多年,堪称世界 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 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 严重破坏。 这段历史 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民族深受其害 。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 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胡锦涛在早稻田大学与福田首相、中国 运动员王楠、日本运 动员福原爱合影 请回答: (1)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 请举一例史 实说明。 (2)请用史实说明“这段不幸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 (3) (4)今年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请给两国同龄人说一句互相共勉的 话。 本题以中日关系改善为背景,考查中日关系史,体现以史鉴今的思想,促进学生理性思 维,形成面向末来、珍爱和平的情感。 例 2(宁德数学卷第 24 题)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汶川 发生了 8.0 级大地震,震后两小时,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奉 命率部队乘车火速向汶川县城开进13 日凌晨 1 时 15 分,车行至古尔沟,巨大的山体塌方将道 路完全堵塞,部队无法继续前 进,王毅毅然决定 带领先遣分 队徒步向汶川挺进,到达理县时为救 援当地受灾群众而耽误了 1 小时,随后,先遣分队将步行速度提高 ,于 13 日 23 时 15 分赶到汶91 川县城 设先遣分队从古尔沟到理县的步行平均速度为每小时 x 千米,请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10 所走路程 (千米) 速度 (千米/小时) 时间 (小时) 古尔沟 到理县 30 X 理县 到汶川 60 根据题意及表中所得的信息列方程,并求出先遣分队徒步从理 县到汶川的平均速度是每 小时多少千米? 试题极富创意地截取媒体发布的有关汶川大地震中真实数据,成功地编拟为一道数学知识 与重大时事完美结合的试题。试题让学生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模式 中,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这样设计是成功的“真应用” ,较好地发挥 了问题原型对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价值,体现了新课程“引导学生更多 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的理念。 其次,试题以巧妙的方式加强与社会生产活动、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经历的联系, 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拉近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做到科学逻辑与 生活逻辑的统一,使知识变得更加鲜活,能够为生活服务。 例 1.(南平化学卷第 13 题) 据报道,某水产加工车间夜间发 生液氨泄漏事故。 请回答下列 问题:(提示:氨气比空气轻,易 溶于水,氨水显碱性。 ) (1)氨气熏醒在宿舍里熟睡的工人,说明分子具有 性质。 (2)工人必须连夜转移,你建议 他们往 (填“ 低处”或“高处”)走。 (3)未穿防化服的工厂欲进车间救人, 为减少吸入氨气,下列做法可行的是有 (填字母)。 A.用温毛巾捂住口鼻 B.用沾有食醋的湿毛巾捂住口鼻 C.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进入车间 本题以液氨泄漏事故为背景,给足信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检测学生初步应用化学 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并给学生以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的启示,立意鲜明。 例 2(厦门思品卷第 23 题) 2008 年, “六一”儿童节这天,小明 买来牛奶, 妈妈看后,告 诉他,这牛奶不能喝了。说完,把 标签(右图)中相关内容指给他 看。小明看后,恍然大悟。 (1)小明是怎么看出牛奶不宜饮用的? (2)销售者侵犯了小明的哪些权利? 配料:鲜牛奶 产品种类:全脂灭菌纯牛乳 产品标准号:QNMRY31 保质期:常温密闭保存 6 个月 生产日期:2007 年 10 月 24 日 11 (3)为避免出现类似小明的遭遇,消费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4)此时,小明可以通过哪些合法途径 维护自己的权利?(至少列举 2 条) 本题从学生熟悉的日常购物活动中取材,设计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 分析归纳推理、转述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等多种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经验、积累生活技巧, 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培养法制意识,学会维护自己合法权利。 例 3(三明地理卷第 20 题)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行为 正确的是 A.迅速进入高大建筑物躲避 B.尽可能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 C.躲在有煤气、有电、有食物的厨房 D.若在楼房高 层可从窗台跳出逃生 题目结合社会焦点问题,考查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体现知识的有 用性,实现了安全教育的功能。类似的试题还有莆田英语卷阅读理解 C 篇等。 例 4(福州数学卷第 18 题) 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情况,以九年( 1)班学生的体育 测试成绩为样本,按 四个等级进行统计,并将 统计结果绘制如下两幅 统计图, 请你结合图中所给信息ABCD, , , 解答下列问题: (说明:A 级:90 分-100 分;B 级:75 分-89 分;C 级:60 分-74 分;D 级:60 分以下) 求出 D 级学生的人数占全班 总人数的百分比; 求出扇形统计图中 C 级所在的扇形 圆心角的度数; 该班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等级内; 若该校九年级学生共有 500 人, 请你估计这次考试中 A 级和 B 级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本题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通过两张内容相关的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问题情景,体现了 调查、统计的过程。试题既考查学生直接从单张统计图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综合 利用两张统计图处理信息作出判断的能力,体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的考查。学生在解答 问题的同时,感受到了统计的现实价值和生活意义。 例 5(龙岩物理卷第 15 题)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 问。在我 们的教室里: (1)一张四脚课桌重为 100N,每只桌脚的面积为 10cm2,那么桌子对地面的压强为 Pa。 (2)炎热的夏季教室里开电风扇 (选填“能”或“ 不能 ”)降低空气的温度。 12 (3)用酒精做实验时,教室里的同学都 闻到了酒精的气味,这是因为酒精分子 。 (4)除上述事例,在教室里还有哪些与物理知 识有关的现象或 应用?