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习题一、选择题1计算机网络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C)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软硬件互联的系统。A计算机B主从计算机C自主计算机D数字设备2密码学的目的是(C)。A研究数据加密B研究数据解密C研究数据保密D研究信息安全3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A)。A对称加密技术B分组密码技术C公钥加密技术D单向函数密码技术4网络安全最终是一个折衷的方案,即安全强度和安全操作代价的折衷,除增加安全设施投资外,还应考虑(D)。A用户的方便性B管理的复杂性C对现有系统的影响及对不同平台的支持D上面3项都是5A方有一对密钥(KA公开,KA秘密),B方有一对密钥(KB公开,KB秘密),A方向B方发送数字签名M,对信息M加密为MKB公开(KA秘密(M)。B方收到密文的解密方案是(C)。AKB公开(KA秘密(M)BKA公开(KA公开(M)CKA公开(KB秘密(M)DKB秘密(KA秘密(M)6“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含义是(C)。A将所有密钥公开B将私有密钥公开,公开密钥保密C将公开密钥公开,私有密钥保密D两个密钥相同二、填空题1密码系统包括以下4个方面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密钥空间和密码算法。2解密算法D是加密算法E的逆运算。3常规密钥密码体制又称为对称密钥密码体制,是在公开密钥密码体制以前使用的密码体制。4如果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这种密码体制称为对称密码体制。5DES算法密钥是64位,其中密钥有效位是56位。6RSA算法的安全是基于分解两个大素数的积的困难。7公开密钥加密算法的用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密钥分配、数字签名。8消息认证是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即验证数据在传送和存储过程中是否被篡改、重放或延迟等。9MAC函数类似于加密,它于加密的区别是MAC函数不可逆。10HASH函数是可接受变长数据输入,并生成定长数据输出的函数。2三、问答题1简述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的特点,并列举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现象。主动攻击是攻击者通过网络线路将虚假信息或计算机病毒传入信息系统内部,破坏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系统服务的可用性,即通过中断、伪造、篡改和重排信息内容造成信息破坏,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被动攻击是攻击者非常截获、窃取通信线路中的信息,使信息保密性遭到破坏,信息泄露而无法察觉,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2简述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的原理和特点。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对于大多数算法,解密算法是加密算法的逆运算,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同属一类的加密体制。它保密强度高但开放性差,要求发送者和接收者在安全通信之前,需要有可靠的密钥信道传递密钥,而此密钥也必须妥善保管。3具有N个节点的网络如果使用公开密钥密码算法,每个节点的密钥有多少网络中的密钥共有多少每个节点的密钥是2个,网络中的密钥共有2N个。4对称密码算法存在哪些问题适用于封闭系统,其中的用户是彼此相关并相互信任的,所要防范的是系统外攻击。随着开放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传统的对称密码遇到很多困难密钥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而密钥传送需要可靠的通道;在通信网络中,若所有用户使用相同密钥,则失去保密意义;若使用不同密钥N个人之间就需要NN1/2个密钥,密钥管理困难。无法满足不相识的人之间私人谈话的保密性要求。对称密钥至少是两人共享,不带有个人的特征,因此不能进行数字签名。5IDEA是对称加密算法还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密钥是多少位IDEA是一种对称密钥算法,加密密钥是128位。6什么是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序列密码是一种对明文中的单个位(有时对字节)运算的算法。分组密码是把明文信息分割成块结构,逐块予以加密和解密。块的长度由算法设计者预先确定。7简述公开密钥密码机制的原理和特点公开密钥密码体制是使用具有两个密钥的编码解码算法,加密和解密的能力是分开的;这两个密钥一个保密,另一个公开。根据应用的需要,发送方可以使用接收方的公开密钥加密消息,或使用发送方的私有密钥签名消息,或两个都使用,以完成某种类型的密码编码解码功能。38什么是MD5MD消息摘要算法是由RIVEST提出,是当前最为普遍的HASH算法,MD5是第5个版本,该算法以一个任意长度的消息作为输入,生成128位的消息摘要作为输出,输入消息是按512位的分组处理的。42安全问题概述一、选择题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D)。A机密性B可用性C完整性D上面3项都是2“会话侦听和劫持技术”是属于(B)的技术。A密码分析还原B协议漏洞渗透C应用漏洞分析与渗透DDOS攻击3对攻击可能性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带有(B)。A客观性B主观性C盲目性D上面3项都不是4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阻断攻击是针对(B)的攻击。