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动控制理论,教材:自动控制理论王孝武,方敏,葛锁良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6,参考书: 自动控制理论(第五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 现代控制工程 绪方胜彦著,科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 孙虎章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葛锁良老师课件,主讲教师: 平兆武,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化系,自动控制理论,研究对象:,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连续系统,主要内容:,1、建模,2、分析,3、校正,第7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7.1引言,连续时间系统:简称连续系统。是指控制系统中所有的信号都是时间变量t 的连续函数。,离散时间系统: 简称离散系统。是指系统中有一处或几处信号是脉冲序列形式
2、或数字序列形式,这些信号只在离散的时刻上有值。,一、 离散控制系统的结构,计算机控制系统,将A/D看作理想开关, D/A等效为保持器,离散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的介绍见课本292页。,离散系统的分类: 采样器输出信号的幅值与输入信号的幅值之间满足线性关系,并且系统中的连续部分为线性的,称为线性离散系统; 采样器在系统的闭合回路之外,或者系统中不存在闭合回路,称这样的离散系统为开环离散系统; 采样器在系统的闭合回路之内,称为闭环离散系统。,二、 离散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采样器的工作方式: 周期采样(等速采样):指一个采样器的采样时刻是等间隔的。 同步采样:指系统中两个或
3、以上的采样器的采样周期相同,并且相位上同步。 多速采样:指系统中两个或以上的采样器分别按不同的采样周期工作。,本章仅讨论线性定常离散系统。且所有采样器均以同步采样、周期采样的方式工作。,离散系统的研究方法:,模型方法:,校正方法:,分析方法:,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时域法,稳定性分析 瞬态性能分析 稳态误差计算,用连续系统的校正方法设计数字控制器 直接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结构图,7.2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能否保证信号不失真地传递? 也就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使得,在离散控制系统中,由于采样器和保持器的存在,信号传递过程需要不断将连续信号变成离散信号,同时也要将离散信号变成连续信号。,这就是
4、信号的采样与恢复问题。,问题:,一、采样过程及采样信号的表示,:采样周期,:采样持续时间即脉冲宽度,:采样频率,:采样角频率,数学描述为,数学描述为,输出采样信号可看成是一串理想脉冲序列,其强度等于相应瞬间e(t)的数值,定义理想脉冲序列,考虑到当t0时,e(t)=0,所以,理想采样器相当于一个脉冲调制器,数学描述为,考虑到当t0时,e(t)=0,所以,例7-2,例7-1,设,求,设,求,二、 采样信号的拉氏变换,对采样信号 进行拉氏变换,变换后的象函数记为 ,即,(1),表示了 与 之间的关系,表示了 与 之间的关系,傅里叶级数展开,三、 采样信号的频谱,连续信号 的傅氏变换为 ,称 为 的
5、幅值谱,它表示构成 的所有不同角频率正弦分量的幅值与角频率的函数关系。,设 是具有有限带宽的非周期连续信号,其幅值谱为:,是该连续频谱的最大角频率,在信号分析理论中知道,当 为周期信号时, 是 的离散函数,所以 是一个离散频谱;当 为非周期信号时, 是 的连续函数,则 是一个连续频谱。,令,求采样信号 的频谱 :,由,是以采样角频率 为周期的无穷多个频谱之和,它的主分量与连续信号频谱 形状一致,仅在幅值上变化了1/T倍。若采用理想的低通滤波器,可以恢复原来的连续信号的频谱。,T,由于采样信号频谱中的各分量之间存在混叠,各分量叠加后的频谱由图中的红色线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用理想的低通滤波器,
6、也无法恢复原来连续信号的频谱。,连续信号经采样后能够不失真地恢复,需要两个条件。,采样定理的条件也可表示为:,四、 采样定理,五、 采样周期的选取,采样周期 T 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必须满足采样定理(最基本的要求)。,太大(T太小),实现困难(硬件上的困难、软件实现的困难),会增加不必要的开支。,在一般的过程控制系统中:,六、 信号的恢复,理想低通滤波器F(s)的幅频特性:,经过理想滤波器,脉冲信号能恢复成原来的连续信号。 但是,在现实中理想滤波器是无法实现的。工程上通常采用接近理想滤波器性能的保持器来代替。,信号保持过程是将采样脉冲序列转换成连续
7、信号的过程。实现信号保持过程的元件称为保持器。,从频域上看,保持器的任务是把采样信号频谱中的高频分量全部滤掉,只保留频谱的主分量,也就是恢复连续信号的频谱。,不同的插值算法或者不同的滤波性能就形成了不同的保持器。,从时域上看,保持器的任务是在采样信号各采样时刻之间进行插值,恢复连续信号;具体地讲,就是根据 计算出 在 之间的值 。,1. 保持器的数学描述,保持器是具有外推功能的元件,它利用 以及 k 以前各时刻的采样值 外推求得 。,使用多项式外推公式:,取 m=0, 称为零阶保持器,- 称为m阶保持器,取 m=1, 称为一阶保持器,2. 零阶保持器,(1)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2)零阶保持
8、器的频率特性,(3)零阶保持器的实现,步进电机、寄存器、D/A转换器、,具有容易实现及延迟时间小等优点,在离散控制系统中是应用 最广泛的一种保持器。,7.3 Z变换与Z反变换,一、 Z变换的定义,进行拉氏变换:,在E*(s)中含有因子eTS,是s的超越函数,而不是有理函数,因此引入新的变量z,令,称E(z)为e*(t)的Z变换,记作,1级数求和法,就是直接利用Z变换定义的计算方法。,二、 Z变换的计算,不同的e(t),采样后e*(t)有可能是相同的,可以得到相同的E(z)。所以,Z变换只是对采样点上的信息有效,只要e*(t)相同,E(z)就相同,但采样前的e(t)可以是不同的。,这是一个公比为
