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案例_第1页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案例_第2页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案例_第3页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案例_第4页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案例教学素材的挖掘与利用-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案例思考问题:1怎样合理地、有效地挖掘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素材?2如何的教学活动更适合于现在的学生?3为什么学生学习起点有这么大的差异?在教学时,教师应怎样处理?背景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可以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为指导,尝试着从数学目标分析着手,进行数学教学的设计,意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并为“探究型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积累经验。20 以内进位加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20以内的数,和 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理解了20以内数的组成。如果向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学生是完全有可能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同化、顺应,从而建立起进位加法这一数学模型。课前,已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了了解和分析,结果表明由 90%以上的学生会熟练的计算这类题目,因此学习 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点不在于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而在于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案例描述:在课前对所教班级进行一次前测,把学生按照不同的知识水平分组,将已经掌握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生分为几组,将掌握 20以内进位加法有困难的学生和不会计算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生分为一组。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1、请小朋友一起来拼图,看看拼出来的是个什么图案。拼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教师出示拼图底板及信封(信封中有 36块拼图) ,从信封中拿出一块(以 8+5为例) ,你打算把这块拼图放在哪里?为什么?(要引导学生说出三点:先算和是几,再看和的颜色,然后找到相应的答案并粘上去)板书:suan、 kan、 nian 。算式:9+2、7+8、4+9、7+7、6+8、6+6、9+5、3+9、7+9、4+8、8+6、6+7、5+9、9+6、8+9、9+9、8+3、8+5、6+5、9+7、4+7、7+5、5+8、7+6、3+8、5+7、2+9、8+4、9+4、9+8、8+8、9+3、8+7、7+4、6+9、5+6、共 36题,将他们写在不同的图片后面,然后让学生计算出答案,在另一张白纸上写上答案,两者的答案一致,如果学生能完全答对,则能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通过学生喜欢的拼图情景来引出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内容,符合儿童年龄特征,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丰富题目的形式,加强了加法的应用。注重个人劳动在合作成果中的价值体现,在整个学生拼图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体会到自我价值在集体中的体现,能充分感受到自己为集体作出的贡献,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展开1、其它同学独立拼图,这组同学与老师一起学习。(1)、出示 10+3、5+10、10+8 口算。(2)、出示 1组扑克牌,为 29,根据情况让每位学生抽取 12 张,组成算式,请学生将所组的算式分类,不进位的加法口答,从进位加法中任选一题进行教学。 (以 9+4为例)、可以摆小棒计算,也可以在扑克牌上圈点子。、独立完成以下练习:8+3=5+7=9+3=5+8=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在教学时,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让学生通过交流,使他们之间的差异成为一种资源,促进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同时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营造了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2、学习反馈,探究算理。(1) 、展示作品,学生汇报是如何拼的。请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的,将学生的回答作为例题,说说还能有其它的算法吗?(2) 、小范围交流。、每人先选好一题。、先自己轻声地说一说是怎么算的。接着老师请第一小组汇报: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让你做小老师,出一道类似的题,你请个小朋友来回答一下,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3) 、全班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先让教师辅导过的学生汇报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通过反馈结合拼法以及小范围和大范围的交流,给学生发表见解和敢于提出不同算法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就能主动参与,亲自从事现实、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场所。 )三综合运用,深化提高。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7+45+66+62+98+45+77+73+89+45+88+84+7、你是怎么算的?、你能找到哪些规律?A、独立思考。B、小组交流。C、全班交流。(在我们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多种计算加法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教学的一种资源,我们可以充分让学生们展示出自己已会的方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在交流计算方法后找出一种或两种较为普遍的计算方法(如凑十法)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并对于学生教难掌握的题重点加以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 )2你觉得哪些计算比较困难,速度比较慢?(这样的语言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语言,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心灵上拉近彼此的距离,体现师生之间的真诚。 )独立计算以下几题:9+6、6+6、9+8、8+6、5+9、8+7、8+9、7+5、7+7、9+9、 、7+9、6+5、9+5、8+8、6+7、6+8、9+7、6+9、5+6、7+8、5+7、8+5、7+6、5+8说说在计算有没有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方面。(加大这些题目的练习密度,从而提高孩子的正确率,那么究竟需要怎样的密度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正好能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四、巩固练习1、完成作业本中题。2、挑战自我:对预测中一些错误率较高题有针对性练习。3游戏“谁是速算大王” 。把扑克牌中的 19 共 36张牌平均分成两份(随机分) ,同桌两人各持一份,同时出示一张,比比谁算得快。谁算得快,出示的两张牌就归谁,看谁最先赢得对方手中全部的牌。(虽然练习的量并不是很多,但少而精,练习的内容注意了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组织一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五课堂小结小朋友,如果你回家,爸爸妈妈问你今天你在数学课上学了什么,你会怎样回答?回去跟爸爸妈妈比赛,看谁算的快?六深化练习(视情况而定)出示“秋游图” ,你看到了什么?不同位置的:小鸟 15只,野鸭 12只,蝴蝶11只,不同颜色的花 19朵,老师学生共 18人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吗?(对于你看到了什么?告诉大家你的发现?不是让学生凭空的想象,也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进行口头复制,而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研究,发现其中的一些数学事实。)案例反思:一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从社会、家庭教育及幼儿教育看,目前的儿童都受到早期教育的影响。