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及点评设计理念: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的渠道。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散文的学习,就是要构建一个饱含作者情感的艺术世界。让学生走进艺术世界,体验从未体验过的情感,在思想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选文以叙事类作品为主。通过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培养历史责任感。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记述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融,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对历史的审视,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呼声: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学情分析:文章没有正面描写大屠杀的残酷,却用看似平淡的语言,来表现面对死亡而茫然无知的孩子的心理。正面描写残酷的文字学生容易理解,但要感受平淡语言背后的深意却不容易。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的能力不那么强,为了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可以让孩子们想象当时的情景。什么是大屠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对此缺乏感性认识。但他们读过有关文章、资料,看过纪录片、电影、电视。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再现大屠杀的场面应该不困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共同品味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体验文学作品撼人心魄的美丽。二、能力目标:让学生扮演幸存者,进行创造性复述。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对文中的不同观点有自己的评价,从而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幸存者的口吻,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教学难点:文章使用了侧面描写,必须通过想象和揣摩语言,来体会隐含平淡语言背后的深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野蛮、最可耻、最卑劣的行径。有一位女同学参观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她在预习后很困惑,就问我:“这篇课文写的虽然是大屠杀,好像写得没那么残酷。 ”你们同意这种观点吗?(设计理念: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能激起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弄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语言特点。 )二、研读课文1.寻章摘句教学设想:估计有学生不同意这一看法,会找出以下句子来反驳,教师相机评点课文语言,引导深入。A(第一中学六年级学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鲁比沙不是最后一次犯错误了,而是最后一次喊爸爸妈妈了。生人作死别,是人世间最悲惨的一幕。B(第二中学六年级学生)爸爸,我和密索在旧军营里,给我们送饭来,也要工装裤和毯子。送点果酱来,爸爸去找校长假若有用,送点东西给我们吃吧。姨妈彼得舅舅也在这儿。给他送三包烟还要些纸巴法尔被关押在黑暗潮湿的牢房里,在冰冷的铁栅栏后面,是一双双惊恐无助的眼睛,渴望父母能帮他们摆脱厄运。善良的孩子所能想象的厄运,只是寒冷和饥饿,怎么能想象自己将要走向死亡?C 文章标题“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生可能不容易注意到标题所蕴含的深意,需要教师在的引导下思考,为什么选用那么温情的标题?这不是孩子在父母跟前的撒娇!这是 300 个不知死亡降至的孩子的呼唤!连孩子也不放过!更表现大屠杀的残酷,灭绝人性。小结:文章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大屠杀的残酷,却用看似平淡的语言,来表现面对死亡而茫然无知的孩子的心理。孩子何罪?为什么要把魔爪伸向无知的孩子?(设计理念:正面描写残酷的文字学生容易理解,但要感受平淡语言的深意却不容易。可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 )2.想象复述我们仿佛还能看到满山满谷的尸体,闻到充满血腥的气味,触摸到暗红黏稠的血液,听到响彻山谷的呼号“亲爱的爸爸妈妈”!请以幸存者的口吻,创造性的复述 1941 年 10 月 21 日在克拉耶伐次所发生的一切。先进行小组讨论。我们把教室布置成“实话实说”节目的现场,老师当主持人,请两同学扮演大屠杀的“幸存者” ,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欢迎两位幸存者上场。主持人:能为我们讲述当时的情况吗?幸存者:略(以下略)主持人:您还记得纳粹分子闯进教室的那一刻吗?主持人:您还记得纳粹分子屠杀你们的全过程吗?主持人:当你们苏醒之后,你们看到了什么?主持人:听了他们的述说,你们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听!阴风怒号。一片死寂。看!血流成海。尸体成堆。我曾采访过一个幸存者,他这样告诉我:“我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四十七年来常常在半夜惊醒,眼前出现的是让我至死都无法忘怀的一幕。那时我只是右臂受伤,疼得昏死过去。当我醒来以后,感觉被什么东西压着,伸出手去,冰冷,刺骨的冰冷一下子从指尖传到了心里。此后,我决不喝任何加冰的饮料,我害怕回忆起那死亡的感觉。我用左臂推开尸体坐起来,看到了可怜的桑迪,穿着他那件心爱的白衬衫,瘦弱的胸膛上绽开了血红血红的花。还有一刻也停不下来的尼克,像恶作剧似的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我向前走去,一个庞大的身躯横卧在路上,那是瓦伦比老师。子弹从他的太阳穴射进去,他瞪大了眼睛,像被惹怒了似的。我叫他,可他不回答。地上的泥土发出一种令人作呕的腥味。这太可怕了,我的一生都在这可怕的梦魇中度过。 ”小结:“实话实说”节目虽然短暂,但幸存者所描述的血淋淋的场面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设计理念:战争毕竟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有距离。怎样让孩子感同身受?设计了“扮演角色”和“创造性复述课文”的兴趣教学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的复述并不要求学生刻意模仿,可以看作是教师的“下水作文” 。 )3.品味语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用现实的眼光来回望历史,历史才是有价值的。美国作家安格尔用诗句来表达愤怒, “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你们理解诗人的用意吗?黑色是冷酷的,但和这里发生的大屠杀比起来,居然显得太明亮了。文中还有一些类似的意味深长的句子,蕴含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情感。请在文中划出来。师生交流,共品共赏。A“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真实和荒谬、沉重和美丽这些词前后矛盾,作者为什么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句子中?大屠杀是荒谬的。那些人性泯灭而兽性勃发的刽子手的罪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这样的事的确发生过,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沉重、悲哀,指战争的残酷和给人带来的痛苦。美丽不仅仅是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更是前南斯拉夫举国上下对待历史的态度没有仇恨,没有愤怒,没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C 这就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D 没有仇恨,没有愤怒,没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吸取教训,才能防止悲剧重演。小结:作者无意于渲染大屠杀的残酷,而着意于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揭示历史的惨痛教训。希望后来者记住历史,并以史为鉴。如果昨天是一道伤痕,那就把伤痕记住,让旧痕永远不再添上新疤。总结:“文章好像没那么残酷”有两大原因:一、文章使用了侧面描写,必须通过想象和揣摩语言,来体会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深意,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刽子手的残酷。二、作者的目的在于正视历史,引发反思,以此替代悲痛。(设计理念:品味语言,是语文学科要培养的基本技能。通过揣摩,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自主探究历史是不可改变的。而对待侵略,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言论引起了争议,请谈谈你的看法。教学设想: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急于做出评价,学生只要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两位作家的态度代表了两国历届政府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德国向世界人民谢罪,日本妄图掩盖这段历史。小结:掩盖历史意味着缺乏深刻的反省,我们站在超越时空的正义和公平的立场,期待着勇气和良知。(设计理念:这个环节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展开评论,把它设计为拓展延伸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可能无法开展充分的讨论,可以留为作业。)三、拓展延伸前南斯拉夫每年的 10 月 21 日都举行大型纪念活动,意在让子子孙孙都知道,让全世界人都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同样是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韩国,马路上跑的没有一部日本车,全是韩国现代;每年的七八月拒绝接待日本游客,哪怕会因此蒙受巨额的外汇损失,也在所不惜。今年的 9 月 18 日 21 点 18 分,沈阳鸣响防空警报 3 分钟,在市区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要在行驶中鸣笛,以纪念 72 年前的国耻日。其实我们无意评价各国纪念活动的优劣,无意传播历史的仇恨,更无意于“揪住历史不放” 。我们所要说的,正如中国作家龙应台所说:“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 ”让我们记住历史,勿忘国耻,学好本领,振兴中华。四、作业设计你对德国作家和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了解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对待历史不同的态度。写一则感想或评论,字数 200 字左右。教后反思成功之处在于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先充分肯定学生观点中的可取之处,有时用对学生的语言加以润色,在关键处填入一两句细节描写,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未作复述先有情;有时把学生的陈述句改成反问的形式,或用排比的语言,增强气势,渲染气氛,言尽而意不尽,意味无穷;有时则用名言警句来警示学生初中的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教师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战争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看战争题材的名著或经典的影视作品,让他们在快乐的阅读活动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教师应针对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话题,让学生都会说,能说,爱说。让学生从文字到形象,从形象回到文字,由表及里的解读课文,符合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情感跟随着作者的叙述而起伏,最终水到渠成,与作者达成共识。博主点评对教案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几点看法和建议一、对教案的几点看法。1教师能够应用“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走进文本,重创艺术天地,把握文本的审美教育意义。本课的执教者,运用了“扮演角色”和“创造性复述”课文的兴趣教学法,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不但诱导学生兴趣勃勃地走进文本,走进历史,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交流,创造“一个在信仰上与作者发生必然吻合的自我” ;而且启迪学生运用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加以联想想象,以当代学生的意识来观照历史,表现了融入自己情感的历史画面,达到了激活学生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创作潜能的作用。