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好乡村建设典型的材料_第1页
村美好乡村建设典型的材料_第2页
村美好乡村建设典型的材料_第3页
村美好乡村建设典型的材料_第4页
村美好乡村建设典型的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美好乡村建设典型材料宁国市南山街道万福村位于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山园区东南部,s215 省道穿境而过,距离市区仅 5 千米,面积平方公里,辖 22 个村民组,800 余户,2700 余人。宁国市内三大河流之一的中津河环抱万福村,河岸淡竹绵延十里,与米屋百亩自由采摘园、珠宝百亩荷花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田园画卷。一、加强规划引领,做好特色文章。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构架规划体系。万福村在建设美丽和谐万福伊始,坚持做到规划先行。XX年聘请北京君士规划设计院,注重与南山园区及城乡总体规划有机衔接,依托该村自然环境、产业发展、村庄布局、地域文化等现状,突出山水田园特色,编制了万福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深入,XX 年委托江苏省常州市红枫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立足县域抓提升、着眼全省建试点、面向全国做示范”的目标定位,对万福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修编,编制完成万福村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研究并制定了“近景可操作,远景可展望”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中心村环境提升专项设计和低碳环保乡村游发展路线图等,探索形成了万福村美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体系架构。二是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办事处和村两级成立美好乡村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组(政策保障组、规划建设组、环境指标组、经济指标组、文化建设组、公众评价组) ,严格对照规划组织实施,通过层层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体推进的创建工作网络。通过挖掘皖南事变与万福村的历史关联,在万福小学前建设了叶挺将军铜像瞻仰台,邀请安徽师范大学美院教授创作“叶挺在万福”系列油画,充分重现了叶挺将军在万福的战斗历程。同时积极做好皖南事变相关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二、加强资金投入、做好整合文章。建设美好乡村难于资金短缺,政府和村级集体经济投入有限。村两委在创建过程中,不是“有多少钱做多少事” ,而是“有多少事筹多少钱” ,积极探索社会资源的合作共建,努力化解建设和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一是动员企业,实现村企双赢。根据市政府开展的“企业联村、部门帮扶、干部联户” 、 “村企共建、市乡联创”活动,按照“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双赢”的思路,找准村企双方利益结合点,落实村企共建的各项制度,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实现村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惠云塑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总得知村为方便村民出行,要建幸福桥,就主动免费送来建桥材料,派来技工安装,并为大堰河道竹林内捐赠塑木桌椅,价值共计七万余元。宁国市申宁房产公司的吴总来到万福看到美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绩,选定了在万福广场叶挺铜像旁捐资十万元建设了“励亭” ,供村民休闲并激励村民为美好乡村做贡献。在他们的带动下,诚信园林公司、大泉机械公司、正远金属等企业积极捐资投入美好乡村建设。二是动员部门、实现项目整合。政策保障组专门负责与市直相关部门沟通联系,跑项目、跑资金。几年来,共整合水利、电力、移民、教育、文化、科技、环境整治、村村通及延伸等数十个项目,累计筹集资金 500 万元,完成了村组及示范点内的道路硬化、环境绿化、亮化工程、文化广场、体育健身、污水处理、河道及卫生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XX 年整合村村通延伸工程项目 23 万元、小农水项目 25 万元、人饮工程 130 万元、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 50 万元, 移民项目 74 万元。将所有的项目有效的整合,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动员社会,实现资源共享。万福村美好乡村建设由于起步较晚,项目多,投入大,为弥补投入不足,缓解资金压力,村两委积极探索合作共建模式,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共建。先后分别与宁国市惠云塑木科技有限公司、宁国市人武部达成了村企、军地共建合作协议,机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难题,又实现了企业、军队与地方资源共享的双赢效果。四是动员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在选址布点、编制规划、项目建设中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引导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家庭庭院绿化、美化,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中,大堰河道旁竹林内“爱民亭”就是在武装部倡导下,张宏平等几位退伍军人捐资建造。万福广场树木由退伍军人徐波、甘培忠等同志捐苗,加上村出资共同建成。三、加强环境整治,做好提升文章。一是村容整治,环境美化,实现环境提升。以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和农田林网为工作重点,打造重点风景线道路绿化特色走廊。按照“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思路,着重在扩面、提升、完善上做文章,抓重点、出精品、创特色,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同时,注重建管并举,积极开展河道保洁、农村垃圾收集、道路保洁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四位一体”长效管理保洁机制,全面提升村庄环境。二是乡风文明,身心美化,实现文明提升。