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期末考点_第1页
村镇规划期末考点_第2页
村镇规划期末考点_第3页
村镇规划期末考点_第4页
村镇规划期末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 1: 绪论一、基本概念:居民点、集镇、中心村、基层村、村镇规划1、村镇规划: 是指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村镇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订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村镇建设与管理的依据。2、居民点 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公用设施、行政、文教、园林绿化等多种系统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一般居民点是由建筑群、街道网、绿化系统以及其他公用设施等物质要素所组成。类型:城市型居民点、乡村型居民点3、集镇 大部分是乡镇政府的所在地,若干中心村的聚集地4、中心村:一般是村民委员会的

2、所在地 是农村中工业与农业结合,城市和农村结合,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中心。5、基层村: 农村中从事农业到家庭副业的最基本的居民点。一般只有最简单的服务设施甚至没有。2、 乡村的类型 1、普通乡村: (1)密集型乡村聚落 (2)分散型乡村聚落 (3)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2、活动型乡村 3、特殊乡村3、 理解村镇规划设计的内涵具有综合性1. 村镇规划是集社会、环境、经济、土地、规划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1)与产业发展相协调,促进村镇经济发展 协调好村镇自身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2)村镇规划要从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来考虑土地的集约利用例北京八达岭旧村改造 (3)村镇规划应协调好现代生活

3、与传统伦理之间的关系 (4)正确处理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对于以务农为主,或从事家庭生产等农户,对庭院、住宅的独立性要求较高,规划中可采用垂直分户的模式; 对于家庭生活方式已逐步城市化的农户,则采用水平分户的模式,规划设计四层为主的住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利于可持续发展。村镇发展战略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建筑单体设计等2、 村镇规划设计是从总体、局部到细节的不可分割的系统综合考虑集中整合统筹安排4、 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村镇规划的基本特征比较。(ppt:p42-49)课题2:新农村建设专题5、 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总目标和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4、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 按照市场需求,科学配置生产要素 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建设现代农业 2、生活宽裕 创建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乡风文明 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 创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 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4、村容整洁 布局优化 村庄绿化 河道净化 道路硬化 卫生洁化 5、管理民主 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增强农民民主权利6、 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和载体 本质:生产要素聚集(产业集聚、基础设施集聚、人口集聚)载体:产品企业产业产业集群七、理解城乡一体化的内涵1、城乡空间

5、融合,即城乡两个地域实体融合成一个连续统一的、网络状的、多节点的、可渗透的“区域综合体”。2、 功能结构互补,一体化不等于中心-外围经济的消失,仅意味着二者相互依赖。3、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快捷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使城乡居民生产生活联系方便密切。4、城乡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高度通畅。5、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共同提高。八、我国目前村镇经济建设的发展模式 1、工业企业带动型 2、特色产业带动型 3、畜牧养殖带动型 4、休闲产业带动型 5、商贸流通带动型 6、旅游产业带动型 7、合作组织带动型 8、劳务经济带动型 课题3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9、 村镇规划基础资料收集的内容、整理方

6、法,现状分析与综合评价。1、内容:(1)自然资料 地形 了解地形起伏的特点,如平原、山丘、山地、农业耕地的利用情况,选择村镇用地。 地质 包括土壤承载力大小及其分布,地震情况,以及冲沟、滑坡的分布范围水文 地上水文 地下水文 气象 风向:历年、全年、夏季的主导风 向、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雨量:平均降雨量、暴雨概况; 温度:气温、地温; 湿度:相对湿度; 日照: 自然灾害情况 如:旱灾、洪涝、台风。(2) 技术经济资料 村镇经济 包括村镇经济主要指标和增长速度 自然资源条件 a.附近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开采价值、开采及运输条件; b.地方建筑材料的种类、储量、开采条件; c.林业、渔业、畜产

7、、水利资源的一般情况,包括其加工地点、主要运销点等。 第一产业 a.镇域第一产业的构成,农、林、牧、副、 渔的生产发展情况 b.农作物的加工、储运情况 c.蔬菜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及其产量 d.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农业发展计划,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概况 e.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现状和发展趋等 第二产业 企业情况 工业产品 手工业 农副产品加工业 第三产业 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目前主要是集市贸易。 对外交通 包括铁路、公路、周围河流的航运条件、运输能力以及码头设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规划设想(3) 人文社会资料 地域位置 a.地理坐标 b.村镇与周围城市和农村的相互关系

8、 c.与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的相对关系, d.在镇域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要求等。 居民点概况 包括镇域中的集镇、村庄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及其附近城镇距离,彼此的相互关系。 人口结构a. 人口总数b. 人口职业情况c. 人口年龄结构d. 人口增长率文化状况 学龄儿童入学前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 政府公共教育支出 人口文化水平等。(五)土地利用资料 村镇范围内的土地数量、质量、分类、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 用于村镇发展的土地需求量预测,以及后备资料调查。 编制镇域现状图。 编制村镇现状分析图和用地计算表,选择村镇发展方向(六)村镇建设资料 房屋建筑情况 文化福利设施:医院、学校、政府、文化设施

