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病的诊断与治疗[优选材料]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3/44a069ba-cdef-43c1-a1b5-7be5c0bbd278/44a069ba-cdef-43c1-a1b5-7be5c0bbd2781.gif)
![辐射病的诊断与治疗[优选材料]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3/44a069ba-cdef-43c1-a1b5-7be5c0bbd278/44a069ba-cdef-43c1-a1b5-7be5c0bbd2782.gif)
![辐射病的诊断与治疗[优选材料]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3/44a069ba-cdef-43c1-a1b5-7be5c0bbd278/44a069ba-cdef-43c1-a1b5-7be5c0bbd2783.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辐射病的诊断与治疗第一章 外照射急性辐射病(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一概念急性辐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急性辐射病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人们开始认识它,还是在 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进行了核袭击之后。那时,发生了数以万计的伤病员。由于当时对这类疾病的经过与特点缺乏了解,加之原子弹爆炸后多种杀伤因 素 (如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幅射及落下灰核幅射等)的复合作用,故对当时发生急性放射病的伤病员并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观察,因而对急性放射病仍缺乏系统了 解与认识。但是,通过这一
2、事件,人们开始重视这一特殊疾病的系统研究。同时,随着核科技术应用的广泛发展,大型核设施逐年增加,全世界不断发生重大核事 故,各种类型的急性放射病病例,成为世界各国重点观察研究与治疗的对象。我国自60年代初期,也有各类事故病例发生,在急性辐射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也积 累了一定的经验。二急性辐射病的发病特点由于急性辐射病是一种非随机效应,故其严重程度与照射量呈正相关,并存在着照射量阈值 (见表13-1)。损伤过程复杂,病变广泛放射线作用于机体内重要分子,引起它们不同程度的原发损伤,从 而导致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化功能和形态改变。而这些改变,又可继发性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例如:免疫系统受损,可以引起全身
3、或局部感染;凝血机制受损, 可以引起全身或局部出血。这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同时,由于射线作用不可能全身非常均匀各组织和器官的敏感性又不同,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急 性辐射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变十分广泛。由于不同器官组织敏感性不同,故不同照射量引起的急性放射病,具有不同的规律性表现。从而奠定了急性放射病各种不同类型特征的基础。骨髓型急性辐射病病程的阶段性人体全身吸收剂量达110Gy,可发生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即其临床表现以骨髓造血抑制为主。这种类型的中度和重度急性放射病,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三急性辐射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临床上可以将急性放射病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骨髓型又可根据病情轻
4、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现依次介绍如下:1. 骨髓型急性辐射病骨髓型急性辐射病是指全身吸收剂量为110Gy时所引起的以骨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辐射病。病情轻重主要决定于剂量的大小,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这种类型的急性辐射病,特别是中度与重度的,病程发展分期明显,即可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各度骨髓型急性辐射病主要临床经过:1) 轻度急性辐射病 吸收剂量为12Gy,数天内可出现疲乏头昏恶心食欲减退失眠等症状,然后症状逐渐缓解。整个病程中,一般不发生脱发出血和感染。照后12天内,白细胞可一时性轻度上升到10109/L左右,然后下跌到3.0109/L 4.0109/L,淋巴细胞可
