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导论及第一章.ppt_第1页
中哲导论及第一章.ppt_第2页
中哲导论及第一章.ppt_第3页
中哲导论及第一章.ppt_第4页
中哲导论及第一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课程,中国哲学史,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哲学教研室 谭贵全,导 论,一、哲学与中国哲学,作为近现代意义上的知识系统和学科门类的中国哲学(史)自北大于1914年设立中国哲学门,以及胡适先生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出版而产生,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引进西方哲学的概念系统诠释中国思想的结果,是以西方的名言范畴系统裁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资料的结果。因此,从那时起,就伴随着“哲学在中国”和“中国的哲学”的争论,“何谓哲学”、“中国有无哲学”的争论,“中国哲学”就存在所谓合法性危机。对于这一问题,当时金岳霖、胡适、冯友兰等先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哲学史的合法性问题?,上世纪末、本世纪以来

2、,在全球化愈演愈烈和中西文化进一步交流的推动下,以及在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下,以德里达访华断言“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为契机,这些问题再度成为争论的焦点,并进而就就中国哲学(史)学科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能否存在以及如何存在展开了讨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了解,需要我们明白其中的争论不仅是学术争论,而且是话语权之争;其次,还须明白无论是作为近现代知识系统和学科门类的“中国哲学”是否合法,并不妨碍我们去了解中国古圣先哲的思想精粹,不妨碍我们去学习我们民族的内在精神意蕴;最后,这些争论为我们多向度解读中国传统提供了可能,当然其中要求我们需要更接近中国思想文化的内在精神,同时也必须强调中国

3、传统的开新,即在“接着讲”、“照着讲”的基础上,如何“自己讲”,如此,才有生命力。,导 论,一、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史?,中国的哲学史?,导 论,二、中国哲学史的特点,一般认为中国哲学的特点是: 对人的特别关注; 道德哲学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 象征类比与整体化的思维方式等。,梁漱溟在东西文化极其哲学中,以中、西、印相比较的方式肯定中国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张岱年在中国哲学大纲总结出六条即合知行、一天人、同真善、重人生轻知识、重了悟而不重论证、既非依附科学也不依附宗教;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以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为题探讨了中国哲学特有的问题和精神,即将出世和

4、入世这两个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内圣外王,以及富于暗示、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等。,导 论,二、中国哲学史的特点,1.封建社会的哲学历史最长,内容特别丰富。 2.宗教化的儒学占有极大优势,是中国哲学的主流。 3.中国哲学具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色彩。 4.中国古代哲学有光辉的唯物论无神论和辩证思维传统。,导 论,三、中国哲学史的分期,中国哲学史 的六个阶段,先秦诸子百家时期 两汉经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盛 隋唐佛学时期 宋、元、明、清理学时期 近现代文化反思、中西碰撞时期,导 论,四、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 1.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学习中国哲学史,有助于我

5、们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导 论,四、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 2.通过对中国哲学发展进程的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把历史上经过许多艰难曲折才获得的哲学成果重新反刍一遍,总结和吸取其经验教训,可以锻炼和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导 论,四、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 3.学习中国哲学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学习中国哲学史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哲学发展的规律,促进中国哲学的健康发展。,导 论,四、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二)学习中国哲

6、学史的方法 哲学史的研究方法很多,如历史主义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比较鉴别方法,及实事求是的人物评价方法、系统周密的史料考订方法等。 就中国哲学史这个特殊领域而言,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是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指导原则和方法。,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产生,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萌芽、兴起和奠定其基本格局的时期。中国哲学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学。所谓“诸子”、“百家”,概举其成数,司马谈、刘歆、班固都对其有详细说明。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以孔孟、荀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墨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等。而在诸子百家兴起之前,中国哲学已走过了一个相当长的酝

7、酿和萌芽时期。正是有这样一个深厚的思想渊源,先秦诸子才掀起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第一个高潮。诸子之学以秦王朝“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天下一统为标志而宣告终结。秦汉以后,儒、道两家成为中国哲学的两大主流和基本价值导向。,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和诞生,一、原始社会哲学思想的初步萌芽,原始神话传说:反映我国古代人类思维的原始状态,仰韶文化遗存,原始人类的埋葬习俗,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肉体 和灵魂关系的朴素思考。,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二、夏商周时期宗教思想的演变,(一)夏代的宗教观 “有夏服(受)天命” 尚书 召诰 “(禹)致孝乎鬼神” 论语 泰伯,(二)商代的“帝”观念 “甲辰,帝其令雨?” “帝其令

8、风?” “帝降食受又?” “王封邑,帝若。”,(三)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 天命论哲学的正式诞生 “天命靡常”:“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尚书 多士 “敬德保民”:“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尚书 召诰 敬天保民敬德,三、易经中的早期阴阳观念,(一) 周易简介,(二)易经中的阴阳变易思想 易经基于对人事吉凶、祸福、悔吝、休咎的占问,直观地、不自觉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由于自然社会普遍存在着矛盾现象,从而促使事物的变化。 易经对待事物相互转化的观念,来自人们在农业牧畜业生产劳动中对于“日月递照”、“暑往寒来”的观察,也是对殷周之际“人事代谢”,“殷亡周兴”

9、的社会转化的理解。同时,人在认知自然社会过程中,也逐渐认识了人类自我。提出了人与社会、与他人关系,以及自身行为的道德原则。 易经倡导待人处事应该恭敬。,1.观物取象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念 2.矛盾对立和万物交感的朴素辩证法观念 3.发展变化观念和矛盾转化思想,四、尚书 洪范中的早期五行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一、西周末期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 二、西周末春秋初天命观的动摇和无神论思潮的兴起,第二节 西周末春秋初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潮的兴起,一、西周末期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一)伯阳父“阴阳之序”说对原始阴阳说的发展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逼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 周语,(二)史伯“和实生物,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