请举一例:(要求写出现 象或应用及所涉及的物理知识) 现象或应用: ;所涉及的物理知识: 。 本题以学生教室里的物品和实验现象为载体,考查压强、温度、分子动理论等知识,同时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试题的情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密切,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 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体验学以致用的思想。 第三,积极探索利用当地资源设计试题,体现试题素材的广泛性和试题情境的 真实性,使试卷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有利于激发学生关心家乡建设、热爱家乡的 情感。 例 1(泉州地理卷第 45 题,部分) 阅读有关材料和图,回答下列 问题。 (10 分) (3)图 16 中的泉(州)三(明)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泉三高速公路途经泉州的县级行政区 市、鲤城区、南安市、 县,穿 过 山脉, 抵达三明市。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 要说明泉三高速公路建成 后对泉州经济建设的作用: 。 本题将泉州乡土地理的考查放在全省区域经济建设的 背景下进行,考查学生对家乡地理特征的掌握情况,增进 对家乡生产建设的了解,认识家乡建设的意义,培养对家 乡的情感。 例 2【福州历史卷第 13 题】 从右图可以联想到的信息是 A虎门销烟 B开辟 “新福州” C昙石山文化 D福州船政局 试题通过当地的“黄乃裳路”路名图片, 引导学生回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故土情节。 例 3(厦门物理卷第 33 题) 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建成后,运行速度约为 42 km/h,从第一 码头到大学城只需 40 min。如 图,假如 质量为 50 kg 的小鹭要乘坐 13 BRT 公交 车时 ,先用 30 s 走上高 5 m 的人行天桥,再用 15 s 从天桥乘坐自动扶梯到达 BRT 站台, 站台比天桥高 4 m。试求: (1)第一码头到大学城的大约路程; (2)小鹭走上天桥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小鹭从地面到 BRT 站台过 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是 2008 年度厦门市民高度关注的重点民生工程,本题以 BRT 这一本土化素材为载体,考查路程、重力、功、功率等知识。试题取材独到,将物理知识与学 生身边熟悉的生活背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解题的同时,感受城市发展的成就,是一道联系学生 生活实际的力学综合题。 3反映学生主体地位,增强考试的人文色彩 在情境设置和试题设计中,一些试卷注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围绕“我”的实 践、体验、感悟来设计试题,尤其是思想品德卷,紧紧围绕学生的所思所行设计题 目,如三明卷延续了近几年关注学生“成长”的理念,把主题确定为“成长的历程” ,非选择题全部围绕“我”这一主体来设计,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宁德卷在选 择题中将所有非时事题全部巧妙设计成初中生“郝好”的成长系列,将其成长过程 中的各个片断巧妙地和教材多个知识点进行结合,以小见大,成为学生成长的缩影, 这一做法富有新意。有的试卷关注学生自身的生活与学习问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 情感体验,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例 1(莆田思品卷第 21 题) 心理咨询 某校学生会组织演讲比赛,三位同学在台下准 备着 梦云想:前面几位同学不是忘词就是死记硬背,我 们班其他两位同学也不如我,冠军非我莫 属! 梦雨虽有点紧张,但她不断暗示自己不要担心,要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梦菲紧张得手都凉了,心想:别 人多优秀,我胆小、声音也小,肯定不行。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心理诊断:根据三个人的心理活动,请你说说他们三个人各是什么心理? (2)材料透视:这三种心理对她们参加比赛分别会有什么影响? (3)回归教材:在你的身边肯定有存在这三种心理的人, 请给 他们提出一些好建议。 本题选取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生活事例为情境素材,考查学生对自信、自卑、自负的有 关知识的理解,选材生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富有教育意义,使学生在解 题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掌握方法,懂得如何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14 例 2(泉州英语卷第六部分的 书面表达) 初中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了。三年来,在你获取知识的同时,你的外貌、兴趣爱好、习惯 都有了一定的改变吧!请你以“How I Change”为题,写一篇短文,告诉我们你的变化好吗?字数: 80 词左右。 温馨提示:1. 短文勿使用真实姓名、地点或所在学校名称。 2. 这些词汇也许对你有帮助:hobby, habit, used to, enjoy yourself 3. 短文开头已为你写好(字数不计入总数), 请 你接着往下写。 设题紧贴学生实际,注重开放性和灵活性;试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让学生有感可发,有 话可说,给学生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提供了展示个性语言能力的平台。 不少文科类试卷重视人文素材的运用,图片、邮品、数据、典故、诗歌、影视 等素材并用,引用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资料,使试题更加优美可读,富有启迪, 并通过相关人文素材的运用,陶冶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心生活。理 科类试卷中也有不少试题注重从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科研实践和工农业生产、社 会热点和学生现实生活中取材,渗透人文思想,让学生感受科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 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等。 例 1(厦门语文卷第 13 题) 探究性学习:(10 分)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 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 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 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 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 编者按 ”拟写完整。 (3 分)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 节,挺拔向上, 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 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此名言流 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例如右图),并且常在画上题咏 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 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 “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凤尾森森, 龙吟细细”。 