9、z-1的等比级数,当z-1 1时,级数收敛,可写成闭合形式:,求单位阶跃信号的Z变换,设e(t)=1(t),其采样信号为,由Z变换定义,解:,在所有采样时刻有:,例7-,单位脉冲函数 的Z变换?(课本例7-4),单位理想脉冲序列 的Z变换?(课本例7-6),思考:为什么与单位阶跃信号的Z变换相同?,设 , 求Z变换E(z),其中 为常数。,这是一个公比为 的等比级数,当 时,级数收敛,可写成闭合形式,例7-,2部分分式法,在控制系统中,连续函数 常常是以拉氏变换形式 给出的,已知 求 的Z变换,采用部分分式法较为方便。,计算步骤:,例7-5,设 ,求E(s)的Z变换。,能否将 代入E(s)求E
10、(z)?,是表示与E(s)对应的e(t)的采样函数e*(t)的Z变换。,3留数法,已知连续函数e(t)的拉氏变换E(s)及其全部极点 ,则e(t)对应的Z变换可通过下面的留数计算公式求得,即,式中, 为彼此不相等的极点个数。且 为 阶重极点。,1.线性定理,证明:,三、 Z变换的基本定理,设正弦信号 e(t)= sint (t0),求z变换E(z)。,解:,例7-,2. 实数位移定理,证明:,(j=k-n),由于j0时,e(jT)=0,所以有,已知e(t)=1(t-T),求它的Z变换函数E(z)。,解:,例7-7,3.复数位移定理,证明:,根据Z变换定义,已知e(t)=te-at,求Z变换E(
11、z)。,例7-8,4. z域微分定理:,证明:,两边对z求导数,同理可推出:,5. z域尺度定理,证明:,若e(t)的Z变换为E(z),且E(z)在z平面的单位圆上没有二重以上极点,在单位圆外解析.则,6.终值定理,证明:,终值定理可以用来计算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证明:,7. 初值定理,求 的初值和终值。,解:,例7-9,从z域函数E(z),求时域函数e*(t), 叫做Z反变换。记作,Z反变换只能给出采样序列 或采样函数 , 而不能提供连续函数 。也就是说,通过Z反变换得到的仅是连续函数在各采样时刻上的值。,注意:,或,幂级数法(长除法),部分分式法,留数法,四、 Z反变换的计算,通常E(z
12、)是z的有理函数,可表示为两个z的多项式之比,用分母去除分子,并将商按z-1的升幂排列,比较Z变换的定义,此法在实际中应用较为方便,缺点是要得到e(kT)的一般表达式较为困难。,1.幂级数法(长除法),试求其z 反变换。,解:,例7-10,2.部分分式法,部分分式展开法是将E(z)展成若干个分式和的形式,而每一个分式可通过查表得出所对应的时间函数e(t),并将其转变为采样信号e*(t)。,注意:,解:,首先将E(z)/z展开成部分分式,查表有,例7-11,解:,查表得,离散化得,例7-12,根据复变函数中的留数定理,其中,极点 处的留数计算公式为:,3. 留数法,例7-13,7.4 离散系统的
13、数学模型,为了便于对离散系统进行分析和校正,首先需要建立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离散系统的动态过程,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结构图,一、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及其求解,1.差分的定义,设连续函数为e(t),采样后为e(kT),通常为方便起见,记为,差分可分为前向差分和后向差分两种。,定义:,2.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对于输入、输出均为采样信号的线性定常离散系统,动态方程除了含有输入输出变量外,还有它们的各阶差分,则此方程为差分方程。差分方程分为前向差分方程和后向差分方程。,前向差分方程:,式中:,后向差分方程:,3.建立差分方程的方法,实际的离散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是连续的物理系统,由
14、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求差分方程时,若采样周期足够小,就可以用差分近似表示微分来实现离散化。,用前向差分近似表示微分,用后向差分近似表示微分,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求离散后的前向差分方程。,解:,代入微分方程,有,整理后得,例7-14,4. 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迭代法,初始条件,试用迭代法求输出序列,已知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且输入序列,解:,差分方程的递推关系为,由初始条件,递推得到,例7-15,Z变换法:通过Z变换将时域中的差分方程转化为z域中的代数方程,求出代数方程的解,再经Z反变换获得方程的时域解。,用Z变换法解差分方程: c(k+2)+3c(k+1)+2c(k)=0 初始条件c(0)=
15、0,c(1)=1,求c(k)。,解:,对方程两边进行Z变换,代入初始条件并化简,将C(z)/z展开部分分式:,例7-16,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已知输入序列 ,初始条件c(0)=c(1)=0,求输出响应c(k)。,解:,对前向差分方程两边进行Z变换,得到,,且初始条件为零 ,得到,求得,例7-17,二、 脉冲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离散系统,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采 样信号的Z变换与输入采样信号的Z变换之比。,脉冲传递函数为,已知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G(z)和输入采样信号的Z变换 R(z),在初始条件为零时的输出采样信号为,1. 脉冲传递函数定义,对于大多数实际系统来说,其输出往往是连续信号c(t)而不
16、是采样信号C*(t)。这时,无法求脉冲传递函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输出端虚设一个采样开关,它与输入端采样开关一样,以周期T同步工作。,如果系统的实际输出比较平滑,在采样点处无跳变,且采样周期很小,那么我们就可以用c*(t)来近似描述系统的实际输出c(t)。可见,用脉冲传递函数分析系统,只能给出实际输出c(t)在采样时刻的值。,说明:,2. 采样函数拉氏变换的两个重要性质,有,令,由采样函数的拉氏变换,证明:,性质2 采样函数的拉氏变换 与连续函数的拉氏变换 相乘后再离散化,有下式成立,由性质1,证明:,由采样函数的拉氏变换,3. 关于脉冲传递函数的几点讨论,和 之间的关系,和单位脉冲响
