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知识.ppt_第1页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ppt_第2页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ppt_第3页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ppt_第4页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第一章 机械设计基础(General concepts ),1.1 绪论,1.2 机械设计一般程序,1.3 零件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1.5 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1.6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1.4 静应力下零件的强度计算,1.7 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零件疲劳强度计算,1.8 双向变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1.1 绪论 (Introduction),一、机械的定义,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能实现能量转换或作有用功,例:,电动机,挖掘机,电能 机械能,内燃机:热能机械能 驱动液压系统铲斗作功,(机器+机构),1.1 绪论 (Introduc

2、tion) 二、机械的组成,二、机械的组成, 1.1 绪论 (Introduction) 二、机械的组成,零件构件机械(机构、机器),连杆, 1.1 绪论 (Introduction) 三、课程的内容与特点,三、课程的内容、特点、任务,阐述机械设计的共性问题 研究通用机械设计的理论、方法 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设计理论与方法、标准规范等。,内容:, 1.1 绪论 (Introduction) 三、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1.2 机械设计一般程序(General procedure of machine design),一、机械设备应满足的要求,4、操作、维护方便,5、造型美观,6、运输方便 等,3、

3、制造、运行费用低,1、使用要求-完成预定功能,生产率高,2、安全可靠、寿命足够, 1.2 机械设计一般程序 二、机械设计一般程序,二、机械设计一般程序, 1.2 机械设计一般程序 三、机械零件设计步骤,三、机械零件设计步骤,一、失效概念(Failure), 1.3 零件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 (Failure types and design criteria),例: 齿轮轴断裂失效, 1.3 零件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 (Failure types and design criteria) 二、失效形式,二、失效形式(Failure types),2、表面破坏,磨损,冷胶合 热胶合,点蚀,塑性变

4、形 过大弹变,5、功能失效,3、变形 过大,胶合,4、过大振动, 1.3 零件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 (Failure types and design criterias) 三、设计准则,四、常用设计准则(Design criteria ),1、强度准则 强度抗整体断裂、接触疲劳、塑变的能力 强度准则:(基本准则) ; ,2、刚度准则 刚度抗弹变能力 刚度准则:yy 、,三、工作能力准则(设计准则),工作能力准则:预定使用寿命期限内,零件安全工作的限度,-承载能力指标、受失效形式限制、确定零件尺寸的依据, 1.3 零件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 (Failure types and design c

5、riterias) 三、设计准则,3、寿命准则:设计寿命 LL 要求寿命,4、耐磨性准则 耐磨性零件抗磨损失效的能力,5、振动稳定性准则 fP 0.87 f0 fP 1.18 f0 fP激振频率(工作频率); f0固有频率,(1)压强条件: pp 防表面间油膜破坏产生磨损 (2)pv值条件:pvpv (v滑动速度) 防表面间温升过高,油膜破坏加剧磨损胶合,1.4 静应力下零件的零件的强度计算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static stress ),一、载荷与应力 (Load and stress),1、载荷分类,随机,周期,(1

6、)载荷性质,静载荷:,变载荷:,1.4 静应力下零件的零件的强度计算(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static stress ) 一、载荷与应力,2、应力分类(Stress type),(2)变应力:, 1.4 静应力下零件的零件的强度计算(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static stress ) 一、载荷与应力,(1)非对称循环变应力,3、变应力的参数 (Parameters of variable stress),应 力 幅:a=(max-min)/2,平均应力:m=(

7、max+min)/2,应力循环特性:r= min /max,(-1 r +1),(3) 脉动循环变应力,(2)对称循环变应力,最大应力: max,最小应力: min,min =0 ;m =a r= min /max =0,m =0 ; max =a= -min r= min /max= -1,应力描述:五个参数,(4)静应力,m =max =min、 a=0 r= min /max= +1, 1.4 静应力下零件的零件的强度计算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static stress ) 二、静应力下的强度计算,二、静应力下零件强度

8、计算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static stress ),式中:,ca 计算应力与载荷、结构尺寸、形状有关,S 安全系数材料数据可靠性、计算准确性、零件重要性有关(查表),lim 极限应力与材料、热处理有关,塑性材料:lim= s,脆性材料: lim= B,1.5 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强度计算 (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variable stress in an alternating symmetrical cycle ),一、材料的疲劳曲线与疲劳极限(Cu

