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11.ppt_第1页
细胞生物学11.ppt_第2页
细胞生物学11.ppt_第3页
细胞生物学11.ppt_第4页
细胞生物学1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核糖体(ribosome),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都是用光晶体学展示了核糖体的结构以及他们是怎样在原子水平上发挥作用的。这项研究可以很快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今天的抗生素药品治疗很多疾病,主要是通过阻止细菌核糖体发挥作用。,第一节 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一、核糖体概述 早在40年代初,就有人发现细胞内有一种颗粒状结构与蛋白质合成有关,1955年,Palade研究了这种颗粒的性质。故历史上曾有所谓“Palade颗粒”之称。直到1958年,Roberts才根据这种颗粒组成成分的性质,提出了

2、核糖核蛋白体的概念,简称核糖体或核蛋白体(ribosome),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工作台”。 核糖体呈颗粒状,有较强的嗜碱性。大小不等,平均直径约在23nm-25nm左右,个别小的只有8nm,大的可达30nm 。存在数量与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有关,可以从几百个到数万个不等。一般每个细菌细胞中约含有16103个,每个真核细胞约含1106个。 分布特点:核糖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目前仅发现极少特化细胞(无核红细胞)无此结构。因此人们认为核糖体是细胞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结构。,二、核糖体的类型与成分,1 按位置分:附着核糖体(膜面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 2 按结构组成分:70S核糖体和80S核糖体

3、。 主要成分: r蛋白质:40%,核糖体表面 rRNA:60%,,核糖体内部,附着的核糖体和游离的核糖体在结构与化学组成上是完全相同的,区别是所处位置不同,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也不一样。,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核糖体成分的比较,三、核糖体的结构,将纯化的r蛋白与纯化的rRNA进行核糖体的重装配,可进一步显示核糖体中r蛋白与rRNA的结构关系。在重装配过程中,某些蛋白质必须首先结合到rRNA上,其他蛋白才能装配上去,即表现出先后层次。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也反映核糖体在体内装配的情况。核糖体的重装配不需要其他大分子的参与,是一个自我装配的过程。,E.coli核糖体小亚单位中rRNA与r蛋白的相互关系

4、示意图 线条表示相互作用及作用力的强(粗线)与弱(细线),离子交换树脂可分离纯化各种r蛋白,结果显示: 同一生物中不同种类的r蛋白的一级结构 均不相同,在免疫学上几乎没有同源性 不同生物同一种类r蛋白之间具有很高 的同源性, 序列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说明在不同物种的细胞中,核糖体可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并在进化上是非常保守的,16SrRNA的二级结构具有更高的保守性:,核糖体小亚单位rRNA的二级结构 (a) E.coli 16S rRNA;(红色为高度保守区) (b) 酵母菌18S rRNA,它们都具有类似的40个臂环结构(图中140),其长度和位置往往非常保守;P、E分别代表仅在原核或真

5、核细胞中存在的rRNA的二级结构。,两个亚基都由长链RNA组成,图中分别用橙色和黄色表示,蛋白质点缀在其中,用蓝色表示。,核糖体上具有一系列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结合位点与催化位点: mRNA的结合位点,于小亚单位:(16SrRNA的3端有一段顺序同多数原核生物的mRNA(AUG上游3-9个碱基)的核糖体结合位点有互补关系) A位点:与新掺入的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又称氨酰基位点。 P位点: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又称肽酰基位点。 E位点(exit site):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tRNA的结合位点。 延伸因子EF-G的结合位点及催化位点:催化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 (催化P位上肽酰

6、tRNA的羟基与处在A位上氨酰基tRNA的氨基之间形成肽链),并和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到P位点有关。位于大亚基上 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其它起始因子、延伸因子和终止因子的结合位点,四、核糖体蛋白质与rRNA的功能,核糖体蛋白 很难确定哪一种蛋白具有催化功能: 在E.coli中核糖体蛋白突变甚至缺失对蛋白质合成并没有表现出“全”或“无”的影响。 多数抗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突变株,并非由于r蛋白的基因突变而往往是 rRNA基因突变。 在整个进化过程中rRNA的结构比核糖体蛋白的结构具有更高的保守性。,在核糖体中rRNA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其主要功能是: (1)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 (2)为tR

