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威廉姆森_第1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威廉姆森_第2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威廉姆森_第3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威廉姆森_第4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威廉姆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威廉姆森篇一: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感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感 鉴于本书写的比较高深,而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浅薄,所以读本书时略感艰难,所以在此发表一下自己关于本书的一些读后感,其中会包含比较多作者所提到过的东西。 本书接连罗列出一大批不成熟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观点,并且说明了有关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问题,并提拱了有关公共政策的一隅之见。 在第一章中,作者用交易成本经济学来研究经济组织问题提出的基本轮廓,让我们相信交易成本经济学确实大有用武之地。与研究经济组织的其他方法比较而言,交易成本经济学有以下特点:(1)更注重微观分析(2)在作出行为假定时更为慎重(3)首次提出资产专用性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用以解释实际问题(4)更加依靠对制度的比较分析(5)把工商企业看做一种治理结构而不是一个生产函数(6)特别强调私下解决问题的作用,重点是研究合同签订以后的制度问题。作者在剖析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后,先为我们论述了交易成本的性质,然后在研究合同示意图中交代了哪些方式能替代经济组织起作用,即垄断式合同,还有效率式合同,并且对利用这些方式要付出哪些交易成本作出分析。之后作者又分析了各种行为假定和代替合同的那些方式的关系,概括的介绍了合同入门知识,考察了在企业生活区的建设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并简略地说明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其他用途,即对市场的纵向限制、价格歧视、政府管制和放松管制,然后进行总结。 其中,关于价格歧视,我想发表下看法。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 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垄断利润,而且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西方经济学中将价格歧视定义为: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实行价格歧视是厂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手段,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市场存在不完善性。当市场不存在竞争,信息不畅通,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割时,垄断者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实行价格歧视。第二,各个市场对同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这时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第三,有效地把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分开。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经济分析表明,一旦产品的卖方形成了垄断,就非常容易形成价格歧视。价格歧视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一种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它可以使得社会福利达到最大,有效的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无剩余生产力。二级价格歧视可以看成是一种数量歧视,它主要是强调达到一定数量后的歧视,这在商场超市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很接近消费者生活的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和二级价格歧视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三级价格歧视主要是一种需求弹性的歧视,它强调由于细分市场的各个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一个中性的经济术语,我们在分析价格歧视可能造成的种种弊端的同时也要看到价格歧视的优势,价格歧视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而且也是一些企业生存下去的一种手段,但是价格歧视的不正当使用,也会损害市场的公平,影响服务质量,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当我们发现价格歧视会造成市场经济的紊乱时,政府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强制性的法律来打压不正当价格歧视的行为,来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市场经济,只要企业采取价格歧视不削弱竞争,不损害社会福利,不造成资源浪费,那么法律就应允许其存在。 在本书的剩余部分中,作者大幅的论述了纵向一体化的理论与政策。作者从其基本假设:资产专用性假设、人的有限理性假设和机会主义假设出发,证明了在动态的市场中契约是不可能完备的,然后在比较了短期契约、长期契约与纵向一体化三者的优劣的基础上,得出纵向一体化可以有效避免市场交易由大数目条件向小数目条件转变而产生的双边依赖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从而获得内部组织的如下优势:改善激励、增强控制手段以及保证信息流程的畅通。在这篇论文里,威廉姆森着重从市场失效因素入手,分别结合谈判环境和企业的结构优势,分析了为什么会形成生产的纵向一体化。 首先,他考察了静态市场,为全文以后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在静态市场条件下,当存在双边垄断或双边寡头垄断的情况时,为避免在交易的价格条件方面出现无休止的争论,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实现纵向一体化使这种交易内部化,二是订立永久性的契约。此时,可以发生纵向一体化,但是并非必然出现的结果。 接着他一步步放松其假设,进行越来越合乎现实的推演。第一,由于存在契约的不完备性,对交易关系的不同安排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1)订立永久契约会陷入两难困境:在所订立的契约不够详尽的情况下,各个独立的当事人为了对自己有利,会对有关条款采取机会主义的解释方式;巨细无遗地订约即使并非不可能,成本也是高昂的。这两方面都将使适应性、连续性的决策过程受到扭曲。(2)订立一系列短期契约会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针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所需的最优投资方式是订立长期契约,而这 与最优的连续性调整过程相互冲突;二是这将受到“买进”策略的威胁,最初中标者所具有的先行者优势将使后期的契约调整过程失去竞争性。 (3)实行纵向一体化则会使有效率的投资与有效率的连续性决策二者之间的冲突得以避免,使各方利益协调一致,并可运用富有效率的决策程序。第二,可能存在着策略性虚假陈述风险,既存在事前的不确定性,也存在着事后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化显示出两个优势:企业事后获取相关数据资料的途径具有优势;企业可以运用的控制机制具有选择性。此时,实行纵向一体化的肯定性理由有:(1)有利于防范道德风险。威廉姆森以最终成本和绩效受不确定性影响的协约问题为例,分析了不同契约安排的利弊。固定价格契约使风险由供方承担,但买方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成本加成契约使风险由买方承担,但这会削弱供方的激励,并且买方难以监督,不易进行投入评估。实行内部化,采取内部采购的成本型契约,使买方承担风险,而且易于进行投入监督。 (2)有助于避免因缺少低成本的衡量标准所引起的高额归因费用。除了财产权利的归属之外,外部性造成了归因成本和收益的会计成本,而阻碍精确计量的高额费用带来了交易中的模糊化。而内部化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纷争。 (3)有利于恢复有效率的要素组合,从而降低总成本。垄断性的供给价格导致装配者进行替代,由此出现无效率的要素比例并带来福利损失。改变这种状态,消除可变比例扭曲,这就为一体化带来了激励。另外,一体化可以使企业实现信息交换经济。这主要表现在:(1)由于信息阻塞,外界无法了解一名企业家的履约能力,不能接受与他订立长期契约关系,因而实行一体化。 (2)由于策略性虚假陈述,契约性分享受到信息方面的限制,而采取共同所有权可借一体化实现观察经济。(3)在连续的生产阶段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互依赖性,且经常出现不可预见的需要进行调整的时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做出协调的反应,保持预期的一致性,宜采用纵向一体化。而长期契约和短期契约均受到限制,难以奏效。受制度规则的影响,纵向一体化可以实现谈判成本的节约。(1)就纯粹经济性的制度调整而言,因对财产权利的具体界定存在缺陷而实行的纵向一体化,可以协调原本存在分歧的利益,消除财产权利未加界定或规定不当时导致的谈判成本。 (2)就其他的制度调整而言,由于风险厌恶程度和初始资产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风险承担职能的专业化,会带来企业与市场的结构效应。 最后,一体化可以进一步加强垄断。 (1)一体化可以有效地充当实现价格歧视的手段。 (2)进入壁垒效应。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可能阻止进入。 应该说交易成本经济学为企业纵向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和适当的分析方法,从而可以使企业纵向一体化的战略考虑建立在一个理性的基础之上。但是人的机会主义假设如果不是完全错误的,至少也是太消极了,它对企业中个人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显然是不利的。 之后作者还论述了公司治理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它的合理与否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促进企业的股权结构合理化,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决定企业运作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条件,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妥善处理政府-国家所有者-公司之间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委托代理制度,减少委托代理层次,简化委托代理程度,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立,使得企业的经理人员有来自于市场竞争的压力。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对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薪酬设计,使得经理人员的薪酬的一大部分与企业的收入相挂钩,与市场相挂钩,使得经理人员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与企业的长远价值相联系。通过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建设,强化其监督职能,引入外部独立董事,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这样,当经理人员和企业的目标一致时,就可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被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不同利益主体各自权益相互协调的结果。企业本身所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治理结构主体之间也是平等独立的关系。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单纯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忽视其他利益主体的权益,最终将影响企业业绩和可持续发展。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共同治理结构强调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只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护和合理的满足,才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股东的财富也才能增加;而企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则都能有所增加。这样,公司财务管理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 健全的公司治理又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内部控制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反之,若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无论设计如何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既定效果。所以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在文末还考察了政府管制的问题。政府管制是指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凭借其法定的权利对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所施加的某种限制和约束,其宗旨是为市场运行及企业行为建立相应的规则, 以弥补市场失灵,确保微观经济的有序运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管制属于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它与旨在保证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宏观经济调控一起构成政府干预经济的两种主要方式。