A机密性B可用性C完整性D真实性5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截获攻击是针对(A)的攻击。A机密性B可用性C完整性D真实性6从攻击方式区分攻击类型,可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被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主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A阻止,检测,阻止,检测B检测,阻止,检测,阻止C检测,阻止,阻止,检测D上面3项都不是7窃听是一种(A)攻击,攻击者(A)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截获是一种(A)攻击,攻击者(A)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受站之间。A被动,无须,主动,必须B主动,必须,被动,无须C主动,无须,被动,必须D被动,必须,主动,无须8拒绝服务攻击的后果是(E)。A信息不可用B应用程序不可用C系统宕机D阻止通信E上面几项都是9机密性服务提供信息的保密,机密性服务包括(D)。A文件机密性B信息传输机密性C通信流的机密性D以上3项都是10最新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安全攻击主要来自(B)。A接入网B企业内部网C公用IP网D个人网11攻击者用传输数据来冲击网络接口,使服务器过于繁忙以至于不能应答请求的攻击方式是(A)。A拒绝服务攻击B地址欺骗攻击C会话劫持D信号包探测程序攻击12攻击者截获并记录了从A到B的数据,然后又从早些时候所截获的数据中提取出信息重新发往B称为(D)。A中间人攻击B口令猜测器和字典攻击C强力攻击D回放攻击5二、问答题1请解释5种“窃取机密攻击”方式的含义。1)网络踩点(FOOTPRINTING)攻击者事先汇集目标的信息,通常采用WHOIS、FINGER、NSLOOKUP、PING等工具获得目标的一些信息,如域名、IP地址、网络拓扑结构、相关的用户信息等,这往往是黑客入侵所做的第一步工作。2)扫描攻击(SCANNING)这里的扫描主要指端口扫描,通常采用NMAP等各种端口扫描工具,可以获得目标计算机的一些有用信息,比如机器上打开了哪些端口,这样就知道开设了哪些网络服务。黑客就可以利用这些服务的漏洞,进行进一步的入侵。这往往是黑客入侵所做的第二步工作。3)协议栈指纹(STACKFINGERPRINTING)鉴别(也称操作系统探测)黑客对目标主机发出探测包,由于不同OS厂商的IP协议栈实现之间存在许多细微差别,因此每种OS都有其独特的响应方法,黑客经常能够确定目标主机所运行的OS。这往往也可以看作是扫描阶段的一部分工作。4)信息流嗅探(SNIFFERING)通过在共享局域网中将某主机网卡设置成混杂(PROMISCUOUS)模式,或在各种局域网中某主机使用ARP欺骗,该主机就会接收所有经过的数据包。基于这样的原理,黑客可以使用一个嗅探器(软件或硬件)对网络信息流进行监视,从而收集到帐号和口令等信息。这是黑客入侵的第三步工作。5)会话劫持(SESSIONHIJACKING)所谓会话劫持,就是在一次正常的通信过程中,黑客作为第三方参与到其中,或者是在数据流里注射额外的信息,或者是将双方的通信模式暗中改变,即从直接联系变成交由黑客中转。这种攻击方式可认为是黑客入侵的第四步工作真正的攻击中的一种。2请解释5种“非法访问”攻击方式的含义。1)口令破解攻击者可以通过获取口令文件然后运用口令破解工具进行字典攻击或暴力攻击来获得口令,也可通过猜测或窃听等方式获取口令,从而进入系统进行非法访问,选择安全的口令非常重要。这也是黑客入侵中真正攻击方式的一种。2IP欺骗攻击者可通过伪装成被信任源IP地址等方式来骗取目标主机的信任,这主要针对LINUXUNIX下建立起IP地址信任关系的主机实施欺骗。这也是黑客入侵中真正攻击方式的一种。3DNS欺骗当DNS服务器向另一个DNS服务器发送某个解析请求(由域名解析出IP地址)时,因为不进行身份验证,这样黑客就可以冒充被请求方,向请求方返回一个被篡改了的应答(IP地址),将用户引向黑客设定的主机。这也是黑客入侵中真正攻击方式的一种。64重放(REPLAY)攻击在消息没有时间戳的情况下,攻击者利用身份认证机制中的漏洞先把别人有用的消息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后再发送出去。5特洛伊木马(TROJANHORSE)把一个能帮助黑客完成某一特定动作的程序依附在某一合法用户的正常程序中,而一旦用户触发正常程序,黑客代码同时被激活,这些代码往往能完成黑客早已指定的任务(如监听某个不常用端口,假冒登录界面获取帐号和口令等)。3请解释下列各种“恶意攻击DOS”的方式PINGOFDEATH、TEARDROP、SYNFLOOD、LANDATTACK、SMURFATTACK、DDOS攻击1)PINGOFDEATH在早期操作系统TCP/IP协议栈实现中,对单个IP报文的处理过程中通常是设置有一定大小的缓冲区(65535BYTE),以应付IP分片的情况。接收数据包时,网络层协议要对IP分片进行重组。但如果重组后的数据报文长度超过了IP报文缓冲区的上限时,就会出现溢出现象,导致TCP/IP协议栈的崩溃。2)泪滴(TEARDROP)协议栈在处理IP分片时,要对收到的相同ID的分片进行重组,这时免不了出现一些重叠现象,分片重组程序要对此进行处理。对一个分片的标识,可以用OFFSET表示其在整个包中的开始偏移,用END表示其结束偏移。对于其他一些重叠情况,分片重组程序都能很好地处理,但对于一种特殊情况,分片重组程序就会出现致命失误,即第二个分片的位置整个包含在第一个分片之内。分片重组程序中,当发现OFFSET2小于END1时,会将OFFSET2调整到和END1相同,然后更改LEN2LEN2END2OFFSET2,在这里,分片重组程序想当然地认为分片2的末尾偏移肯定是大于其起始偏移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分片2的新长度LEN2变成了一个负值,这在随后的处理过程中将会产生致命的操作失误。3)SYNFLOOD一个正常的TCP连接,需要经过三次握手过程才能真正建立。但是如果客户端不按常规办事(假定源IP根本就是一个不会产生响应的虚假地址),并不向服务器最终返回三次握手所必须的ACK包,这种情况下服务器对于未完成连接队列中的每个连接表项都设置一个超时定时器,一旦超时时间到,则丢弃该表项。