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课堂练习答案_第1页
高分子化学课堂练习答案_第2页
高分子化学课堂练习答案_第3页
高分子化学课堂练习答案_第4页
高分子化学课堂练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1.有下列所示三成分组成的混合体系。 成分1:重量分数=0.5,分子量=l104 成分2:重量分数=0.4,分子量=1 105。 成分3:重量分数=0.1,分子量=1106求:这个混合体系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解: =第二章 逐步聚合1、讨论下列缩聚反应环化的可能性。m=210。 解:、m=2时,-氨基酸易脱氨。m=3,4时,易成稳定的五、六元环。其余主要进行线型缩聚。、 m=2,3,二元酸在一定条件下可脱水成五、六元环状酸酐。其余主要进行线型缩聚。单体成的环越稳定,则单体越易环化,而不利于线型缩聚。反之,成的环越不稳定,则不易成环,主要进行线型缩聚。2.

2、尼龙-1010是根据1010盐中过量的癸二酸控制相对分子质量的。如果要求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04,反应程度为0.995,问配料时的当量系数和过量分数各是多少? 解: a. 尼龙-1010结构单元的平均分子量为0=169,=0。=118。b. 单体非等当量投料,=(1+)/(1+-2P)。=0.993,q=0.007。3、生产尼龙-66,想获得数均分子量为13500的产品,采用己二酸过量的办法, 若使反应程度P达到0.994,试求己二胺和己二酸的配料比。解:当己二酸过量时,尼龙-66的分子结构为 结构单元的平均分子量M0(112114)/2=113 当反应程度P = 0.994时,求r值: 己

3、二胺和己二酸的配料比4、用145克(1mol),氨基庚酸合成尼龙-7时,加入0.01mol的乙酸作为端基封锁剂,求尼龙-7的最大数均聚合度。解法1当反应程度为1时,有最大数均聚合度解法2NH2官能团的摩尔数为1molCOOH官能团的摩尔数为10.011.01mol 羧基过量。当反应程度为1时,有最大数均聚合度:5、1mol的己二胺和0.88mol的己二酸进行缩聚,外加0.01mol的乙酸作为分子量调节剂。试求反应程度到达0.99时所得缩聚产物的数均聚合度。 解:NH2官能团的摩尔数为2molCOOH官能团的摩尔数为0.8820.011.77mol 胺基过量。 另解:设己二酸中的羧基为Na mo

4、l,乙酸中的羧基为Nc,己二胺中的胺基为Nbmol。单体摩尔数之比6、由1mol丁二醇和1mol己二酸合成数均分子量为5000的聚酯,(1)两基团数完全相等,忽略端基对数均分子量的影响,求终止缩聚的反应程度P;(2)在缩聚过程中,如果有5mmol的丁二醇脱水成乙烯而损失,求达到同样反应程度时的数均分子量;(3)如何补偿丁二醇脱水损失,才能获得同一数均分子量的缩聚物?(4)假定原始混合物中羧基的总浓度为2mol,其中1.0为醋酸,无其它因素影响两基团数比,求获得同一数均聚合度时所需的反应程度。解:(1)CO(CH2)4COO(CH2)4O M0(112+88)/2=100, 由(2)r=Na/N

5、b=2(1-0.005) /(21)=0.995(3)可排除小分子以提高P或者补加单体来补偿丁二醇的脱水损失。(4)依题意,醋酸羧基为21.00.02mol己二酸单体为(2-0.02)20.99mol 根据 代入数据 解得P0.9825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1、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下列关系?(1)一次; (2)零次;(3)二分之一与零次之间;(4)二分之一与一次之间。解:热引发:RpI0 ;热引发和引发剂引发并存:RpI00.5 ;引发剂引发,单双基终止并存;RpI0.51 ;引发剂引发,单基终止:RpI0。2、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苯乙烯聚合时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为

6、Ed=125.6,Ep=32.6,Et=10kJ/mol,试比较从50 OC增至60 OC以及从80 OC增至90 OC,讨论总反应速率常数和聚合度变化的情况。解:1、5060时速率常数变化= 90.4 KJ/molT1 = 273 + 50 = 323 K, T2 = 273 + 60 = 333 K8090时速率常数变化:2、5060时 变化:= - 35.2 KJ/mol8090时 变化:3、醋酸乙烯在60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进行本体聚合,其动力学数据如下:=1.1610-5s-1,=3700 L(mols)-1,=7.4107L(mols)-1,c(M)=10.86mol/L,c(I

7、)=0.20610-3mol/L,CM=1.9110-4,偶合终止占动力学终止的90%,试求所得聚醋酸乙烯的解:动力学链长。按=1计算,代入其它数据得:(C表示偶合终止占动力学终止的百分数,D表示歧化终止占动力学终止的百分数。)。即聚醋酸乙烯的平均聚合度。4、某单体于一定温度下,用过氧化物作引发剂,进行溶液聚合反应,已知单体浓度为1.0M,一些动力学参数为f kd=210-9s-1,kp/kt1/2=0.0335(Lmols)1/2。若聚合中不存在任何链转移反应,引发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且链终止方式以偶合反应为主时,试计算:(1)要求起始聚合速率(Rp)01.410-7mol/Ls,产物的

