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始末品读中体验 整合中悟情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始末陈志勇理念:这三首古诗词同是写景的,通过将同一主题的三首古诗词整合在一起教学,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拟采用并列推进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别理解同构文本的诗意,再比较其中的区别和联系,体会诗人不同的意境和心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环节: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1.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设计意图:王国维说:入境始于亲。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指名读诗,其它同学评价是否读得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4.交流读后收获。(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照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三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 )三、对比品读,体察诗韵(一)学习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1.过渡语引入。2.品读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寄寓的情感。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二)学习忆江南1.直奔中心,引导抓住白居易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交流自己对江南美景的理解。2.自由品读,读后交流: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了什么?3.赏读反问句“能不忆江南?”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忆江南(设计意图: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四、整体回顾,感悟诗情1.同样是写景的三首诗,三位诗人表达的情感一样吗?当这三处美景分别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想呢?你想说什么呢?(自由畅谈,体会三首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在探索理解三首古诗的情感上再次整合,体会诗人借景抒情之妙,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五、积累诗句,迁移诗境1.读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外两首。2.推荐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如鹿柴望庐山瀑布 滁州西涧 山行 小池等供学生品读积累。(设计意图:课止而学未止,同题诗文的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认识古诗之浩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累诗句。 )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必做)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选做)教学实录师:(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敬亭山,游览洞庭湖,追寻江南美景好吗?生:好!师:(课件出示三首诗)下面大家先自由读这三首古诗,要读正确,读通顺。读完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生自读古诗)师:谁来读读这三首诗?生:我来。 (读诗)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呢?生:他“旧曾谙”读错了。师:你来读读看,好吗?(适时指导学生读准生字) (生读诗)师:大家一齐来将三首古诗读一遍,好吗?(生齐读)师:大家认为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呢?生:李白、白居易、刘禹锡三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生: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生: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是写现实中作者看到的景物, 忆江南写的是诗人回忆中的江南美景。生:前两首是诗, 忆江南是词。师:哦?你是怎么知道前两首是诗, 忆江南是词的啊?生:我在预习的时候发现第三首诗跟以前我们学习的诗不一样,每句诗的字数不一样,于是我就问我爸爸,爸爸告诉我说忆江南是一首词。师:哦,你真棒啊,善于观察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真好!忆江南的确是一首词。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它也有固定的格式。词与诗歌是有所区别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去搜集一下这些方面的资料。师: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欣赏敬亭山、洞庭湖和江南美景吧!生:好!师: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三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生认真学习)师: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问题自由交流、发言。生:我知道了望洞庭描写了湖水和秋月。生:独坐敬亭山描写了孤云和众鸟。生:我知道了作者观察的地点是不一样的。师:你从哪里发现观察点不一样呢?生:望洞庭作者是在远处看的,从“遥望”一词可以看出来;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李白就在敬亭山,孤云和众鸟他都看不到了,只看到敬亭山。生:我还体会到了李白很孤单。生:老师,我觉得洞庭湖很美丽,敬亭山不美。师:哦?你为什么会觉得敬亭山不美呢?告诉同学们你的想法好吗?生:作者没有描写敬亭山啊,所以我感受不到它的美丽。师:同学们,你们大家认为呢?生:我认为敬亭山应该是美丽的,从“相看两不厌”可以看出来。如果不美丽,李白会“看不厌”吗?生:我也认为敬亭山应该是美丽的,只是因为鸟儿们都无影无踪了,白云也飘远了,李白此刻孤身一人,感觉很孤单,所以没有心思欣赏美景。师:说得对,李白是因为感觉到孤单而没有心思欣赏美景,那刘禹锡呢?他是怎样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呢?生: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描写得很美丽!从“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银盘里一青螺”中可以感受到洞庭湖的确很美丽!师:大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描写望洞庭美景的这些诗句的吗?生: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生: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师:大家认为这两个比喻怎样?