5、减少到1.0109/L,其他血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4050天后,血液逐渐恢复正常。不经治疗,两个月可自行恢复。2) 中度急性辐射病 吸收剂量为24Gy,多有明显的分期。初期:照射后数小时可出现头昏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约一天左右进入假愈期。外周血白血球一过性升高,然后逐渐减少。淋巴球轻度减少。假愈期:临床症状缓解,但白血球总数继续下降,一般不会低于2.0109/L;血小板可降低。假愈期末可开始脱发。脱发和皮肤粘膜出血是进入极期的先兆。极期:一般在照射34周后开始,主要的征象是感染发烧出血较广泛,口腔感染多见,白血球降至最低值,血小板明显减少,可有轻度贫血。恢复期:受照射后五周左右进入恢复期。症
6、状消退,血液开始恢复,毛发开始新生。3) 重度急性辐射病 吸收剂量为46Gy。临床分期明显。初期:受照后很快出现全身一般症状,呕吐发生早而频繁,还可出现腹泻。白细胞总数有一过性升高,然后开始下降,淋巴球明显减少。假愈期:13天后,上述症状减退,但血象继续恶化。23周后开始成束脱发,12周可全部脱光。极期:约在病后23周进入此期。全身情况恶化,相继出现严重毛发脱落,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多见于齿龈胸部头部及受压部位,可大片出血或皮下血肿,甚至便血尿血咳血鼻, 出血部位常伴感染或坏死,要害部位出血可造成死亡。感染是重度急性放射病的严重并发症,常由口腔开始,严重可发生败血症,高烧达3941,全身衰竭时
7、可以体温不升。早期感染病原菌多为上呼吸道的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晚期多为肠道革兰阴性杆菌。造血功能明显抑制,白血球可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可低于10109/L,可有轻度贫血。此外,神经系统胃肠道代谢方面均出现紊乱。精子生成障碍。恢复期:如能积极治疗,第58周可开始恢复,但记忆力减退衰弱食欲减退贫血等恢复很慢。精子生成恢复更慢。4) 极重度急性辐射病 吸收剂量为610Gy。分期不明显。受照后多在一小时内即开始初期症状,反复而严重呕吐和腹泻,全身衰竭。23天后症状可稍有减轻,白细胞下降迅速,淋巴细胞减少明显。一周左右可转入极期,高烧拒食频繁呕吐与腹泻柏油样便,严重脱水,代谢紊乱。如不积极治
8、疗,死亡率很高。2. 肠型急性辐射病全身吸收剂量为1050Gy,或全身不均匀照射而腹部受到特大剂量照射后,以胃肠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急性放射病。这种类型的急性放射病病程较短,一般十天左右,甚至34天即 可死亡,分期不典型。病人受照射后数小时即出现明显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约经过23天后,症状略有缓解,数日后很快进入极期。突出的症状是上吐下 泻,呕吐次数多,程度重,呈频繁顽固性呕吐,血水样或果浆样稀便,常有里急后重,偶有柏油样便或脓血便。可伴腹痛,甚至可有肠梗阻症状。病人食欲下降,甚 至拒食。最后体温升高,血压下降、脱水、虚脱、中毒性休克死亡。3. 脑型急性辐射病全身吸收剂量为50Gy以上或全
9、身不均匀大剂量照射而头部受到非常大剂量照射后所发生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变不只限于大脑,小脑症状也很明显。整个病程很短,无明显分期,进展迅速,很快死亡。主要表现为照后立即呕吐恶心腹泻经神萎靡全身虚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冰凉口唇发眼结膜充血。,发病12小时即意识丧失共济失调四肢抽搐肌张力增高眼球震颤。严重者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数小时后可有短时间的症状轻度减轻,随之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呼吸变慢23天内死亡。四急性辐射病的诊断急性放射病虽然是一种少见病,但在核战争情况下可发生大量伤病员, 在平时,大型核设施发生核事故时,也可造成大批的急性辐射病病员。在这种情况下,早期分类诊
10、断非常必要,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予以适当的医疗救护处理。 至于最后的分类分度诊断,则需要对各方面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参考物理剂量,才能正确确定。早期分类诊断:主要是根据受照后12天内能搜集到的各方面资料,进行早期病情的估计。首先,在可能情况下,对可能受照射的剂量作剂量学的估计;其次,根据初期临床表现及血细胞改变进行分类诊断 (见表 13-2 及图 13-1 )。图13-1使用方法:将照射后2448小时淋巴球绝对数和该时间内出现过的最重症状 (图右柱内侧实线下角)作一连线通过中央柱,即可知病情的程度。如在6小时分类诊断,则仅根据出现过的最重症状(图右侧内侧实践上线)作一水平横线至中央柱,但误差
