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校长论坛学习体会: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_第1页
新学期校长论坛学习体会: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_第2页
新学期校长论坛学习体会: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_第3页
新学期校长论坛学习体会: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_第4页
新学期校长论坛学习体会: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学期校长论坛学习体会: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XX 年 X 月 XX 日,由 XX 新学校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新学校论坛”在北京国防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分享教育智慧,展示校长风采”为主题,来自全国的近 XX 名中小学校长、教师,聆听了国家督学、XX 学校校长李 XX、 “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的倡导发起者崔 XX、XX 师范大学王 XX 教授和 XX 市 XX 区教育研究中心的嵇成中先生作的专题报告;来自 XX 等地的十六位国内中小学校长分别作专题演讲;XX 实验小学校长李 XX 和XX 新学校研究院副院长韩 XX 分别对每位校长的分享作精彩点评。我和城市五区的近 30 位校长,在市基教科的统一组织下,有幸参加了这样一次思维的盛宴。短短两天的时间,我们与 20 位专家、校长零距离接触。如此高规格、高密度、大容量的论坛,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怀着虔诚的学习心态,我用手提包当写字板,足足写了 26 版学习笔记。对于“新学校” ,我并不是很陌生,因为从李XX 校长的一些中多次读到过。应该说,新学校的定位,与朱永新教授推行的“新教育试验” ,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只是新教育试验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具体途径,以引领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最终目的;而“新学校行动研究”的行动愿景则是让优质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新学校,使优秀校长成为教育家。一遍遍翻阅自己的学习笔记,仔细回味 20 位校长、专家的发言内容,觉得自己此次北京之行的收获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变革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时代,技术进步改变了教育。主要表现在:(1)教的工具变了电子白板(2)学的工具变了电子课本(3)评的工具变了数码笔解题(4)学习情景变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5)课的结构变了翻转课堂(6)课的形态变了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人”在学校中的地位人在中央人在中央,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1)首先指的并不是位置或地位,而是目的。(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3)人是主体,而不是客体。(4)人是核心的力量。策略一:让学校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这里的“美” ,并非完全意义的校园环境,更多的是指一种校园文化。学校应该是学生的学校,应该是教师的学校。这里应该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更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课堂因故事而精彩,童年因故事而美好,校园因故事而生动,教师因故事而幸福。而我们的教育智慧,教育真谛,校园文化,就蕴含在这一个个或成功、或失败的日常故事中。而故事的主角,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作为管理者,要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原则,在专业上引领教师发展,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冷暖。用通俗的话来说,校长是首席服务官,要及时了解师生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得以实现。说得高远一点,校长的工作就是成就教师,成就学生,让教师有归属感,建设有安全感和信任度的学校。同理,教师的工作,就是成就学生,成就班级,让学生有幸福感,建设有安全感和信任度的班级。最终,让每一位师生都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呼唤:这是我的学校!很喜欢崔永元讲述的这样一个小故事:爱抽烟的他,无论走到哪里,大家因为碍于他的名气,都会默许他在无烟区抽烟。可是,当他有一次忍不住在北京十一学校的校园抽烟时,却遭到了一个叫魏东的同学的严厉制止。魏东的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的学校。当我听到这个故事分享的时候,心里十分的感动:一个学生,能把学校真正当成自己的学校,这才是真正的爱学校!我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我们先锋小学的每一位师生都能发自肺腑地向世界宣告:这是我的学校!策略二:让每个学生拥有一张自己的课表。课程即跑道。每个孩子,都是未来;每个梦想,值得浇灌。作为教师,不要把孩子框定在你的知识领域,因为他们出生在另一个年代。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找到一种适合的姿势去飞翔。因为,每一个梦想都可以带着学生走一段路程。目前,以我校的师资和场地,暂时无法实现学生走班、走课,但是,有特长的老师,有兴趣的老师,有理想的老师,可以尝试着带一支自己的小团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人生的引导,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现。策略三:让每位教师享受自己的课堂有人说:选择了一种课堂,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对此,我十分认同。课堂,是师生生命栖居地。教学,不仅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还在于我们是什么。