生:很好,形象逼真。师:是啊,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生:愉快的。生:轻松自然的。师:李白通过众鸟飞尽和孤云独闲,写出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而刘禹锡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抒发自己愉快轻松的心情。都是美景,为什么人的心情却不一样呢?下面这组文字会告诉大家答案的。 (课件补充出示两位诗人写下这两首诗的背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后,被迫离开长安,过了长达 10 年的飘泊生活。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许多孤独寂寞之感。因此他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刘禹锡是在去和州任职的路上经过洞庭湖,此时的他踌躇满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洞庭湖美景,令人如置身其中。 )师:体会到了诗人的不同心境,大家知道该怎样读好这两首诗了吗?试着读一读。 (先自读,后指名读)师:大家认为他们谁读得好一些呢?(读后评议)师:知道如何读好了,那么大家带着诗人的感情把这两首诗读一读吧!师:去了敬亭山,我们感受到了诗仙李白的孤单;经过洞庭湖,我们欣赏到了洞庭湖的美景;下面我们随着白居易的思绪,去江南游玩一番好吗?生:好!师:(课件出示忆江南 )读一读,再找找白居易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吧!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的理解吗?生:太阳升起来了,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天到了,江水碧绿得像蓝色的一样。师:江水像蓝色的一样?这个理解大家认为有问题吗?生:不能说江水像蓝色的一样。师:那要怎么理解呢?大家看看课文的注释,想想再来说说。生:我知道了,应该是:春天到了,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师:你真聪明!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呢?生:比喻。师:下面大家把这首词整体再读一遍,再来谈谈自己还知道了什么。生:(自读后回答)诗人是在回忆江南美景。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从课题的“忆”字知道的。生:还可以从注释中了解到。 “旧曾谙”是过去曾经很熟悉的意思,既然是过去的,肯定是在回忆呀,诗人此时并不在江南。生:从“能不忆江南?”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江南一往情深,十分想念。师:江南的风景如画,令白居易十分喜爱,以至在十几年之后依旧念念不忘。你能把这种喜爱与怀念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自读)师: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作者怎能不忆江南呢?(师补充介绍,创设阅读情境)白居易曾在江南做官 10 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江南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我们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生:能不忆江南?师:我们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生:能不忆江南?师:我们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生:能不忆江南?师:我们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节读生:能不忆江南?师:读得真好!同学们想想,假如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改成叙述句,如“天天忆江南”“永远忆江南”好不好呢?生:不好!师:为什么不好呢?生:反问句的感情更强烈一些!师:是呀,这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师:大家再带着诗人对江南的一往情深,读读这首词吧!(生读)师:同样是写景的三首诗,三位诗人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当这三处美景分别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李白诗中并没有说自己很孤独,但是我们从他的描写中却深深地体会到了他的孤独。生:望洞庭描写的景物确实太美了,我真想去看看!生:白居易离开江南十几年了,他还是那样的依恋,可见他对江南的感情有多深啊!师: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了这三首诗词,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收获呢?生:我们读诗,要能从诗句中体会到诗句中所蕴涵的情感,就像独坐敬亭山抒发了李白的孤独寂寞之情, 望洞庭表达了刘禹锡的轻松愉悦之情, 忆江南诉说了白居易对江南的赞美和怀念一样。师!说得太好了!大家给他来点掌声好吗?(鼓掌)师:白居易所作的忆江南共有三首,老师将其他两首也给大家带来了,大家先自由读读,再将其摘抄在采蜜本上吧!(生摘抄记录)师:同学们,古代诗人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很多,如鹿柴 望庐山瀑布 滁州西涧 山行小池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这些古诗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将其积累起来吧!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三首描写祖国美景的诗词,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诗作中的精品,希望大家都能背诵下来,行吗?生:行!师:诗人描写的景色是那么美丽,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将古诗所表现的画面画下来,好吗?生:好!品读中体验 整合中悟情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始末陈志勇理念:这三首古诗词同是写景的,通过将同一主题的三首古诗词整合在一起教学,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拟采用并列推进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别理解同构文本的诗意,再比较其中的区别和联系,体会诗人不同的意境和心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环节: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1.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设计意图:王国维说:入境始于亲。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指名读诗,其它同学评价是否读得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4.交流读后收获。