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 200个,会写 200字,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2、会读写 194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贴,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7、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第一单元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读中感悟作者的生动描写,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感叹自然的思想感情。2边读边抓住语句想象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提问深入理解的方法;查找资料补充理解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交流。通过梳理文章顺序把握文意的方法。3以 4 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抓特点,有顺序,写具体。4体会关键词语所描绘的景象;如, “横卧” “横贯”等,体会引号的不同作用。5.积累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进行抄写或听写;将文章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不同构词形式词语;联系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1、观潮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 时:第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2.教材分析观潮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的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部分词语。目标1、通过自由练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读准 7个生字的字音,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2、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任务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活动一ppt课件出示本文 7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准 7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环节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活动二1、ppt 课件出示“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学生认读。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完成目标一)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活动一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指名正音,把课文朗读正确。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江潮的变化过程简要概述文章的写作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活动一找出中心句并指导朗读:()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能体会出“奇观”的意思。环节三朗读感悟理清脉络活动二1、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完成目标二)1、读出大潮的声势非凡。2、理清文章的顺序。(评价目标二)课 时:第二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目标1、通过老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评价任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2、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活动一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活动二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活动一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教师口述自学要求:“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学生能找出认为描写精彩的相关语句,通过自读,初步感受大潮的“奇” 。活 动 二1、 同 桌 交 流 , 描 写 精 彩 的 相 关 语 句 及 自 己 的理 解 和 感 悟 。2、全班交流,ppt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完成目标二)1、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的内涵。2、准确把握情感,恰当处理好语音、语调、语气等。(评价目标二)环节二抓住重点感受奇观活动三借助同桌互背、小组互背、男女互背等形式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3、4 自然段。(完成目标一)能声情并茂地背诵段落,进一步感受大潮的声势浩大。(评价目标一)环节三领悟写法积累运用活动一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潮的壮观?2、模仿作者的写作顺序,写一场雨景。1、学习从声音和形状等方面来描写事物的方法。2、学习按照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附:板书设计观潮天下奇观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2*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 时: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教材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部分词语。目标1、通过指名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读准 7个生字的字音, 。2、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评价任务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会抓住课文各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来介绍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活动一ppt课件出示本文 7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完成目标一)读准 7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评价目标一)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活动一1、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助,指名正音,把课文朗读正确。 (完成目标二)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文章主要内容。(完成目标三)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课文各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大意。(评价目标二、三)活动一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句子。教师口述自学要求:“选择你印象最深、最喜欢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欢的语句,通过自读,初步感受大峡谷的壮丽景观。环节二自主学习精读感悟活 动 二1、 同 桌 交 流 , 描 写 精 彩 的 相 关 语 句 及 自 己 的理 解 和 感 悟 。2、全班交流,ppt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1、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咫尺” 、“堪称” 、 “号称” 、 “美誉”等词语的内涵。2、准确把握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环节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活动一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质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2、阅读“资料袋” ,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附: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峡谷之最 雪山冰川 生物的多样性3、鸟的天堂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 时:第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2.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教学重点的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部分词语。目标1、通过自由练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读准 8个生字的字音,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2、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任务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活动一ppt课件出示本文 8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准 8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环节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活动二1、ppt 课件出示“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学生认读。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完成目标一)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活动一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指名正音,把课文朗读正确。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经过,简要概述文章大意。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活动一1、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小鸟的?