11、较大。最后的分类分度诊断急性辐射病最后的分类分度诊断,主要应根据整个临床表现及各项化验等特殊检查。物理剂量及生物剂量计(淋巴球染色体畸变检查),可作为重要参考(见表13-3)。五急性辐射病的治疗原则根据病情程度和各期不同特点,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由于10Gy以上的肠型和脑型急性辐射病,目前尚难以救治,这里只重点介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轻度急性放射病:一般只需采取对症处理即可痊愈。中度和重度急性放射病:初期:镇定脱敏止吐,尽早使用抗放射药物,可给神经功能调节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假愈期:有指征地预防使用抗菌素。预防出血和保护造血功能;必要时输全血或血液有形成分。极期:积极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措
12、施;严格消毒隔离;控制出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注意防止肺水肿。恢复期:强壮治疗,促进恢复。极重度肠型和脑型:可参考中度和重度的治疗原则,但要特别注 意尽早采取抗感染抗出血措施,注意水电解质紊乱,积极缓解胃肠和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霉菌和病毒感染。极重度骨髓型和轻度肠型放射病,可进行胎肝细胞移 植;一般在8Gy以上,有合适供髓者时,可考虑同种骨髓移植,注意抗宿主病的防治。第二节 外照射慢性辐射病 (Chronic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一概念外照射慢性辐射病是指辐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
13、后引起的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二病因X射线光子或中子等贯穿辐射从体外对人体长期进行超剂量当量限值照射,累积剂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有可能发生慢性辐射病。长期小剂量照射,损伤作用轻微, 而且人体对射线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所以当人体受到射线照射时,机体可产生一种适应和修复过程。剂量小时损伤轻微,而机体代偿和修复过程表现较为明显,故不 会发病。只有超剂量的长期反覆照射,在累积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机体失去代偿能力时,才会发病。但是,人的个体敏感性年龄性别环境条件以及营养和健康 状况等,均有相当大的差异。故剂量与发病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同样剂量时,有人发病,有人不发病。因此,很难定出确
14、切的发病剂量。根据我国已诊断为慢性辐 射病的50例典型病例分析,累积剂量当量多在1.5Sv以上。根据1980年我国放射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的调查材料,各类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基本上不超过剂量限值,说明随着防护知识的普及和防护设备的改善,在加强防护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防护设备,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能避免遭受超剂量限值的照射。三临床表现外照射慢性辐射病可以表现为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功能性的和器质性的变化。其主要特点为起病缓慢,患者常诉说不清确切的发病时间。病程较长病情时好时坏起伏不定,有时很不规律。1. 症状患者一般主诉较多。最常见的是无力型神经衰弱症候群
15、,表现为疲 乏无力萎靡不振,工作不能持久。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尤以近记忆力下降明显。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入睡困难易 醒多梦和睡眠不深等。亦可有心悸气短多汗脱发食欲不振和恶心腹胀等症状。有的病人有牙龈出血鼻皮肤瘀斑等出血症状和体征。女病人可有月经过多周期紊乱和痛经等。男病人可出现性欲减退阳萎等症状。也有的病人出现体质下降经常感冒等。2. 体征早期常无明显体征,神经系统检查有时出现腱反射亢进减退消失或不对称。植物神经系统检查亦可出现某些异常。这些变化也见于一般神经衰弱患者。皮肤变化:在工龄较长的X线医务人员和用手直接接触射线的人员中,可见到手部皮肤干燥无弹性脱毛皮肤角
