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建文化名镇工作经验汇报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 () _,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 1378 年),距今已有 600 余年的历史,在贵州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 事地位,有“南鄙要塞”之称、“筑南门户”之誉。全镇总 面积 923 平方公里,城镇面积达 3 平方公里,辖 17 个行政 村,5 个居委会,总人口 30263 人(其中:集镇中心人口 8000 多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368%。 _,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被列为省历史文化名镇和 “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去年,又被列为我省 20 个重 点民族文化村镇之一。近年来,省、市、区斥巨资保护古镇 风貌,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倾力打造文化名镇,使沉睡百年的 古镇如沐春风,再现生机与活力,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 持和指导帮助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立足实际、因 地制宜、抢抓机遇,围绕“理清_资源存量,认清古镇经济 含量,发挥文化旅游能量,提高社会文明质量”的发展理念, 坚持把古镇保护贯穿于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的整 个过程,加大古镇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建设力度,努力开拓旅 游市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现将我们古镇保护工作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 报如下: 一、编制规划,理清保护内容 规划是有序发展的龙头,是古镇建设保护的关键,是解 决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原有古镇风貌与发展经济, 促进古镇资源的合理配置的重大问题,1999 年,我们委托贵 州省建筑设计院编制_古镇保护规划,并经贵阳市人民 政府筑府通XX55 号文件批准实施,该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古 镇保护的内容和具体对象,古镇保护采取分级分区,“点、 线、面”结合的方法进行,“点”是指对分散于古镇范围的 历史建筑、文化古迹、革命名人住址、典型民居;“面”是 将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严格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线” 是今后的发展计划即城镇新区用地发展方向。去年,又委托 XX 专家完成了_旅游发展规划,使_旅游文化产业为主 导型城镇的发展定位更加明确,项目建设更为具体,正在编 制的_建设总体规划,将使古镇的保护和建设更加有序、 规范、全面。 二、搞好建设,实施保护工程 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扩建,_古镇计有 5 座城门、4 条 正街、26 条小街巷,朝阳寺前的大坪为 XX,以此为中心向四 周辐射,整座城在布局设计上保持了我国 XX 的建筑风貌,岁 月沧桑,古镇许多文化建筑破坏严重,有的危在旦夕。按照 规划抢救修复,保护性建设迫在眉睫。XX 年 6 月,贵阳市成 立了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卢守祥为组长,相关部门及花溪区、 _镇有关领导为成员的恢复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组长、 成员及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并制定了恢复建设工作的实 施方案,强调“遵照规划、修旧如旧、树立精品、机制创 新”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是投资 1600 万元完成了万寿宫、定广门、慈云寺、寿佛寺、赵公专祠、 文昌阁、北城楼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景点的修复工程;二 是投资 500 多万元,分批实施了南街古驿道、北街、状元街、 背街、下寨山步道及南出口古驿道等古街道的恢复建设工 作;三是区政府投资 400 多万元完成了万寿宫、赵公专祠、 文昌阁、南北城楼等景点内部文化陈列设施。此举进一步 充实了古镇的文化内涵,将使古镇文物景点重现昔日古镇文 化的特色,展现古镇文化的光彩;四是从去年开始,每年安排 200 多万元资金用于古镇典型民居和南北明清街的民居抢救 修复工作。严格规划审批程序,采取以点带面,政府补助的 方式,逐步进行了 10 多户民居修复改造工程,今年计划完成 40 户民居改造工作,“点”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初期,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 将_古镇列为“十五”期间的重点建设的旅游新景点,并在 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投巨资进行保护修复,这是“功在当 代,利在千秋”的大手笔,也是我市在贵州创建旅游大省产 业行动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显示我市决策层的远见卓识。 三、发掘文化,提升保护价值 作为贵州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_溶中西文化于一地,历 史文化、宗教文化、革命文化、军事文化、建筑文化于一 镇,它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以及独特的人文生态环境。 因此,深入挖掘古镇的文化内涵,发展和展现古镇独特的文 化魅力,彰显古镇的文化价值,将更加鼓舞我们保护文化古 镇的信心,坚定保护工作的决心,从而提升保护古镇的价值。 经过收集整理,最先提炼出_古镇独具魅力的三大文化 现象,一是“全”,古镇虽小,但文化丰富,既有传统儒家的 文化,又有“四教并存”的宗教文化,既有来自中原(山西、 陕西)、江南(江西、湖南)的汉族文化,又有贵州世居的布 依、苗族文化,此外还有汇集华夏诸多省份的建筑文化和饮 食文化,民俗文化和长征、抗战留存下来的革命文化等等, 体系庞大,人才辈出,有康熙字典编撰之一,诗作传世的 清翰林大学士周渔潢,有名振京华的贵州第一状元赵以炯, 有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辛亥革命先驱平刚等等。 