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水利泵站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docx_第1页
国有水利泵站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docx_第2页
国有水利泵站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docx_第3页
国有水利泵站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docx_第4页
国有水利泵站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有水利泵站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介绍了田家庵区泵站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泵站 水管单位 田家庵区 1、田家庵区泵站基本情况 田家庵区农林水利局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有庞岗电灌 站、姚湾排涝站两座国营排灌站,排灌面积 9 万亩,占全 区耕地面积的 70%,每年平均抽排涝水 3500 万方。确保了 田家庵及淮南市城乡、工矿、交通枢纽的防洪安全,保障 了灌区内的粮食生产安全,促进了农民增收。 庞岗电灌站始建于 1976 年,为股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在编在岗职工 28 人,有文不在编 4 人,退休职工 10 人。 承担泵站和灌区运行管理维护和防汛抗旱任务。一、二级 站装机 7 台 1260KW,设计灌溉面积 5 万亩;姚家湾排涝站 始建于 60 年代,为非法人单位,现有聘用职工 5 人,同时 兼管曹咀排涝站。姚家湾排涝站装机 5 台 650 kw;曹咀排 涝站装机 5 台 775kw。两站装机 10 台 1405kw,承担 64.4 平方公里的城乡排涝纯公益性任务。 2、田家庵区泵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性质不清,权责不明。 两站既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等部 分经营性功能。长期以来,承担水利工程管理维护任务的 水管单位性质不清,供水价格长期低于成本,供水水费是 水管单位主要经费来源,工程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2.2 水利工程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机构不健全。 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一方面是经营性资产由于供水 价格低于成本,水费征收困难,造成经营性收入少,另一 方面是公益性资产得不到政府定额补贴。庞岗电灌站定性 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政没有一分钱补贴,人员工资低 且发放困难,多数职工外出打工。姚湾排涝站为非法人单 位,由区农林水局聘用了 5 名非专业人员管理,既没有收 费主体又没有经费来源。 2.3 水利工程管理经费不足,工程老化失修。 水利工程的管理是实现水利效益的关键环节,水管单 位在工程维修和改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进技术和提高 管理水平,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改革前, 庞岗电灌站的水费收入远远不能维持人员工资和日常费用, 经费不足,工程得不到维修和养护,工程老化失修,积病 成险的情况较为突出,不能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2.4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水价低,收费 难,水资源浪费严重。 1990 年,省政府 19 号令颁布了安徽省水利水利工程 水费收交、使用和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农业灌溉实行基本 水费加计量水费制度。1995 年省政府第 76 次常务会议结 19 号令进行了修改,提高了基本水费和计量水费的标准。 XX 年 4 月,省政府办公厅 38 号文关于规范农村水利工程 水费的通知取消基本水费,一律实行计量收费,由于田 间计量设备的匮缺,以及水商品意识的淡薄,这使原本难 收的水费征收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致使灌区三个乡镇累 欠水费达 350 万元。38 号文实际上只有一条“取消基本水 费”得到了落实,这一条切断了泵站生存的主要来源。 2.5 收支悬殊过大,效益严重衰减。 庞岗电灌站从 XXXX 年,灌溉面积从 5 万亩衰减至 1.5 万亩,年均收缴水电费 30 万元,上级补助 4 万元,年均 支出电费 16 万元,年均支出管理费和维修费 12 万元,年 均应当支出工资、养老保险金 40 万元,年均亏损 34 万元。 截止 XX 年 8 月,欠发职工工资 36 个月,拖欠工资达 82.8 万元,欠社保养老金 18 万,欠职工福利费 23 万元,欠外 债 21 万元,总额达 144.8 万元。 2.6 人员结构不合理,队伍素质不高。 田家庵区泵站工程管理人员中,多数是退伍安置到单 位的,多数职工是低学历,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科技人 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队伍素质有 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否则将难以适应现代工程管理。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了职工人心涣散,泵站得 不到正常的养护、维修,而且泵站效益严重衰减、受益面 积萎缩,严重制约了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 、田家庵区水利泵站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 施 3.1 完善机构、规范管理 理顺管理体制。根据省、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精 神,我区在多次调研的基础研究制定了田家庵区水利工 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将不 是独立机构的由区农林水利局直接运行的姚湾排涝站,并 入庞岗电灌站,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对水利工程 运行管理结果负责的田家庵排灌总站。总站定性为副科级 事业单位,核定公益性事业编制管理人员 5 名,副科级领 导职数 1 名。 3.2 分清类别、确定性质 区排灌总站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农业灌 溉等经营性功能,因此,排灌总站定性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3.3 设编定岗、明确职责、 参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 (SLJ705-81)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岗位设置标准的规定, 结合管理需要设置。区排灌总站定编共计 28 人。其中公益 性管理人员岗位 5 名,XX 年 9 月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原 庞岗电灌站 3 位管理人员过渡为区排灌总站公益性人员, 并报经市编办批准。