就是政府行政机构依据法律授权,通过制定规章、设定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裁决等行政处理行为,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和控制的行为。政府管制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依法管制,也即通常所说的依法行政。但这里的“法”必须是合理的法,是所有利益相关集团都接受的法。否则依法行政或依法管制就成为少数强势利益集团侵害弱势利益集团的“合法”工具。通过普通法、国有化和宏观调控干预经济的活动基本上可以归为政府的宏观行为,反托拉斯和管制属于政府的微观行为。因此,总的来说政府干预从经济性质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不管对于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来说,适当的政府管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从整体来说,市场有其自身的体制和规律,并不需要政府进行过多的干预,否则只会阻碍经济的运行。作者最后总结,交易成本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摩擦力,广泛存在于经济过程中。具体来说,交易成本可以区分为“合同签订之前的交易成本和签订合同之后的交易成本” 。合同签订之前的交易成本包括“草拟合同、就合同内容进行谈判以及确保合同得以履行所付出的成本” 。另外,还需要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充分地估计,详细界定交易双方各自的权益和责任,并对解决冲突的程序予以规定。签订合同之后的交易成本包括:“不适应成本” ,即一旦双方的合作偏离了合同规定的方向,造成交易双方互不适应带来的成本;“讨价还价成本” ,即针对违约现象,双方进行交涉所付出的成本;“启动及运转成本” ,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执行而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所需的成本;“保证成本” ,即为了确保合同规定得以兑现所需的成本。显然,交易成本的外延远远不止这些。所以交易成本(来自: 小龙 文档 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威廉姆森)的核算非常复杂,作者指出,交易成本经济学采取比较制度研究方法, “只要比较出哪个大、哪个小即可,不一定非要算出具体数值来” 。 由于经济组织的主要目标在于节约交易成本,所以一旦出现违约现象,交易主体选择解决冲突的方式依然是立足于节约交易成本。对于经济组织而言,法庭作为正式的裁判机构,可以维持基本的公正,但往往效率太低,耗时太久,成本太高。因此,作者反对“法律中心论” ,指出现实中交易主体往往采取私下仲裁的方式解决冲突,这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更符合“节约交易成本”的目标。 现实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经济组织:公司、工会、资本市场、劳动市场、消费者协会等。作者认为,可以将所有的经济组织均视作“契约” ,因此, “经济组织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如何签订合同的问题” 。不同的经济组织立足于不同的契约形式,通过分析种种不同的契约,不同经济组织的适用条件、交易成本即可确定。纵观全文,经济制度是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所决定的,由于经济制度就是生产关系,所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目前资本主义国家都很发达,是因为资本主义靠侵略和掠夺其它国家发展起来的,说白了就是用其它国家的钱和物发展自己的国家。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讲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 ,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占有他人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2劳动力商品。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2)要使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第二,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一无所有。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力所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是它在使用中能创造出新价值,并且是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 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已属于资本家,他们在资本家的指挥和监督下劳动,劳动力也表现为资本的力; 第二,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劳动产品也归资本家所有。 (3)从社会本质方面讲,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使资本价值增殖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家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后,就使两者结合。在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同时转移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其大于劳 动力价值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4资本的属性。 (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作为发达商品经济的范畴,具有二重属性:生产力的属性和生产关系的属性。 资本的生产力属性是指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具有增殖性和运动性。 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是指资本具有社会属性,是体现在物上的一种社会关系。 5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由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引起的。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作日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而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条件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此外,个别企业可以采用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各个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力。 (4)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各个资本主义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在各个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普遍获得的. 6.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企业凭借其对资本的占有和在生产、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过的高额利润。