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物在儿童过敏性PPT课件_第1页
抗组胺药物在儿童过敏性PPT课件_第2页
抗组胺药物在儿童过敏性PPT课件_第3页
抗组胺药物在儿童过敏性PPT课件_第4页
抗组胺药物在儿童过敏性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组胺药物在儿童过敏性抗组胺药物在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应用疾病的应用1环境因素多基因遗传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12亿人中 2.5亿人(22%)罹患 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原因尚不清楚 ?过敏性疾病 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健康报 卫生部十一五支撑项目过敏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3n 特应质:受环境中过敏原刺激后机体能产生特异性 IgE,即对某种特定的过敏原过敏,通过皮肤点刺和血清过敏原检查可以测定特异性 IgE水平n 过敏性疾病:出现相应的过敏症状与体征,如湿疹出现的皮疹,哮喘出现时气道过敏的症状与体征n 大多数过敏性疾病的患儿具有特应质,相反具有特应质体质的儿童不一定患有发生过敏性疾病 特应质( atopy)与过敏性疾病 (allergic disease)4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n 湿疹n 支气管哮喘n 变应性鼻炎、结膜炎n 过敏反应5n 皮肤点刺试验 ( SPT):任何年龄的儿童都可以做 皮肤点刺试验。服用抗组胺药物会干扰结果,激素和 激动剂不会干扰皮肤点刺试验。n 放射性过敏原检测 (RAST): RAST主要测定血清特异性 IgE抗体水平,提供和皮肤点刺试验相似的信息。特异性和敏感性比皮肤点刺试验低,但结果更可靠并且服用抗组胺药物不会干扰结果。 过敏原实验室检查6这些检查能回答 “过敏患儿是否存在对某种过敏原的特异性 IgE? ”,而并不能回答 “是这种过敏原引起患儿的过敏症状? ” 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必须要结合临床病史,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或过敏原激发试验, SPT和 RAST阴性通常可排除 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过敏原检查的临床意义7Identify high riskpopulationManipulateenvironmentPrimarypreventionSecondarypreventionNowFamily historyof allergyIn futureBiomarkerGenesNowReduced exposure to food allergensBeing investigatedVaccinationProbioticsCombined approachesPrevention of:n Atopic dermatitisn Food allergyn Allergic sensitizationn ?Asthman ?Allergic rhinitisReduced prevalencen Reduced exposure to allergens and pollutantsn 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n DrugsReduced morbidityModified from Syed Hasan Arshad 2005过敏性疾病预防8过敏性疾病治疗干预点APCTh2B cellMast cellEcAllergen-specificimmunotherapyAnti-cytokinetherapiesAnti-IgEtherapiesIL-5AllergenLymphocyteIL-4IL-13IgEPharmacotherapyMediator release(histamines, leukotrienes, IL-3,IL-4, IL-5)Allergen avoidence9过敏性疾病治疗干预点APCTh2B cellMast cellEcAllergen-specificimmunotherapyAnti-cytokinetherapiesAnti-IgEtherapiesIL-5AllergenLymphocyteIL-4IL-13IgEPharmacotherapyMediator release(histamines, leukotrienes, IL-3,IL-4, IL-5)Allergen avoidence1011组胺( histamine) 是由 L-组胺酸经组胺脱羧酶脱羧 而产生的一种小分子量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分组织在过敏性炎症反应中,组胺主要来源于表达高亲和力 IgE受体( FcRI )的细胞如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组组 胺胺12组胺受体组胺受体4种组胺受体: H1、 H2、 H3、 H4受体均为 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成员13n 组胺主要是通过结合组胺主要是通过结合 H1-受体产生,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受体产生,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瘙痒等。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瘙痒等。n 组胺能使炎症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增加黏附分子和组胺能使炎症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增加黏附分子和 MHCII类抗原的表类抗原的表达,参与达,参与 I型变态反应迟发相的形成。