(完成目标二)1、能体会出“一株”的意思,了解“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2、理清文章的顺序。(评价目标二)课 时:第二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目标1、通过老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3、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评价任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3、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运用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进行场景描写。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活动一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环节二抓住重点精读感悟活动一1、自读课文,找出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描写精彩的句子。教师口述自学要求:“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2、 同 桌 交 流 , 描 写 精 彩 的 相 关 语 句 及 自 己 的理 解 和 感 悟 。3、通过教师提示、同桌互助的方式背诵。(完成目标一、二)学生能找出认为描写精彩的相关语句,通过自读和背诵,感受大榕树的勃勃生机。(评价目标一、二)活 动 二1、自读课文,找出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描写精彩的句子。教师口述自学要求:“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2、全班交流,ppt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3、通过自由背诵、小组互助的方式背诵。(完成目标一、二)通过讨论交流和背诵,感受小鸟的活泼可爱。(评价目标一、二)环节三领悟写法积累运用活动一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榕树和小鸟的?2、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一处场景描写。 (完成目标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进行场景描写。(评价目标三)附:板书设计鸟的天堂榕树:充满生机小鸟:活泼可爱4* 火烧云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 时: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教材分析火烧云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衣服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部分词语。目标1、通过指名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读准 5个生字的字音, 。2、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评价任务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会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火烧云的画面。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活动一ppt课件出示本文 5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完成目标一)读准 5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评价目标一)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活动一1、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助,指名正音,把课文朗读正确。 (完成目标二)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活动一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句子。教师口述自学要求:“选择你印象最深、最喜欢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完成目标二)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欢的语句,通过自读,感受大火烧云的奇异景象。(评价目标二)环节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活 动 二1、 同 桌 交 流 , 描 写 精 彩 的 相 关 语 句 及 自 己 的理 解 和 感 悟 。2、全班交流,ppt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通过讨论交流和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准确把握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环节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活动一1、作者从哪些方面生动地描写火烧云?2、引导学生描述想象中的火烧云的画面。(完成目标三)1、学习作者从颜色和形态描写事物的方法。2、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评价目标三)附:板书设计火烧云颜色 形状语文园地一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 时:第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2.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没有分开安排,是整合在一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展开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通过这次交际活动,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习作的要求是写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教学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结合课文教学,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然奇观或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目标1、通过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说清楚要介绍的景物的特点。2、通过指读习作形式,能明白习作要求,安排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评价任务1、景物的特点说清楚,要给人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具体。2、要写出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活动一美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经历,唤起对某一景物的表象。环节二交流互动积累素材活动一1、学生个人准备。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精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2、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学生和教师根据发言的情况作出点评。(评价目标一)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3、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4、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完成目标一) 活动一启发学生说一说,准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妙的地方,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完成目标二)指名学生交流,明确习作要求。(评价目标二)环节三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活 动 二作中指导,教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拨。(完成目标二)指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评价目标二)环节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活动一作后指导,选几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完成目标二)3、选有代表性的三篇习作,再次明确习作要求。(评价目标二)课 时:第二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目标1、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2、通过老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能有感情地朗读“日积月累” ,并背诵。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积累并了解有趣的语文知识。评价任务1、回顾总结本单元的读书方法,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日积月累” 。3、积累有趣的语文知识。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回顾课文总结方法活动一1、自由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思考:他们在对话中谈的是什么内容? 2、让学生像小林和小东那样举例说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回顾本单元学到的读书方法,明确学习重点。(评价目标一)(完成目标一)环节二日积月累活动一1、自读,扫除读音障碍。2、 小 组 交 流 , 说 说 发 现 了 什 么 。3、通过教师提示、同桌互助的方式背诵。4、你还积累了哪些有趣的对联?(完成目标二)学生能找出回文联的特点,通过自读和背诵,感受语言节奏美。(评价目标二)环节三趣味语文活动一1、自读第一幅对联,区别“好”的读音和不同用法。2、引导学生自读这两句回文句,体会每一句话的意思,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完成目标三)通过朗读和积累感受汉语的趣味。(评价目标三)第二单元学习目标1启发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运用画一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中关键的句子。即培养学生通过质疑、读文、查找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自主的读懂课文。 2学习作者如何观察的方法.如:细致、连续反复观察、做好记录3.