它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平均利润。按等量资本获得的等量利润。第二,额外利润。以垄断低价购买生产资料而获得的。第三,一般超额利润。是由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垄断而稳定获得的。第四,垄断超额利润。是以垄断高价销售产品而获得的。 (2)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获得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标规定的价格,它是成本价格与垄断利润之和。 垄断利润的形成,表明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情况下进行再分配。 7借贷资本与利息、利息率。 (1)借贷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息资本,它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借贷资本是商品化的资本。 第二,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财产的资本。 第三,借贷资本是最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3)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为了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其本质是剩余价值,体现的是借贷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4)利息率是以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贷出资本量之间的比例。 (5)利息率变动是有界限的。利息率变动的最高界限是不能等于平均利润率,最低界限是不能等于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息率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取决于利润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息率与利润率成同方向变动。 第二,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上升;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下降。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和改善,可以说是现在优秀的经济制度,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在不断的完善中,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成长.就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所说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当代生产力最好的方式,这也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现在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将更完善,而最后将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转变,我充满期待。 篇二:经济学读书报告经济学读书报告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 相关背景介绍 奥利弗伊顿威廉姆森(Oliver Eaton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森以交易成本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著称,是他最先把新制度经济学定义为交易成本经济学,提出了“资产专用性”和“治理结构”的概念。XX 年,他因“对经济治理尤其是企业边界的分析”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共同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本书于 1985 年出版问世,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专论交易成本理论的学术专著,现已成为经典理论的一部分。关于具体学术用途,按作者的话说,本书最适用于组织经济学这门课程。 二、 全书的内容及其结构 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微观的分析方法,从企业签约和市场签约的研究问题入手,将组织理论、经济学和法学等三个方面统一起来,以交易为基本的分析单位,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用资产专用性来解释交易成本的起源,再由交易成本而研究各类交易属性不同的合同,从合同中发现相应的治理结构,由此考察各种经济制度,再从效率上对这些制度进行比较。按照这样的思路,作者对纵向一体化、市场的限制、市场组织、工作组织、工会组织、现代公司(包括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 、公司治理结构、垄断与反垄断和政府监管等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系统而简要的介绍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各项特点。第一章作者为我们介绍了用交易成本经济学来研究经济组织问题得出的基本轮廓。先是引入新古典经济学家对市场的看法,指出这种看法的局限之处,然后再抛出自己的观点: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制度的主要目标和作用都在于节省交易成本,以此立场鲜明地表现出有别于前者的新制度经济学的特点。他着重论述了与其他研究经济组织的方法相比较而言,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1)更注重微观分析;(2)在做出行为假定时更为慎重;(3)首次提出资产专用性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用以解释实际问题;(4)更加依靠对制度的分析;(5)把工商企业看作一种治理结构而不是生产函数;(6)特别强调私下解决,而不是法庭裁决的作 用,重点是研究合同签订以后的制度问题。作者还说明了交易成本的有关问题和性质,将经济组织的问题看作是一个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如何签订合同的问题,再对合同签订之前的交易成本和合同签订之后的交易成本进行了区别,提出了在更大范围内研究交易成本问题所涉及的因素。第二节研究合同示意图,合同被分为垄断式合同和效率式合同,并分析能代替经济组织起作用的方式所需付出的交易成本。他还提出交易成本方法可分为治理结构问题和具体测度问题,但本书研究的主要是治理结构问题。在分析了各种行为假定和代替那些合同的那些方式之间的关系之后,作者介绍了经典的签订简单合同的模型,为之后几章对合同治理结构的分析奠定了基础。其后就是对在企业生活区的建设中产生的问题的考察和对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其他用途的说明。第二章则提出作为交易成本经济学基础的有关行为假定,借助有限理性和投机两个概念,把握住交易中人类行为的本质特征。还考察了衡量交易特点的主要原则,提出区分各种交易的主要标志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其发生的频率。