7、NA提供结合位点(A位点、P位点和E位点); (3)为多种蛋白质合成因子提供结合位点; (4)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参与同mRNA选择性地结合以及在肽链的延伸中与 mRNA结合。 (5)核糖体大小亚单位的结合、校正阅读、无意义链的校正、以及抗菌素的作用等都与rRNA有关。,r蛋白在翻译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rRNA折叠成有功能的三维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在蛋白质合成中,核糖体的空间构象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某些r蛋白可能对核糖体的构象起“微调”作用; 在核糖体的结合位点上甚至可能在催化作用中,r蛋白与rRNA共同行使功能。,第二节 多聚合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一、多聚核糖体 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

8、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或polysome)。 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进行多肽合成,对mRNA的利用及对其数量的调控更为经济和有效。,A:多聚核糖体模式图;B:原核细胞的多聚核糖体电镜图,示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C:真核细胞的多聚核糖体电镜图,二、蛋白质的合成,(一)肽链合成的起始 1、在mRNA起始密码AUG上游有长达6个碱基的核糖体结合序列(SD序列)可与核糖体小亚单位中的16S rRNA的3端碱基配对,使mRNA与30S的核糖体小亚单位结合,接着甲酰甲硫氨酸tRNA的反密码子识别并与mRNA的AUG配对形成起始复合物(在起始因子的帮助下)。,2、核

9、糖体50S大亚单位与起始复合物中的30S亚单位结合,形成70S的完整的核糖体与mRNA的起始复合物。甲酰甲硫氨酸tRNA分子占据核糖体的P位点(肽酰位)并通过其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起始密码配对,确定读码框架。,(二)肽链的延伸,延伸因子EFTu将氨酰tRNA安置到A位点,到位后,结合在EFTu上的GTP水解,EFTu连同结合在一起的GDP离开核糖体。(EFTu不与甲酰甲硫氨酸tRNA反应,因此起始的tRNA不能送到A位,而甲硫氨酸tRNA和其他的氨酸tRNA都可与EF一TU结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间的AUG不能被起始的tRNA识读。)由肽酰转移酶催化形成二肽酰RNA,移位需要延伸因子EF一G

10、及结合在EFG上的GTP水解。肽酰tRNA从A位转移到P位,mRNA移动3个核苷酸的距离。原P位点无负载的tRNA移到E位点后脱落A位点空出。,2009年10月16日Science发表了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由Venki Ramakrishnan主持的研究小组首次获得核糖体与延伸因子(elongation factor G,EF-G)结合的图片。,(E and P show where tRNAs line up. DC = decoding center, where the tRNAs match up with the mRNA. PTC = peptidyl transferase

11、center, where the protein grows. EF-G = elongation factor G, which moves the assembly line along. ),(三)肽链的终止 如A位是UAA、UGA、UAG,氨基酰 tRNA通常不能结合到核糖体上,释放因子RF1可识别UAA或UAG,RF2识别UAA或UGA。A位点的终止密码与释放因子结合,活化肽链转移酶,水解P位点的多肽与tRNA之间的连键,水代替了氨基成为活化肽酰基的受体,多肽脱离核糖体,核糖体随即离解成30S和50S亚单位。,三、RNA在生命起源中的地位,RNA可能是生命起源中最早的生物大分子。 三种生物大分子,只有RNA既具有信息载体功能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由RNA催化产生了蛋白质。 DNA代替了RNA的遗传信息功能(DNA双链比RNA单链稳定;DNA链中胸腺嘧啶代替了RNA链中的尿嘧啶,使之易于修复) 。 蛋白质取代了绝大部分RNA酶的功能(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多样性与构象的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