但黑客并不会只发送一次这样的SYN包,如果他源源不断发送,每个SYN包的源IP都是随机产生的一些虚假地址(导致受害者不可能再进行IP过滤或追查攻击源),受害者的目标端口未完成队列就不断壮大,因为超时丢弃总没有新接收的速度快,所以直到该队列满为止,正常的连接请求将不会得到响应。4)LANDATTACK如果向WINDOWS95的某开放端口(例如139端口)发送一个包含SYN标识的特殊的TCP7数据包,将导致目标系统立即崩溃。做法很简单,就是设置该SYN包的源IP为目标主机的IP,源端口为目标主机受攻击的端口。5)SMURFATTACK黑客以受害主机的名义向某个网络地址发送ICMPECHO请求广播,收到该ICMPECHO请求的网络中的所有主机都会向“无辜”的受害主机返回ICMPECHO响应,使得受害主机应接不暇,导致其对正常的网络应用拒绝服务。6)DDOS攻击DDOS攻击是DOS攻击的一种延伸,它之所以威力巨大,是因为其协同攻击的能力。黑客使用DDOS工具,往往可以同时控制成百上千台攻攻击源,向某个单点目标发动攻击,它还可以将各种传统的DOS攻击手段结合使用。4了解下列各种攻击方式UDPFLOOD、FRAGGLEATTACK、电子邮件炸弹、缓冲区溢出攻击、社交工程1)UDPFLOOD有些系统在安装后,没有对缺省配置进行必要的修改,使得一些容易遭受攻击的服务端口对外敞开着。ECHO服务(TCP7和UDP7)对接收到的每个字符进行回送;CHARGEN(TCP19和UDP19)对每个接收到的数据包都返回一些随机生成的字符(如果是与CHARGEN服务在TCP19端口建立了连接,它会不断返回乱字符直到连接中断)。黑客一般会选择两个远程目标,生成伪造的UDP数据包,目的地是一台主机的CHARGEN服务端口,来源地假冒为另一台主机的ECHO服务端口。这样,第一台主机上的CHARGEN服务返回的随机字符就发送给第二台主机的ECHO服务了,第二台主机再回送收到的字符,如此反复,最终导致这两台主机应接不暇而拒绝服务,同时造成网络带宽的损耗。2)FRAGGLEATTACK它对SMURFATTACK做了简单的修改,使用的是UDP应答消息而非ICMP。3)电子邮件炸弹黑客利用某个“无辜”的邮件服务器,持续不断地向攻击目标(邮件地址)发送垃圾邮件,很可能“撑破”用户的信箱,导致正常邮件的丢失。4)缓冲区溢出攻击十多年来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攻击手段,近年来,许多著名的安全漏洞都与缓冲区溢出有关。所谓缓冲区溢出,就是由于填充数据越界而导致程序原有流程的改变,黑客借此精心构造填充数据,让程序转而执行特殊的代码,最终获得系统的控制权。5)社交工程(SOCIALENGINEERING)一种低技术含量破坏网络安全的有效方法,但它其实是高级黑客技术的一种,往往使得处在看似严密防护下的网络系统出现致命的突破口。这种技术是利用说服或欺骗的方式,让网络内部的人(安全意识薄弱的职员)来提供必要的信息,从而获得对信息系统的访问。5课外查阅TCP/IP中各个协议的安全问题参见“信息安全”课程补充讲义第五部分内容86请解释下列网络信息安全的要素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存活性93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一、选择题1网络安全是在分布网络环境中对(D)提供安全保护。A信息载体B信息的处理、传输C信息的存储、访问D上面3项都是2ISO74982从体系结构观点描述了5种安全服务,以下不属于这5种安全服务的是(B)。A身份鉴别B数据报过滤C授权控制D数据完整性3ISO74982描述了8种特定的安全机制,以下不属于这8种安全机制的是(A)。A安全标记机制B加密机制C数字签名机制D访问控制机制4用于实现身份鉴别的安全机制是(A)。A加密机制和数字签名机制B加密机制和访问控制机制C数字签名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D访问控制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5在ISO/OSI定义的安全体系结构中,没有规定(E)。A对象认证服务B数据保密性安全服务C访问控制安全服务D数据完整性安全服务E数据可用性安全服务6ISO定义的安全体系结构中包含(B)种安全服务。A4B5C6D77(D)不属于ISO/OSI安全体系结构的安全机制。A通信业务填充机制B访问控制机制C数字签名机制D审计机制E公证机制8ISO安全体系结构中的对象认证服务,使用(B)完成。A加密机制B数字签名机制C访问控制机制D数据完整性机制9CA属于ISO安全体系结构中定义的(D)。A认证交换机制B通信业务填充机制C路由控制机制D公证机制10数据保密性安全服务的基础是(D)。A数据完整性机制B数字签名机制C访问控制机制D加密机制11可以被数据完整性机制防止的攻击方式是(D)。A假冒源地址或用户的地址欺骗攻击B抵赖做过信息的递交行为C数据中途被攻击者窃听获取D数据在途中被攻击者篡改或破坏10二、填空题1GB/T938721995定义了5大类安全服务,提供这些服务的8种安全机制以及相应的开放系统互连的安全管理,并可根据具体系统适当地配置于OSI模型的七层协议中。2P2DR的含义是策略、保护、探测、反应。三、问答题1列举并解释ISO/OSI中定义的5种标准的安全服务。(1)鉴别用于鉴别实体的身份和对身份的证实,包括对等实体鉴别和数据原发鉴别两种。(2)访问控制提供对越权使用资源的防御措施。(3)数据机密性针对信息泄露而采取的防御措施。分为连接机密性、无连接机密性、选择字段机密性、通信业务流机密性四种。(4)数据完整性防止非法篡改信息,如修改、复制、插入和删除等。分为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无恢复的连接完整性、选择字段的连接完整性、无连接完整性、选择字段无连接完整性五种。(5)抗否认是针对对方否认的防范措施,用来证实发生过的操作。包括有数据原发证明的抗否认和有交付证明的抗否认两种。2了解ISO/OSI中定义的8种特定的安全机制以及各种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的关系。安全服务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组合起来使用,上述的安全服务可以借助以下的安全机制来实现(1)加密机制借助各种加密算法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2)数字签名使用私钥签名,公钥进行证实;(3)访问控制机制根据访问者的身份和有关信息,决定实体的访问权限;(4)数据完整性机制判断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过;(5)鉴别交换机制用来实现对等实体的鉴别;(6)通信业务填充机制通过填充冗余的业务流量来防止攻击者对流量进行分析;(7)路由选择控制机制防止不利的信息通过路由,如使用网络层防火墙;(8)公证机制由第三方参与数字签名,它基于通信双方对第三方都绝对相信。