2教师示范性的复述稿文情并茂,感染学生,达到诠释作品象征信息的目的。教师示范性复述充满激情而富有文采,不仅能使学生明白如何调动想象、表现作品的意义的道理;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而热血澎湃。尤其是执教者是位语音标准、颇具朗诵天赋的人,相信她一定能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把学生再次带入作品那惊心动魄而又“悲哀而美丽”的历史画面中,受到深刻的教育。3教师能够通过对教材关键语句的揣摩把握,启迪学生进一步领悟作品的深刻含义。执教者根据一个学生的阅读困惑设计问题,导入新课,这不但激发了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而且一语中的,使全堂课围绕“好像写得没有那么凄惨”这一问题, “寻章摘句” ,把握教材精妙的结构信息,领悟文章的写作特色,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另外,执教者能够紧扣文眼,诠释教材深刻的象征信息,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文章的深刻含义。教材的一些难点,如“黑暗”与“明亮” 、 “悲哀”与“美丽” 、 “真实”与“荒谬”几对矛盾的词语的对照应用,含义深刻而难以读懂,特别是文本所表现的“悲哀而美丽的回忆”的美学境界,更是学生难以领悟的,因为这种美学境界只有那些能够在回顾中领悟生活真谛、在行进中把握生活意义人才能领悟的。然而这些难点却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意义所在。因此执教者在运用复述把握了文章的整体后,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这些关键词语来 “品味语言” 。教师不但参透了教学参考书的提示,还融进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八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层面上,用颇具诗情画意和思辨的语言,引导学生解读了教材,较为圆满地实现了课文的教学目的。二、两点建议:1在导入新课之后,是否可以加入教师(或录音)范读课文的环节?因为教材本身是一篇美文,充满激情,充分发挥教材自身的审美功能,可以营造一种沉重而又美丽的课堂气氛以感染学生。2执教者在反复研读教材和实践中,九易其稿,写成了较为成功的教案。无论这次竞赛是否获奖,都希望执教者能从编写参赛教案的过程中获得教益,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获得更大进步。设计理念: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的渠道。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散文的学习,就是要构建一个饱含作者情感的艺术世界。让学生走进艺术世界,体验从未体验过的情感,在思想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选文以叙事类作品为主。通过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培养历史责任感。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记述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融,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对历史的审视,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呼声: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学情分析:文章没有正面描写大屠杀的残酷,却用看似平淡的语言,来表现面对死亡而茫然无知的孩子的心理。正面描写残酷的文字学生容易理解,但要感受平淡语言背后的深意却不容易。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的能力不那么强,为了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可以让孩子们想象当时的情景。什么是大屠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对此缺乏感性认识。但他们读过有关文章、资料,看过纪录片、电影、电视。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再现大屠杀的场面应该不困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共同品味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体验文学作品撼人心魄的美丽。二、能力目标:让学生扮演幸存者,进行创造性复述。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对文中的不同观点有自己的评价,从而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幸存者的口吻,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教学难点:文章使用了侧面描写,必须通过想象和揣摩语言,来体会隐含平淡语言背后的深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野蛮、最可耻、最卑劣的行径。有一位女同学参观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她在预习后很困惑,就问我:“这篇课文写的虽然是大屠杀,好像写得没那么残酷。 ”你们同意这种观点吗?(设计理念: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能激起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弄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语言特点。 )二、研读课文1.寻章摘句教学设想:估计有学生不同意这一看法,会找出以下句子来反驳,教师相机评点课文语言,引导深入。A(第一中学六年级学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鲁比沙不是最后一次犯错误了,而是最后一次喊爸爸妈妈了。生人作死别,是人世间最悲惨的一幕。B(第二中学六年级学生)爸爸,我和密索在旧军营里,给我们送饭来,也要工装裤和毯子。送点果酱来,爸爸去找校长假若有用,送点东西给我们吃吧。姨妈彼得舅舅也在这儿。给他送三包烟还要些纸巴法尔被关押在黑暗潮湿的牢房里,在冰冷的铁栅栏后面,是一双双惊恐无助的眼睛,渴望父母能帮他们摆脱厄运。善良的孩子所能想象的厄运,只是寒冷和饥饿,怎么能想象自己将要走向死亡?C 文章标题“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生可能不容易注意到标题所蕴含的深意,需要教师在的引导下思考,为什么选用那么温情的标题?这不是孩子在父母跟前的撒娇!这是 300 个不知死亡降至的孩子的呼唤!连孩子也不放过!更表现大屠杀的残酷,灭绝人性。