【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 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 岁寒 15 三友”。常见吉利画有 岁寒三友、 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 风姿;人们爱竹, 爱它那 ;人们爱竹, 爱 它那 。 (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 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 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 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 兰绝美人 (3)竹韵小报需要一幅插图,陈谨同学建议以吴均山中杂诗中的“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 日”为题画一幅画。 请你展开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将这 幅画描绘出来。 (3 分) 附注: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烟,此指云 雾。窥,从缝隙中看。 (4)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 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 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2 分) 前不久, 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 杨先生在厦门创办“ 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 “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 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 缔结了一段竹友 缘。 “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 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 这里找到了共鸣。 这是一道很成功的“综合性学习”题,所设情境是学生熟悉的,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所选材料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所设题目既能考查出学生的语文能 力,又巧妙地融入地域色彩。 例 2(泉州历史卷第 25 题) 材料一:宋朝,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泉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促 进了 商业的繁荣,而商业的繁荣则为 海上贸易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物 质基础。宋元 时期,封建国家对 外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使泉州港的海上贸易得以迅速发 展,而泉州港 这一天然良港,为海外贸 易的发展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材料二:图 10 是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 13 个密 封的船舱。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元时群泉 州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泉州海外交通 贸易衰弱简表 16 (2)为重 振古港雄风, 我们应从材料一、二、三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本题引用丰富的历史人文素材和图片、表格资料,考查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型简 单,但却富有思考性;将泉州地方史与中国史很好结合起来,富有乡土气息;坚持以古鉴今, 注重古为今用,具有现实意义。 例 3.(厦门化学卷第 24 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6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一 场瓢泼大雨浇灭了体育 场的主火炬;2004 年雅典奥运会, 一场大风吹熄了奥组委官员点燃的接力火炬。 材料二:2000 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 邓肯在 4 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 3 分钟,利用 镁在 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 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右上 图)。 材料三: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种灯”借助一种特殊的固体 炭柱燃料缓慢燃烧,“ 珠峰火炬 ”则应用了航天燃烧技术,实现 了火炬 在世界“第三极 ”珠穆朗玛峰的 传递(右图)。 (1)物质燃烧的三条件是:(A )可燃物;(B)氧气;(C)达到燃烧所 需的最低温度。请分析“ 材料一 ”中两次火炬熄灭各是由于破坏了什么燃烧条件造成的(填序号)。 1976 年 ; 2004 年 ; (2)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回答: 水中火炬能达到并保持燃烧的最低温度的原因是 ;火炬中镁在氧 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珠峰火种灯” 中固体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点燃的镁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回答: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从这 个反应 ,谈谈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 试题以奥运会历史上火炬传递的一些史实为情境,要求学生应用燃烧条件分析火炬燃烧的 问题,考查了学生对燃烧条件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使得重要基础知识“常考常新” ,同时通过 时间 主要原因 元末 泉州陷入战乱 明中后期、清 朝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明中晚期 倭寇扰乱严重,殖民者东来 禁海迁界 清初 晋江日渐淤塞 17 火炬这一体育文化现象考查化学知识,增强了试题的人文色彩。 试题继续延续往年在版面设计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多数试卷关注学生的情感 和考试情绪,试题的情境设置、语言表达贴近学生生活,如卷面上的鼓励性语言、 温馨提示、重要文字下加着重号等,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对题中的一些重点进行适当 提示。