16、化过度粗糙皲裂脱屑和指甲变脆出现凹点或纵纹。手指甲床毛细血管异常表现为血管瓣排列不齐数目减少血管瓣畸型扭曲断流或瘀血等。眼晶状体变化:射线可引起晶状体混浊发生放射性白内障(Radiation Cataract)。眼部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量外照射,或长期超过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累积剂量在2Gy以上,可引起放射性白内障(中子的效应大于X射线和光子)。90锶 敷贴眼部亦可引起晶状体混浊。射线引起的晶状体混浊最先表现为晶状体后极后囊下皮质内有细点状混浊,排列成环形并伴有空泡。以后可发展为盘状混浊且伴有空 泡。继之周围可出现不规则条纹状混浊向赤道部伸延或向皮质深层扩展,呈宝塔状外观。前极前囊下
17、皮质内也可出现细点状混浊及空泡,视力可能减退。进一步可发 展为后囊皮质下蜂窝状混浊,后极部较致密,向赤道部渐稀薄,伴有空泡,可有彩虹点,前囊下皮质内混浊加重,视力障碍。最终晶状体全部混浊。上述症状和体征在早期为可逆性改变。短期内减少或脱离射线工作,适当治疗,可好转。任其发展,症状可逐渐加重,由功能性转变为器质性改变。放射性白内障和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可以单独发生而不伴有全身病变。3. 实验室检查1) 造血系统(1) 白血球总数:进行性下降,在较常时间内(6个月以上)持续在4.010 9/L以下,亦有少数人白血球持续高于11.010 9/L,或先增高以后又逐渐降低,波动于正常值下限。(2) 白血
18、球分类:由于中性粒细胞下降,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嗜酸嗜硷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亦可增多。(3) 淋巴球微核率可升高,大于0.3%有意义。(4) 血小板长期低于8.010 10/L。(5) 红血球减少(男性低于3.510 12/L,女性低于3.010 12/L)和血红蛋白量降低(男性低于110g / L,女性低于100g / L)。(6) 骨髓造血工能:可以增生活跃或低下。亦可某一系列细胞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有时出现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和有核细胞分裂畸变率上升。病变早期,常看不到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2)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一般认为畸变率细胞超过3%时有意义。亦有人提出双着丝点染色体 1%,稳
19、定性畸变 1%,断片3%等三项指标,如有二项成立,即有临床意义。3) 脏器功能检查(1) 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尿中17-类固醇17-酮类固醇排出减少,或血和尿中皮质醇量降低,对ACTH刺激反应减弱。(2) 甲状腺线功能低下:可检查基础代谢率T3T4等。(3) 性腺:男病人精液检查可有精子数减少,活动度减弱死精和畸形精子增加,女病人卵巢激素水平降低阴道抹片检查可见核疏松的底层细胞增多。(4) 代谢异常:蛋白质代谢异常,可有2和球蛋白增多,血糖可降低糖耐量曲线可异常。四诊断要点分度和处理原则由于外照射慢性辐射病没有特异指标,必需根据射线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参考以前的健康档案综合分析,并在
20、除外其他疾病的基础上,才能做出诊断。1.诊断要点1) 放射线接触史:在较长时间内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照射,累积剂量当量在1.5Sv以上。如没有受照剂量的资料,则须详细了解接触射线的情况,如工作性质射 线种类源强操作方式工作量防护条件和是否遵守操作规程。必要时可请保健物理人员共同深入现场,调查核实甚至模拟实验,以求搞清剂量。2) 临床表现:对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应了解它出现的时间及与从事放射工作的关系。分析这些症状和体征本人健康状况和既往疾病的关系。特别是症状的消长与脱离及接触射线的关系。3)实验室检查:应了解就业前检查的各项结果有无异常。必须动态观察周边血液,必要时检查骨髓淋巴球微核和淋巴细胞染
21、色体畸变率。对各脏器系统和物质代谢功能,应作全面系统的检查。2. 分度和处理原则1) I度:有长期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射线接触史,累积剂量当量在1.5Sv以上。接触射线前身体健康,数年后出现明显症状,血象经动态观察证明造血功能异常。白血球进行性降低,在较长时间(6个月以上)少于4.010 9/L,可伴有血小板长期低于8.010 9/L,红血球数下降(男性低于3.510 12/L;女性低于3.010 12/L )和血红蛋白量降低(男性低于110g/L;女性低于100g/L)。骨髓增生活跃或低下;或某一系列细胞生成不良或成熟障碍。可伴有一项脏器功能降低或代谢紊乱。以上变化脱离射线工作后可恢复。处理原则
22、:暂时脱离射线工作,积极治疗,每年全面覆查一次。恢复后再继续观察一年,可逐渐恢复射线工作,并撤销外照射慢性放射病I度的诊断。2) II度:有上述射线接触史和顽固的自觉症状,可有明显出血倾向,白血球数持续在3.010 9/L以下;或白血球持续在3.0 4.010 9/L之间而同时合并血小板和/或血红蛋白量持续减少。骨髓增生低下,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脏器功能或物质代谢异常。脱离射线后恢复缓慢。处理原则:积极治疗并脱离射线工作,全休,必要时进行疗养,定期随访,每两年全面复查一次。根据恢复情况参加力所能及的非放射性工作。3) 放射反应与观查对象:前者接触射线时间不长(一般在2年以内) ,受照剂量不大,出现