OSI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的关系113解释PPDR模型的四个阶段的含义。1POLICY(安全策略)根据风险分析产生的安全策略描述了系统中哪些资源要得到保护,以及如何实现对它们的保护等,它是PPDR安全模型的核心。2PROTECTION(防护)修复系统漏洞、正确设计开发和安装系统;定期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系统脆弱性;教育让用户和操作员正确使用系统;访问控制、监视来防止恶意威胁。3DETECTION(检测)检测是动态响应和加强防护的依据,也是强制落实安全策略的有力工具,通过不断检测和监控网络和系统,来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通过循环反馈来及时做出有效的响应。4RESPONSE(响应)在安全系统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解决安全潜在性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问题就是要解决紧急响应和异常处理问题。防护、检测和响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安全循环,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4解释PPDR模型中的各个时间关系。信息系统的安全是基于时间特性的,PPDR安全模型的特点就在于动态性和基于时间的特性。下面先定义几个时间值攻击时间PT表示黑客从开始入侵到侵入系统的时间(对系统而言就是保护时间)。高水平的入侵和安全薄弱的系统都能使PT缩短。检测时间DT入侵者发动入侵开始,到系统能够检测到入侵行为所花费的时间。适当的防护措施可以缩短DT。响应时间RT从检测到系统漏洞或监控到非法攻击到系统能够做出响应的时间。系统暴露时间ETDTRTPT。如果ET小于等于0,那么基于PPDR模型,认为系统是安全的。安全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增大保护时间,尽量减少检测时间和响应时间。125了解五层网络安全体系中各层安全性的含义。1网络层的安全性核心问题在于网络是否得到控制,即是否任何一个IP地址来源的用户都能进入网络。用于解决网络层安全性问题的产品主要有防火墙和VPN(虚拟专用网)。防火墙的主要目的在于判断来源IP,将危险或未经授权的IP数据拒之于系统之外。VPN主要解决的是数据传输的安全问题,其目的在于保证公司内部的敏感关键数据能够安全地借助公共网络进行频繁地交换。2系统的安全性病毒对于网络的威胁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已经变成了网络,电子邮件、小应用程序、控件、文档文件都能传播病毒。黑客对于网络的破坏和入侵主要目的在于窃取数据和非法修改系统。其手段之一是窃取合法用户的口令,手段之二是利用网络OS的某些合法但不为系统管理员和合法用户所熟知的操作指令,很多这些指令都有安全漏洞。3用户的安全性首先应该对用户进行针对安全性的分组管理;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强有力的身份认证,确保用户的密码不被他人猜测到。用户只要输入一个密码,系统就能自动识别用户的安全级别,从而使用户进入不同的应用层次。这种单点登录体系(SINGLESIGNON,SSO)要比多重登录体系能够提供更大的系统安全性。4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是否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够对特定的数据进行合法的操作一是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合法权限,二是应用程序对用户的合法权限。5数据的安全性机密数据是否还处于机密状态(加密处理)上述的五层安全体系并非孤立分散。(类比)6解释六层网络安全体系中各层安全性的含义。1物理安全防止物理通路的损坏、窃听和攻击(干扰等),保证物理安全是整个网络安全的前提,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三个方面。2链路安全保证通过网络链路传送的数据不被窃听,主要针对公用信道的传输安全。在公共链路上采用一定的安全手段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对抗通信链路上的窃听、篡改、重放、流量分析等攻击。3网络级安全需要从网络架构(路由正确)、网络访问控制(防火墙、安全网关、VPN)、漏洞扫描、网络监控与入侵检测等多方面加以保证,形成主动性的网络防御体系。4信息安全包括信息传输安全(完整性、机密性、不可抵赖和可用性等)、信息存储安全(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访问控制措施、防病毒)和信息(内容)审计。5应用安全13包括应用平台(OS、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的安全、应用程序的安全。6用户安全用户合法性,即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7了解基于六层网络安全体系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中各个功能的含义。(以及表32)1物理安全保证产品保障、运行安全、防电磁辐射和保安。2通信链路安全在局域网内采用划分VLAN来对物理和逻辑网段进行有效的分割和隔离;在远程网内可以用链路加密机解决链路安全问题,也可以用VPN技术在通信链路级构筑各个校区的安全通道。3基于防火墙的网络访问控制体系实现网络访问控制、代理服务、身份认证。4基于PKI的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增强型的身份认证,并为实现内容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提供支持。