学习抓特点,准确细致地描写;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拟人,风趣的说法描述)4.习作:观察日记。本次习作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观察过程的方法、习惯及耐心,所以教师在本单元教学时一定要多次地展示学生的观察所得,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对观察细致、连续、有新发现的学生予以表扬。5、古诗两首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 时:第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2.教材分析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学习古诗能力,教学本首诗时可以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认读生字,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目标1、通过自由练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评价任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活动一ppt课件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完成目标一)读准古诗的字音。(评价目标一)环节二再读古诗理解大意活动一ppt出示庐山各个角度的图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说古诗的大意。(完成目标二)学生能抓住要点,整体把握古诗大意。(评价目标二)环节三朗读感悟体会哲理活动一找出含有哲理的诗句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道理。(完成目标二)联系学过的课文,如画杨桃 ,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评价目标二)环节四熟读成诵活动一通读同桌互助、小组合作、男女互背等方式背诵古诗。(完成目标一)在理解诗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背诵。(评价目标一)附:板书设计题西林壁看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悟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课 时:第二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2.教材分析游山西村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后两句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学习古诗能力,教学本首诗时可以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认读生字,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目标1、通过自由练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读准 3个生字的字音,正确读写“莫、腊、浑疑”等 4个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3、通过老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评价任务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2、体会诗句蕴含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整体感知活动一ppt课件出示古诗游山西村 ,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完成目标一)读准古诗的字音。(评价目标一)环节二再读古诗理解大意活动一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说古诗的大意。(完成目标二)学生能抓住要点,整体把握古诗大意。(评价目标二)环节三朗读感悟体会哲理活动一找出含有哲理的诗句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道理。(完成目标二)联系学过的课文,如画杨桃 ,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评价目标二)环节四熟读成诵活动一通读同桌互助、小组合作、男女互背等方式背诵古诗。(完成目标三)在理解诗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背诵。(评价目标三)附:板书设计游山西村:农家憨厚 山村美景 社日风光 闲游向往-山村美好,喜爱漫游6、爬山虎的脚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 时:第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2.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通过查找工具书来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爬山虎的脚怎样爬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目标1、通过自由练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读准 5个生字的字音,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任务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活动一ppt课件出示本文 5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准 5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环节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活动二1、ppt 课件出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学生认读。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完成目标一)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活动一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指名正音,把课文朗读正确。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成目标二)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简要概述文章大意。(评价目标二)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活动一1、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写出爬山虎的特点?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爬山虎的?(完成目标二)1、能体会出“一顺儿”的意思,了解“叶尖一顺儿朝下”的原因。2、理清文章的顺序。(评价目标二)课 时:第二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目标1、通过老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评价任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活动一作者写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环节二抓住重点精读感悟活动一1、自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爬山虎叶子精彩的句子。教师口述自学要求:“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2、 同 桌 交 流 , 描 写 精 彩 的 相 关 语 句 及 自 己 的理 解 和 感 悟 。3、通过教师提示、同桌互助的方式背诵。(完成目标一、二)学生能找出认为描写精彩的相关语句,通过自读和背诵,学习爬山虎叶子的写法。(评价目标一、二)活 动 二1、自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教师口述自学要求:“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2、全班交流,ppt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3、通过自由背诵、小组互助的方式背诵。(完成目标一、二)通过讨论交流和背诵,感受作者运用动词的准确。(评价目标一、二)环节三领悟写法活动一1、作者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2、引导学生找出体现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多读几遍。(完成目标二)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评价目标二)附: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7、蟋蟀的住宅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 时:第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2.教材分析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通过查找工具书来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蟋蟀怎样建筑住宅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目标1、通过自由练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读准 7个生字的字音,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2、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任务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活动一ppt课件出示本文 7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准 7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环节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活动二1、ppt 课件出示“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学生认读。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完成目标一)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活动一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指名正音,把课文朗读正确。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成目标二)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作者从住宅的选址、外部和内部三方面的内容,简要概述文章大意。