9、rve of fatigue and fatigue limit),曲轴断裂,内源断裂,1.5 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强度计算 一、疲劳曲线与疲劳极限(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variable stress in an alternating symmetrical cycle ),2、材料的疲劳曲线rN N(Curve of fatigue ),N0,有限寿命区,无限寿命区,A,B,C,r 疲劳极限,N0循环基数,m、C系数,rN1,rN2,N1,N2,rN0,103,设计寿命NN0时:材料lim= r,设计寿命NN0时:材料l

10、im= ?,1.5 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强度计算 一、疲劳曲线与疲劳极限(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variable stress in alternating symmetrical cycle ),3、材料的条件疲劳极限rN(有限寿命疲劳极限),式中:KN-寿命系数,N 103 时,按静强度计算,当 NN0 时,KN = 1;,设计寿命103NN0 :材料lim= rN,m、C材料常数(与材料性质、应力状态、热处理有关),1.5 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强度计算,二、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Influence factors of f

11、atigue strength),1、应力集中:,零件几何不连续处,实际应力远大于名义应力,尺寸效应:,绝对尺寸系数:,3、表面状态,尺寸增加,疲劳极限,表面状态效应:表面粗糙,疲劳极限降低,有效应力集中系数,2、绝对尺寸,表面状态系数:,的现象,降低,三、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 (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variable stress in alternating symmetrical cycle ),1、零件的疲劳曲线-1N N (r=-1),式中:k0N=103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1.5 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

12、强度计算 三、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2、零件疲劳极限,A,103,零件疲劳极限,设计寿命NN0:零件lim= -1c,设计寿命103NN0 :零件lim= -1Nc,与零件条件疲劳极限,零件,1.5 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强度计算 三、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2)有限寿命零件疲劳强度安全系数,3、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安全系数计算,S安全系数, 推荐S=1.32.5,(1)无限寿命时零件疲劳强度安全系数,解决: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疲劳强度安全系数计算,1.6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强度计算 (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

13、s under variable stress in alternating unsymmetrical cycle ),一、极限应力线图(Curve of fatigue limit),1、材料的极限应力线图m a,同种材料、 r不同时,r在m a 坐标系下的关系曲线,1.6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强度计算 一、极限应力线图(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variable stress in an alternating symmetrical cycle ),2、材料简化极限应力线图谢林森折线ACED,1.6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

14、件强度计算 一、极限应力线图(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variable stress in an alternating symmetrical cycle ),3、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ACED,试件线图ACED强度影响因素修正K零件线图ACED,1.6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强度计算 二、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variable stress in an alternating symmetrical cycle ),二、非对称

15、循环变应力下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r=C),1.6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强度计算 二、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variable stress in an alternating symmetrical cycle ),2、 r=C简单加载分析,加载曲线OMM为直线, 疲劳强度区OAE、静强度区OED,1.6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强度计算 二、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variable stre

16、ss in an alternating symmetrical cycle ),对应工作应力点M的极限应力:,无限寿命疲劳强度计算安全系数,4、有限寿命疲劳强度计算安全系数,1.6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强度计算 二、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variable stress in an alternating symmetrical cycle ),4、静强度区安全系数计算,静强度计算安全系数:,当工作应力点N位于OED静强度区,极限应力点为OM与DE的交点N,极限应力为:,工作应力最大值:,

17、1.7 规律性非稳定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 (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s under unstable variable stress ),一、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Theory of fatigue damage accumulation ),1、疲劳损伤累积概念,问题: 如何利用稳定变应力的分析方法,计算规律性、非稳 定变应力下零件的疲劳强度?,(1)材料受高于疲劳极限的应力作用,每一循环均产生损伤 (2)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材料疲劳破坏,1.7 规律性非稳定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 一、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Strength calcul

18、ation of machine part under unstable variable stress),(1)材料在各级应力作用下产生的疲劳损伤独立 (2)总损伤线性累积,2、Miner疲劳损伤线性累积理论,1.7 规律性非稳定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 一、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machine part under unstable variable stress),注:(1)小于-1 应力的影响不计 (2)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折算成当量对称循环变应力处理,1.7 规律性非稳定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 二、规律性非稳定应力下材料疲劳强度计算,二、规律性非稳定应力下材料疲劳强度计算(r=-1),1、等效循环次数Nv与条件疲劳限-1Nv,1.7 规律性非稳定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 二、规律性非稳定应力下材料疲劳强度计算,2、安全系数 计算,1.7 规律性非稳定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 三 规律性非稳定应力下零件疲劳强度计算,三、规律性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