17、应 之间的关系,与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之间的关系,(性质2),4. 求脉冲传递函数的方法,(2)已知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 ,化成部分分式并查表求出,(3)已知系统的差分方程,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情况下进行Z变换求,例7-18,解:,离散序列,三、 离散系统的结构图化简,与连续系统结构图相比较,离散系统的结构图需要考虑采样开关的位置。由于采样开关所处的位置不同,连续系统的结构图等效变换规则不能直接使用。,1. 开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1) 串联环节之间有采样器的情况,结论可以推广到n个环节串联,且环节间均有同步采样器分隔的情况。,(2)串联环节之间无采样器的情况,式中, 表示G1(s)和G2(s)
18、 相乘后进行Z变换。显然,结论可以推广到n个环节串联,且环节间没有采样器分隔的情况。,(3) 有零阶保持器时的情况,系统连续部分的传递函数为,零阶保持器,可以采用部分分式法求出。,(4) 连续信号直接进入连续环节时的情况,故只能求得输出采样信号的Z变换表达式 而得不到 ,因而无法求得脉冲传递函数 。,具有零阶保持器的开环采样系统中,试求开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G(z)。,解:,不加零阶保持器时,例7-19,2. 闭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在连续系统中,闭环传递函数与相应的开环传递函数之间有着确定的关系,所以可用一种典型的结构图来描述一个闭环系统。而在采样系统中,由于采样开关在系统中所设置的位置
19、不同,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下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离散系统结构图:,闭环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G(z),消去B(z)、E(z),可以得到:,令d(t) = 0,列写变量之间关系方程:,到 之间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离散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到 之间的误差脉冲传递函数,扰动d(t)作用下的输出,令 r(t) = 0,列写变量之间关系方程:,离散化:,系统的全响应,在计算闭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离散系统连续部分的结构相同,采样开关位置不同,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也就不同。因此,不能用连续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Z变换来求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即,对于输入信号r(t)不经过采样开关,直接输入连续
20、环节的情况,由于系统中不存在r*(t),无法计算脉冲传递函数(z),只能得到C(z)。,考虑下图给出的一种闭环采样系统,求C(z)。,离散化:,离散化:,解,例7-20,例7-21,单回路离散系统(可直接写出C(z)表达式,见课本328页),3. 多回路离散系统结构图计算,对于比较复杂的多回路离散系统,通常需要根据结构图列写方程来求解系统总的脉冲传递函数。可以利用系统中离散变量的Z变换函数列写方程;也可以根据系统中各变量的拉氏变换之间的关系列写方程,再进行离散化。对所列方程组消去中间变量,即可求出闭环脉冲传递函数或输出C(z)。,例7-22,解:,方法1 将图中的所有信号用其拉氏变换函数表示,
21、再根据变量之间的传递关系列写方程:,解:,方法1 将图中的所有信号用其拉氏变换函数表示,再根据变量之间的传递关系列写方程:,方法2 将图中每个采样开关后面的采样信号用其Z变换函数表示,直接列写各采样信号的Z变换函数之间的关系方程。要注意正确列写两个采样开关之间的脉冲传递函数。,经整理,求得脉冲传递函数,消去中间变量 ,,闭环离散系统的结构图如图。试计算输出采样信号的Z变换 。,解:,根据图中采样开关之后的采样信号Z变换函数直接列写方程。,消去中间变量E(z),得到,例7-23,7.5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线性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基于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中的位置,若闭环特征根全部位于虚轴以
22、左,则系统稳定。那么,如何根据线性离散系统的闭环特征根在z平面上的位置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呢?,一、 从s平面到z平面的映射,令复变量 :,二、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例7-24,试分析图示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故闭环系统稳定。,(1)朱利稳定判据,朱利(Jury)判据是直接在z平面使用D(z)=0的系数判稳的代数判据,与连续系统的赫尔维茨判据类似。,利用特征方程的系数构造2n-3行,n+1列朱利阵列:,三、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定判据,例7-25,设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试判断系统稳定性。,朱利阵列,满足,不满足,故闭环系统不稳定。,缺点:系统不稳定时,不能确定系统有几个闭环特征根
23、位于单位圆外。,(2)w平面的劳斯稳定判据,z平面到w平面的映射,w变换 (或称双线性变换):,令,1)求出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 D(z)=0;,W域判稳的步骤:,2)对D(z)=0 进行w变换,整理后得D(w)=0;,3)应用劳斯判据判断离散系统的稳定性。,设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试判断系统稳定性。,解:,将 代入特征方程,两边同乘(w-1)3,化简后得,计算劳斯表,第一列有两次符号改变,说明有两个根在W平面的右半平面,或者说有两个根在Z平面的单位圆之外,系统不稳定。,例7-26,应用:判断离散系统的稳定范围,见课本例7-30。,讨论:采样周期和保持器对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P337),与连