(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照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三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 )三、对比品读,体察诗韵(一)学习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1.过渡语引入。2.品读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寄寓的情感。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二)学习忆江南1.直奔中心,引导抓住白居易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交流自己对江南美景的理解。2.自由品读,读后交流: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了什么?3.赏读反问句“能不忆江南?”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忆江南(设计意图: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四、整体回顾,感悟诗情1.同样是写景的三首诗,三位诗人表达的情感一样吗?当这三处美景分别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想呢?你想说什么呢?(自由畅谈,体会三首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在探索理解三首古诗的情感上再次整合,体会诗人借景抒情之妙,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五、积累诗句,迁移诗境1.读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外两首。2.推荐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如鹿柴望庐山瀑布 滁州西涧 山行 小池等供学生品读积累。(设计意图:课止而学未止,同题诗文的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认识古诗之浩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累诗句。 )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必做)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选做)教学实录师:(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敬亭山,游览洞庭湖,追寻江南美景好吗?生:好!师:(课件出示三首诗)下面大家先自由读这三首古诗,要读正确,读通顺。读完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生自读古诗)师:谁来读读这三首诗?生:我来。 (读诗)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呢?生:他“旧曾谙”读错了。师:你来读读看,好吗?(适时指导学生读准生字) (生读诗)师:大家一齐来将三首古诗读一遍,好吗?(生齐读)师:大家认为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呢?生:李白、白居易、刘禹锡三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生: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生: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是写现实中作者看到的景物, 忆江南写的是诗人回忆中的江南美景。生:前两首是诗, 忆江南是词。师:哦?你是怎么知道前两首是诗, 忆江南是词的啊?生:我在预习的时候发现第三首诗跟以前我们学习的诗不一样,每句诗的字数不一样,于是我就问我爸爸,爸爸告诉我说忆江南是一首词。师:哦,你真棒啊,善于观察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真好!忆江南的确是一首词。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它也有固定的格式。词与诗歌是有所区别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去搜集一下这些方面的资料。师: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欣赏敬亭山、洞庭湖和江南美景吧!生:好!师: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三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生认真学习)师: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问题自由交流、发言。生:我知道了望洞庭描写了湖水和秋月。生:独坐敬亭山描写了孤云和众鸟。生:我知道了作者观察的地点是不一样的。师:你从哪里发现观察点不一样呢?生:望洞庭作者是在远处看的,从“遥望”一词可以看出来;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李白就在敬亭山,孤云和众鸟他都看不到了,只看到敬亭山。生:我还体会到了李白很孤单。生:老师,我觉得洞庭湖很美丽,敬亭山不美。师:哦?你为什么会觉得敬亭山不美呢?告诉同学们你的想法好吗?生:作者没有描写敬亭山啊,所以我感受不到它的美丽。师:同学们,你们大家认为呢?生:我认为敬亭山应该是美丽的,从“相看两不厌”可以看出来。如果不美丽,李白会“看不厌”吗?生:我也认为敬亭山应该是美丽的,只是因为鸟儿们都无影无踪了,白云也飘远了,李白此刻孤身一人,感觉很孤单,所以没有心思欣赏美景。师:说得对,李白是因为感觉到孤单而没有心思欣赏美景,那刘禹锡呢?他是怎样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呢?生: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描写得很美丽!从“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银盘里一青螺”中可以感受到洞庭湖的确很美丽!师:大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描写望洞庭美景的这些诗句的吗?生: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生: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师:大家认为这两个比喻怎样?生:很好,形象逼真。师:是啊,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生:愉快的。生:轻松自然的。师:李白通过众鸟飞尽和孤云独闲,写出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而刘禹锡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抒发自己愉快轻松的心情。都是美景,为什么人的心情却不一样呢?下面这组文字会告诉大家答案的。 (课件补充出示两位诗人写下这两首诗的背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后,被迫离开长安,过了长达 10 年的飘泊生活。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许多孤独寂寞之感。因此他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刘禹锡是在去和州任职的路上经过洞庭湖,此时的他踌躇满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洞庭湖美景,令人如置身其中。 )师:体会到了诗人的不同心境,大家知道该怎样读好这两首诗了吗?试着读一读。 (先自读,后指名读)师:大家认为他们谁读得好一些呢?(读后评议)师:知道如何读好了,那么大家带着诗人的感情把这两首诗读一读吧!