23、某些无力型神经衰弱症状;白血球数增加或减少,或波动幅度较大,分类可有嗜酸或嗜硷性粒细胞增加而又无其他原因可寻者,不脱离射线或 短期脱离即可恢复。个别人员症状明显,白血球较长时间(6个月以上)不恢复者,可调离射线工作。后者放射工龄较长,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具有某些无力型神经 衰弱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有某些改变,但尚未达到外照射慢性放射病I度诊断标准者。一般不脱离射线,注意防护,对症治疗并定期随访。五鉴别诊断由于慢性放射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加之个人受照射剂量不易估算,必须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神经系统症状应与一般神经衰弱更年期症候群内耳眩晕症等鉴别。可从职业史病史发病与接触射线的关系,以及实验
24、室检查等方面进行鉴别。血液学变化要注意与“原因不明”的白血球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苯中毒贫血感染(病毒立克次体)药物和化学药品以及某些疾病(如脾功能抗进慢性肝炎等)引起的血液改变相鉴别。六治疗原则慢性辐射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应对症治疗。首先调动病人的积极性,耐心解释病情,消除恐惧心理,使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适当进行体育锻鍊。加强营养,服用多种维生素,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神经衰弱症候群:中西医结合对症处理,可用针刺疗法,亦可服用中成药如归脾丸六味地黄丸等配合西药和体疗。例如头晕头痛可用谷维素Vit B1Vit B12中药菊花勾藤珠母女贞子等。无力可用五味子酊灵芝制剂苯丙酸诺龙等。睡眠障碍可服
25、刺五加酸枣仁茯苓远志及其他镇静安眠药。食欲不振者可多用片山楂丸健脾丸等,亦可采用汤药辨証施治。白细胞减少:中药治疗应在补血益气的基础上佐以活血化瘀。西药则应用一般血液并常用之升高白细胞药物,如Vit B46氨基磷酸盐Vit B6Vit B12利血生白血生鲨肝醇核酸肌茜草片等,一般选用13种配合应用,治疗13月无效时换药。对激素类药物应慎用。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中药以益气养血凉血止血为主。常用药物有大小蓟鹿茸草白茅根丹皮仙鹤草茜草三七云南白药花生衣制剂等,西药则有Vit C,安络血6-氨基已酸茜草双酯强的松等。第三节内照射辐射病(Radiation Sickness from Internal E
26、xposure)一、概念内照射辐射病是指放射性同位素过量进入人体后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进入体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对机体产生持续性的照射;以同位素靶器官(Target Organ)损伤为主;临床表现迟发迁延。内照射放射比较少见,而临床工作中见到的多为放射性同位素内污染(Internal Contamination of Radinuclides)。所谓放射性同位素内污染,指体内放射性同位素超过其自然存在量。二、内污染放射性同位素的来源. 放射性矿石的开采、冶炼、精制加工及核燃料的后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制备的各个环节。. 核反应堆、核动力装置运行和维修。. 加速器的运行和维修。. 工业、
27、农业、医学、地质和石油勘探,科学研究等部门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各个环节。. 核爆炸后放射性落尘的污染。三、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代谢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决定于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状态。它们在体内的代谢直接影响其内照射生物学效应。为认识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内照射效应特点,应了解有关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知识。. 吸收放射性同位素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胃肠道、呼吸道、伤口。有些放射性同位素亦可通过正常皮肤进入体内。)由胃肠道摄入不同族同位素的胃肠道吸收率不同。如硷 族元素和卤族元素,它们的盐类易溶于水容易吸收,吸收率极高,几乎达100%。硷土元素吸收率也较高,约为1040%。大部份稀
