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预测和防治_第1页
猝死的预测和防治_第2页
猝死的预测和防治_第3页
猝死的预测和防治_第4页
猝死的预测和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猝死的预测和防治内容病理生理3心脏猝死危险因素的识别5治疗原则36临床表现34病因32概述31n 定义n 猝死( sudden death): 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 WHO定义)。因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 1小时之内,而更多主张定义为发病后 1小时死亡者为猝死。猝死指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停止,是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 n 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是猝死的最常见的病因。n 心脏骤停 ( cardiac arrest):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如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有可能逆转,但多导致死亡 。Diagram心脏猝死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过敏雷击电击溺水其他意外心源性心源性猝死先天性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病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心肌心肌异常异常 冠状动脉异常冠状动脉异常( 80%) ( 1) 冠状动脉异常 :n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n 猝死最常见的病因。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发生的缺血再灌注,陈旧性心肌梗死疤痕基础上的暂时缺血加重均可造成暂时的电不稳定而猝死发生。n 在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中,川崎病及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常见的病因。n ( 2)心肌异常 : n 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是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另一重要疾病。其自发或诱发的持续性室速、平均信号心电图阳性且伴右心受累被认为是猝死的高危患者。右心室心肌病可导致右室心动过速和猝死。n 病毒引起的心肌炎为儿童和年轻人猝死的原因。( 3)先天性心脏病n 法氏四联征患者,修补术后猝死的发生n 率为 6。二间瓣脱垂伴复杂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在有猝死家族史、晕厥史、 Q T间期延长者为猝死的高危患者。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肺动脉瓣狭窄也可发生猝死。n ( 4)心律失常 n 长 Q-T间期延长综合征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二大类。先天性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校正的 Q-T间期超 500ms和家族有猝死者有猝死的危险。n 预激综合征合并短不应期的前向传导出现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有一定猝死的危险性。n Brugada综合征 :是指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情况下发生的 “特发性 ”心室颤动 (IVF),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V1V3导联 ST段抬高和猝死的一组病征。n 5心房粘液瘤 :n 起源于心内膜下原始 间质细 胞的良性 肿 瘤 ,生 长 到一定程度 ,在血流的影响下 ,可阻塞在二尖瓣的位置 ,严 重者引起猝死 ,应 早期 发现 ,尽快手 术 。 n 6病毒性心肌炎 : n 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导 致心肌 间质 增生 ,水 肿及充血。 临 床表 现轻 重 变 异很大 ,可完全没有症状 ,也可以猝死。n 7 风 湿性心 脏 病 :引起心 脏结 构和功能异常 ,导 致 恶性循 环 ,较 易引起猝死。n 8心 脏 震 击 猝死 综 合征 :指健康胸前的心 脏 区域 ,因某种原因突然受到撞 击 而猝死。 先天性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 ,女, 21岁,有 “ 癫痫发作 ” 症状病史,没有用过药物治疗,电解质正常。先天性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Long QT syndrome)解释:心电图上可见 QT间期长达 0.60秒,胸前导联 T波宽大有切迹(也可能是 U波)。长 QT综合征患者易反复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晕厥,猝死,通常考虑安装埋藏式复律除颤器( ICD),使用 -受体阻滞剂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中年女性, 高血钾, (K+= 8.7 mEq/L),中度急性肾功能衰竭,心电图 T波对称,呈帐篷状,血钾浓度超过 6 mEq/L,这份图还显示 p波宽而扁平,这是严重的高血钾窦室传导出现前的表现(窦室传导:窦房节的激动通过结间束直接传到心室,而没有心房的除级波 p波),这个图像可能象一个交界性节律,对严重的高血钾来说,这个图例中狭窄的 QRS波形态有点不典型高血钾药物中毒及过敏n 致心律失常药物及心脏毒性药物n 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抑制而发生猝死。某些药物及血清制剂则可能因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心脏骤停。n n 电击、雷击或溺水n 电击和雷击可因强电流引起猝死。n 溺水则因氧气不能进入体内进行交换而发生窒息。