型变态反应迟发相的形成。n 组胺借组胺借 H1、 H2、 H3、 H4受体在过敏性炎症反应中发挥多种免疫调节功受体在过敏性炎症反应中发挥多种免疫调节功能,包括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调节能,包括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调节 Th1/Th2平衡、诱导平衡、诱导 Th1细胞增殖细胞增殖和和 IFN- 产生,以及促进人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和溶酶体酶等。产生,以及促进人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和溶酶体酶等。组胺在过敏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组胺在过敏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141970 2000+1990s1980s氯雷他定 1987西替利嗪 1987地氯雷他定 左西替利依巴斯汀 1992非索非那定1995安他乐苯海拉明氯苯那敏 特非那定1979新型药物新型药物第二代第二代第一代第一代全身抗组胺药发展历史15理想的抗组胺药 选择性 H1受体阻断 ,高受体亲和力 附加的抗过敏作用 (抗炎作用 ) 没有临床相关药物 /食物 /肠内转运蛋白相互作用 与 P4503A( CYP3A)无相互作用 (不通过肝脏代谢 ) 无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 :镇静作用 没有与疾病有关的毒性反应 无心脏不良反应EAACI, ARIA药理学标准16抗组胺药的分类抗组胺药的分类 n 根据化学结构:根据化学结构:乙醇胺类、乙二胺类、烷基胺类、哌嗪类、哌啶类及吩乙醇胺类、乙二胺类、烷基胺类、哌嗪类、哌啶类及吩噻嗪类共六大类噻嗪类共六大类 n 根据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根据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第第 1代抗组胺药代抗组胺药 第第 2代抗组胺药代抗组胺药 “新型抗组胺药新型抗组胺药 ”17第第 1代抗组胺药代抗组胺药n 传统抗组胺药或镇静类抗组胺药传统抗组胺药或镇静类抗组胺药n 多为亲脂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多为亲脂性的小分子化合物n 易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易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 H1-受体而产生明显的镇静作受体而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用n 23小时起效小时起效 n 其代表性药物有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羟嗪、其代表性药物有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羟嗪、异丙嗪、赛庚啶、酮替芬等异丙嗪、赛庚啶、酮替芬等 18第第 2代抗组胺药代抗组胺药n 非镇静类抗组胺药非镇静类抗组胺药n 由于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嗜睡副作用较第由于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嗜睡副作用较第 1代明显减弱代明显减弱或消失或消失n 起效快:起效快: 1小时以内起效小时以内起效n 代表性药物代表性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特非那丁、阿斯咪唑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特非那丁、阿斯咪唑等。 19“新型抗组胺药新型抗组胺药 ”/改良第二代抗组胺药改良第二代抗组胺药n 此类药物多为第此类药物多为第 2代抗组胺药的活性代谢产物代抗组胺药的活性代谢产物n 主要体现为中枢镇静作用进一步减弱,服药量减少,但疗效是近似的主要体现为中枢镇静作用进一步减弱,服药量减少,但疗效是近似的n 代表性药物: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代表性药物: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n 这类药物的价格往往过于高昂,其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能并不乐观这类药物的价格往往过于高昂,其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能并不乐观 Oral H1-antihistamines. H1-blockers or H1-antihistamines are medications that block histamine at the H1-receptor level (neutral antagonists or inverse agonists;1538). Some also possess additional antiallergic properties(1539). Over the past 20 years, pharmacologic researchhas produced compounds with a minimal sedative effect and impairment: the so-called second-generation H1-antihistamines,as opposed to the first-generation H1-antihistamines(1539). The term third-generation should bereserved for an H1-antihistamine with novel properties (1540). No drug has met these properties to date.