28、土族元素如镧系、锕系元 素极易水解,在PH3的介质中可以形成氢氧化物胶体而沉淀,而不易吸收,其吸收率约为0.05%或更少。见表134此外还应考虑到胃肠道功能、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状态、食物成份等对胃肠道吸收的影响。)由呼吸道吸入放射性同位素以气态、气溶胶或粉尘状态 存在时,可由呼吸道进入体内。气态的放射性同位素(碘蒸汽、氚、氡等)极易通过呼吸道粘膜及肺泡壁入血。放射性气溶胶或粉尘经呼吸道吸收时的吸收率与它们 的粒径大小及其化合物的溶解度有密切关系。颗粒大、溶解度小的、吸收率低。否则相反。)由正常皮肤和伤口的吸收某些气态的放射性同位素(如氚气、碘蒸汽)和某些液态的放射性同位素(如碘、磷、锶)可透
29、过正常皮肤进入体内。皮肤破损时,可大大增加吸收的速度和吸收率。动物实验表明,147经擦伤的皮肤吸收率较未擦伤皮肤高几十倍。2. 在体内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放射性同位素吸收入血后,掺入与其化学性质相类似元素的代谢,如90Sr、131、137Cs分别掺入Ca2+、+的代谢过程。它们在各组织器官内分布有以下几种类型表135。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沉积较多的器官及其临近组织往往受照剂量较大,组织损伤亦大。)影响分布因素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分布主要受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和机体状态两个方面的影响。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是指同位素本身及其 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影响分布的化学因素中还包括溶剂的化学性质和有无载体等。如硝
30、酸鐶进入体内易水解成氢氧化物,沉积于肝脏较多,约占注入量的30%; 而柠檬酸鐶呈络合状态进入体内,沉积于骨骼,约占注入量的56%,肝脏仅占。放射性核素的溶媒性质影响其吸收速度,如钋(210)溶于生理盐水或甘露醇中给小鼠皮下注射比溶于明胶或油中吸收得快。进入体内的放射性同位素所伴随的载体量,对分布影响甚大,如131带有一定量碘载体时,由于碘对131有稀释作用,可使用甲状腺中131沉积量明显降低。机体代谢旺盛时核素在体内的沉积率增加。幼年骨骼的代谢,再建过程大于破坏过程,对钙的利用多,因而同族同位素45Ca、90Sr、140Ba和226Ra的沉积率也高。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对131的吸收率增高。.
31、排泄进入体内的放线性同位素,可以通过胃肠道、肾、肺、胆汁、汗液、乳汁等途径排泄。其排泄速度、途径和排泄率与同位素进入途径及其理化性质有密切关系。)气体或挥发性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由呼吸道排出,排出率高,排出速度也快。如氡气吸入后,小时大部分排出,小时后肺内仅剩微量。)经口摄入,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随粪排出。例如口服210Po随粪排出 90%。沉积在肝脏的同位素,经胆汁排至肠道随粪排出。稀土族和重金属元素一般随粪排出为主。)直接进入血液或由其他途径吸收入血的可溶性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经肾脏随尿排出。如3、24Na、131、90Sr等,它们入体后的最初几天,与组织尚未紧密结合,随尿排出率
32、高,随时间延长,掺入体内代谢,与组织结合紧密,尿排出率逐渐下降。体内放射性同位素的减少速度以有效半减期表示。例如131,物理半衰期为8天,生物半排期为138天,有效半减期为7.6天。四、内照射放射病的临床表现内照射放射病的发病机理和病变的本质与外照射损伤类似。例如:一例口服131Cs148MBq(4mCi);一例口服226Ra7511MBq(2.03mCi);一例红骨髓增生症的女患者,在做肝扫描时错误地由静脉注入7400MBq(200mCi)的198Au。 这三例患者虽然进入体内的同位素分布特点不同,但临床表现与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相似。均出现了初期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继之出现血液的变化。
33、与外照 射放射病不同的是,病程长而分期不明显,或可转为慢性。慢性期的症状和体征与进入体内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有关。慢性内照射放射损伤具有持续性和选择性的特 点。这是由于放射性同位素成为持续体内照射源,其作用直至排出体外或衰变完为止。因此,内照射放射病,除有全身症状外,还有选择性的损伤(靶器官的损 伤)。例如放射性碘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结节形成等;239Pu、90Sr、226Ra主要分布在骨骼,可引起骨痛、骨质疏松、造血障碍、病理性骨折等。铀在体内主要表现为铀的化学毒性,首先引起肾脏的损伤。内照射放射损伤的远期效应,可引起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等。五、诊断首先要全面掌握职业史,临床表现、体征和实
