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下册《极地地区.ppt_第1页
地理下册《极地地区.ppt_第2页
地理下册《极地地区.ppt_第3页
地理下册《极地地区.ppt_第4页
地理下册《极地地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极地地区,一、极地的海陆位置 二、极地地区的环境、科研考察、自然资源 三、极地地区环境的保护,一、独特的自然环境,陆包洋,洋包陆,极地地区的范围 和海陆位置?,北冰洋,北美洲,亚洲,欧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一、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严寒、干燥,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南极比北极 气温要低的多,观察南极、北极气温,南极地区世界最高的大陆,南极洲大部分被平均厚度2000多米的冰层覆盖, 地势高,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资料: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陆中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5毫米,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极端寒冷的气候和极少的日照量,

2、形成干燥的“白色沙漠”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一、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烈风,14级台风的风速:45米/秒,南极最大风速:100米/秒,合作学习,完成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比较表,南极地区:严寒、烈风、干燥 北极地区:严寒、烈风,南极科考站: 1.长城站:1985年2月,。长城站,二、科学考察的宝地,1985 年2月我国建成首个南极科考站 长城站,南极科考站: 1.长城站:1985年2月 2.中山站:1989年2月,。长城站,中山站,二、科学考察的宝地,1989年1月建成第二个南极科考站 中山站,南极科考站: 1.长城站:1985年2月 2.中山站:1989年2月 3.昆仑站:2009

3、年2月,。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二、科学考察的宝地,2009年1月建成第三个南极科考站 昆仑站(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二、科学考察的宝地,沿海 内陆,2004年7月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新奥尔松落成,三、自然资源的大宝库,1.世界最大淡水库 占世界淡水70% 2.矿产、能源: 煤、铁、石油 天然气 3.海洋生物: 企鹅、北极熊、 鲸鱼、海豹等,四、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全球变暖,四、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南极大陆附近海域对鲸的捕杀,图为北极地区遭受漏油污染的海鸟,极地环境恶化,(1)国际合作 1.南极条约是目前国际上管理南 极事务唯一的法律依

4、据。规定:南极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在南极从事一切军事活动。 2.北极环境保护战略,四、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2)个人行为 低碳生活,探究活动:,面对世界资源越来越短缺,极地地区的资源是否要开发利用?,南极:酷寒、干燥、烈风 北极:酷寒、烈风,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北极:黄河站,3.极地的环境保护,知识小结,1.海陆分布,1、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 ) 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2、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状况( ) A、陆包洋 B、洋包陆 3、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和平站 D、东方站,A,D,B,下课,谢谢大家,

5、极地地区,科学考察极地,极地环境保护,理一理,2、丰富自然资源,独特的自然环境,保护极地,人人做起,小事做起,1、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 南极地区 中山站 昆仑站 北极地区: 黄河站,南极: 北极: 酷寒 酷寒 烈风 烈风 干燥,南极地区世界最高的大陆,南极洲大部分被平均厚度2000多米的冰层覆盖, 地势高,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资料: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陆中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5毫米,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极端寒冷的气候和极少的日照量,形成干燥的“白色沙漠” 。,南极地区“白色沙漠”,极地地区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防寒衣,雨衣

6、,假设同学们,作为科考队的一员,将要进行一次极地冒险活动 ,一探究竟,二、科学考察的宝地,探究2:极地大冒险,团队合作: 1.确定出发日期:A:1-2月 B:5-6月 (第93页) 2.各队在极地地图上找到驻扎地 ,完成各队的任务: (1)长城队:南极有哪些矿产资源?(第92页) (2)中山队:南极有哪些海洋生物?(第94页) (3)昆仑队:南极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第96页) (4)黄河队:北极有哪些能源资源和生物,在北极进行了哪些研究工作?(第97页),探究2:极地大冒险,大陆漂移假说,2亿年前,南极的“绅士”企鹅,海豹 海象,磷虾,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利用钻孔机钻取冰心,测量南极大陆冰层