小结:文章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大屠杀的残酷,却用看似平淡的语言,来表现面对死亡而茫然无知的孩子的心理。孩子何罪?为什么要把魔爪伸向无知的孩子?(设计理念:正面描写残酷的文字学生容易理解,但要感受平淡语言的深意却不容易。可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 )2.想象复述我们仿佛还能看到满山满谷的尸体,闻到充满血腥的气味,触摸到暗红黏稠的血液,听到响彻山谷的呼号“亲爱的爸爸妈妈”!请以幸存者的口吻,创造性的复述 1941 年 10 月 21 日在克拉耶伐次所发生的一切。先进行小组讨论。我们把教室布置成“实话实说”节目的现场,老师当主持人,请两同学扮演大屠杀的“幸存者” ,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欢迎两位幸存者上场。主持人:能为我们讲述当时的情况吗?幸存者:略(以下略)主持人:您还记得纳粹分子闯进教室的那一刻吗?主持人:您还记得纳粹分子屠杀你们的全过程吗?主持人:当你们苏醒之后,你们看到了什么?主持人:听了他们的述说,你们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听!阴风怒号。一片死寂。看!血流成海。尸体成堆。我曾采访过一个幸存者,他这样告诉我:“我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四十七年来常常在半夜惊醒,眼前出现的是让我至死都无法忘怀的一幕。那时我只是右臂受伤,疼得昏死过去。当我醒来以后,感觉被什么东西压着,伸出手去,冰冷,刺骨的冰冷一下子从指尖传到了心里。此后,我决不喝任何加冰的饮料,我害怕回忆起那死亡的感觉。我用左臂推开尸体坐起来,看到了可怜的桑迪,穿着他那件心爱的白衬衫,瘦弱的胸膛上绽开了血红血红的花。还有一刻也停不下来的尼克,像恶作剧似的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我向前走去,一个庞大的身躯横卧在路上,那是瓦伦比老师。子弹从他的太阳穴射进去,他瞪大了眼睛,像被惹怒了似的。我叫他,可他不回答。地上的泥土发出一种令人作呕的腥味。这太可怕了,我的一生都在这可怕的梦魇中度过。 ”小结:“实话实说”节目虽然短暂,但幸存者所描述的血淋淋的场面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设计理念:战争毕竟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有距离。怎样让孩子感同身受?设计了“扮演角色”和“创造性复述课文”的兴趣教学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的复述并不要求学生刻意模仿,可以看作是教师的“下水作文” 。 )3.品味语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用现实的眼光来回望历史,历史才是有价值的。美国作家安格尔用诗句来表达愤怒, “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你们理解诗人的用意吗?黑色是冷酷的,但和这里发生的大屠杀比起来,居然显得太明亮了。文中还有一些类似的意味深长的句子,蕴含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情感。请在文中划出来。师生交流,共品共赏。A“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真实和荒谬、沉重和美丽这些词前后矛盾,作者为什么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句子中?大屠杀是荒谬的。那些人性泯灭而兽性勃发的刽子手的罪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这样的事的确发生过,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沉重、悲哀,指战争的残酷和给人带来的痛苦。美丽不仅仅是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更是前南斯拉夫举国上下对待历史的态度没有仇恨,没有愤怒,没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C 这就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D 没有仇恨,没有愤怒,没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吸取教训,才能防止悲剧重演。小结:作者无意于渲染大屠杀的残酷,而着意于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揭示历史的惨痛教训。希望后来者记住历史,并以史为鉴。如果昨天是一道伤痕,那就把伤痕记住,让旧痕永远不再添上新疤。总结:“文章好像没那么残酷”有两大原因:一、文章使用了侧面描写,必须通过想象和揣摩语言,来体会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深意,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刽子手的残酷。二、作者的目的在于正视历史,引发反思,以此替代悲痛。(设计理念:品味语言,是语文学科要培养的基本技能。通过揣摩,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自主探究历史是不可改变的。而对待侵略,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言论引起了争议,请谈谈你的看法。教学设想: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急于做出评价,学生只要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两位作家的态度代表了两国历届政府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德国向世界人民谢罪,日本妄图掩盖这段历史。小结:掩盖历史意味着缺乏深刻的反省,我们站在超越时空的正义和公平的立场,期待着勇气和良知。(设计理念:这个环节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展开评论,把它设计为拓展延伸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可能无法开展充分的讨论,可以留为作业。)三、拓展延伸前南斯拉夫每年的 10 月 21 日都举行大型纪念活动,意在让子子孙孙都知道,让全世界人都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同样是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韩国,马路上跑的没有一部日本车,全是韩国现代;每年的七八月拒绝接待日本游客,哪怕会因此蒙受巨额的外汇损失,也在所不惜。今年的 9 月 18 日 21 点 18 分,沈阳鸣响防空警报 3 分钟,在市区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要在行驶中鸣笛,以纪念 72 年前的国耻日。其实我们无意评价各国纪念活动的优劣,无意传播历史的仇恨,更无意于“揪住历史不放” 。我们所要说的,正如中国作家龙应台所说:“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 ”让我们记住历史,勿忘国耻,学好本领,振兴中华。