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ppt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ppt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ppt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ppt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课堂教学语言,1、基本语言技能 (1)语音和吐字 (2)音量和语速 (3)节奏和语调 (4)词汇 (5)语法,一、课堂教学语言的构成,语言是一种习惯。,2、特殊语言技能 三个要素(阶段);引入、介入、评核。(1)引入。教师用不同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好心理准备。 界限标志:指明一个新话题或新要求的开始。 点题、集中:指明新话题或新要求的目的。 指名:指定学生作答。,(2)介入。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发、提示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或正确执行教师的要求。 提示:为使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教师提示问题、知识和行为的依据。 重复:对学生的回答作重复,目的是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以作出判断。 追问:教师根据

2、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提出问题,以引发思考,得出正确的回答。,(3)评核。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 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加以评论。 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以引起重视。 更正:学生的答案依然不正确,教师予以分析、更正,并给正确答案。 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正确)继续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扩展、延伸:在已经得到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做分析,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广泛。,1、师:先看第一节,请同学们思考: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什么主义?(指定学生) 2、生首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3、”。 3、师:噢,首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对不对?请同学们考虑一下,这一节的重点是在哪里? 4、生:送去主义。 5、师:很好。重点是批判“送去主义”。,引入 介入 评核,界限标志 点题、集中 指名 重复 追问、提示 评价 重复,我们先看文章的第一二两句。“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什么叫“闭关主义”呢? 鲁迅先生作了精辟的解释怎样说的? 6、生:“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7、师:对。“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这就是说,怎么样啊? 8、生:排外。 9、师:排外,盲目排外。 ,引入 介入 评核,界限标志 点题、集中 提示 评价、重复、追问 拓展、延伸,请以“引入、介入、评核”教学

4、语言手段引导学生分析下面的病句: “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英雄的报告。”,练习:,师:这是一句病句,谁替它把把脉?它病在哪里? 生:它病在动宾搭配不当。“注视”与“报告”不能搭配。 师:如何治呢? 生:应把“注视”换成“倾听”。 师:哦,是进行“移植手术”。这句话还有其它毛病吗?,引入 介入 评核,界限标志 点题、集中 重复、追问、提示 评价、拓展延伸追问,生:它病在重复多余。“聚精会神”和“全神贯注”是同义词不能重复使用。 师:如何治呢? 生:应把“全神贯注”删去。 师:哦,明白了,需要进行“切除手术”。同学们,其实,我们修改病句,就好像医生替病人看病一样,自身需要有扎实的功底,

5、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判断病症,对症下药,该“切除”的就“切除”,该“移植”的就“移植”,做到“药到病除”。如果大家平时多读书,增加语文素养,句子方面的“疑难杂症”是难不倒你们的。,介入 评核,重复、追问 评价、拓展,1、由教材语言向教案语言转化 (1)明确目的 (2)选好突破口 (3)完整有序(加工) (4)简洁形象(板书设计),二、课堂教学语言的形成,2、由教案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 (1)多用疑问句和祈使句 “应该怎样”、“不能怎样”、“请打开课本”“请回答”、“请看” (2)使用专业术语和日常用语 (3)多用比喻、双关、比较、设问、引用、摹绘等辞格 (4)使用无声语言,(一)陈述性语言洁净而流畅

6、 介绍教学内容,点明教学方法,陈述基本观点,交代背景材料,说明和强调性质。“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 (二)阐释性语言活泼而有味(登高) (三)点拨性语言明晰而富有层次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呸”) (四)对话性语言亲切而发人深思 (五)概括性语言精约而易记,有位教师讲师说这一课,课文的作者韩愈有一段简历:二十五岁时才登进士,又经过许多挫折,才得到“试校书郎”(正九品上)这样的小官,其后又屡遭排挤贬斥,直到晚年才做到“吏部侍郎”(正四品上)。这位教师觉得,在谈韩愈的简历时,如果正面介绍唐官吏制度、品位、等级,是很枯燥的,意义也不大。他临时脑筋一动向学生们说了一个戏:“七品尚为芝麻官,九品呢,

7、只能是菜籽官吧,四品呢,大概是蚕豆官了。”(学生们笑了),这位教师马上转入话题:“从菜籽官的渺小而至于蚕豆官的伟大,韩愈的升官道路是艰难的、曲折的,(学生又笑了)但他却是一位屡遭贬斥而不迷官位的硬汉,他曾于灾年为民请命而被贬,还曾因反对皇帝迎佛骨而几乎被处死。当时也盛行血统论,(笑声)出身高贵的无须求师学习就可以做大官,出身低贱的学习再努力也受抑制而难出头,这样,社会上随之而来的必然也是读书无用论了。(笑声)而韩愈的师说就是奋起讨伐这股害国害民的逆流的战斗檄文。”幽默风趣的语言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乐听不厌、欲罢不能。,一堂语文课上,教师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默写一首七绝。这位学生刷刷地