(评价目标二)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活动一1、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写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大量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蟋蟀的?(完成目标二)1、能体会出“随遇而安”的意思,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原因。2、体会作者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评价目标二)课 时:第二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目标1、通过老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评价任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活动一作者写了蟋蟀住宅的哪些特点?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环节二抓住重点精读感悟活动一1、自读课文,找出为什么作者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的原因。教师口述自学要求:“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2、 同 桌 交 流 , 描 写 精 彩 的 相 关 语 句 及 自 己 的理 解 和 感 悟 。3、全班交流,ppt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完成目标一、二)1、学生能找出认为描写精彩的相关语句,通过自读和交流,体会拟人写法的特点。2、通过讨论交流和背诵,感受作者运用动词的准确。(评价目标一、二)环节三领悟写法活动一1、作者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2、作者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完成目标二)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评价目标二)附:板书设计特点:向阳 干燥 倾斜 隐蔽 简朴 清洁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工程 修建:工具柔弱、强度大、时间长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 时: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教材分析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词语的意思。目标1、通过指名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读准 7个生字的字音, 。2、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评价任务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活动一ppt课件出示本文 7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完成目标一)读准 7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评价目标一)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活动一1、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助,指名正音,把课文朗读正确。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文章主要内容。(完成目标二)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活动一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句子。教师口述自学要求:“选择你印象最深、最喜欢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完成目标二)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欢的语句,通过自读,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评价目标二)环节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活 动 二1、 同 桌 交 流 , 描 写 精 彩 的 相 关 语 句 及 自 己 的理 解 和 感 悟 。2、全班交流,ppt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完成目标三)通过讨论交流和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准确把握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评价目标三)环节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活动一1、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2、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完成目标三)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评价目标三)附:板书设计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仔细观察 敢于思考反复求证语文园地二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 时:第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听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2.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趣味性较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本次口语交际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步骤安排交际活动,重点放在交流“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 。目标1、通过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说清楚三幅图中的内容。2、师生共同总结观察的方法和习惯。评价任务1、图片中的内容说清楚,体验一下观察的乐趣。2、与他人交流看图的感受。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活动一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三幅图画,大家就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很不错。启发学生回顾观察的方法,唤起观察的兴趣。环节二交流互动积累素材活动一1、独立看图,看自己有什么发现?3、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3、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4、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完成目标一) 学生和教师根据发言的情况作出点评。(评价目标一)环节三总结方法活动一1、启发学生说一说,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2、要想观察细致,有什么好习惯和好方法?(完成目标二)师生共同总结观察的方法和习惯。(评价目标二)课 时:第二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2.教材分析本组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与刚刚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写下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的事。有两种习作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一是自己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二是用观察日记则为题,把自己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习作能力,教学本次习作时要结合课文教学,事先布置学生记录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目标1、通过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说清楚要观察的事物的特点。2、通过指读习作形式,能明白习作要求,安排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评价任务1、事物的特点说清楚,要给人有趣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具体。2、要写出事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活动一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了吗?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趣事?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经历,唤起习作的兴趣。环节二交流互动积累素材活动一1、学生个人准备。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精心回忆一下,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2、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3、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4、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实时数据库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劳动合同样本
- 2025加盟合同范本:家具品牌合作协议
- 2025年安徽省高考数学对标命题1 (教师版)
- 2025至2030年中国配线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合作协议餐饮联盟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汽车电瓶充电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突发性听觉丧失的护理
- 河南蔬菜温室施工方案
- 智能涂料施工方案怎么写
- 饮食与免疫:如何通过饮食提高免疫力
- 《我不是药神》剧本
- JJF 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规程
- GB/T 6451-2023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 幼儿园中班绘本《城市里最漂亮的巨人》课件
- 医院廉洁行医廉政教育专题课件
-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健康-课件
- 安全组织机构图
- 旧石器时代考古-基础知识课件
- 江苏省建设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计价管理办法
- 病区药品规范化管理与问题对策黄池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