9、等的数量、质量、分布等 村镇绿化情况 公用工程设施 环境设施:污染源、成分、范围(7) 历史沿革资料 村镇形成和发展过程,发展动力以及村镇形态的演变原因。 村镇自然环境特色,传统古迹特色,建筑风格特色以及土特产、工艺美术、民俗民情等。 历史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建设过程的经验教训。2、 整理方法 典型剖析法 随机变量均值计算法 回归分析法 “德尔菲”法3、 现状分析和综合评价历史背景与区位分析 通过对村镇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村镇发展动力及空间形态的演变原因。 分析区域位置条件、区位优势和劣势。(如土地、矿产、水资源、交通等)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 对自然地质和自然性灾害进行分析。 对水资

10、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自然风景资源的评价。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 分析村镇经济环境状况: 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 相对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及未来发展状况等内容,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社会和科技发展前景 村镇人口分析:现状人口的总数、构成、分布以及文化程度,分析人口变化趋势、劳动力状况和新生劳动力情况。 科教事业费用、公共教育费用占村镇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对增长的贡献率等进行分析。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分析 包括大气质量、水质、各类污染的排放和处理情况。 绿化条件、风景资源、生态特征。 基础设施状况,及维护的重点等。提出村镇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

11、约因素十、熟悉目前村镇规划的主要法规文件内容1、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镇规划标准GB 50188 20073、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年2月14日施行4、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 2013-12-17起施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GB50445 2008 2008年8月1日起施行6、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理 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课题4 村镇总体规划(一)11、 乡镇域规划的含义、核心与重点、内容1、涵义 镇域镇村体系town and village system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群体。

12、乡镇域体系规划 指确定乡镇行政区域内不同层次和人口规模等级以及职能分工的村镇分布和发展规划。是中心镇、集镇和村庄规划的依据。2、 内容(1)确定乡镇域规划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2) 研究分析乡镇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3) 研究确定乡镇行政区域内村镇布点,包括零散自然村的缩并。(4) 研究确定乡镇行政区域内主要村镇的位置、性质、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与发展方向。(5) 统筹安排乡镇域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6) 提出保护乡镇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7) 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12、 乡(镇)域用地总图评价的主要内容(P166、168) P

13、166:乡(镇)域工农业范围、各种用地不利因素,如矿产开采、塌陷、江河湖、地震高烈度、滑坡位移、山坡洼地、建设用地、可耕地的界定等。适宜修建用地基本适宜修建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用地评价 P168: 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布局 确定居民点用地规模和范围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区)13、 理解乡镇域规划中村镇体系布局与各级土地利用规划(具体看P135-137) 与各级土地使用范围的确定相协调 考虑用地的集约性与农村道路网、灌排水体系规划相协调14、 村镇总体规划布局的程序课题5:村镇总体规划(二)15、 村镇的性质、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确定。村

14、镇的性质(P180)村镇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发展方向。(2) 人口规模的确定(P182、183) 人口的计算:(P184-188)(3) 用地规模(P189)1、村镇用地类型 按土地使用主要性质划分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2、影响村镇用地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村镇性质 村镇的人口规模 村镇布局特点 自然地理条件 历史情况、新建项目用地指标等十六、村镇用地综合评价(P197)17、 村镇用地选择的方案比较内容(P200)a、占地情况:占地数量和质量。如耕地(良地、 坡

15、地、薄地)b、搬迁情况: 需要搬迁的居民户数、人口数拆迁的建筑面积,所占用地的生产现状及建设征地后的影响,补偿费用和农业人口的安排情况。c、水源条件: 水的质量、数量、水源距离以及乡镇建设可能产生影响。d、环境卫生条件: 日照、通风、排水、绿化条件,分析各方案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是否有遗留问题,以及由此所产生影响的程度。e、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如公路、水运及水陆联运方面,对内交通:如交通道路是否方便,年运输费用的比较,工程投资是否节省。f、工程设施的合理性比较 道路走向、长度、桥梁座数,给排水管线的走向、长度,是否需要设置防洪工程.j、对原有设备的利用状况 可利用项目和可利用程度h、主要近

16、期建设项目造价比较取舍依据:以上几个方面,以占地和水资源为主要因素,是方案取舍的主要条件.但在某些情况下,其他因素也可能占主要地位,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8、 村镇布局形态与发展方式(1) 布局形态(P204) (1)村镇形态构成要素 公共中心系统 交通干道系统 村镇各项功能活动(2)村镇的用地布局形态 村镇的布局形态,从村镇结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3圈: 第一圈是商业服务中心, 一般兼为文化活动中心或行政中心; 第二圈是生活居住中心,有些尚有部分生产活动内容; 第三圈是生产活动中心,也有部分生活居住的内容。 这种结构层次表现出来的形态大体有三种: 圆块状、弧条状、星指状。(拓展P