5漏洞扫描与安全评估纠正网络系统的不当配置,保证系统配置与安全策略的一致。6分布式入侵检测与病毒防护系统这两种分布式系统的协调和合作可以实现更有效的防御。7审计与取证对流经网络系统的全部信息流进行过滤和分析,有效地对敏感信息进行基于规则的监控和响应;能够对非法行为进行路由和反路由跟踪,为打击非法活动提供证据。8系统级安全使用安全的或是经过安全增强的OS和数据库,及时填补新发现的漏洞。9桌面级安全关闭不安全的服务,禁止开放一些不常用而又比较敏感的端口,采用防病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等。10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良好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可在攻击造成损失时,尽快地恢复数据和系统服务。8TCP/IP协议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框架是什么由于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可根据GB/T938721995的安全体系框架,将各种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映射到TCP/IP的协议集中,从而形成一个基于TCP/IP协议层次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9WINDOWS2000SERVER属于哪个安全级别,为什么WINDOWS2000SERVER属于C2级。因为它有访问控制、权限控制,可以避免非授权访问,并通过注册提供对用户事件的跟踪和审计。144安全等级与标准一、选择题1TCSEC共分为(A)大类(A)级。A47B37C45D462TCSEC定义的属于D级的系统是不安全的,以下操作系统中属于D级的是(A)。A运行非UNIX的MACINTOSH机BXENIXC运行LINUX的PC机DUNIX系统二、问答题1橙皮书TCSEC对安全的各个分类级别的基本含义。D最低保护,指未加任何实际的安全措施,如DOS被定为D级。C被动的自主访问策略,提供审慎的保护,并为用户的行动和责任提供审计能力。C1级具有一定的自主型存取控制(DAC)机制,通过将用户和数据分开达到安全的目的,如UNIX的OWNER/GROUP/OTHER存取控制。C2级具有更细分(每一个单独用户)的DAC机制,且引入了审计机制。在连接到网络上时,C2系统的用户分别对各自的行为负责。C2系统通过登录过程、安全事件和资源隔离来增强这种控制。B被动的强制访问策略,B系统具有强制性保护功能,目前很少有OS能够符合B级标准。B1级还需具有所用安全策略模型的非形式化描述,实施了强制性存取控制(MAC)。B2级基于明确定义的形式化模型,并对系统中所有的主体和客体实施了DAC和MAC。B3级能对系统中所有的主体和客体的访问进行控制,TCB不会被非法篡改,且TCB设计要小巧且结构化以便于分析和测试其正确性。A形式化证明的安全。A1级它的特色在于形式化的顶层设计规格FTDS、形式化验证FTDS与形式化模型的一致性和由此带来的更高的可信度。只能用来衡量单机系统平台的安全级别。2了解欧洲ITSEC对安全理论的发展做出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西欧四国联合提出了信息技术安全评估标准ITSEC,又称欧洲白皮书,带动了国际计算机安全的评估研究,其应用领域为军队、政府和商业。该标准除了吸收TCSEC的成功经验外,首次提出了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概念,并将安全概念分为功能和评估两部分,使可信计算机的概念提升到可信信息技术的高度。3了解CC标准的基本内容及它在信息安全标准中的地位。1993年6月,六国七方共同提出了“信息技术安全评价通用准则”(CCFORITSEC),已成为国际标准,也是系统安全认证的最权威的标准。15CC标准分为三个部分,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简介和一般模型、安全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安全保证要求(非技术要求)。CC的先进性体现在4个方面结构的开放性、表达方式的通用性、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内在完备性、实用性。4了解我国计算机安全等级划分与相关标准的五个等级。公安部1999年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国家标准,它划分了5个等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随着安全保护等级的增高而逐渐增强用户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访问验证保护级。165密钥分配与管理一、填空题1密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密钥的生成、分配、使用、存储、备份、恢复和销毁。2密钥生成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中心集中生成,另一种是由个人分散生成。3密钥的分配是指产生并使使用者获得密钥的过程。4密钥分配中心的英文缩写是KDC。二、问答题1常规加密密钥的分配有几种方案,请对比一下它们的优缺点。1集中式密钥分配方案由一个中心节点或者由一组节点组成层次结构负责密钥的产生并分配给通信的双方,在这种方式下,用户不需要保存大量的会话密钥,只需要保存同中心节点的加密密钥,用于安全传送由中心节点产生的即将用于与第三方通信的会话密钥。这种方式缺点是通信量大,同时需要较好的鉴别功能以鉴别中心节点和通信方。目前这方面主流技术是密钥分配中心KDC技术。我们假定每个通信方与密钥分配中心KDC之间都共享一个惟一的主密钥,并且这个惟一的主密钥是通过其他安全的途径传递。2分散式密钥分配方案使用密钥分配中心进行密钥的分配要求密钥分配中心是可信任的并且应该保护它免于被破坏。如果密钥分配中心被第三方破坏,那么所有依靠该密钥分配中心分配会话密钥进行通信的所有通信方将不能进行正常的安全通信。如果密钥分配中心被第三方控制,那么所有依靠该密钥分配中心分配会话密钥进行进信的所有通信方之间的通信信息将被第三方窃听到。