四、作业设计你对德国作家和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了解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对待历史不同的态度。写一则感想或评论,字数 200 字左右。教后反思成功之处在于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先充分肯定学生观点中的可取之处,有时用对学生的语言加以润色,在关键处填入一两句细节描写,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未作复述先有情;有时把学生的陈述句改成反问的形式,或用排比的语言,增强气势,渲染气氛,言尽而意不尽,意味无穷;有时则用名言警句来警示学生初中的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教师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战争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看战争题材的名著或经典的影视作品,让他们在快乐的阅读活动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教师应针对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话题,让学生都会说,能说,爱说。让学生从文字到形象,从形象回到文字,由表及里的解读课文,符合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情感跟随着作者的叙述而起伏,最终水到渠成,与作者达成共识。博主点评对教案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几点看法和建议一、对教案的几点看法。1教师能够应用“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走进文本,重创艺术天地,把握文本的审美教育意义。本课的执教者,运用了“扮演角色”和“创造性复述”课文的兴趣教学法,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不但诱导学生兴趣勃勃地走进文本,走进历史,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交流,创造“一个在信仰上与作者发生必然吻合的自我” ;而且启迪学生运用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加以联想想象,以当代学生的意识来观照历史,表现了融入自己情感的历史画面,达到了激活学生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创作潜能的作用。2教师示范性的复述稿文情并茂,感染学生,达到诠释作品象征信息的目的。教师示范性复述充满激情而富有文采,不仅能使学生明白如何调动想象、表现作品的意义的道理;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而热血澎湃。尤其是执教者是位语音标准、颇具朗诵天赋的人,相信她一定能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把学生再次带入作品那惊心动魄而又“悲哀而美丽”的历史画面中,受到深刻的教育。3教师能够通过对教材关键语句的揣摩把握,启迪学生进一步领悟作品的深刻含义。执教者根据一个学生的阅读困惑设计问题,导入新课,这不但激发了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而且一语中的,使全堂课围绕“好像写得没有那么凄惨”这一问题, “寻章摘句” ,把握教材精妙的结构信息,领悟文章的写作特色,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另外,执教者能够紧扣文眼,诠释教材深刻的象征信息,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文章的深刻含义。教材的一些难点,如“黑暗”与“明亮” 、 “悲哀”与“美丽” 、 “真实”与“荒谬”几对矛盾的词语的对照应用,含义深刻而难以读懂,特别是文本所表现的“悲哀而美丽的回忆”的美学境界,更是学生难以领悟的,因为这种美学境界只有那些能够在回顾中领悟生活真谛、在行进中把握生活意义人才能领悟的。然而这些难点却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意义所在。因此执教者在运用复述把握了文章的整体后,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这些关键词语来 “品味语言” 。教师不但参透了教学参考书的提示,还融进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八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层面上,用颇具诗情画意和思辨的语言,引导学生解读了教材,较为圆满地实现了课文的教学目的。二、两点建议:1在导入新课之后,是否可以加入教师(或录音)范读课文的环节?因为教材本身是一篇美文,充满激情,充分发挥教材自身的审美功能,可以营造一种沉重而又美丽的课堂气氛以感染学生。2执教者在反复研读教材和实践中,九易其稿,写成了较为成功的教案。无论这次竞赛是否获奖,都希望执教者能从编写参赛教案的过程中获得教益,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获得更大进步。设计理念: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资阳申请客运从业资格证版试题
- 2024年衡阳道路运输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 2024年海口客运急救知识培训
- 2024年南昌客运从业资格证考几个科目
- 2024年安徽客运资格证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客运驾驶员考试试卷
- 2023届新高考化学选考一轮总复习学案-热点5 物质的典型性质与用途
- 专题17北方地区(原卷版)
- 第22-23章四边形概率初步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期末挑战满分冲刺卷
- 个人工作心得体会模板参考
- 学会宽容善待他人
- 算法及其描述-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2019)必修1
- RITTAL威图空调中文说明书
-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 GA 1809-2022城市供水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
- 幼儿园绘本故事:《老虎拔牙》 课件
- 2021年上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真题
- GB/T 706-2008热轧型钢
- 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 GB/T 25032-2010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
- GB/T 13610-202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