作为全省廉政文化进农村试点村,将进一步对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文化橱窗、文化墙、led 电子屏幕,组建农民舞蹈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载体,做好乡土文化、廉政文化、历史文化与新农村风貌的结合展示,进一步提升了美好和谐万福建设的文化内涵。积极做好对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物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培育特色文化村。同时,大力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开展文明村创建、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培养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激情、有文化素养、有宽广胸襟、有文明气息的“五有”农民。三是创业增收,生活美化,实现产业提升。突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作用,加快土地向种养、经营能手转移,壮大万福无公害西瓜和槽坊荷花池、米屋农庄等休闲旅游两大特色产业。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鼓励、引导、支持本村大中专毕业生就地创业。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减少乱砍山林,加强生态保护。有效落实“户装袋、组收集、村中转、街道运输、市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加强文化建设、做好幸福文章。一是全力打造绿色品牌,做大做强万福西瓜产业。万福通过“以奖代补”和土地流转等措施,鼓励种植能手建立种植基地,扩大规模,努力形成规模效应,加大品牌宣传。同时,积极拓展省内外市场,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市场占有份额。XX 年,苏果总部对万福无公害西瓜进行了质量认定,并与该村合作社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有效地推进了万福无公害西瓜的品牌化、市场化和传统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三是依托珠宝荷花、米屋山庄,着力发展休闲产业。该村珠宝组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数百亩的荷花池。每年夏季,荷花盛开,规模壮观,美不胜收,市内外的赏花人及摄影爱好者们,趋之若鹜,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米屋山庄目前已种植李、梨、桃、杨梅等水果百余亩。一年四季,不仅有自由采摘的果子,并可提供吃住娱乐一条龙服务。米屋山庄不仅是市民们消暑度假、放松心情的休闲家园,也已成为当地农户新的收入增长点。万福村在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的同时,启动了 “美丽和谐家庭”行动计划,创建评选了“绿色家庭” 、 “环保家庭” 、 “生态家庭” 、 “和睦家庭” 、 “美丽家庭”等各类典型。乡风村风进一步好转, “厨房烟熏火撩,厕所苍蝇乱飞”的农村环境卫生写照不复存在,处处是青山绿水、花木葱茏;现在喝酒打麻将的人少了,在农民文化广场健身娱乐的多了;学科技致富的多了,学技能转岗就业的多了;婆媳之间闹别扭,邻里之间闹矛盾的少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多了,万福村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宁国市南山街道万福村位于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山园区东南部,s215 省道穿境而过,距离市区仅 5 千米,面积平方公里,辖 22 个村民组,800 余户,2700 余人。宁国市内三大河流之一的中津河环抱万福村,河岸淡竹绵延十里,与米屋百亩自由采摘园、珠宝百亩荷花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田园画卷。一、加强规划引领,做好特色文章。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构架规划体系。万福村在建设美丽和谐万福伊始,坚持做到规划先行。XX年聘请北京君士规划设计院,注重与南山园区及城乡总体规划有机衔接,依托该村自然环境、产业发展、村庄布局、地域文化等现状,突出山水田园特色,编制了万福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深入,XX 年委托江苏省常州市红枫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立足县域抓提升、着眼全省建试点、面向全国做示范”的目标定位,对万福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修编,编制完成万福村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研究并制定了“近景可操作,远景可展望”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中心村环境提升专项设计和低碳环保乡村游发展路线图等,探索形成了万福村美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体系架构。二是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办事处和村两级成立美好乡村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组(政策保障组、规划建设组、环境指标组、经济指标组、文化建设组、公众评价组) ,严格对照规划组织实施,通过层层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体推进的创建工作网络。通过挖掘皖南事变与万福村的历史关联,在万福小学前建设了叶挺将军铜像瞻仰台,邀请安徽师范大学美院教授创作“叶挺在万福”系列油画,充分重现了叶挺将军在万福的战斗历程。同时积极做好皖南事变相关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二、加强资金投入、做好整合文章。建设美好乡村难于资金短缺,政府和村级集体经济投入有限。村两委在创建过程中,不是“有多少钱做多少事” ,而是“有多少事筹多少钱” ,积极探索社会资源的合作共建,努力化解建设和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一是动员企业,实现村企双赢。根据市政府开展的“企业联村、部门帮扶、干部联户” 、 “村企共建、市乡联创”活动,按照“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双赢”的思路,找准村企双方利益结合点,落实村企共建的各项制度,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实现村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惠云塑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总得知村为方便村民出行,要建幸福桥,就主动免费送来建桥材料,派来技工安装,并为大堰河道竹林内捐赠塑木桌椅,价值共计七万余元。