师:去了敬亭山,我们感受到了诗仙李白的孤单;经过洞庭湖,我们欣赏到了洞庭湖的美景;下面我们随着白居易的思绪,去江南游玩一番好吗?生:好!师:(课件出示忆江南 )读一读,再找找白居易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吧!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的理解吗?生:太阳升起来了,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天到了,江水碧绿得像蓝色的一样。师:江水像蓝色的一样?这个理解大家认为有问题吗?生:不能说江水像蓝色的一样。师:那要怎么理解呢?大家看看课文的注释,想想再来说说。生:我知道了,应该是:春天到了,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师:你真聪明!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呢?生:比喻。师:下面大家把这首词整体再读一遍,再来谈谈自己还知道了什么。生:(自读后回答)诗人是在回忆江南美景。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从课题的“忆”字知道的。生:还可以从注释中了解到。 “旧曾谙”是过去曾经很熟悉的意思,既然是过去的,肯定是在回忆呀,诗人此时并不在江南。生:从“能不忆江南?”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江南一往情深,十分想念。师:江南的风景如画,令白居易十分喜爱,以至在十几年之后依旧念念不忘。你能把这种喜爱与怀念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自读)师: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作者怎能不忆江南呢?(师补充介绍,创设阅读情境)白居易曾在江南做官 10 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江南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我们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生:能不忆江南?师:我们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生:能不忆江南?师:我们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生:能不忆江南?师:我们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节读生:能不忆江南?师:读得真好!同学们想想,假如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改成叙述句,如“天天忆江南”“永远忆江南”好不好呢?生:不好!师:为什么不好呢?生:反问句的感情更强烈一些!师:是呀,这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师:大家再带着诗人对江南的一往情深,读读这首词吧!(生读)师:同样是写景的三首诗,三位诗人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当这三处美景分别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李白诗中并没有说自己很孤独,但是我们从他的描写中却深深地体会到了他的孤独。生:望洞庭描写的景物确实太美了,我真想去看看!生:白居易离开江南十几年了,他还是那样的依恋,可见他对江南的感情有多深啊!师: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了这三首诗词,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收获呢?生:我们读诗,要能从诗句中体会到诗句中所蕴涵的情感,就像独坐敬亭山抒发了李白的孤独寂寞之情, 望洞庭表达了刘禹锡的轻松愉悦之情, 忆江南诉说了白居易对江南的赞美和怀念一样。师!说得太好了!大家给他来点掌声好吗?(鼓掌)师:白居易所作的忆江南共有三首,老师将其他两首也给大家带来了,大家先自由读读,再将其摘抄在采蜜本上吧!(生摘抄记录)师:同学们,古代诗人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很多,如鹿柴 望庐山瀑布 滁州西涧 山行小池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这些古诗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将其积累起来吧!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三首描写祖国美景的诗词,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诗作中的精品,希望大家都能背诵下来,行吗?生:行!师:诗人描写的景色是那么美丽,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将古诗所表现的画面画下来,好吗?生:好!品读中体验 整合中悟情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始末陈志勇理念:这三首古诗词同是写景的,通过将同一主题的三首古诗词整合在一起教学,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拟采用并列推进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别理解同构文本的诗意,再比较其中的区别和联系,体会诗人不同的意境和心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环节: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1.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设计意图:王国维说:入境始于亲。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指名读诗,其它同学评价是否读得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治疗肚脐病的故事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考核试卷
- 天然气开采的社会责任与公众参与考核试卷
- 体育用品广告宣传与体育保险考核试卷
- 木材的变形与干缩原因考核试卷
- 创业空间的投资与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智能医疗设备研发合作协议
- 轨道交通项目异议处理程序时效
- 邯郸市健身器材市场租赁合同
- 水利信息化管理操作指南
-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标准计算手册
- 商务礼仪说课
- 混凝土售后服务
- 盾构始发条件验收
- GB/T 6726-2008汽车用冷弯型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T 4372.1-2014直接法氧化锌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氧化锌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
- GB/T 30680-2014氟橡胶板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6830-2008商品条码储运包装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
- GB 5226.1-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 GA/T 850-2021城市道路路内停车位设置规范
- 双代号网络计划图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