有的试题还采用了选答题形式,一些答案的设置也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 空间,改变呆板、僵硬的卷面形式和唯一的标准答案,还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不 同层次学生有话可说,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4重视实验与探究,考查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多数试卷都比较重视探究意识的考查,考查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以及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应有的人文精神与科 学素养。文科类试题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的探究分析,理科类试题主 要是通过对事物现象和学科实验的探究,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各市在 进行探究性试题的设计中,力求克服历年存在的一些脱离初中生知识与能力实际的 问题,增强了探究性试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 1(三明地理卷第 24 题) 读三明市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下列问题。 (8 分) (1)该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为 与 。(2 分) (2)图中 A 地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B 地的海拔高度是 米。 (2 分) (3)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已知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 5 厘米, 则实际距离为 千米。 (2 分) (4)该地区计划在甲、乙两乡镇 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某中学地理课外兴趣小组针对该计划开 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出、 两条线路(图中虚线),请你选出其中一条合理的线路,并说明 理由。 (提示:可从地形坡度、工程量及用地情况等方面 进行考 虑)(2 分) 本题运用当地的素材,从基础知识切入,并逐步提高,在第(4)小题中要求考生相关地 理知识探究公路线路的设计,综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能力 层次分明、乡土气息浓厚、切合考生实际等特点。 例 2(厦门化学卷第 23 题) 18 小华为研究养鱼池中水的溶解氧(指水中溶解的氧气,水中溶解氧要 4 mgL-1 以上鱼才能正 常生活),购得如右下图“ 溶解氧 测试盒”,请你和小华一起研究,并填空: (1)研究测试盒的用法 测试盒使用说明书 先用池水冲洗取样管两次,再将池水装至取 样管刻度处,往管中加试剂甲 3 滴,立即塞 紧, 上下颠倒数次,再加试剂乙 3 滴,塞 紧摇动后,静置 35 分钟,用吸管从取样管中吸取溶液,与 标准色卡比色,读出色调相同的色 标标示的溶解氧含量。 在化学 实验 室与盒中“吸管”功能类似的仪器是 ; 洗净 的取样 管要用待测池水冲洗两次的原因是 ; (2)不同时间池水溶解氧的测定 小华的实验方法是: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取池塘 1 m 深处的水 样, 按测试盒的说明进行测试,记录结 果。 不同时间池水溶解氧测定的记录 时间:7 月 23 日 地点:某池塘 天气:晴 测定时刻 0: 00 2: 00 4: 00 6: 00 8: 00 10: 00 12: 00 14: 00 16: 00 18: 00 20: 00 22: 00 溶解氧量(mgL -1) 7 6 6 8 7 6 5 3 4 5 6 7 根据上述测得的数据,你得出的两点初步结论是: ; ; (3)不同酸碱性的池水溶解氧的测定 要完成本 实验 ,除需要用到盐酸和氢氧化钠来调节池水 样品的酸碱性外, 还需要的用品有 ;你的 实验方法是 。 试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线索,按科学探究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设问,情境真实,考查基本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方法以 及化学实验验证和探究的方法,关注科学探究经历的思维过程,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 3.(厦门化学卷第 21 题,部分) (3)汽车安装的催化式排气净化器能将约 90%的有害气体转化为危害较轻的气体排出。根据 右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 使用此 净化器 (填“能”或“不能” ) 减少汽车尾 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简述 净化器是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危害的。 答: ; 为了使汽 车 尾气的危害性更小,研究净化器的科学 家还要解决的问题有 。 19 本题以图示的形式给出相关信息,要求从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示意图获取尾气净化前后气体 成分差异的信息,通过比较而获得信息,并应用于解答相关问题,同时考查学生提出问题、探 究进一步减少汽车尾气危害的问题。 例 4(漳州物理卷第 32 题) 在探究大气压是否存在的实验时,教 师常用一次性纸杯装 满水,用硬 纸板盖 住杯口,倒置过来,如图所示。 发现硬纸板不掉,水也不从杯中流出。教师解释 硬纸板不掉是因为大气压强的作用。可是有部分学生认为, 纸板不掉是因为水 粘住了纸板的缘故。你能否在此 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 (可补充辅助工具)来 消除这种疑问,请简述实验过 程。 答 。 试题来源于课堂上“纸杯装水验证大气压存在 ”的演示实验,通过进一步挖掘该实验中值 得探究的问题,巧妙地让学生开放性地去设计实验,在考查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同时,引导学 生要敢于大胆地审视实验,养成严密推理过程、完善实验结论的习惯。试题贴近学生,设问巧 妙,在考查探究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 5继续探索开放性试题,关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公益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4月质量检测试题(四)数学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第三次质量调研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济南历下区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数学试题含解析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土地管理信息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 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 2025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 海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四)语文试题及答案
- 社会认知力测试题及答案
- 肉鸡供需合同协议网页
- 旅游合同签署委托协议
- “条令条例学习月”主题授课课件
-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全面剖析
- 2024年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骆驼祥子考点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