8、很快就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字写得又高又大,引得其他学生都笑了起来。该生看着自己的“书法作品”亦颇有得意之色。待静下来之后,这位教师说道:“这位同学的默写全对了,但是字高字大(自高自大)就不太好了!”这位教师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所暴露出来的思想缺点,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含蓄委婉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思而得知的笑声中受到教育。,三、课堂教学体态语言(教态),体态语言,姿态语言,面部语言,手势语言,外表修饰语言,1、站姿(身正、脚稳、头颈平直、收腹) 2、走姿(标准站姿、开步从容、适时) 3、坐姿(标准站姿、腿位适当) 4、端庄,姿态语言,1、目光(视角、长短、软硬),2、笑意(适度、由衷),面

9、部语言,手势语言,1、自然大方 2、手位恰当 3、表情达意 4、配合度,1、服饰(色彩、款式) 2、发型(发式、梳理) 3、化妆(浓淡、技巧) 4、规范、个性、教学配合,外表修饰语言,实践练习:,请找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两篇课文(初高中各一篇),按教案设计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设计教案,并据此教案组织试讲(可以寝室为单位),将教案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要求体现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谢谢各位!,音量应控制在教室安静的情况下最后一排也能听清楚。音量大小和气息控制有关。要注意音量的保持。 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语言速度在每分钟100170字之间。 新教师的语速常常偏快,仔细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句与句之间停顿时间太

10、短;二是每一句话中的每一个字没有足够的拖音时间,讲话时送气短促,给人以快而不稳的感觉。所以控制语速应着眼于控制每个字的发音时间和句与句之间的适当停顿。,教学语声的节奏美。 首先要明确语声强度应有6572分贝;语速要求每分钟讲100200字(汉语每个章节一般音长为0.20.4秒);音高方面,男教师声带长而厚,基频为60200赫兹,女教师声带短而薄基频为150300赫兹。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1620000赫兹之间。音色是由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相互作用决定的。 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具体界定语声的强弱快慢,既要从确定语声要素各自的“量度性”出发,又要妥善处理相互之间

11、的“协调性”,使教学语言的宏观节奏和微观节奏和谐统一。 其三,教学语言的语声美要求服从于最优化的教学目标。一般讲,教学重点、难点、哲理性强的内容音速要缓慢,流动的时间要长一些,音量要求提高、增强。如果是讲浅近易懂的抒情性浓的内容,音速要加快,音量可放轻一点。教学语言的停顿和重复往往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很有实感,感情充沛!” “句子造得不错,仿佛这个词用得很有神。”“你观察得很仔细,把爸爸的形象说得活灵活现,老师听了你的描述,就像亲眼看见了你爸爸。”“你再仔细看看书,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事业上互相帮助是在哪些自然段,是四、五自然段吗?”(通过看书,学生回答正确了)。“你经过思考回答得很好”,又面

12、向全班道:“她主动举手发言,在答错以后,能接受老师启发,仔细看书思考、回答正确。我们学习就是要这样多多主动回答问题、多多思考”。,可供借鉴的教学语言(评价),a回答完全错误!连这都不懂,低年级学生也比你强,还想升大学?b“恭喜张晓春,你的回答可以得80分了。但是,要90分才算及格”。C(教师在黑板上抄出了正确答案,有些同学立即照着订正作业,有些同学不明白做什么,没有动笔)教师斜着眼睛说:“知错不改,不知好歹。”,不适当的教学语言(评价),1、视角训练 指视线与眼睛水平方向形成的角度。环视:视线从左向右、从右向左作100度扫描。想象自己正面对讲台下全班学生。正视:视线朝向正前方,水平。想象自己正

13、集中讲解一个关键概念。斜视:视线从眼角放射出去,但要尽量保持眼球依然居正位。想象自己正在监看某学生的行为。,仰视:视线从眼水平线上方45度以内看出去,不能高于45度。想象自己正在讲一个伟大的事迹或赞美某种现象。俯视:视线从眼睛水平线下45度以内看出去,不能超于45度。想象自己正在念一首悲伤的诗,或正在听一位坐着的学生回答问题。点视:视线高度集中于一点上。想象自己正看着一位同学,暗示他起来发言;或看着自己正在讲述着的头脑中呈现的人物形象。,2、视线长短与软硬调控“长短”即视线距离的远近,“软硬”即视线力度的强弱大小。全班同学听教师口令进行视线长短、软硬的调节:视线长而硬(直视、注视):视线放长,且尽量加大力度。想象自己对远座位上某学生发言的深切关注,或对自己所讲述的对象抱着观察的态度。视线长而软(虚视、蔑视):视线放长,削弱力度和饱和度。想象自己对学生的提问或答问不清楚,同时在尽力思考,想抓住学生发言的要害,或对自己所讲述形象怀着讥笑和嘲弄的心情。,视线短而硬(逼视):视线切近,尽量加大力度。想象自己正表达自己一生执着的追求,或对自己所讲述对象怀着深仇大恨。视线短而软(探视):视线切近,削弱力度,配以微笑。想象自己对最爱的人和物的关心和柔情。视线消失:短暂地闭目,深提气。想象自己正在为学生朗读一篇关于伟人的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