正如佛曰:心有菩提,处处菩提。教师只有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工作。你用怎样的姿态对待孩子,孩子们就会用怎样的行为回馈你。因此,我希望老师们能用浪漫、游戏的方式对待孩子,对待自己,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平等尊重、生生互帮互助的快乐殿堂。最伟大的荷兰人,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德西得乌伊拉斯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有成为他自己了,才能到达幸福的顶点。让我们都成为幸福、快乐的自己,和学生一道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完美教室,成为孩子们喜欢、敬重的好老师。最后,我最想说的是,在先锋小学这块并不肥沃的热土上,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我们只有互相拥抱,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而我,对此坚信不疑,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心手相牵,相拥而行!XX 年 X 月 XX 日,由 XX 新学校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新学校论坛”在北京国防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分享教育智慧,展示校长风采”为主题,来自全国的近 XX 名中小学校长、教师,聆听了国家督学、XX 学校校长李 XX、 “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的倡导发起者崔 XX、XX 师范大学王 XX 教授和 XX 市 XX 区教育研究中心的嵇成中先生作的专题报告;来自 XX 等地的十六位国内中小学校长分别作专题演讲;XX 实验小学校长李 XX 和XX 新学校研究院副院长韩 XX 分别对每位校长的分享作精彩点评。我和城市五区的近 30 位校长,在市基教科的统一组织下,有幸参加了这样一次思维的盛宴。短短两天的时间,我们与 20 位专家、校长零距离接触。如此高规格、高密度、大容量的论坛,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怀着虔诚的学习心态,我用手提包当写字板,足足写了 26 版学习笔记。对于“新学校” ,我并不是很陌生,因为从李XX 校长的一些中多次读到过。应该说,新学校的定位,与朱永新教授推行的“新教育试验” ,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只是新教育试验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具体途径,以引领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最终目的;而“新学校行动研究”的行动愿景则是让优质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新学校,使优秀校长成为教育家。一遍遍翻阅自己的学习笔记,仔细回味 20 位校长、专家的发言内容,觉得自己此次北京之行的收获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变革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时代,技术进步改变了教育。主要表现在:(1)教的工具变了电子白板(2)学的工具变了电子课本(3)评的工具变了数码笔解题(4)学习情景变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5)课的结构变了翻转课堂(6)课的形态变了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人”在学校中的地位人在中央人在中央,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1)首先指的并不是位置或地位,而是目的。(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3)人是主体,而不是客体。(4)人是核心的力量。策略一:让学校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这里的“美” ,并非完全意义的校园环境,更多的是指一种校园文化。学校应该是学生的学校,应该是教师的学校。这里应该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更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课堂因故事而精彩,童年因故事而美好,校园因故事而生动,教师因故事而幸福。而我们的教育智慧,教育真谛,校园文化,就蕴含在这一个个或成功、或失败的日常故事中。而故事的主角,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作为管理者,要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原则,在专业上引领教师发展,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冷暖。用通俗的话来说,校长是首席服务官,要及时了解师生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得以实现。说得高远一点,校长的工作就是成就教师,成就学生,让教师有归属感,建设有安全感和信任度的学校。同理,教师的工作,就是成就学生,成就班级,让学生有幸福感,建设有安全感和信任度的班级。最终,让每一位师生都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呼唤:这是我的学校!很喜欢崔永元讲述的这样一个小故事:爱抽烟的他,无论走到哪里,大家因为碍于他的名气,都会默许他在无烟区抽烟。可是,当他有一次忍不住在北京十一学校的校园抽烟时,却遭到了一个叫魏东的同学的严厉制止。魏东的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的学校。当我听到这个故事分享的时候,心里十分的感动:一个学生,能把学校真正当成自己的学校,这才是真正的爱学校!我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我们先锋小学的每一位师生都能发自肺腑地向世界宣告:这是我的学校!策略二:让每个学生拥有一张自己的课表。课程即跑道。每个孩子,都是未来;每个梦想,值得浇灌。作为教师,不要把孩子框定在你的知识领域,因为他们出生在另一个年代。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找到一种适合的姿势去飞翔。因为,每一个梦想都可以带着学生走一段路程。目前,以我校的师资和场地,暂时无法实现学生走班、走课,但是,有特长的老师,有兴趣的老师,有理想的老师,可以尝试着带一支自己的小团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人生的引导,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现。