宁国市申宁房产公司的吴总来到万福看到美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绩,选定了在万福广场叶挺铜像旁捐资十万元建设了“励亭” ,供村民休闲并激励村民为美好乡村做贡献。在他们的带动下,诚信园林公司、大泉机械公司、正远金属等企业积极捐资投入美好乡村建设。二是动员部门、实现项目整合。政策保障组专门负责与市直相关部门沟通联系,跑项目、跑资金。几年来,共整合水利、电力、移民、教育、文化、科技、环境整治、村村通及延伸等数十个项目,累计筹集资金 500 万元,完成了村组及示范点内的道路硬化、环境绿化、亮化工程、文化广场、体育健身、污水处理、河道及卫生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XX 年整合村村通延伸工程项目 23 万元、小农水项目 25 万元、人饮工程 130 万元、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 50 万元, 移民项目 74 万元。将所有的项目有效的整合,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动员社会,实现资源共享。万福村美好乡村建设由于起步较晚,项目多,投入大,为弥补投入不足,缓解资金压力,村两委积极探索合作共建模式,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共建。先后分别与宁国市惠云塑木科技有限公司、宁国市人武部达成了村企、军地共建合作协议,机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难题,又实现了企业、军队与地方资源共享的双赢效果。四是动员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在选址布点、编制规划、项目建设中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引导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家庭庭院绿化、美化,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中,大堰河道旁竹林内“爱民亭”就是在武装部倡导下,张宏平等几位退伍军人捐资建造。万福广场树木由退伍军人徐波、甘培忠等同志捐苗,加上村出资共同建成。三、加强环境整治,做好提升文章。一是村容整治,环境美化,实现环境提升。以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和农田林网为工作重点,打造重点风景线道路绿化特色走廊。按照“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思路,着重在扩面、提升、完善上做文章,抓重点、出精品、创特色,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同时,注重建管并举,积极开展河道保洁、农村垃圾收集、道路保洁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四位一体”长效管理保洁机制,全面提升村庄环境。二是乡风文明,身心美化,实现文明提升。作为全省廉政文化进农村试点村,将进一步对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文化橱窗、文化墙、led 电子屏幕,组建农民舞蹈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载体,做好乡土文化、廉政文化、历史文化与新农村风貌的结合展示,进一步提升了美好和谐万福建设的文化内涵。积极做好对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物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培育特色文化村。同时,大力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开展文明村创建、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培养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激情、有文化素养、有宽广胸襟、有文明气息的“五有”农民。三是创业增收,生活美化,实现产业提升。突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作用,加快土地向种养、经营能手转移,壮大万福无公害西瓜和槽坊荷花池、米屋农庄等休闲旅游两大特色产业。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鼓励、引导、支持本村大中专毕业生就地创业。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减少乱砍山林,加强生态保护。有效落实“户装袋、组收集、村中转、街道运输、市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加强文化建设、做好幸福文章。一是全力打造绿色品牌,做大做强万福西瓜产业。万福通过“以奖代补”和土地流转等措施,鼓励种植能手建立种植基地,扩大规模,努力形成规模效应,加大品牌宣传。同时,积极拓展省内外市场,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市场占有份额。XX 年,苏果总部对万福无公害西瓜进行了质量认定,并与该村合作社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有效地推进了万福无公害西瓜的品牌化、市场化和传统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三是依托珠宝荷花、米屋山庄,着力发展休闲产业。该村珠宝组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数百亩的荷花池。每年夏季,荷花盛开,规模壮观,美不胜收,市内外的赏花人及摄影爱好者们,趋之若鹜,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米屋山庄目前已种植李、梨、桃、杨梅等水果百余亩。一年四季,不仅有自由采摘的果子,并可提供吃住娱乐一条龙服务。米屋山庄不仅是市民们消暑度假、放松心情的休闲家园,也已成为当地农户新的收入增长点。万福村在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的同时,启动了 “美丽和谐家庭”行动计划,创建评选了“绿色家庭” 、 “环保家庭” 、 “生态家庭” 、 “和睦家庭” 、 “美丽家庭”等各类典型。乡风村风进一步好转, “厨房烟熏火撩,厕所苍蝇乱飞”的农村环境卫生写照不复存在,处处是青山绿水、花木葱茏;现在喝酒打麻将的人少了,在农民文化广场健身娱乐的多了;学科技致富的多了,学技能转岗就业的多了;婆媳之间闹别扭,邻里之间闹矛盾的少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多了,万福村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宁国市南山街道万福村位于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山园区东南部,s215 省道穿境而过,距离市区仅 5 千米,面积平方公里,辖 22 个村民组,800 余户,2700 余人。