24、续系统一样,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系统零极点分布、开环增益和延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但同时还受到采样周期T的影响。,对于离散系统,当采样周期一定时,增大开环增益会使系统稳定性变坏甚至不稳定;当开环增益一定时,加大采样周期会使系统稳定性变坏甚至不稳定。,系统中的零阶保持器也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当采样周期T较小时,有无保持器对系统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是当T较大时,保持器将产生较大的相位滞后,从而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离散系统分析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一、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性能,解:,7.6 离散控制系统的瞬态性能分析,例7-27,近似系统的实际输出,分析系统的瞬态性能,单位阶跃
25、响应表达式,超调量,调节时间,二、 用z变换法分析离散系统的局限性和条件,问题:用z变换法只能求出系统在采样时刻的输出值,得到的是 ,是否只要将 在采样点上的值连接起来就是c(t)呢?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例7-28,2)用拉氏变换求系统实际的输出信号c (t):,1)用z变换法求c*(t):,因为连续环节 对输入脉冲序列e*(t) 不具有平滑作用,所以在采样点处出现跳变。若G(s) 的极点个数比零点个数多两个以上,即满足条件:,则连续输出信号c(t)在采样点不会产生跳变,这时,将c*(t)在采样时刻的值光滑连接起来可以近似表示c(t),否则会产生很大的误差。,若在图示系统中加入零阶保持器,由
26、于零阶保持器可以近似表示为一阶惯性环节,这时就可以满足条件。,讨论:,使用z变换法无法求得c(t)在采样间隔中的值。若要获得在采样间隔中的信息,可以采用扩展z变换法或称修正z变换法。,设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信号r(t)=1(t), 且(z)无重极点时,有,三、 离散系统闭环极点分布与瞬态响应的关系,瞬态响应分量 是收敛还是发散、单调还是振荡,完全取决于极点pi在z平面上的位置,下面分几种情况进行讨论。,1)当pi为正实数时,,2)当pi0为负实数时,,正、负交替变化,振荡周期2T,角频率/T,当 时,为发散的脉冲序列;当 时,为衰减的脉冲序列,极点越靠近原点,衰减越快。,振荡角频率
27、 , 越大,振荡频率越高。,3)当pi和pi+1为一对共轭复数极点时,对应的瞬态分量为,当 时,为发散振荡的脉冲序列;当 时,为等幅振荡的脉冲序列;当 时,为衰减振荡的脉冲序列,极点越靠近原点,衰减越快。,上面所作的定性分析说明: 系统的极点位于z平面单位圆内,则该极点所对应的瞬态分量总是衰减的,极点离原点越近,衰减越快。 极点在单位圆内正实轴上为单调衰减;在单位圆内负实轴上以角频率/ T正负交替衰减。 极点在单位圆内、为共轭复数时,以角频率i/ T 按照余弦规律振荡衰减,并且,复数极点位于左半z平面所对应的振荡频率要高于右半z平面。,所以,在设计离散系统时,应将闭环极点安置在z平面右半平面的
28、单位圆内,并且尽量靠近原点,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瞬态响应速度,并且减少高频振荡的幅值和频率。,若离散系统的闭环极点均位于坐标原点,闭环脉冲传递函数有如下形式:,当r (t) =(t)时,这样的离散系统可以具有无穷大的稳定度,且瞬态过程在有限个采样周期内结束,这是离散系统特有的情况,称为有限时间响应系统(最少拍系统)。,例7-29,设,表明从第2拍开始,系统进入稳态,过渡过程在有限时间结束。,7.7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对于离散系统来说,影响稳态误差的因素除了系统连续部分的结构、参数和外部输入信号外,稳态误差还与采样开关的位置、采样周期的大小有关。,一、 利用终值定理求稳态误差,稳态误差定义
29、为:,若E(z)的全部极点在z平面的单位圆内(或在z=1处)。则由终值定理求得,二、 离散系统的型别与静态误差系数,将开环脉冲传递函数G(z)中包含的z=1极点个数定义为系统的型别。,1.当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的稳态误差,定义静态位置误差系数,可见,当 时,有 , 则,2. 当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的稳态误差,定义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可见,当 时,有 , 则,3. 当输入信号为单位加速度函数时的稳态误差,定义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可见,当 时,有 , 则,系统静态误差系数、稳态误差与典型输入、系统型别之间的关系,已知采样系统结构如图所示。采样周期T=0.2秒,输入信号,试用静态误差系数法,求
30、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解:,例7-30,为应用终值定理,须判别系统的特征根是否在单位圆内。特征方程:,两个闭环极点 ,系统是稳定的。,整理得到,7.8 根轨迹和频率特性在离散系统分析中的应用,1. 根轨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根轨迹方程),可以用连续系统根轨迹的作图法则,作出离散系统的根轨迹。需要注意的是,在连续系统中,决定系统临界稳定状态的是根轨迹与s平面虚轴的交点,而在离散系统中,决定系统临界稳定状态的是根轨迹与z平面上单位圆的交点。,2. 频率特性法,首先利用w变换将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变成,称为虚拟频率。,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相频