2公开加密密钥的分配有哪几种方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哪种方案最安全哪种方案最便捷1公开密钥的公开宣布公开密钥加密的关键就是公开密钥是公开的。任何参与者都可以将他的公开密钥发送给另外任何一个参与者,或者把这个密钥广播给相关人群,比如PGP。致命的漏洞任何人都可以伪造一个公开的告示,冒充其他人,发送一个公开密钥给另一个参与者或者广播这样个公开密钥。2公开可用目录由一个可信任的系统或组织负责维护和分配一个公开可以得到的公开密钥动态目录。公开目录为每个参与者维护一个目录项标识,公开密钥,当然每个目录项的信息都必须经过某种安全的认证。任何其他方都可以从这里获得所需要通信方的公开密钥。致命的弱点如果一个敌对方成功地得到或者计算出目录管理机构的私有密钥,就可以伪造公开密钥,并发送给其他人达到欺骗的目的。3公开密钥管理机构通过更严格地控制公开密钥从目录中分配出去的过程就可以使得公开密钥的分配更安全。它比公开可用目录多了公开密钥管理机构和通信方的认证以及通信双方的认证。在公开密钥管理机构方式中,有一个中心权威机构维持着一个有所有参与者的公开密钥信息的公开目录,而且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个安全渠道得到该中心权威机构的公开密钥,而其对应的私有密钥只有该中心权威机构才持有。这样任何通17信方都可以向该中心权威机构获得他想要得到的其他任何一个通信方的公开密钥,通过该中心权威机构的公开密钥便可判断它所获得的其他通信方的公开密钥的可信度。4公开密钥证书公开密钥管理机构往往会成为通信网络中的瓶颈。如果不与公开密钥管理机构通信,又能证明其他通信方的公开密钥的可信度,那么既可以解决公开宣布和公开可用目录的安全问题,又可以解决公开密钥管理机构的瓶颈问题,这可以通过公开密钥证书来实现。目前,公开密钥证书即数字证书是由证书授权中心CA颁发的。3如何利用公开密钥加密进行常规加密密钥的分配假定通信的双方A和B已经通过某种方法得到对方的公开密钥,常规加密密钥分发过程如下步骤所示1ABEKUBN1|IDAA使用B的公开密钥KUB加密一个报文发给B,报文内容包括一个A的标识符IDA和一个现时值N1,该现时值用于惟一地标识本次交互。2BAEKUBN1|N2B返回一个用A的公开密钥KUA加密的报文给A,报文内容包括A的现时值N1和B新产生的现时值N2。因为只有B才可以解密1中的报文,报文2中的N1存在使得A确信对方是B。3ABEKUBN2A返回一个用B的公开密钥KUB加密的报文给B,因为只有A才可以解密2中的报文,报文3中的N2存在使得B确信对方是A。4ABEKUBEKRAKSA产生一个常规加密密钥KS,并对这个报文用A的私有密钥KRA加密,保证只有A才可能发送它,再用B的公有密钥KUB加密,保证只有B才可能解读它。5B计算DKUADKRBEKUBEKRAKS得到KS,从而获得与A共享的常规加密密钥,因而通过KS可以与之安全通信。4密钥的产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如果用一个弱的密钥产生方法,那么整个系统都将是弱的。DES有56位的密钥,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56位的数据串都能成为密钥,所以共有256种可能的密钥。在某些实现中,仅允许用ASCII码的密钥,并强制每一字节的最高位为零。有的实现甚至将大写字母转换成小写字母。这些密钥产生程序都使得DES的攻击难度比正常情况下低几千倍。因此,对于任何一种加密方法,其密钥产生方法都不容忽视。大部分密钥生成算法采用随机过程或者伪随机过程来生成密钥。随机过程一般采用一个随机数发生器,它的输出是一个不确定的值。伪随机过程一般采用噪声源技术,通过噪声源的功能产生二进制的随机序列或与之对应的随机数。5KDC在密钥分配过程中充当何种角色KDC在密钥分配过程中充当可信任的第三方。KDC保存有每个用户和KDC之间共享的唯一密钥,以便进行分配。在密钥分配过程中,KDC按照需要生成各对端用户之间的会话密钥,并由用户和KDC共享的密钥进行加密,通过安全协议将会话密钥安全地传送给需要进行通信的双方。186数字签名与鉴别协议一、选择题1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C)。A多一道加密工序使密文更难破译B提高密文的计算速度C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D保证密文能正确还原成明文二、填空题1数字签名是笔迹签名的模拟,是一种包括防止源点或终点否认的认证技术。三、问答题1数字签名有什么作用当通信双方发生了下列情况时,数字签名技术必须能够解决引发的争端否认,发送方不承认自己发送过某一报文。伪造,接收方自己伪造一份报文,并声称它来自发送方。冒充,网络上的某个用户冒充另一个用户接收或发送报文。篡改,接收方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篡改。2请说明数字签名的主要流程。数字签名通过如下的流程进行1采用散列算法对原始报文进行运算,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数字串,称为报文摘要MESSAGEDIGEST,不同的报文所得到的报文摘要各异,但对相同的报文它的报文摘要却是惟一的。在数学上保证,只要改动报文中任何一位,重新计算出的报文摘要值就会与原先的值不相符,这样就保证了报文的不可更改性。2发送方用目己的私有密钥对摘要进行加密来形成数字签名。3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接收方。4接收方首先对接收到的原始报文用同样的算法计算出新的报文摘要,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对报文附件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比较两个报文摘要,如果值相同,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否则就认为收到的报文是伪造的或者中途被篡改。3数字证书的原理是什么数字证书采用公开密钥体制(例如RSA)。每个用户设定一仅为本人所知的私有密钥,用它进行解密和签名;同时设定一公开密钥,为一组用户所共享,用于加密和验证签名。采用数字证书,能够确认以下两点1保证信息是由签名者自己签名发送的,签名者不能否认或难以否认。2保证信息自签发后到收到为止未曾做过任何修改,签发的信息是真实信息。