17、206)(3) 村镇发展方式 a、由分散向集中发展,联成一体. B、集中紧凑连片发展 C、成组成团分片发展:是较理想的分散布局:生产、生活配套,成组成团的布局。 D、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综合式发展:在多数情况下,以遵循综合式发展模式的途径比较理想。19、 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指对村庄各项建筑进行具体安排 确定建设用地规划、布局和发展方向 确定宅基地标准、容积率等各项住宅建设控制指标 具体布局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设施。 具体布局商业等公共建筑和村办企业的位置、用地规模。 安排村庄防洪等防灾工程设施。课题6:村镇道路工程规划二十、村庄道路规划的主要任务 (1)主要是村镇之间的道路

18、联系,把分散的村镇和主要生产企业相互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 (2)在南方水网地区还包括水路运输,目的是解决村镇之间的货流和客流的运输问题二十一、镇域交通网络规划要点(p220)1. 规划方便畅通的乡镇域道路系统 使村镇之间,村镇与各生产企业之间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并做到内外交通运输系统间的有机衔接。2. 有铁路、公路、水运各项设施在建设的村镇, 要考虑客流量和货运量都有较方便的联运条件,安排好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渡口、桥梁的位置。3、 道路的走向和线形设计要结合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4、 布置道路系统,做到灌、排、路、林、田相结合。5、 镇域内村镇之间的道路宽度,应视村镇的层次和规模来确

19、定。道路宽度:乡镇之间:1012M乡镇至中心村:79M中心村至基层村:56M6、 道路路面设计,要考虑行驶履带式农机具对路面的影响。二十二、村镇道路系统空间布局1、方格式棋盘式2、放射环式3、自由式4、混合式二十三、村镇道路宽度总和的构成、道路横断面类型(P242/244)(1) 构成: 车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绿化带 安排各种管(沟)线(2) 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道路横断面 二块板道路横断面 三块板道路横断面二十四、了解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P246)主要内容: 确定道路中心线的设计标高设计纵坡度、总坡长度选定半径值、配置符合行车技术要求的竖曲线计算各桩号的施工高度标注有关街

20、道交叉口、桥涵及各种构筑物的位置与高程,完成纵断面图 的绘制。二十五、村镇路网类型1、方格式棋盘式2、放射环式3、自由式4、混合式26. 村镇道路整治的原则、主要内容 253-2591、 原则 安全 适用 环保 耐久 经济2、 主要内容道路铺装道路设计路肩陪筑和清理路边杂物街坊路整治:街道两侧外墙的处理道路整治:交通安全设施课题7、8: 村镇基础设施规划27. 村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265-2711. 基础配套设施 2. 环保基础设施 3.文体基础设施4. 娱乐基础设施5. 商业网点基础设施28. 村镇集中式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27429. 村镇用水量预测、给水管网系统布局形式

21、 277 287 28830. 村镇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292 2931.确定排水量(生活、生产、雨水量)2.排水体制3.排放标准4.排水系统布置(污水管道、雨水管道、 管网、防水沟的 布置)5.污水处理方式确定雨污排放和污水治理方式,提出雨水导排系统清理、疏通、完善的措施;提出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整治、建设方案;提出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位置、规模及建议;确定各类排水管线、沟渠的走向,确定管径、沟渠横断面尺寸等工程建设要求;雨污合流的村庄应确定截流井位置、污水截流管(渠)走向及其尺寸。年均降雨量少于600毫米的地区可考虑雨污合流系统。31. 村镇给排水整治的主要内容 303-317

22、给水设施整治的主要内容水源 清理整治现有水源地保护范围内污染源或 根据整治需要选择新水源。选择新水源时,进行水质勘察,水质符合相关要求,水量充沛,无条件地区收集雨水或雪水作为水源。给水方式 村庄靠近城市或集镇的,应优先选择城市或集镇的配水管网延伸供水。 村庄距离城市、集镇较远或无条件的,应建设给水工程,联村、连片供水,或单村供水。给水处理工艺 原水含铁、锰量超标,采用曝气氧化工艺 原水含氟量超标,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法混凝沉淀工艺。 原水浊度超标,采用慢滤或接触过滤工艺,或采用两级粗滤加慢滤或混凝沉淀工艺。 原水藻类,氨氮或有机物超标,采用在混凝沉淀工艺前增加预氧化工艺或在混凝沉淀工艺后增加活性