31、特性曲线,按照绘制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可以用连续系统中的分析方法判断离散系统的稳定性,计算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确定静态误差系数,以评价系统的瞬态性能和稳态性能。也可以用尼柯尔斯图求得闭环频率特性,然后计算系统的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及带宽等频域性能指标。,虚拟频率 和实际频率 之间具有关系:,7.9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线性定常离散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性能指标有两类:,第一类指标与连续系统的大致相同,包括瞬态性能指标、稳定裕量、静态误差系数、频域性能指标等。瞬态性能指标有时也通过闭环主导极点的位置或阻尼比的形式给出。,第二类指标是离散系统特有的,要求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具有零稳态误差和
32、最小时间响应。,与连续系统一样,离散系统也可以采用串联校正、局部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几种方式。本节介绍串联数字控制器的设计。,一、 数字控制器的模拟化和离散化设计方法,1. 直接采用连续系统的设计方法,由于连续信号经采样后再经过保持器可恢复连续信号,因此,采样器与相邻保持器的作用可忽略,这时离散系统可以等效为连续系统。只要按照连续系统的校正方法求出连续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Gc(s),然后进行离散化。,若采样周期T取的很小,也可以近似为,2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方法,用离散化方法设计数字控制器,首先需要对系统中的连续部分离散化,求出未校正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然后选择合适的D(z)使校正后的系统
33、满足设计要求。离散化设计方法可以有以下三种:,z域的根轨迹设计法,w域的频率特性设计法,z域的直接设计方法,连续系统校正方法在离散系统中的推广,根据离散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确定(z)或e(z),然后利用公式求出D(z)。,或者,根据离散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确定(z)或e(z),然后利用公式求出D(z)。,或者,(z)应把G(z)在单位圆上及单位圆外的零点作为自己的零点,当G(z)中含有因子z-1 时,要求(z)也含有相同个数的z-1因子;,e(z)应把G(z)在单位圆上及单位圆外的极点作为自己的零点;,D(z)应是有理多项式分式,其极点的数目应大于等于零点的数目;(z)中分母分子多项式次数差应
34、大于G(z),二、 最少拍无差系统的设计,称一个采样周期为一拍。所谓最少拍无差系统是指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能够以有限拍结束响应过程,且在采样时刻上无稳态误差的离散系统。,常见的典型输入信号及其Z变换:,最少拍无差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选择闭环脉冲传递函数(z)或e(z),使系统在典型输入作用下,经最少采样周期后能使输出序列在各采样时刻的稳态误差为零。然后根据(z) 、 e(z)确定所需要的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是不含 因子的 多项式。,使稳态误差为零的条件是e(z)中包含有 的因子,即,F(z)为不含 因子的多项式。如果G(z)不含延迟环节z-1及Z平面单位圆上或单位圆外的零极点
35、,则可以取F(z)=1。,1. 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即m = 1, A(z) = 1,调节时间,可以取,2. 输入为单位斜坡信号,即m = 2,调节时间,可以取,调节时间,3. 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信号,即m = 3,可以取,设单位负反馈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连续部分和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分别为,其中采样周期为T=1(s)。若要求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时实现最少拍控制,试求出数字控制器脉冲传递函数D(z)。,例7-31,单位斜坡响应的瞬态过程在第二拍结束。从第二拍开始,采样时刻的稳态误差达到零。,与连续系统一样,离散系统所要研究的问题也主要包括模型方法、系统性能分析方法和校正方法。为了保证连续信号经采样后
36、能够恢复,要求采样频率必须大于等于原连续信号所含有的最高频率的两倍,即满足香农采样定理。信号恢复需要的理想滤波器一般通过零阶保持器近似实现。,描述离散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是差分方程,经过Z变换可以获得离散系统的z域模型,即脉冲传递函数,其重要作用与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相同。由于离散系统中采样开关配置的多样性,离散系统不具有连续系统结构图化简的一般规则。由离散系统的结构图求脉冲传递函数一般可通过列写变量之间的代数关系方程来求解。,线性离散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离散特征方程的全部特征根均位于z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通过z域到w域的映射,连续系统的劳斯判据可以在w域中直接用来判断离散系统的稳
37、定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除了与系统固有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还与系统的采样周期有关。,本章小结,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可以采用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率特性法。时域分析法是利用Z变换求解系统的离散输出响应,近似计算系统的的动态性能。与连续系统类似,离散系统的闭环极点在z平面上的位置与系统的动态响应形式有明确的关系。在设计离散系统时,将闭环极点安置在z平面右半平面的单位圆内,并且尽量靠近原点,可以提高系统瞬态响应速度,并且减少高频振荡的幅值和频率。,在离散系统中,影响稳态误差的因素更为复杂。稳态误差的大小除了与系统连续部分的结构、参数以及系统外部输入信号有关,还与采样开关的位置、采样周期的大小有关。离