7、厚度,钻取冰岩芯的方法,得到相应历史年代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而了解远古环境,解开地球上的未解之谜。,冰雪中酣睡的北极熊,美丽的北极狐,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对于我国,北极地区和我国的环境变化影响是相当大的;尤其全球变暖对北半球来说,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深海取样,采取雪样,保护极地动物资源,新华社消息:日本捕鲸船队浩浩荡荡地从南极归来,船队满载着440头被捕杀的鲸停靠在了日本的港口。日本政府每年都要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而全然不顾国际社会禁止捕鲸的呼声!,视频,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动物,人类,全球变暖,(1)国际合作 1959 年12月,签订了南极条约 1991年,制定了北

8、极环境保护战略,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2)作为科考人员 将日常垃圾,处理得当,不能随便扔掉或者烧掉,(3)个人行为 低碳生活,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极地地区,科学考察极地,极地环境保护,理一理,2、丰富自然资源,独特的自然环境,保护极地,人人做起,小事做起,1、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 南极地区 中山站 昆仑站 北极地区: 黄河站,南极: 北极: 酷寒 酷寒 烈风 烈风 干燥,谢谢大家!,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臭氧层是保护地球,过 滤来自宇宙的太阳的辐射。 但是由于近现代严重的空气 污染,特别像有氟利昂的冰 箱的使用,氟利昂可以破坏 大气的臭氧层,出现了南极 黑洞。,极地

9、地区,理一理,独特的自然环境,保护极地,人人做起,小事做起,酷寒,一、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北极因纽特人,南极科考人员,海象,极地地区,保护极地 ,人人有责,理一理,你我猜猜猜:,谜语: 一个大胖子,身穿黑褂子, 总忘系扣子, 露出白肚子。 (打一种动物),陆包洋,洋包陆,极地地区分别由哪些大洲大洋组成的呢?,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保护极地,人人做起,小事做起,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极地,科学考察极地,极地地区,理一理,探究1: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企鹅先生打算5月份,带家人到海边晒太阳。请看一段vcr,请你帮助企鹅先生决定5月份是否适合出行呢?为什么?,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 410

10、月是寒季(极夜) 113月是暖季(极昼)那北极呢?,气候:酷寒、干燥、烈风 世界的“寒极”、“风极”、“白色荒漠”、“世界冰箱”、 “天然冰库”,纬度高,酷 寒,高气压,烈风、干燥,暴雪、冰盖,高海拔,低纬气流 难以到达,大量反 射阳光,穿越南极 探险阶段,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你发现了什么,穿越南极,探险阶段,长城站,中山站,南,北,西,东,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合作学习,完成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比较表,1读南、北极地区图,说 出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 的名称,环绕北冰洋各 大洲的名称。 2读图10.5,比较南、北 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 极端最低气温。 3归纳和比较南极地区和 北极地区的自然

11、环境特 点。,活动:说说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对北极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1985年2月14日,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耸立在南极洲乔治王岛的土地上。 1989年2月26日,我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经过

12、不懈努力,在南极大陆上建立 了规模壮观的中山站。 2004年7月28日,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正式落成。 2009年2月2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想一想: 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黄河站。搜集有关材料,简要说明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黄河站,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中国科学家秦大河院士是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成员。他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有一段形象的比喻。

13、阅读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极地科考的价值。,活动:讨论我国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在地球这个大系统内的一切要素变化的迹象,如气候变化、火山喷发、厄尔尼诺现象、人类活动甚至太阳活动等等,都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记录”在南极冰盖的积雪和冰川冰里。这样,我们从南极的冰盖上取雪样,或者钻冰芯,就如同医生从人的耳朵上取一滴血一样。医生化验血样来判断人是否健康,我们就化验雪样来判断地球的健康情况,而深层的冰芯则会告诉我们地球的历史状况。,许多国家到极地进行科学考察,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极地地区环境的变化,南极大陆附近海域对鲸的捕杀。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从而破坏其生态

14、环境,北极地区的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同样遭到人们的滥杀。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也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如图为北极地区遭受漏油污染的海鸟,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演讲活动:保护极地,人人有责 科学家一直警告,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比中纬度地区更明显。如图是两幅公益海报。作一个简短的演讲,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海豹和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