4报文鉴别有什么作用,公开密钥加密算法相对于常规加密算法有什么19优点报文鉴别往往必须解决如下的问题1报文是由确认的发送方产生的。2报文的内容是没有被修改过的。3报文是按传送时的相同顺序收到的。4报文传送给确定的对方。一种方法是发送方用自己的私钥对报文签名,签名足以使任何人相信报文是可信的。另一种方法常规加密算法也提供了鉴别。但有两个问题,一是不容易进行常规密钥的分发,二是接收方没有办法使第三方相信该报文就是从发送方送来的,而不是接收方自己伪造的。因此,一个完善的鉴别协议往往考虑到了报文源、报文宿、报文内容和报文时间性的鉴别。5利用常规加密方法进行相互鉴别的NEEDHAMSCHROEDER协议的鉴别过程是怎样的NEEDHAMSCHROEDER协议的鉴别通过如下的步骤进行(1)AKDC(IDA,IDB,RA)。通信方A将由自己的名字IDA,通信方B的名字IDB和随机数RA组成的报文传给KDC。(2)KDCAEKARA,IDB,KS,EKBKS,IDA。KDC产生一随机会话密钥KS。他用与通信方B共享的秘密密钥KB对随机会话密钥KS和通信方A名字组成的报文加密。然后用他和通信方A共享的秘密密钥KA对通信方A的随机值、通信方B的名字、会话密钥KS和已加密的报文进行加密,最后将加密的报文传送给通信方A。(3)ABEKBKS,IDA。通信方A将报文解密并提取KS。他确认RA与他在第1步中发送给KDC的一样。然后他将KDC用通信方B的密钥KB加密的报文发送给通信方B。(4)BAEKSRB。通信方B对报文解密并提取会话密钥KS,然后产生另一随机数RB。他使用会话密钥KS加密它并将它发送给通信方A。(5)ABEKSRB1。通信方A用会话密钥KS将报文解密,产生RB1并用会话密钥KS对它加密,然后将报文发回给通信方B。(6)通信方B用会话密钥KS对信息解密,并验证它是RB1。6了解NEEDHAMSCHROEDER协议在防止重放攻击方面的缺陷以及对它进行修改的方案。尽管NEEDHAMSCHROEDER协议已经考虑了重放攻击,但是设计一个完美的没有漏洞的鉴别协议往往是很困难的。让我们考虑一下这种情况,如果一个对手已经获得了一个旧的会话密钥,那么在第3步中就可冒充通信方A向通信方B发送一个旧密钥的重放报文,而此时通信方B无法确定这是个报文的重放。DENNING对NEEDHAMSCHROEDER协议进行了修改,防止这种情况下的重放攻击,其过程如下(1)AKDC(IDA,IDB)。20(2)KDCAEKAT,IDB,KS,EKBT,KS,IDA。(3)ABEKBT,KS,IDA。(4)BAEKSRB。(5)ABEKSRB1。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时间戳T,向通信方A和B确保该会话密钥是刚产生的,使得通信方A和B双方都知道这个密钥分配是一个最新的交换。7阐述如何分别使用常规加密算法和公开密钥加密算法对单向鉴别的例子电子邮件进行鉴别的原理,以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如果使用常规加密方法进行发方和收方的直接鉴别,密钥分配策略是不现实的。这种方案需要发方向预期的收方发出请求,等待包括一个会话密钥的响应,然后才能发送报文。考虑到应该避免要求收方B和发方A同时在线,如下基于常规加密方法的方案解决了鉴别。(1)AKDC(IDA,IDB,RA)。(2)KDCAEKAIDB,KS,RA,EKBKS,IDA。(3)ABEKBKS,IDAEKSM。这个方案会遭到重放攻击。另外,如果在报文中加入时间戳,由于电子邮件潜在的时延,时间戳的作用非常有限。公开密钥加密方法适合电子邮件,如果发方和收方都知道对方的公开密钥,则可以同时提供机密性和鉴别。这种方法,可能需要对很长的报文进行一次或两次的公开密钥加密。ABEKUBM,EKRAHM8了解主要的数字签名标准DSS及与SHS的关系。DSS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学会NIST的一个标淮,它是ELGAMAL数字签名算法的一个修改。当选择P为512比特的素数时,ELGAMAL数字签名的尺寸是1024比特,而在DSA中通过选择一个160比特的素数可将签名的尺寸降低为320比特,这就大大地减少了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DSS签名使用FIPS801和安全HASH标淮SHS产生和核实数字签名。许多加密者认为SHS所指定的安全散列算法SHA是当今可以得到的最强劲的散列算法。217身份认证一、选择题1KERBEROS的设计目标不包括(B)。A认证B授权C记账D审计2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B)。A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B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C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D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3基于通信双方共同拥有的但是不为别人知道的秘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以该秘密作为加密和解密的密钥的认证是(C)。A公钥认证B零知识认证C共享密钥认证D口令认证4KERBEROS在请求访问应用服务器之前,必须(A)。A向TICKETGRANTING服务器请求应用服务器TICKETB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要求获得“证书”的请求C请求获得会话密钥D直接与应用服务器协商会话密钥5(C)是一个对称DES加密系统,它使用一个集中式的专钥密码功能,系统的核心是KDC。ATACACSBRADIUSCKERBEROSDPKI二、填空题1身份认证是验证信息发送者是真的,而不是冒充的,包括信源、信宿等的认证和识别。三、问答题1解释身份认证的基本概念。身份认证是指用户必须提供他是谁的证明,这种证实客户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的过程是为了限制非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它是其他安全机制的基础。身份认证是安全系统中的第一道关卡,识别身份后,由访问监视器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授权数据库决定是否能够访问某个资源。