38、散系统的静态误差系数反映了系统跟随相应的典型输入信号时的稳态精度。,设计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字控制器可以采用模拟化方法和离散化方法。模拟化设计方法就是按连续系统理论设计连续校正装置,再将该校正装置离散化。离散化设计方法则在z域中直接设计数字控制器。本章主要介绍如何用直接数字设计方法设计最少拍无差系统,使系统的输出在有限的若干拍内实现对典型输入信号的完全跟踪。,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理想的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小范围内线性化的方法,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8-1 引言,一 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运动的影响,只要系统中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元件,就称其为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特性可分为单值
39、函数与多值函数两类。,常见非线性特性有:,1:死区,死区对系统最直接的影响是造成稳态误差,摩擦死区特性可能造成运动系统的低速不均匀,死区的存在会造成系统等效开环增益的下降,减弱振荡性,提高稳定性,死区能滤除在输入端作小幅度振荡的干扰信号,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处于系统前向通路最前面的测量元件,其死区所造成的影响最大,而放大元件和执行元件死区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提高该元件前级的传递系数来减小。,大信号作用之下的等效增益降低,使系统超调量下降,振荡性减弱,稳态误差增大。,2:饱和,处于深度饱和的控制器对误差信号的变化失去反应,从而使系统丧失闭环控制作用。,利用饱和特性作信号限幅,保证系统安全合理地
40、工作。,自持振荡现象 若线性系统为振荡发散,当加入饱和限制后,系统就会出现自持振荡的现象。,3:间隙 又称回环,增大了系统的稳态误差,降低了控制精度,这相当于死区的影响,使系统频率响应的相角迟后增大,从而使系统过渡过程的振荡加剧,甚至使系统变为不稳定,4:继电特性 其特性中包含了死区、回环及饱和特性。当h=0时,称为理想继电特性。,理想继电特性串入系统,在小偏差时开环增益大,系统的运动一般呈发散性质;而在大偏差时开环增益很小,系统具有收敛性质。故理想继电控制系统最终多半处于自持振荡工作状态。,继电特性能够使被控制的执行装置在最大输入信号下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其调节能力,故有可能利用继电特性实现快
41、速跟踪。,至于带死区的继电特性,将会增加系统的定位误差,而对其它动态性能的影响,类似于死区、饱和非线性特性的综合效果。,二.非线性系统特征,1:稳定性,对于非线性系统,不存在系统是否稳定的笼统概念,必须针对系统某一具体的运动状态,才能讨论其是否稳定的问题。,例如,设t=0时,系统的初始条件为x0,可以求得上述微分方程的解为:,所以说,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且与运动的初始条件、输入信号有直接关系。,可见,非线性系统可能存在多个平衡状态,其中某些平衡状态稳定,另一些平衡状态不稳定的。初始条件不同,系统的运动可能趋于不同的平衡状态,运动的稳定性就不同。,2:时间响应,3:自
42、持振荡,4:对正弦信号的响应,线性系统当输入某一恒定幅值和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时,稳态输出的幅值Ac是频率的单值连续函数。对于非线性系统输出的幅值Ac与的关系可能会发生跳跃谐振和多值响应,,5:非线性系统的畸变现象,三.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目前研究非线性系统常用的工程近似方法有:,1:相平面法,2:描述函数法,3:计算机求解法,8-2相平面法基础,一. 相平面法的概念,设一个二阶系统可以用下列微分方程描述:,考虑到:,可改写为:,如果能解出该方程,即求出 和x的关系,则可以运用 =dx/dt,把x和t的关系计算出来。,以x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所组成的直角坐标平面称为相平面(状态平面)。,在某一
43、时刻t,x(t)和 对应于相平面上的一个点,称为相点(状态点),它代表了系统在该时刻的一个状态。,通常系统在初始时刻t0的初始状态用相点 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系统的状态不断地变化,沿着时间增加的方向,将描述这些状态的许多相点连接起来,在相平面上就形成了一条轨迹曲线,这种反映系统状态变化的轨迹曲线叫相轨迹,相轨迹的箭头表示时间增加时,相点的运动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上半平面,相轨迹总是沿着x增加的方向运动(向右运动), 而在下半平面,相轨迹总是沿着x减小的方向运动(向左运动)。,对于任一初始条件,微分方程有唯一的解与之对应。因此,对某一个微分方程,在相平面上布满了与不同初始条件相对应的一族
44、相轨迹,由这样一族相轨迹所组成的图象叫相平面图,简称相图。,二.相轨迹的绘制方法,1:解析法,(1)消去参变量t。,(2)直接积分,则通过积分,也可直接得到 并绘制相轨迹。,若原方程可以分解为:,例8-1,设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为:,初始条件为x(0)=x0, 试绘制系统运动的相轨迹。,解:,先用第一种解析法求解。根据初始条件可以求得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解为:,再采用第二种解析法求解。系统的微分方程改写为:,两边积分,得:,2:图解法,(1)等倾线法,若令:,则有:,令为某一常数,上式即为一条等倾线方程。,等倾线作图法.,例8-2,设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为:,初始条件为x(0)=x0,,试用
45、等倾线法绘制系统运动的相轨迹。,解:,令:,上式即为等倾线方程。显然,等倾线为通过相平面坐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为-1/,而是相轨迹通过等倾线时切线的斜率。,注意事项:,第一,横轴(x轴)与纵轴(dx/dt轴)所选用的比例尺应当一致,这样值才与相轨迹切线的几何斜率相同。,第二,在相平面的上半平面,相轨迹总是沿着x增加的方向运动(向右运动);而在下半平面,相轨迹总是沿着x减小的方向运动(向左运动)。,第三,除平衡点(即x的各阶导数为零的点)外,通过x轴时相轨迹的斜率为,所以相轨迹是与x轴垂直的。,第四,等倾线的条数应取得适当。另外,采用平均斜率的方法作相轨迹,可以提高作图的精确度。,(2)法,其中
