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指南ppt课件_第1页
缺血性脑卒中指南ppt课件_第2页
缺血性脑卒中指南ppt课件_第3页
缺血性脑卒中指南ppt课件_第4页
缺血性脑卒中指南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TIA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因素促成的临床综合征。 1.发病机制:(1)微栓子学说(2)在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的情况下,血压的波动可使原来靠侧支循环维持的脑区发生一过性缺血 (3)血液黏度增高,如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也与TIA的发病有关(4)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也可引发。 TIA患者发生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应予高度重视。,(二)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病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脑梗死主要原因。,1.发病机制及治疗的靶点,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脑梗死,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的血管。(1)颈内动脉系统:单侧(同侧)眼睛黑矇大脑半球症状: 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或/和无力,可出现言语困难(失语)和认知及行为改变。,(2)椎-基底动脉系统表现: 眩晕、头昏 构音障碍 跌到发作 共济失调 复视、异常的眼球运动 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 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急性脑梗死病灶由缺血中心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半暗带,缺血中心,中心缺血区:血流中断,神经元功能不可逆损害。缺血半暗带:有一定量的血液供应,恢复血流,神经元功能可迅速恢复正常。,缺血性卒中后的病理生理反应为一时间依赖的级联反应。按照这一演变过程,临床上将缺血性卒中分为: 超早期(6小时之内) 急性早期(6-24小时) 急性期 (24-48小时) 恢复期(3-4周以后),按照不同分期来选择治疗,卒中分期 含义 药物治疗原则超早期 半暗带存在,为治疗的 溶栓、降纤、抗血小板聚 (6小时内) 关键时期。 集、抗凝,血稀释、脑保 护,抗血小板聚集 急性早期 半暗带消失 ,病情不 稳定 急性后期 病情相对稳定 抗血小板聚集为主,控制治 各种并发症恢复期 病情多稳定,部分患者 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 开始康复,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个体化处理,结合新的进展,综合患者具体病情,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推荐强度,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主要内容,1.院前处理,2.急诊室诊断及处理,3.卒中单元,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院前脑卒中的识别,卒中?,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现场处理及运送,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心脏观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评估有无低血糖,急救处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现场处理及运送,应避免,应获取,应尽快,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级推荐),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主要内容,1.院前处理,2.急诊室诊断及处理,3.卒中单元,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病史体检,诊断和评估,处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尽快进行,是否为脑卒中? 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 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密切监护基本生命功能 需紧急处理的情况,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推荐意见,按上述诊断步骤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min内完成脑CT等评估并做出治疗决定(级推荐),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主要内容,1.院前处理,2.急诊室诊断及处理,3.卒中单元,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组织化管理医疗模式,卒中单元(strokeunit),2,肢体康复,3,语言训练,4,心理康复,5,健康教育,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推荐意见,收治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应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级推荐,A级证据)或神经内科病房(级推荐)接受治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主要内容,1.院前处理,2.急诊室诊断及处理,3.卒中单元,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急性期诊断与治疗,吸氧与呼吸支持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体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营养支持,评估和诊断,一般处理,特异性治疗,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出血转化癫痫吞咽困难肺炎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改善脑血循环神经保护其他疗法中医中药,病史和体征脑病变与血管 病变检查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诊断病因分型 诊断流程,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诊 断,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脑病变检查,血管病变检查,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部分患者必要时可选择的检查,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推荐意见,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或MRI检查(1级推荐)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检查(1级推荐)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1级推荐)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1级推荐)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同情程度(级推荐)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级推荐),但在症状出现6h内不过分强调此类检查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1级推荐),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推荐意见,准备溶栓者,应使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5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F.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血糖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H.妊娠I不合作,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二、抗血小板,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三、降纤治疗很多证据显示脑梗死急性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血液粘滞增高。蛇毒制剂可以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轻度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对不适宜溶栓、经严格筛选的脑梗死、特别是伴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可选用。早期使用效果好(72小时之内)。,药物(国内): 巴曲酶:可显著减低纤维蛋白原,改善神经症状。首次剂量10Bu,之后隔日5Bu,共用3次。每次用药前需检测纤维蛋白原,注意出血倾向。其他:降纤酶,口服蚓激酶、蕲蛇酶等。,四、抗凝治疗 存在争议。一般急性脑梗死患者不推荐常规立即使用。已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一般不推荐在24小时内使用抗凝剂。 不论是急性期还是长期治疗,抗凝不作为常规治疗。,下列情况可酌情选用: 心源性梗死(如人工瓣膜、房颤等)的患者,用于防止复发。 缺血性卒中伴有蛋白 C、蛋白S缺乏、活性蛋白C抵抗等易栓症患者;症状性颅外夹层动脉瘤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 卧床的脑梗死患者可使用低剂量肝素或相应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建议,对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口服适当剂量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再发。华法林的目标剂量是维持INR在2.0-3.0。 对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五、扩容对于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如分水岭梗死可酌情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防止加重脑水肿、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六、血管扩张药物 相关研究(使用钙拮抗剂)没有获得肯定的疗效。,神经保护治疗,神经保护剂可能减少细胞损伤、加强溶栓效果,或者改善脑代谢,但是目前尚缺乏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