34、验室检查,此外还需要做 体内放射性核素的测定和沉积器官功能的检查。其中包括现场污染水平、呼出气、排泄物(痰、尿、粪)、血液等放射性定性和定量测定,全身放射性定性和定量测 定等。以便得知内照射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并推算出体内污染量及内照射剂量。诊断标准如下:. 经物理、化学等手段証实,有过量放射性同位素进入人体内,致其受照射情况符合下述条件之一:)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进入体内的放射性同位素,使全身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几个月)均匀或比较均匀地受到照射,使其有效待积量当量(Effective Committed Dose Equivalent)可能大于1.0Sv,并有个人剂量档案和健康档案可查。)照在
35、相当长的时间内,放射性同位素连续多次进入体内,或者较长有效半减期的放射性同位素一次或多次进入体内,致使机体放射性同位素摄入量超过相应的年摄入量限值几十倍以上。. 内照射辐射病的临床表现,或以与外照射急性辐射病相似的全身性表现为主,或以该放射性核素靶器官的损伤为主,并往往伴有放射性同位素初期进入体内途径的损伤表现。前述临床表现可能发生在放射性同位素进入体内的早期(几周内)和或晚期(数月至数年)。)均匀或比较均匀分布于全身的放射性同位素引起的内照射辐射病,其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所见与外照射急性辐射病相似,可有不典型的初期反应、造血障碍和神经衰弱症候群。)选择性分布的放射性同位素则以靶器官损害为主要临
36、床表现,同时伴有神经衰弱症候群和造血功能障碍等全身表现。靶器官的损害因放射性同位素种类而异,如:. 放射性碘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结节形成等。. 镭、鐶等亲骨放射性同位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 稀土元素和以胶体形式进入体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引起的网状内皮系统的损害。六、处理原则. 对有过量放射性同位素进入体内的人员进行及时、正确的初期处理,主要包括为减少放射性同位素吸收的急救处理及加速放射性同位素排出的治疗。处理必须分秒必争,及时正确。)减少放射性同位素吸收(1) 减少胃肠道内的吸收主要是催吐、洗胃、服沉淀剂、吸附剂和泻剂。催吐:用手指或棉棒剌激咽部;服催吐剂,如吐根剂、硫酸铜(1%, 25ml),硫酸锌(12g)、藜芦(2.55g)、甜瓜蒂(515g)等,或皮下注射阿扑吗啡(510mg)。早期用这些方法可使胃内放射性核素排出8090%。洗胃:可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或微硷性溶液洗胃。禁用能促进放射性同位素溶解和吸收的药液。服吸附剂、沉淀剂及缓泻剂:已知摄入的放射性同位素为 锶、钡、镭、锌、锰等二价元素时,可酌情服用下列一种沉淀剂:硫酸钡50g;磷酸三钙5g及磷酸氢二钠6g;磷酸铝凝胶100ml等。也可服吸附剂活性 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口货物运输代理协议范例
- 2025年建筑行业市政质量员模拟考试题库试卷
- 长沙市雨花区统计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2024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 八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学生评估计划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与评估策略
- 双向转诊制度下的患者跟踪服务流程
- 在线教育平台阅读课程计划
- 健身房会员管理及职责
- 电子商务合作商务函范文
- 智慧医联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主要水域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
- 《中电联团体标准-220kV变电站并联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 2024年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文档版
- 非机动车交通管理及规划研究
- 劳务派遣及医院护工实施预案
- 华电行测题库及答案2024
- 产后病(中医妇科学)
- 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
-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演示课件
- 农村蓝莓树补偿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