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作者建国60周年征文--家乡的路.docx_第1页
交通工作者建国60周年征文--家乡的路.docx_第2页
交通工作者建国60周年征文--家乡的路.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工作者建国 60 周年征文-家乡的路 年前,我们买了一辆汽车,有时周末懒得做饭,一家三口 便开着车前住锦丰的父母那边“蹭”饭,二十分钟就到了。 每到此时,父亲总会发出感慨:“现在的路真好啊,你瞧, 我才搁下电话不久!你们就到了。” 是啊,现在的道路是越来越宽,出行也是越来越方便。 父亲回忆起往事,似乎就发生在昨天,以前他从锦丰去南 丰亲戚家作客,那时只能步行,一般从大清早就出发,身 边还会带点干粮,因为一个上午是肯定到不了的,即使抄 小路、走田间小埂也是如此,当天回家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不要说父亲小时候,就是我儿时读书,记忆中的道路 也总是窄窄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昔日家乡,是屈指可数 的平房,而且大都是土块屋,刮风下雨时,重则到处漏雨, 轻则雨水倒流进屋。屋前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一到下雨,就 泥泞不堪,常常是穿着高帮胶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地 里艰难地行走。那时农村好一点的路,是铺了石子的砂石 路,只有在有集市的地方才会看到。 当时,家里买了一辆也算很值钱的“宝马”-28 吋 的永久牌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功能可多了,既是家里的 “货车”,又是小型“客车”。父亲为这辆自行车好好地 装饰了一翻,为前面的三角形车架装了一个袋子,袋子既 起到了保护车架的作用,还有很好的贮物功能。平时,父 母就用这辆自行车每天去菜场上卖自留地里种的菜。每逢 春节,父亲便用这辆“宝马”载着我们一家五口去外婆家, 哥哥和姐姐坐在前面的三角架上,母亲则抱着我坐在后面。 那时由于交通不便,人们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封闭式田园生活,很少有人知道外面的世界 是个什么样子。就拿隔壁的李大娘来说,她直到 50 岁那年, 才有幸逛了一次杨舍县城,平生第一次知道,外面还有比 锦丰更大的“村子”。她问:“XX 城有没有杨舍县城大? ”当地的老乡感慨:什么时候锦丰能够四通八达,让我们 知道外面的世界该多好啊。公路,成了当时一个遥远的梦 想。 1985 年,我去*双桥上初中,离家比较远,父亲一咬 牙帮我买了一辆 26 吋自行车。骑着属于自己的“宝马”往 返于学校和家之间,常常是一段砂石路,一段泥路,一到 雨天便穿着雨衣骑一段、推一段,有时一不小心便摔成泥 人一个,三年的学习生涯也练就了我一身骑车的本领。XX 中后,我便住校了,每逢周末,学校给我们统一定好车票, 一到星期六,一个星期的衣物便置入大包小包,几个人结 伴步行前往车站,到达目的地后再回家也是靠步行。堂姐 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她回来总说在大学里上课还可以骑 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呢。因此在 1991 年报考大学时,我毫不 犹豫地填报了远在武汉的华中理工大学,为的就是上学时 可以坐公交车,现在想想真是有些好笑。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工作时,很惊异于张家港道 路发生的变化。道路变宽了,小时候用的胶鞋也下岗了, 雨天穿上运动鞋或皮鞋就可到处跑。我每个星期都坐着公 交车回家,虽然从车站到家的一段路并非水泥或柏油路, 但铺上了小石子,感觉比以前方便多了。 现在,当年的泥土路早已不见踪影,一条条柏油路连 接着各村队;宽阔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不要 说是去南丰,就是去上海、南京,一天来回也是绰绰有余。 大多数农民的家里,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话早已 全面普及,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私家轿车。乡村的超 市和农贸市场,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为了我们兄弟 姐妹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