如果我们仅仅依据教材或凭借以往的教学所得的经验来进行教学活动,那是远远不够的。这说明了一年级学生在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掌握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各方面因素。既然“差异”存在,我们就不能把它作为一种负担,而要把它作为一种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利用这种资源。二精心组织教学材料,使各知识点落到实处。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选择、补充或调整,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作为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同时,如何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学生灵活学会知识。三欣赏学生所想,赞赏学生所说。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悟性、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学生所想的,可能不是老师所要的答案,应该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这犹如学游泳,直接把孩子掉在水里,让他们在自我体验中增长才干。摆脱了传统“灌”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在兴趣中探知。学生所想不说,老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给学生一个信心,使学生大胆地说。四留给学生更大的“时空” 。综观这次课的设计较好的体现了这次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就是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学生通过实践感悟-深入研究-拓展应用水到渠成的落实了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把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比较注重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注重探究过程中的发展。在选择探索材料时,更贴近孩子们的现实,更尊重就地取材。充分体现数学源于实践,源于生活,并最终能运用数学到实践生活中。值得思考的问题:1由于缩短教学课时,因此在教学内容之前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前期训练?如:第一层次:和是 10的加法训练。第二层次:5+4=1+46+3=+26+4+2=6+5+4+5=+5+42.计算方法有比较大的水平差异,课堂教学利用这种差异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3.在这分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靠机械记忆的。这些机械背诵的方法多半来自家长的教育,现在我们的家长比较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家长们的一些教法却令我们担忧。长此以往,是否会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呢?4.从学生的课堂小结中不难发现学生还是较多关注知识而非学习策略;结果而非过程体验。因此,我在想是否经常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可以试着回顾某一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开始训练阶段可以花几分钟时间将它写下来。我们不否认我们很多数学老师是在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在尽可能快地吸取着一些前沿的教学理念,也在关注着数学课堂改革的热点问题,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究、摸索,作出一些新的、大胆的尝试。但是前景还不是很乐观,这也许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教学素材的挖掘与利用-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案例思考问题:1怎样合理地、有效地挖掘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素材?2如何的教学活动更适合于现在的学生?3为什么学生学习起点有这么大的差异?在教学时,教师应怎样处理?背景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可以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为指导,尝试着从数学目标分析着手,进行数学教学的设计,意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并为“探究型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积累经验。20 以内进位加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20以内的数,和 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理解了20以内数的组成。如果向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学生是完全有可能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同化、顺应,从而建立起进位加法这一数学模型。课前,已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了了解和分析,结果表明由 90%以上的学生会熟练的计算这类题目,因此学习 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点不在于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而在于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案例描述:在课前对所教班级进行一次前测,把学生按照不同的知识水平分组,将已经掌握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生分为几组,将掌握 20以内进位加法有困难的学生和不会计算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生分为一组。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1、请小朋友一起来拼图,看看拼出来的是个什么图案。拼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教师出示拼图底板及信封(信封中有 36块拼图) ,从信封中拿出一块(以 8+5为例) ,你打算把这块拼图放在哪里?为什么?(要引导学生说出三点:先算和是几,再看和的颜色,然后找到相应的答案并粘上去)板书:suan、 kan、 nian 。算式:9+2、7+8、4+9、7+7、6+8、6+6、9+5、3+9、7+9、4+8、8+6、6+7、5+9、9+6、8+9、9+9、8+3、8+5、6+5、9+7、4+7、7+5、5+8、7+6、3+8、5+7、2+9、8+4、9+4、9+8、8+8、9+3、8+7、7+4、6+9、5+6、共 36题,将他们写在不同的图片后面,然后让学生计算出答案,在另一张白纸上写上答案,两者的答案一致,如果学生能完全答对,则能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通过学生喜欢的拼图情景来引出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内容,符合儿童年龄特征,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丰富题目的形式,加强了加法的应用。注重个人劳动在合作成果中的价值体现,在整个学生拼图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体会到自我价值在集体中的体现,能充分感受到自己为集体作出的贡献,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展开1、其它同学独立拼图,这组同学与老师一起学习。(1)、出示 10+3、5+10、10+8 口算。(2)、出示 1组扑克牌,为 29,根据情况让每位学生抽取 12 张,组成算式,请学生将所组的算式分类,不进位的加法口答,从进位加法中任选一题进行教学。 (以 9+4为例)、可以摆小棒计算,也可以在扑克牌上圈点子。、独立完成以下练习:8+3=5+7=9+3=5+8=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在教学时,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让学生通过交流,使他们之间的差异成为一种资源,促进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同时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营造了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2、学习反馈,探究算理。(1) 、展示作品,学生汇报是如何拼的。请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的,将学生的回答作为例题,说说还能有其它的算法吗?(2) 、小范围交流。、每人先选好一题。、先自己轻声地说一说是怎么算的。接着老师请第一小组汇报: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让你做小老师,出一道类似的题,你请个小朋友来回答一下,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3) 、全班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先让教师辅导过的学生汇报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通过反馈结合拼法以及小范围和大范围的交流,给学生发表见解和敢于提出不同算法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就能主动参与,亲自从事现实、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场所。 )三综合运用,深化提高。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7+45+66+62+98+45+77+73+89+45+88+84+7、你是怎么算的?、你能找到哪些规律?A、独立思考。B、小组交流。C、全班交流。(在我们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多种计算加法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教学的一种资源,我们可以充分让学生们展示出自己已会的方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在交流计算方法后找出一种或两种较为普遍的计算方法(如凑十法)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并对于学生教难掌握的题重点加以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 )2你觉得哪些计算比较困难,速度比较慢?(这样的语言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语言,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心灵上拉近彼此的距离,体现师生之间的真诚。 )独立计算以下几题:9+6、6+6、9+8、8+6、5+9、8+7、8+9、7+5、7+7、9+9、 、7+9、6+5、9+5、8+8、6+7、6+8、9+7、6+9、5+6、7+8、5+7、8+5、7+6、5+8说说在计算有没有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方面。(加大这些题目的练习密度,从而提高孩子的正确率,那么究竟需要怎样的密度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正好能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四、巩固练习1、完成作业本中题。2、挑战自我:对预测中一些错误率较高题有针对性练习。3游戏“谁是速算大王” 。把扑克牌中的 19 共 36张牌平均分成两份(随机分) ,同桌两人各持一份,同时出示一张,比比谁算得快。谁算得快,出示的两张牌就归谁,看谁最先赢得对方手中全部的牌。(虽然练习的量并不是很多,但少而精,练习的内容注意了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组织一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五课堂小结小朋友,如果你回家,爸爸妈妈问你今天你在数学课上学了什么,你会怎样回答?回去跟爸爸妈妈比赛,看谁算的快?六深化练习(视情况而定)出示“秋游图” ,你看到了什么?不同位置的:小鸟 15只,野鸭 12只,蝴蝶11只,不同颜色的花 19朵,老师学生共 18人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吗?(对于你看到了什么?告诉大家你的发现?不是让学生凭空的想象,也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进行口头复制,而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研究,发现其中的一些数学事实。)案例反思:一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从社会、家庭教育及幼儿教育看,目前的儿童都受到早期教育的影响。如果我们仅仅依据教材或凭借以往的教学所得的经验来进行教学活动,那是远远不够的。这说明了一年级学生在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掌握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各方面因素。既然“差异”存在,我们就不能把它作为一种负担,而要把它作为一种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利用这种资源。二精心组织教学材料,使各知识点落到实处。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选择、补充或调整,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作为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同时,如何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学生灵活学会知识。三欣赏学生所想,赞赏学生所说。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悟性、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学生所想的,可能不是老师所要的答案,应该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这犹如学游泳,直接把孩子掉在水里,让他们在自我体验中增长才干。摆脱了传统“灌”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在兴趣中探知。学生所想不说,老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给学生一个信心,使学生大胆地说。四留给学生更大的“时空” 。综观这次课的设计较好的体现了这次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就是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学生通过实践感悟-深入研究-拓展应用水到渠成的落实了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把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比较注重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注重探究过程中的发展。在选择探索材料时,更贴近孩子们的现实,更尊重就地取材。充分体现数学源于实践,源于生活,并最终能运用数学到实践生活中。值得思考的问题:1由于缩短教学课时,因此在教学内容之前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前期训练?如:第一层次:和是 10的加法训练。第二层次:5+4=1+46+3=+26+4+2=6+5+4+5=+5+42.计算方法有比较大的水平差异,课堂教学利用这种差异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3.在这分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靠机械记忆的。这些机械背诵的方法多半来自家长的教育,现在我们的家长比较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家长们的一些教法却令我们担忧。长此以往,是否会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呢?4.从学生的课堂小结中不难发现学生还是较多关注知识而非学习策略;结果而非过程体验。因此,我在想是否经常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可以试着回顾某一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开始训练阶段可以花几分钟时间将它写下来。我们不否认我们很多数学老师是在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在尽可能快地吸取着一些前沿的教学理念,也在关注着数学课堂改革的热点问题,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究、摸索,作出一些新的、大胆的尝试。但是前景还不是很乐观,这也许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教学素材的挖掘与利用-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案例思考问题:1怎样合理地、有效地挖掘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素材?2如何的教学活动更适合于现在的学生?3为什么学生学习起点有这么大的差异?在教学时,教师应怎样处理?背景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可以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为指导,尝试着从数学目标分析着手,进行数学教学的设计,意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并为“探究型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积累经验。20 以内进位加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20以内的数,和 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理解了20以内数的组成。如果向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学生是完全有可能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同化、顺应,从而建立起进位加法这一数学模型。课前,已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了了解和分析,结果表明由 90%以上的学生会熟练的计算这类题目,因此学习 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点不在于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而在于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案例描述:在课前对所教班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