46、 是单值连续的函数,值取决于变量 和x,若 和x的变化很小, 可以看作是一个常量,例如在相平面的点 附近,的值就可以取为:,积分后,可得:,如果把纵坐标取为 横坐标仍为x,则在这样的相平面内,上式代表一个圆心在Q(1,0),半径为|P1Q|的圆。,用法绘制相轨迹的具体方法是.,改进方法.,三.由相平面图求时间解,1:增量法 对于小的时间增量t和位移增量x,其平均速度为x/t,若t足够小,可以令:,相轨迹从P0点到P1点,横坐标x的变化量为x01,纵坐标的平均值为:,因此,从P0点到P1点所需时间的近似值为:,同理可得从P1点到P2点,P2点到P3点,所需时间的近似值分别为:,避免出现 的平均值
47、为零的情况,2:积分法,根据,从坐标为x0的点移到坐标为x1的点所需时间为:,3:圆弧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圆心位于x轴上的一系列小圆弧来近似所研究的相轨迹段,则运动所需时间等于沿这些小圆弧运动所需时间之和。,相轨迹AD段,可以用x轴上的P、Q、R点为圆心,以|PA|、|QB|、|RC|为半径的小圆弧AB、BC、CD来近似。经过每段小圆弧所需的时间,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来。,以tAB为例,在M点有:,8.3 二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线性系统的相轨迹,以二阶系统的自由运动为例,介绍线性系统的相轨迹。,设系统的微分方程:,1:无阻尼运动,相轨迹为一个椭圆,2:欠阻尼运动,对x(t)求导,消
48、去时间t,整理后得:,它是一条通过初始点 绕在相平面坐标原点上的对数螺旋线。,给定不同的初始点,可以画出一族对数螺旋线。,此时,系统在初始条件下的自由运动为衰减振荡曲线。,3:过阻尼运动,当初始点满足,有A2=0,可得相轨迹方程为:,它表示了相平面上一条特殊的相轨迹。,同理,当初始点满足,有A1=0,相轨迹方程为:,当A1和A2不为零时,对x(t) 求导,消去时间t,整理后得:,4:负阻尼运动 负阻尼运动时0。其中-10时特征方程式根为一对具有正实部的共轭复数根,相轨迹是一族对数螺旋线。,-1时特征方程式根为两个正实根,相轨迹是一族抛物线。,对于线性二阶系统,还存在另外一种类型的微分方程:,式
49、中0。这时特征方程式根为一正、一负两个实根,微分方程解的形式与过阻尼运动时的形式相同,-q10,-q20。,当初始条件满足:,得到特殊的相轨迹:,当初始条件满足:,得到特殊的相轨迹:,否则,相轨迹为一族双曲线。,二.奇点与平衡点,描述二阶系统的二阶常微分方程可以用两个一阶微分方程表示,即:,若状态x10,x20满足:,则称状态x10,x20为系统的一个的平衡点。,若以x1(t)和x2(t)作为相平面的两个坐标轴,在平衡点处,由于:,也就是说,相轨迹的斜率不定,这样的点称为奇点。,对于二阶线性定常系统:,若令,则微分方程可改写为两个一阶微分方程:,根据相轨迹的形状,可以把奇点分成若干类型。,显然
50、,相平面的原点为平衡点或奇点。,根据二阶线性定常系统特征根可判断奇点的类型,对于非线性二阶系统,为了判断奇点x10,x20的类型,可以将原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线性化,根据线性化以后的结果来判断奇点的类型。,简记为:,若记x1- x10为x1,x2- x20为x2,根据特征根的位置,即可判断奇点的类型。,例8-3,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求系统的奇点,并概略绘制奇点附近的相轨迹,解,令,非线性系统有两个奇点,将系统微分方程改写为,在奇点,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并保留一次项,得,其特征值为具有正实部的共轭复根,因而奇点为不稳定焦点,在奇点,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并保留一次项,得,记,为,奇点附近的线性
51、化方程为,特征值为一正、一负两个实根,奇点为鞍点。,在奇点,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并保留一次项,得,其特征值为具有正实部的共轭复根,因而奇点为不稳定焦点,三.极限环,在相平面图中与等幅振荡运动相对应的相轨迹是一个孤立的封闭曲线,这种孤立的封闭曲线称为极限环,四.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下面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来分析具有几种典型非线性的控制系统。,1:具有饱和特性的非线性控制系统,设具有饱和特性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图中T=1,K=4,e0=0.2, M0=0.2;若系统开始处于零初始状态,试分别作出r(t)=R1(t)和r(t)=V0t时,系统的相平面图。,T=1,K=4,e0=0.2, M0=0.2,线
52、性部分的传递函数为:,微分方程:,非线性部分的方程为:,T=1,K=4,e0=0.2, M0=0.2,对于本题,取偏差及其导数作为相坐标。,设具有饱和特性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图中T=1,K=4,e0=0.2, M0=0.2;若系统开始处于零初始状态,试分别作出r(t)=R1(t)和r(t)=V0t时,系统的相平面图。,可将系统的微分方程组改写为如下形式:,相平面被e=e0划分为三个区域,即线性区(|e|e0),正饱和区(ee0)和负饱和区(ee0)。称e=e0为相平面的开关线,显然当相点移动到开关线处,系统的运动特性将发生转换。,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为:,微分方程:,非线性部分的方程为:,对于本题
53、,取偏差及其导数作为相坐标。,(1)r(t)=R1(t),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变为:,可将系统的微分方程组改写为如下形式:,相平面被e=e0划分为三个区域,即线性区(|e|e0),正饱和区(ee0)和负饱和区(ee0)。称e=e0为相平面的开关线,显然当相点移动到开关线处,系统的运动特性将发生转换。,首先讨论相轨迹在线性区|e|e0的情况。此时相轨迹方程为:,原点(0,0)为一个平衡点,特征根为,(1)r(t)=R1(t),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变为:,坐标原点为稳定焦点。由于位于所讨论的线性区域内,该奇点称为实奇点。,若令,可得等倾线方程为:,可见等倾线是一族通过原点的直线。,在ee0的饱和区,相轨迹