宁国市内三大河流之一的中津河环抱万福村,河岸淡竹绵延十里,与米屋百亩自由采摘园、珠宝百亩荷花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田园画卷。一、加强规划引领,做好特色文章。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构架规划体系。万福村在建设美丽和谐万福伊始,坚持做到规划先行。XX年聘请北京君士规划设计院,注重与南山园区及城乡总体规划有机衔接,依托该村自然环境、产业发展、村庄布局、地域文化等现状,突出山水田园特色,编制了万福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深入,XX 年委托江苏省常州市红枫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立足县域抓提升、着眼全省建试点、面向全国做示范”的目标定位,对万福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修编,编制完成万福村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研究并制定了“近景可操作,远景可展望”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中心村环境提升专项设计和低碳环保乡村游发展路线图等,探索形成了万福村美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体系架构。二是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办事处和村两级成立美好乡村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组(政策保障组、规划建设组、环境指标组、经济指标组、文化建设组、公众评价组) ,严格对照规划组织实施,通过层层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体推进的创建工作网络。通过挖掘皖南事变与万福村的历史关联,在万福小学前建设了叶挺将军铜像瞻仰台,邀请安徽师范大学美院教授创作“叶挺在万福”系列油画,充分重现了叶挺将军在万福的战斗历程。同时积极做好皖南事变相关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二、加强资金投入、做好整合文章。建设美好乡村难于资金短缺,政府和村级集体经济投入有限。村两委在创建过程中,不是“有多少钱做多少事” ,而是“有多少事筹多少钱” ,积极探索社会资源的合作共建,努力化解建设和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一是动员企业,实现村企双赢。根据市政府开展的“企业联村、部门帮扶、干部联户” 、 “村企共建、市乡联创”活动,按照“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双赢”的思路,找准村企双方利益结合点,落实村企共建的各项制度,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实现村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惠云塑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总得知村为方便村民出行,要建幸福桥,就主动免费送来建桥材料,派来技工安装,并为大堰河道竹林内捐赠塑木桌椅,价值共计七万余元。宁国市申宁房产公司的吴总来到万福看到美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绩,选定了在万福广场叶挺铜像旁捐资十万元建设了“励亭” ,供村民休闲并激励村民为美好乡村做贡献。在他们的带动下,诚信园林公司、大泉机械公司、正远金属等企业积极捐资投入美好乡村建设。二是动员部门、实现项目整合。政策保障组专门负责与市直相关部门沟通联系,跑项目、跑资金。几年来,共整合水利、电力、移民、教育、文化、科技、环境整治、村村通及延伸等数十个项目,累计筹集资金 500 万元,完成了村组及示范点内的道路硬化、环境绿化、亮化工程、文化广场、体育健身、污水处理、河道及卫生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XX 年整合村村通延伸工程项目 23 万元、小农水项目 25 万元、人饮工程 130 万元、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 50 万元, 移民项目 74 万元。将所有的项目有效的整合,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动员社会,实现资源共享。万福村美好乡村建设由于起步较晚,项目多,投入大,为弥补投入不足,缓解资金压力,村两委积极探索合作共建模式,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共建。先后分别与宁国市惠云塑木科技有限公司、宁国市人武部达成了村企、军地共建合作协议,机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难题,又实现了企业、军队与地方资源共享的双赢效果。四是动员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在选址布点、编制规划、项目建设中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引导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家庭庭院绿化、美化,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中,大堰河道旁竹林内“爱民亭”就是在武装部倡导下,张宏平等几位退伍军人捐资建造。万福广场树木由退伍军人徐波、甘培忠等同志捐苗,加上村出资共同建成。三、加强环境整治,做好提升文章。一是村容整治,环境美化,实现环境提升。以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和农田林网为工作重点,打造重点风景线道路绿化特色走廊。按照“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思路,着重在扩面、提升、完善上做文章,抓重点、出精品、创特色,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同时,注重建管并举,积极开展河道保洁、农村垃圾收集、道路保洁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四位一体”长效管理保洁机制,全面提升村庄环境。二是乡风文明,身心美化,实现文明提升。作为全省廉政文化进农村试点村,将进一步对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文化橱窗、文化墙、led 电子屏幕,组建农民舞蹈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载体,做好乡土文化、廉政文化、历史文化与新农村风貌的结合展示,进一步提升了美好和谐万福建设的文化内涵。积极做好对古树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