8、动力学链长3500时,采用引发剂的浓度应是多少?(2)当仍维持(1)的(Rp)0,而4100时,引发剂浓度应是多少?(3)为实现(2),可考虑变化除引发剂浓度外的一切工艺因素,试讨论调节哪些因素能有利于达到上述目的? 解:(1) 又 (2),从Rp考虑,需,而从考虑,需,两者不能相交,不能同时满足,无法选择合适的I,使(Rp)0和同时达到上述要求。(3)可增加M,可通过增大来使,同时增大。假定将引发剂浓度定为要使达到4100所需的单体浓度为M 解得:M=1.02mol/L此时 = 0.0335(210-9) 1/2(8.7310-3)1/21.02=1.4310-7 (Rp)0所以当I= 8.

9、7310-3mol/L时,只要M1.02mol/L就可以达到上述要求。5、在60下,研究苯乙烯在苯中的聚合反应,苯乙烯浓度为 lmolL。测得 Ri4.010-11,Rp1.510-7,初期聚合度5000, 不计向单体及引发剂的链转移,试计算苯的链转移常数Cs 值。(已知60苯的密度为0.839g/ml,苯乙烯密度为0.877gml,设上述体系为理想溶液)解: Xn = 2 = 2Rp/Ri (1/Xn)0 = Ri/2Rp 1/Xn = Ri/2Rp + Css/M 苯乙烯S:M=104, 1mol苯乙烯所占体积=104/887=0.117(l) 苯所占体积=1-0.117=0.883(l)

10、 苯M = 8390.883/78 = 9.5(mol/l) Xn = 5000, 1/Xn = 2.010-4 Cs = (1/Xn-Ri/2Rp)/(S/M) = (2.010-4-4.010-11/(21.510-7)/9.5 = 7.0510-66、以过氧化二叔丁基为引发剂,在60下研究苯乙烯聚合。苯乙烯溶液浓度(1.0mol/L),过氧化物(0.01mol/L),引发和聚合的初速率分别为410-11和1.510-7mol/(Ls)。试计算(f kd),初期聚合度,初期动力学链长。计算时采用下列数据和条件:CM=8.010-5,CI3.210-4,CS2.310-6,60苯乙烯的密度为

11、0.887g/ml,苯的密度为0.839g/ml,设苯乙烯苯体系为理想溶液。解:Ri = 2f kd I,代入数据410-112f kd0.01 f kd2.010-9 Rp=kp(f kd/kt)1/2I1/2M代入数据,1.510-7 =kp(2.010-9/kt)1/2(0.01)1/21.0 kp/(kt)1/20.设苯的浓度为S,在1L苯乙烯苯的理想溶液中,有:V苯V苯乙烯1000(mL)代入数据: S=9.5mol/L有链转移,且全为偶合终止的聚合度公式为:其中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1、当r1=r2=1; r1=r2=0; r10, r2=0及r1*r2 = 1等特殊情况下,dM1/

12、dM2=f(M1/M2)及F1 = f(f1)的函数关系如何?解:(1)r1=r2=1: , F1=f1, 恒比共聚 (2)r1=r2=0: , F1=0.5, 交替共聚 (3)r10,r2=0: 当M2M1 时交替共聚 或r1M1/M21时,F1=1/2,M1耗尽后,共聚合即停止 , 当f2f1时,F11/2 (4)r1r2=1: , ,理想共聚2、在生产AS树脂(丙烯腈和苯乙烯共聚物)时,丙烯腈(M1)和苯乙烯(M2)的投料重量比为24:76。该体系的r1 = 0.04, r2 = 0.40。若采取混合单体一次投料法,并在高转化率下停止反应,请讨论所得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性。解: AN分子量

13、53, St分子量 104所以,f10= = 0381可见f10= 0381,与恒比点组成十分接近,因此用该投料比一次投料反应,即在高转化率下,仍可制得组成较均一的共聚物。3、苯乙烯(M1)与丁二烯(M2)在5进行自由基乳液共聚合,其r1= 0.64, r2= 1.38。已知两单体的均聚链增长速率常数分别49和25.1 L/mol.s。(1) 计算共聚时的增长反应速度常数(2) 比较两单体及两链自由基的反应活性的大小。(3) 作出此体系的F1f1曲线。(4) 要制备组成较均一的共聚物,需采取什么措施?解:(1)k12=k11/r1 = 49/0.64=76.56 L/(C.s),k21=k22/r2 =25.1/1.38=18.19L/(mol.s)(2) 1/ r1为丁二烯单体的相对活性、1/r2为苯乙烯单体的相对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