其中不确定性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对经济组织产生影响,而资产专用性是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使交易成本经济学与解释经济组织的其他理论相区别的最重要的观点。本章附录则是作者对投机问题的举例和分析,想要拥有真正的合作,就必须对混进来的投机者进行甄别,进行社会性的改造,再不然就须施加惩罚。 第三章提出对合同关系进行治理的比较制度方法。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出现各种各样的合同的原因是在于交易具有不同的属性,则如果把各种治理结构和各种交易属性一一加以比较,就可以找出符合标准效率的答案。作者先举出伊恩.麦克尼尔的“三分法” ,即将合同分为了三类:古典式签约方法、新古典式签约方法和关联式签约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解释合同问题,假定不确定性的程度已知,并要求交易者做出一系列适应性的决策,集中分析有关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的问题,得出了许多关于治理问题的结论。如对于非专用的交易,包括偶然的合同与经常性的合同,主要应用市场治理结构;对于混合式的偶然交易和高度专用式的偶然交易都需要实行三方治理;对于中间市场的交易行为,可采用双方结构、统一结构等两类专用交易治理结构。之后再论述不确定性问题并计量其大小,一个行业发展越成熟,其不确定性也就越小, (实行纵向一体化的)组织的收益增长速度也就应该越低,反之,越是成熟的行业就越有 可能更加依赖市场关系来重组交易行为。但无论不确定性的程度有多大,只要是标准化的交易,都能用市场治理来解决。第四章研究纵向一体化的理论和政策,第五章分析与之相关的案例。与以前人们支持的为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才导致纵向一体化的观点不同,威廉姆森认为决定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资产专用性的条件,且实现纵向一体化的主要目的在于节约交易成本。与第五章的案例相结合,他更彻底的反驳了技术决定论。之后作者提出了以资产专用性为特点的简单模型,指出了市场与内部组织之间的区别,并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比较了市场采购和内部组织的利弊,则只有当合同方式遇到困难,即 k*大于 k(专用性大)时,企业才会实行纵向一体化。最后说明了资产专用性的区别和效率的边界问题。第五章首先介绍了交易成本经济学所用的微观的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对普通型一体化和特殊型一体化进行考察和分析。其中特殊型一体化分为后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作者主要对这些形式特殊的包括边缘行为或效率边界以外的各种行为的一体化进行了举例说明。最后他分析了许多其他解释组织变革的主要理论,如强权理论、市场权力理论、工艺学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节省资金理论和战略行为理论等,再次对比突出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的特点和优越性。 第六章讨论的是在激励机制与官僚主义的影响下,有关组织范围和形式的问题。对于企业规模的问题一直存在困惑,威廉姆森的看法是:由于理性的有限,控制的跨度也就有限,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内部管理层次的增多,在信息传递中发生的信息损失也会按几何级数增大并累积起来,最终会使控制中发生的损失超过其收益,这样企业的迅速扩张也就达到了其边界。而无法把所有企业一体化的原因则是有选择的干预即实行一体化,既得到适当的收益又避免了亏损是行不通的,企业在一体化的进程中也总会遇到资产使用上的损失、会记造假账、激励机制无效和创新减弱的问题。之后重点研究了对供给阶段两权分离的企业收购的问题,其中所有权的作用值得考察。而在官僚主义的影响下,在一种组织形式中运转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治理结构,并不能原封不动地搬到其他组织形式中去,如把某些交易从市场搬到内部组织中,往往会使其激励机制失去效率。最后的案例也从各个方面证明了以上结论。 第七、八章研究的是签订非标准合同对履约产生的影响和怎样的承诺才是可 靠的,当然涉及的也是以特殊专用资产投资为内容的交易。第七章针对的是单向贸易,作者先是从比较的角度提出组织的问题,将私下解决和法律至上进行对比和分析,强调了私下解决在解决某些组织问题上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之后又讨论了可靠承诺的问题,提出了抵押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应该如何雇佣供给商的问题,包括对此行为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和如何设定保护措施等。最后威廉姆森引用施温公司的经典案例,概括总结了单向交易的具体应用问题。而第八章针对的双向贸易,与上一章不同的是,买卖双方考虑到担保物有被没收的危险,因此会设法扩展合同关系,使之超出其自然界限形成一种利害与共的关系,则单向贸易无效时就会被双向贸易取代。于是作者考察了互惠及交换的问题,提出在特定环境中实行的互惠,能够保持特定贸易关系、弱化交易风险。之后对简单抵押模型进行了扩展,使之更适用于双向贸易。最后仍是通过几个例子来展现其观点和理论的实用性,还得出了几点结论,如用抵押来支持交换的重要经济作用、对资产专用性的重点关注和全面看待所签订的合同等。第九章研究的是工作组织,考察了等级制组织的起源和其经济原因。他先是提出了激进学派对等级制的看法,以亚当.斯密的经典别针制造业案例为例,表达了对激进学派观点的不同看法。为充实自己的理论,威廉姆森又补充了一些不为人熟悉的交易成本性质,包括与激进学派的区别和关于计量的问题。之后,作者是在九个假定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合同类型、所有权结构和等级制的特点,提出了 6 种可选的工作模式,并对其效率进行了研究比较。这些工作模式按所有权分为了三类,个体户模式(包括家庭承包制和松散联合模式) 、集体所有权(包括单干者集体和“同年帮” )和资本主义模式(包括内部合同制和权威关系),其中单干者集体效率最低,而权威关系效率最高。其后还对权力和效率进行了比较,即对从权力角度研究组织的问题进行考察,并分析引用多个案例反驳了激进学派的观点。最后得出了一个颠覆常识的结论,即所有权和等级制之间只有很弱的关联度。 第十章分析的是劳动组织。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不同,交易成本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方法都认为把劳动组织起来的各种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本章是运用交易成本方法详细研究劳动组织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劳动组织,就会意识到,环境不同,利益的大小也将不同。其中潜在的 利益包括工资和福利的确定、开发人力资本以提高生产率、解决各种纠纷、有效适应环境和尊重人的尊严等,这章的目的就在于确定这些潜在的利益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不同交易所需的治理结构。当然首先是要提出考察劳动市场交易的基本衡量尺度及其所需的治理结构,这是评价和研究劳动组织性质的关键所在。而后研究的是劳动工会问题,作者从私下解决的观点来看,主要强调了劳动工会对效率的影响,同样也简略地讨论了一下关于权力的问题。为了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者引入讨论了生产者在合作中的矛盾问题,虽然没有对学者们对于权威关系中矛盾的疑惑进行具体直接的回答,但威廉姆森指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方向和自身的看法。其后讨论的是有关尊严的问题,让人注意到工作的满足感和疏远感和人的尊严在消除权威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