上文摘自年 ARIA第页倒数第行,由上可见,当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称为第代抗组胺药 .20药物名称药物名称已报道的嗜睡已报道的嗜睡比安慰剂多见比安慰剂多见潜在性药物间潜在性药物间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潜在性与食物潜在性与食物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地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 No No No左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 Yes No No非索非那定非索非那定 No Yes Yes氯雷他定氯雷他定 No Yes No西替利嗪西替利嗪 Yes No No依巴斯汀依巴斯汀 Yes Yes No咪唑斯汀咪唑斯汀 Yes Yes No第第 2代与新型抗组胺药的药理学特性总结代与新型抗组胺药的药理学特性总结*地 氯 雷他定等新型抗 组 胺 药对 于 12岁 以下的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未得到 验证21抗组胺药物在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抗组胺药物在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大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证明大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证明 :1. 第第 2代抗组胺药在治疗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具代抗组胺药在治疗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确切的效果有确切的效果2. 安全性优于第安全性优于第 1代抗组胺药代抗组胺药22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n ARIA(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 2008n 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2-4周周n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丁、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能有效缓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丁、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能有效缓解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儿鼻痒、打喷嚏和鼻溢症状,并改善患儿解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儿鼻痒、打喷嚏和鼻溢症状,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生活质量 抗组胺药贯穿 AR治疗的始终23变应性鼻炎治疗的循证推荐意见变应性鼻炎治疗的循证推荐意见 (2008) -治疗治疗 季节性季节性 常年性常年性 成人成人 儿童儿童 成人成人 儿童儿童-口服抗组胺药口服抗组胺药 A A A A局部抗组胺药局部抗组胺药 A A A A鼻内糖皮质激素鼻内糖皮质激素 A A A A 鼻内色酮类鼻内色酮类 A A A抗白三烯类抗白三烯类 A 皮下皮下 SIT A A 舌下舌下 SIT A A A 鼻内鼻内 SIT A A A脱离变应原环境脱离变应原环境 D D D D-呼吸道变应性炎症 (AR与哮喘 )的控制策略根据病情轻重程度进行选择性根据病情轻重程度进行选择性 ,阶段性治疗阶段性治疗24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防治n 在哮喘发作或吸入性抗原刺激以后,患者血清组胺水平升在哮喘发作或吸入性抗原刺激以后,患者血清组胺水平升高并同时伴有气道速发和迟发相反应发生高并同时伴有气道速发和迟发相反应发生n 绝大多数哮喘患者有鼻炎绝大多数哮喘患者有鼻炎n 口服抗组胺药对哮喘有一定疗效口服抗组胺药对哮喘有一定疗效25上上 -下呼吸道临床疾病相关性下呼吸道临床疾病相关性 -AR与哮喘与哮喘Bousquet J,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1;108: 147334Shaaban R, et al. Lancet. 2008 Sep 20;372(9643):1049-57 无变态反应682 81210无症状鼻炎哮喘 +鼻炎哮喘鼻炎哮喘时间 发病与症状严重程度哮喘的发病率与症状严重程度与变应性鼻炎 (鼻窦炎 )有关26哮喘的发病与变应性鼻炎 -鼻窦炎相关Bousquet J,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1;108: 147334Shaaban R, et al. Lancet. 2008 Sep 20;372:1049-57 横向 -纵向调查l 80-95哮喘患者伴有 ARl 76 哮喘患者认为在哮喘发作前有鼻炎发作l 70.3患 AR的儿童可以发展成为哮喘l 30-75% AR儿童患者可以发展成为中耳炎 ,鼻窦炎 ,鼻息肉l 84% 鼻窦 CT扫描异常 , 60 %有鼻窦疾病 l 35% 有鼻息肉, 17%现患息肉l 鼻科专家评价 37%患者有鼻窦手术的适应征l 伴有鼻窦炎 鼻息肉的哮喘 ,症状更重 ,治疗更加困难27哮 喘鼻炎鼻窦炎总体症状严重度上呼吸道疾病严重度下呼吸道疾病严重度ARIA 2007 Update哮喘病情严重程度与鼻炎 -鼻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