一旦身份认证系统被攻破,系统的所有安全措施将形同虚设,黑客攻击的目标往往就是身份认证系统。2单机状态下验证用户身份的三种因素是什么(1)用户所知道的东西如口令、密码。(2)用户所拥有的东西如智能卡、身份证。(3)用户所具有的生物特征如指纹、声音、视网膜扫描、DNA等。3有哪两种主要的存储口令的方式,各是如何实现口令验证的1直接明文存储口令22有很大风险,只要得到了存储口令的数据库,就可以得到全体人员的口令。比如攻击者可以设法得到一个低优先级的帐号和口令,进入系统后得到明文存储口令的文件,这样他就可以得到全体人员的口令。2HASH散列存储口令散列函数的目的是为文件、报文或其他分组数据产生“指纹”。对于每一个用户,系统存储帐号和散列值对在一个口令文件中,当用户登录时,用户输入口令X,系统计算FX,然后与口令文件中相应的散列值进行比对,成功即允许登录。4了解散列函数的基本性质。散列函数H必须具有性质H能用于任何长度的数据分组;H产生定长的输出;对任何给定的X,HX要相对容易计算;对任何给定的码H,寻找X使得HXH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称为单向性;对任何给定的分组X,寻找不等于X的Y,使得HYHX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称为弱抗冲突(WEAKCOLLISIONRESISTANCE);寻找对任何的X,Y对,使得HYHX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称为强抗冲突(STRONGCOLLISIONRESISTANCE)。5使用口令进行身份认证的优缺点优点在于黑客即使得到了口令文件,通过散列值想要计算出原始口令在计算上也是不可能的,这就相对增加了安全性。严重的安全问题(单因素的认证),安全性仅依赖于口令,而且用户往往选择容易记忆、容易被猜测的口令(安全系统最薄弱的突破口),口令文件也可被进行离线的字典式攻击。6利用智能卡进行的双因素的认证方式的原理是什么智能卡具有硬件加密功能,有较高的安全性。每个用户持有一张智能卡,智能卡存储用户个性化的秘密信息,同时在验证服务器中也存放该秘密信息。进行认证时,用户输入PIN(个人身份识别码),智能卡认证PIN,成功后,即可读出智能卡中的秘密信息,进而利用该秘密信息与主机之间进行认证。双因素的认证方式(PIN智能卡),即使PIN或智能卡被窃取,用户仍不会被冒充。智能卡提供硬件保护措施和加密算法,可以利用这些功能加强安全性能。7有哪些生物特征可以作为身份认证的依据,这种认证的过程是怎样的以人体唯一的、可靠的、稳定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脸部、掌纹等)为依据,采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和网络技术进行图象处理和模式识别。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所有的工作有4个步骤抓图、抽取特征、比较和匹配。生物捕捉系统捕捉到生物特征的样品,唯一的特征将会被提取并且被转化成数字符号,这些符号被存成那个人的特征摸板,人们同识别系统交互进行身份认证,以确定匹配或不匹配。238了解什么是基于时间同步、基于事件同步、挑战/应答式的非同步的认证技术1)基于时间同步认证技术是把流逝的时间作为变动因子(60秒作为变化单位,用“滑动窗口”技术)。用户密钥卡和认证服务器所产生的密码在时间上必须同步。2基于事件同步认证技术是把变动的数字序列(事件序列)作为密码产生器的一个运算因子与用户的私钥共同产生动态密码。用户密钥卡和认证服务器保持相同的事件序列。3挑战/应答方式的变动因子是由认证服务器产生的随机数字序列(CHALLENGE),它也是密码卡的密码生成的变动因子,由于每一个CHALLENGE都是唯一的、不会重复使用,并且CHALLENGE是在同一个地方产生,不需要同步。9掌握S/KEY协议的认证过程。客户向需要身份认证的服务器提出连接请求;服务器返回应答,带两个参数SEED、SEQ;客户输入口令,系统将口令与SEED连接,做SED次HASH计算(MD4或MD5),产生一次性口令,传给服务器;服务器端必须存储有一个文件(UNIX系统中位于/ETC/SKEYKEYS),它存储每一个用户上次登录的一次性口令,服务器收到用户传过来的一次性口令后,再进行一次HASH运算,与先前存储的口令比较,匹配则通过身份认证,并用这次一次性口令覆盖原先的口令。下次客户登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仿古木材油漆施工方案
- 组件支架水上施工方案
- 《传递积极力量》课件
- 2025智能解决方案开发合同(标准模板)
- 2025至2031年中国人造牡丹花枝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国际货物贸易合同范本下载
- 2025至2030年中国银包五金配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足球运动急救套装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水曲柳贴面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施工方案的计算软件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GNS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护理专业实践报告5000字范文
- 2024年度昌平区养老院食堂餐饮服务承包合同
- 矿业权评估师岗前培训课件
- 二年级家庭教育讲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矿山生态修复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 GB/T 24008-2024环境影响及相关环境因素的货币价值评估
- 化学计量学与化学分析技术考核试卷
- 2024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议全文解读课件
- 人教pep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卷期中期末复习试卷
- 电梯维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