策略三:让每位教师享受自己的课堂有人说:选择了一种课堂,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对此,我十分认同。课堂,是师生生命栖居地。教学,不仅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还在于我们是什么。正如佛曰:心有菩提,处处菩提。教师只有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工作。你用怎样的姿态对待孩子,孩子们就会用怎样的行为回馈你。因此,我希望老师们能用浪漫、游戏的方式对待孩子,对待自己,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平等尊重、生生互帮互助的快乐殿堂。最伟大的荷兰人,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德西得乌伊拉斯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有成为他自己了,才能到达幸福的顶点。让我们都成为幸福、快乐的自己,和学生一道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完美教室,成为孩子们喜欢、敬重的好老师。最后,我最想说的是,在先锋小学这块并不肥沃的热土上,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我们只有互相拥抱,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而我,对此坚信不疑,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心手相牵,相拥而行!XX 年 X 月 XX 日,由 XX 新学校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新学校论坛”在北京国防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分享教育智慧,展示校长风采”为主题,来自全国的近 XX 名中小学校长、教师,聆听了国家督学、XX 学校校长李 XX、 “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的倡导发起者崔 XX、XX 师范大学王 XX 教授和 XX 市 XX 区教育研究中心的嵇成中先生作的专题报告;来自 XX 等地的十六位国内中小学校长分别作专题演讲;XX 实验小学校长李 XX 和XX 新学校研究院副院长韩 XX 分别对每位校长的分享作精彩点评。我和城市五区的近 30 位校长,在市基教科的统一组织下,有幸参加了这样一次思维的盛宴。短短两天的时间,我们与 20 位专家、校长零距离接触。如此高规格、高密度、大容量的论坛,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怀着虔诚的学习心态,我用手提包当写字板,足足写了 26 版学习笔记。对于“新学校” ,我并不是很陌生,因为从李XX 校长的一些中多次读到过。应该说,新学校的定位,与朱永新教授推行的“新教育试验” ,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只是新教育试验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具体途径,以引领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最终目的;而“新学校行动研究”的行动愿景则是让优质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新学校,使优秀校长成为教育家。一遍遍翻阅自己的学习笔记,仔细回味 20 位校长、专家的发言内容,觉得自己此次北京之行的收获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变革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时代,技术进步改变了教育。主要表现在:(1)教的工具变了电子白板(2)学的工具变了电子课本(3)评的工具变了数码笔解题(4)学习情景变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5)课的结构变了翻转课堂(6)课的形态变了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人”在学校中的地位人在中央人在中央,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1)首先指的并不是位置或地位,而是目的。(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3)人是主体,而不是客体。(4)人是核心的力量。策略一:让学校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这里的“美” ,并非完全意义的校园环境,更多的是指一种校园文化。学校应该是学生的学校,应该是教师的学校。这里应该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更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课堂因故事而精彩,童年因故事而美好,校园因故事而生动,教师因故事而幸福。而我们的教育智慧,教育真谛,校园文化,就蕴含在这一个个或成功、或失败的日常故事中。而故事的主角,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作为管理者,要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原则,在专业上引领教师发展,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冷暖。用通俗的话来说,校长是首席服务官,要及时了解师生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得以实现。说得高远一点,校长的工作就是成就教师,成就学生,让教师有归属感,建设有安全感和信任度的学校。同理,教师的工作,就是成就学生,成就班级,让学生有幸福感,建设有安全感和信任度的班级。最终,让每一位师生都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呼唤:这是我的学校!很喜欢崔永元讲述的这样一个小故事:爱抽烟的他,无论走到哪里,大家因为碍于他的名气,都会默许他在无烟区抽烟。可是,当他有一次忍不住在北京十一学校的校园抽烟时,却遭到了一个叫魏东的同学的严厉制止。魏东的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的学校。当我听到这个故事分享的时候,心里十分的感动:一个学生,能把学校真正当成自己的学校,这才是真正的爱学校!我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我们先锋小学的每一位师生都能发自肺腑地向世界宣告:这是我的学校!策略二:让每个学生拥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