对于缺编的 2 名公益性人拟向社会公 开招考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庞岗电灌站定岗 14 人,灌区定 岗 6 人,姚湾排涝站定岗 3 人。 明确区排灌总站职责。区排灌总站是独立法人单位, 对庞岗电灌站和姚湾排涝站的运行结果负责。贯彻执行有 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按照水利工程管理规范要求, 制定日常的管理制度,做好工程检查,建立健全工程技术 档案。维修养护水利工程及附属设备,保持工程设备完好, 确保工程设施正常运行。掌握气象和水文预报,并根据雨 情、水情及工程安全状况,做好工程调度运用和防汛抗旱 工作。严格供用水管理,实行计划供水,按规定计收水费。 开展综合经营,提高工程经济效益。搞好工程绿化和水土 保持工作。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技术培训。 3.4 保障投入、足额落实经费 总站的经费来源主要为庞岗电灌站的农业用水收费和 财政的“两费”。区排灌总站公益性人员经费,公益性工 程的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纳入区级财政预算,每年区级财 政能足额兑现“两费”21.7 万元;突发、应急性干渠维修 养护经费在区财政支农资金中列支;经营性工程的经营性 部分资产,按企业化方式运作,由区排灌总站从水费中自 筹。 3.5 确定水价、强化管理 一是逐步理顺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 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科学核定供水价格。积极推行 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二是健全水费 征收管理制度。降低农业供水成本,推行按方计量和按亩 收费相结合,即按粮补田亩预收,每亩用水 500 方内按实 际水量结算,超过 500 方不收费;三是采取“统一票据、 明码标价、开票到户”的办法,在村贯彻执行“水量、水 价、水费”三公开制度,接受群众和用水户的监督。在缺 乏到户计量设施的情况下,我区采取乡镇代收,由区排灌 总站和用水乡镇成立水电费联合账户,加强费用监管,年 底水电费结算后,结算情况张榜公布到村民组,杜绝搭车 收费等情况发生。四是加强灌区用水管护,供水期间安排 职工 24 小时在主干渠上管水护水,掌握田亩用水情况,合 理调度水量,减少跑、冒、滴、漏现象,降低农民用水成 本。 3.6 推进改革、管养分离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 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在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 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管理机构 中剥离出来。组建专门的内部专业维修队伍,配备必要的 专业技术力量和设备,及时检查、观测、经常养护、及时 维修、防修并重、以防为主的原则,达到专养、勤养、提 高养护水平、消除工程隐患、弥补工程缺陷、降低运行成 本、使工程存量增值、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提高工程综合 效益的目的。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内部定额合同管理的机 制。制定明确的维修养护标准和维修养护定额。挖掘自身 潜力、大力开展综合经营、扩展业务范围、壮大自身经济 实力。 3.7 强化绩效、加强管理、落实保障 一是强化绩效。排灌总站定性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既管理公益性资产,也管理着经营性资产,采用企业方式 的管理模式,构建有效的法人管理结构,做到自主经营, 自律约束,自负盈亏,自谋发展。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全 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和岗位聘用制,按岗聘人。总站站长由 区委依照相关规定聘任,其它职工由水管单位择优聘用, 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 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 薪,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三是落实社会保障体制。 为使职工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 帮助和补偿,解决职工后顾之忧,总站按照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规定参加了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 育等社会保险。使职工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4 、取得的效果 4.1 解决水资源浪费、水费收缴困难 确定农业灌溉水价。水管体制改革后规定作物水价 0.056 元/m3,水田定额为 500m2/亩,旱地定额 200m3/亩。 排灌总站抽调专人成立用水管护组,可提高灌溉服务质量、 减少守水劳力、节约用水成本、改善供用水户关系、提高 水费收取率和透明度、减少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避免偷 水、抢水等违法用水事件的发生。 4.2 受益面积逐步恢复。 灌溉和排涝面积逐步恢复到设计面积。通过体制改革, 泵站的效率提高,实际灌溉面积增加到 3.5 万亩,排涝面 积增加到 3 万亩. 4.3 职工收入增加,稳定了职工队伍。 泵站体制改革后,区排灌总站的水电费收入从 XX 年的 28 万元提高到 XX 年的 90 万元,职工年收入由 XX 年的 0.2 万元增加到 1.7 万元。现在泵站单位的职工精神面貌焕然 一新,单位形势稳定,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序,泵站管理步入 了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5、泵站发展思考 目前,我区泵站暂时解决了生存问题,但下一步的发 展仍有较多问题。 5.1 农业用水收费政策的调整 从泵站内部分析,物价和工资水平的大幅增长和财政 “两费”及水费收入的停滞的矛盾;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水的特殊商品属性、电费等方面考虑,全省要尽快实施两 部制水价,实行基本水费+计量水费的水价征收方式。基本 水费由乡镇根据粮补面积据实收缴,计量水费根据实际提 水量收缴,水管单位专户管理,用于电费、工程续建配套 与节水改造、重大设备损坏维修和人员工资。 5.2 泵站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效制度 泵站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应把管理体制 改革建立长效机制,泵站的“两费”要根据地方财力的增 长而逐年调整。 5.3 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要探索成立责、权、利明确的农民用水协会。改进收 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水费收缴率;要加强田间工 程和支、斗、农渠的管水,减少水量浪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