意外和其他原因n 1、心导管检查与治疗、气管镜检n 查、麻醉意外等导致自主神经不稳定及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n 2、急性胰腺炎、 大面积肺动脉栓塞 、急性心包填塞、 主动脉夹层、 心腔内肿瘤或血栓等 ,严重哮喘 、可卡因中毒、 COPD、酒精滥用也可以致心脏骤停 。n 3、 运动性猝死 :仅近年的报道 ,经尸检分析 ,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肥大性心肌病 ,其次是冠脉畸形 ,冠脉疾病心肌炎 ,及夹层动脉瘤破裂 “,引起猝死的常见项目包括 :赛跑 !游泳 !足球 !棒球 ” 。 破裂的电位与心肌电不稳定n 动 物 实验制造冠脉缺血 -再灌模型,在正常和缺血心肌交界处记到舒张期的电活动 -破裂的电位。n 不完整的碎裂电位形成迂回往返的路线,证明缺血性室速及(或)室颤是折返的机制,是心肌电不稳定的结果。n 动态心电图证实猝死当时是发生了严重的心律紊乱,原发性室颤前,室性期前收缩(室早)或成串的室性搏动增多。Pandis与 Morganroth报道收集的 72例猝死心电图,终末心律为快速性室律失常占绝大多( 90.3%);只有 9.7%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静止、心室停搏或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神经和精神因素n 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的功能变化可以改变局部心电不稳定状态,从而诱发猝死。n 星状神经节是通向心脏的交感神经通道,在缺血动物模型中刺激左侧交感神经节能降低心肌室颤阈值。n 精神因素可以改变心肌室颤的易惹性,在动物实验中也获得证实。 自主神经不平衡、情绪紧张等可使 ST段和 T波变化,出现室性异位搏动及血清儿茶酚胺增多。 这些改变可以被 受体阻滞剂所抑制。 n 临床分期心前区疼痛和晕厥心前区疼痛和晕厥气短、胸闷、气短、胸闷、 疲乏疲乏 持续而严重的持续而严重的心绞痛、心绞痛、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突然发生的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头晕心动过速、头晕及黑蒙等及黑蒙等 指征和心电图指征和心电图前驱期 发病期 心脏骤停期 生物学死亡期数分钟后发生数分钟后发生心脏骤停期n 心脏骤停的指征:n 突然的意识散失或伴有短暂抽搐 ;n 动脉博动消失,常以触摸颈动脉最为方便、可靠;n 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即停止;n 心音消失;n 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博后 30 60秒出现n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n 心室纤颤 ;约占 90 。n 电机械分离;n 心室停顿,危险因素心脏猝死心脏猝死室早高血压DM高血脂肥胖 ?识别室早的质和量可能有助于发现心电不稳定的危险因素! 室早冠心病患者 健康人群室早室早的区别 简单的室早为孤立的博动, 复合的室早指多源、反覆激动、短阵两个或 3个以上的搏动,及 R在 T上( R on T)等。 1971年 Lown和 Wolf提出室早的分级法(见右表),室早级别越高,其危险因素越大。0级 无 级 30次 /h 级 30次 /h 级 多形性 -A级 成 对 -B级 3个或更多,形成短 阵 室速 级 早期 发 生的( R/T) 室早的危险度n 1、室早的频率 : 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者室早频率与预后有关。n 2、室早的复合程度 : 孤立室早形成二联和三联律,与单个室早意义相同。成对室早死亡机率 3倍于无室早者, 1.5倍于单个室早者。 R on T是心室复极不完全,过早搏动落到易损期可能引起室颤 。 心梗出院前 24h监测有短阵室速者, 1年死亡率 28%。猝死与心脏功能的关系近年多篇报道室律失常,猝死和心室功能障碍( 左室功能障碍) 关系密切。n 急性前壁心梗形成室壁瘤,伴有很高的猝死率( 61%),猝死原因是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 n n 射血分数低的病人( 40%) 有较高猝死率 ( 11.5%) ,而射血分数较高组猝死率 6%,心脏性猝死的救治(一)初级心肺复苏A、通畅气道;B、人工呼吸;C、恢复循环:1,插入性腹压心肺复苏2,复苏主动性加压减压心肺复苏3,气背心心肺复苏4,急诊体外循环(二)高级心肺复苏 气管内插管、呼吸器供养 体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 /或心脏起搏 建立静脉通道 复苏用药:肾上腺素、阿托品、溴苄胺、利多卡因、碳酸氢钠等主要复苏用药:肾上腺素 是促进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 作用:兴奋 a 受体,使外周动脉血管收缩,主动脉舒张压增加,改善心肌和脑缺血流供应。 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效应1)、加快心率2)、增强心肌收缩和增大心肌收缩力和增大心肌收视率3)、增加心肌自律性4)、增大心室颤动波幅度,使心室颤变为粗颤,为除颤做准备5)、增加外周血管阻力6)、升高平均动脉压7)、增加冠脉灌注量及心肌需氧量心脏性猝死的救治剂量: 首剂 1mg,以后逐渐按 35min加 13min,但总量不宜大于 0.2mg/kg,并应早期应用。 或直接使用中等剂量每次 5mg 每次从周围静脉给药时应稀释成 20ml,以保证药物能达到心脏 初使大剂量( 0.070.20mg/kg)静脉应用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冠脉灌注压,促进自主循环的恢复,但也可能导致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开始使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不能改善长期预后,但也没有证据表明大剂量肾上腺素可以导致明细的危害 不推荐常规大剂量静脉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使血管收缩,肠蠕动亢进,提高冠脉灌注压,增加脑的氧供但不增加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比肾上腺素更有效( 40Uiv不重复)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激动 a 受体和多巴胺受体适应症心动过缓和恢复自主循环后的低血压状态不能与碳酸氢钠或其他碱性溶液在同一输液器中混合异丙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正性肌力作用适应症:尖端扭转室速,心动过缓、阿托品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