54、微分方程和等倾线微分方程分别为:,在e-e0的饱和区,相轨迹微分方程和等倾线微分方程分别为:,在上述两个区域的相轨迹微分方程中,由于两个微分方程在 均无解,故两个区域均无奇点。而等倾线都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在ee0的区域, 为系统的一条相轨迹,也就是说若初始点满足 则相点将沿着 移动。,在ee0的区域,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类似地,在e-e0的区域,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2) r(t)=V0t,变为:,相平面的开关线为e=e0,由于微分方程的特征根为一对共轭复数,所以在线性区|e|e0的相轨迹应为对数螺旋线。,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当r(t)=V0t时,由于,在线性区|e|e0相轨迹方程
55、为:,若令,可得奇点或平衡点为,该奇点为稳定焦点,奇点的位置与输入信号的大小有关。当V0Ke0时,因奇点位于线性区|e|e0的范围内,该奇点为实奇点;,由于微分方程的特征根为一对共轭复数,所以在线性区|e|e0的相轨迹应为对数螺旋线。,在线性区|e|e0相轨迹方程为:,若令,可得奇点或平衡点为,当V0Ke0时,奇点位于线性区|e|e0的范围之外,相轨迹无法趋向或离开该奇点,这样的奇点称为虚奇点。,在ee0和e-e0的饱和区,ee0时,有一条特殊的相轨迹,不存在奇点。,相轨迹均渐近于,e-e0时,相轨迹均渐近于,当V0=0.4KM0时,相轨迹最终收敛于(0.1,0),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1,说明
56、系统可以跟踪变化较慢的斜坡信号;,当V0=1.2KM0时,相轨迹最终趋于 水平直线,说明系统的稳态误差e()将趋于无穷大,系统无法跟踪快速变化的斜坡信号。,V0=0.8=KM0时,在|e|e0的区域内,相轨迹的奇点(0.2,0)是稳定的焦点,位于开关线上。,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有着完全不同的运动特性,非线性系统的运动形式及稳态误差既和输入信号的大小有关,也和初始条件有关。,ee0时,相轨迹的微分方程 变为 说明相轨迹是相互平行的直线,其斜率为-1/T,相轨迹将终止于横轴上。终止的位置决定了稳态误差的大小,与初始条件有关。,2: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含有继电型非线性元件的系统称为继电型系统。继电
57、型非线性的一般形式如图(a)所示,称为具有滞环的三位置继电特性;,若h=0,即为理想继电特性,如图 (d)所示。,若m=1,即为具有死区的三位置继电特性,如图 (b)所示;,若m=-1,即为具有滞环的两位置继电特性,如图 (c)所示;,下面具体分析系统自由运动的相平面图及其运动特点,取c和 为相坐标。,(1) 具有死区的三位置继电特性(m=1),线性部分的微分方程为:,开关线为c=h,两条开关线将相平面划分为三个线性区域。,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类似于具有饱和特性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时的讨论,相平面在该区域无奇点,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线性部分的微分方程为:,开关线为c=h,两条开关线将
58、相平面划分为三个线性区域。,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该区域无奇点,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类似于具有饱和特性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时的讨论,相平面在该区域无奇点,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开关线为c=h,两条开关线将相平面划分为三个线性区域。,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该区域无奇点,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类似于具有饱和特性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时的讨论,相平面在该区域无奇点,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开关线为c=h,两条开关线将相平面划分为三个线性区域。,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该区域无奇点,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类似于具有饱和特性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时的讨论,相平面在该区域无奇点,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该区域无奇点,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铁厂建设钢筋工施工合同
- 高速公路服务区小青瓦施工协议
- 高铁绿化带改造承包合同
- 酒店建设硬装合同
- 垃圾处理供货施工合同范本
- 股份受让协议三篇
- 股票交易所行纪合同(2篇)
- 外场试验保密协议书
- 公司个人互赔协议书
- 土地出让合同中关于纳税额的约定
- 体验式家长会的实施与开展
- 《标准工时培训》课件
- 射击馆建设方案
- 应用写作-消息和通讯
- 华为公司客户满意度管理
-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三:学校中遵守规则情况调查教学课件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数学高一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中学首席名师、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评选方案
- 国际物流运输管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上海海事大学
- 犯罪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警察学院
- 03K132 风管支吊架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