23、碳深度处理工艺。现有设备设施、管道排水设施整治主要内容 确定排放标准 整治排水收集系统 污水处理设施32. 村镇供电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319 预测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的供电负荷; 确定电源和电压等级; 布置供电线路; 配置供电设施。33. 村镇防灾减灾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整治要求 340村镇防灾减灾规划主要内容消防规划防洪规划抗震规划防风规划防控传染病流行规划课题9村镇公共中心与工业区规划34. 村镇公共中心重构的理论基础 366 增长极理论与镇村级增长极选择 中心地理论及门槛人口的衡量 中心村镇的区位和产业选择35. 公共中心布局的基本原则、空间布局形式、布局要点 367-3691、基本原则用地

24、要求:紧凑性、完整性、弹性功能布局要求:整体性与综合适应、便捷、美观、经济。2、空间布局形式沿街布置 沿主干道两侧、单侧、“半边街”、“商业步行街”布置组团式布局:市场街、“带顶”市场街布局广场式布局 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二面围合、三面开放3、布局要点深入分析建设现状,解决现状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扩建、新建用地的筛选。村镇规模一般较小,布局应紧凑,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节约用地和投资。协调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用地布局中的重点,相互联系方便,避免干扰,保护环境。选好村镇镇区中心、主要公共建筑以及集贸市场等的用地位置。规划结构清晰,道路组织明确,内外交通便捷。各项公用工程设施系

25、统合理,用地选址恰当。结合自然条件和使用功能,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确定近期建设安排,力求紧凑合理,减少投资,切实可行.并能适应各阶段的发展需要,留有发展余地。36. 村庄公共活动场所整治的主要内容 392-387公共活动场所宜靠近村委会、文化站及祠堂等公共活动集中的地段,也可以根据自然环境特点,选择村庄内水体周边、坡地等处的宽阔位置设置。公共活动场地上下台阶应设置缓坡,方便老年人、残疾人使用。已有公共活动场所的村庄应充分利用和改善现有条件,满足村庄居民生产生活需要。无公共活动场地的村庄或公共活动场所缺乏的村庄,应改造利用村内现有闲置建筑用地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主要整治方式,严禁以侵占农田、毁林填

26、塘等方式大面积新建公共活动场所。公共活动场地整治时应保留现有场地上的高大乔木及景观良好的成片林木、植被,保证公共活动场地良好环境。公共活动场地可配套设置坐凳、儿童游玩设施、健身器材、村务公开栏、科普宣传及阅报栏等设施,提高综合使用功能。公共活动场地应平整、畅通、无坑洼、无积水、雨雪天不淤泥,便于使用,条件允许的村庄可设置照明灯具。公共活动场地可兼作村庄避灾疏散场地使用37. 村镇工业区布局形式 394 课题10: 村镇居住区规划38. 村镇居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 403-4041.根据村镇总体规划确定居住区用地的空间位置及范围(注意与之相连的周围环境)。2.根据居住人口数量确定居住区规模、用地大

27、小。3.拟定居住区内建筑类型、规模与布局居住建筑类型 公共建筑类型 规模大小与布置位置4.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及其连接方式5.拟定公共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大小6.拟定绿化用地、老人、儿童活动用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形式。7.拟定给排水、煤气、供配电等相关工程规划设计方案。8.根据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以及预测、估计。39. 理解居住区规划的“邻里单位”理论 411科拉伦斯佩里的“邻里单位”的理论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科拉伦斯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的理论: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邻里单位六条基本原则:1.邻里单位周围为道路所包围,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的内部;

28、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单位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40.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 412-4141.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由居住区住宅组群住宅庭院三级结构组成。2.村镇居住区一般由镇区道路或自然分界线围合而成,区内配有一套公共服务设施,是一个相

29、对独立的社会单位。3. 规划居住区的住宅组群或住宅庭院4、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行列布置周边布置混合布置自由式布置4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4051.实用要求2.环境要求3.安全要求4.经济要求5.美观要求42.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43. 居住区空间布局与环境设计 415-4191. 采取多种创作手法, 形成优美宜人的外部空间环境。2.要立足于居住区全局,搞好景观路线和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3.顺应村镇居民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 形成多层次的休闲游乐户外活动空间。4.将环境保护和环境美化密切结合起来44. 居住区道路功能分级、主要干道的基本布局形式,理解“畅而不通”的理念 433-4361.道路功能分级 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 第二级:居住区组团级道路 第三级:宅间小道45. 村庄整治和建设公共休憩场所的原则 442只要“有”,不在于雕梁画风、亭台楼阁;找准位置,别闲着设施;多用房前屋后边边角角的空闲地,不要动用整块土地;建小的,不建大的; 建简单的,不搞复杂的 要“绿”的,不要 “白” 的;要“乡下” 的,不要“城里”的。课题11村镇环境保护46.村镇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452-4571、村镇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