二是“神”,古镇选取址布局看似自然随意,实为用心独具, 九寺八庙五阁二祠一宫一楼五门八座(现存三座)牌坊法天 象地,立城像理,是中国古代风水营城理论的现实典范,充满 着神秘的色彩,是研究我国古代传统建筑学的活教材。三是 “霸”,XX 墙用巨石依山而建,易守难攻,是贵阳市南部最近 最佳的军事防御点,格局合理,镇外防御体系浑然天成,充分 发挥了雄霸贵阳南大门的军事堡垒作用,文化是古镇保护的 灵魂,我们将进一步收集整理,让更多的镇民、市民和游客 认识古镇的文化内涵,充分动员全社会关注和保护古镇,让 我们更加认识到保护工作责任重于泰山。 四、合理开发,发挥保护作用 开发古镇与保护古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鱼 和熊可以兼得,古镇恢复建设伊始,我镇党委、政府确定了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全镇工业、农业、城镇建设和社会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将旅游放在优先产业的位置 上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组建成立了“古镇旅游发展 公司”,围绕旅游服务、市场营销、文物管理、民族产品开 发等项目,按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模式,合理开发古镇 的旅游资源,并请贵州民族学院旅游系策划了旅游经营方 案。近年来,以政府主办、公司承办、社会参与的方式利 用“黄金周”时间,举办了“古镇民间艺术游”、“民俗文 化周”、“古镇庙会”、“元宵古镇灯会”、“中秋古镇 赏月游”等旅游文化活动,还借助电影寻枪的市场效应,组 织寻枪原班剧组重游古镇等活动。旅游产业的兴起,使 我镇二、三产业得到蓬勃、健康发展,古镇居民人均收入由 98 年的人均 1500 元增加到现在的 4000 余元,古镇旅游公司 累计创收 60 余万元,镇财政收入年均递增 20 个百分点,群 众得到了实惠,正逐渐意识到“增加收入靠旅游,旅游发展 靠古镇”,许多居民说我们靠古镇资源生存,因此,古镇保护 与我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这道出了保护工作的真谛,也使我 们看到了保护古镇才更有希望推动经济的发展。 五、强化管理,明确保护责任 管理是保护的具体体现,建设与管理的同步推进是古镇 保护又一个重要原则,城镇管理对于我们而言,是场新的考 验,如何从农村管理向城镇综合管理转变,镇党委、政府高 度重视,强化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城镇综合管 理领导小组,对古镇内违法违规建筑、文物景点、城镇环境 卫生等实行综合治理。具体做了以下工作。1、严格规划审 批程序、分级审批。绝对保护区的一切建筑行为必须报市 规划局审定,报市政府批准;严格控制区内的建筑行为由市 规划局审批;环境协调区的建筑行为可由花溪区建设局按规 划审批,报市规划局备案,同时,为提高审批工作效率,更好 的服务群众,建立了审批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贵阳市 建设局、规划局、花溪区政府、_镇政府和有关专家每月 定期对古镇民居改造的方案进行评审,并现场指导,为此大 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建房办理需求。在建设的过程中,采取市、 区、镇三级管理模式,对不按规划要求建设的行为进行及时 查处,有效地遏制了古镇违章建筑的蔓延势头。2、抓制度 建设,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拟定了_古镇保护管理条例 、违章建筑清理与监控责任巡查制和失察追究制,古 镇文物景点管理办法、古镇民居改造管理办法、 _镇整治古镇容貌实施办法、_镇环境卫生管理办 法等,通过制度的拟定和执行,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 章可循,并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的职责和 责任追究。3、抓队伍建设,为保护好历史文化古镇,花溪区 成立了分管建设的副区长担任主任的古镇保护委员会,明确 各部门和_镇的工作职责,同时成立了花溪区文物管理所_ 工作站,对古镇的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等有形和无形的文化 遗产进行专门的管理和保护,_镇也成立了古镇保护管理领 导小组并组建了城管中队,进一步加强古镇的城建、环境卫 生、整容秩序等工作。今年,我镇从抓卫生入手,深入开展 环境卫生、房屋建设、街区保护、占道经营、社会治安等 专项整治工作,用管理城市的模式和手段加强古镇保护工作,切 实改善了旅游环境,使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得到了有效遏制, 乱搭乱建行为逐渐减少,群众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六、与时俱进,深化保护意识 如何把_古镇保护得更好?如何围绕古文化作文章?如 何利用古镇修复三期工程启动的契机?如何使古镇的开发与 保护协调发展?这是新时期_镇面临的新课题。现就古镇今 后一个时期的保护工作谈一点想法,一是继续坚持保护与开 发并重,规划先行的原则,在严格保护古镇的同时,开发新区,抓 好配套,以新区的开发来解决古镇保护工作中面临的社会发 展带来的压力,同时争取 101 省道过境线从古镇四面绕成而 过的改线工程;二是抓投入,着力改善历史街区的道路建设 和管线下埋等工作,搞好污水排放治理和古镇恢复建设“三 期”项目的实施工作,多渠道争取资金,全方位筹措资金,搞 好文物景点陈列和抢救修复工作,积极完善停车场、公厕、 垃圾清运站等市场基础设施;三是在管好、建好、保护好古 镇建筑的同时要注重古镇整体空间尺度的保护,实现古镇历 史风貌格局的整体保护;四是机制创新,逐步实现管理权、 所有权、经营权“三权分立”各负其责的管理经营模式,变 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出售房产合同范本
- 加装空调工程合同范本
- 购房合同有购房合同范本
- 单位合伙建房合同范例
- 关于独家合同范本
- 医药会议合同范本
- 单位给买车合同范本
- 化工项目整体承建合同范本
- 产品总经销合同范本
- 医院加盟合同范本
- 大学学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预案
-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课件
-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EHS)方案(24页)
- 水厂项目基于BIM技术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城市智慧水务讲座课件
- 幼儿园绘本:《闪闪的红星》 红色故事
- 三年级学而思奥数讲义.doc
- 投标人基本情况一览表格
-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铁总建设〔2018〕124号)
- 叉形件加工设计与分析论文
- 高强螺栓质保书
- 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网络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