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范文1_第1页
文献综述范文1_第2页
文献综述范文1_第3页
文献综述范文1_第4页
文献综述范文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价值理论研究综述摘要:国际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在世界市场上的应用和推广,也是解释国际经济运行机制和揭示国际资本剥削关系的基石。然而,长期以来,国际价值理论也是学术争论频繁、创新困难的经济领域之一。有必要系统地阐明国际价值研究的背景和周期性争论的原因和焦点,总结主要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丰富国际价值理论体系。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国际价值实体、国际价值数量与国际价值转化“在世界贸易中,商品一般发展自己的价值”(马克思,1975: 163),这反映了“真正的价值本质因为对外贸易只把其中所包含的劳动作为社会劳动来发展”(马克思,1974: 294),显然,商品的

2、价值在世界贸易中有一种更普遍的表现形式,即国际价值,并且比国内社会更重要。国际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在世界市场上的应用和推广,是解释国际经济运行机制和揭示国际资本剥削关系的基石。然而,长期以来,国际价值理论也是学术争论频繁、创新困难的经济领域之一,如国际价值实体是否存在、国际价值如何确定、国际价值能否转化等。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国际价值理论的研究脉络和争论焦点,总结国际价值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丰富国际价值理论体系。一,国际价值的研究背景(一)古典经济学家的国际价值理论古典经济学家首先讨论了国际经济现象的劳动价值原则。例如,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必须基于这样一个

3、事实,即同样的劳动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大卫李嘉图(1976)提出了所谓的国际不平等劳动交换问题,即将100人的劳动产品换成80人的劳动产品。然而,他们的劳动价值基础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具体来说,斯密的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和生产成本理论的混合体,其中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制”之前的原始经济社会。李嘉图批判了斯密劳动价值论的不完备性,并将其扩展到国内经济的所有状态,特别是“资本积累和私有土地”之后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了古典劳动价值论。但是,他的劳动价值体系有三个主要的逻辑缺陷:第一,劳动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其他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但劳动起着主要作用,斯蒂格勒也称之为9

4、3%劳动价值论。第二,土地资源的垄断没有被发现或重视,因此不可能区分工农业经济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差异。因此,人们认为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价值是由最不利的部门或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决定的。第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是由各个国家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即劳动价值论被生产成本理论所取代。因此,李嘉图不能提出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国际价值思想。(二)古典经济学家国际价值理论的划分为了弥补开放经济下古典经济学家劳动价值论的不足,学术界主要形成了三条研究路线:一是坚持捍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为代表,提出了国际价值规律,这实际上是市场需求的决定论,一般称为共同

5、需求理论。然而,穆勒(1991)的“国际价值”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价值”,本质上仍然是李嘉图的国际“交换价值”。正如他自己所定义的那样,“价值是一个相对的术语,而一种商品的价值并不是商品本身的一个内在对象的本质,而仅仅意味着在交换中可以获得的其他种类的事物的数量”(穆勒,2012)。简单地说,商品的价值是由交换商品的需求量决定的,所以当它扩展到国际贸易时,一个国家的出口价值是由另一个国家的进口需求决定的。难怪马克思批评他的国际价值理论是“毫无生气的混合主义”(马克思,2004: 17)和“试图调和不能调和的东西”(马克思,2004: 18)。第二,用价格理论取代劳动价值论。从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

6、理论和马尔萨斯的需求决定论,到新古典主义的供求贸易平衡理论和赫克谢尔-奥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他们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抛弃了萨缪尔森(1957)批判的“不必要的迂回”的劳动价值论,并借助机会成本的选择方法逐步构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体系。虽然机会成本法不仅可以避免价值决定问题,而且可以定量分析除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但没有价值基础的价格理论体系无疑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因此不可能从“源”上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三)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及其发展马克思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论证了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提出了国际价值的“过剩”和“转移”

7、思想,指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是实现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的途径,其实质是国际资本剥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世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正在逐渐显现。遗憾的是,由于国际环境、学科发展和生理健康的制约,马克思未能完成国际价值理论体系的构建,留下了如何计量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国际价值转换和国际不平等交换等难题,这不可避免地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论。自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以来,关于马克思国际价值思想的争论经历了三个时期,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马克思平均利润率法的国际推广期、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转向期和21世纪以来经

8、济全球化条件下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国际推广期。早期关于国际价值的争论并不激烈,但主要针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例如,欧根冯庞巴维克(1949)较早地发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第一卷资本论和平均利润率法第三卷之间的逻辑悖论,指出马克思的错误在于他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形式辩证法而不是事实的基础上的,从而彻底否定了劳动价值论。恩格斯为了保持第资本论卷逻辑的内在一致性,在第资本论卷补编中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解释和辩护,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理论,推断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也适用于国际贸易。布哈林、鲍威尔、格罗斯曼等学者以及名利的统一都支持恩格斯的结论,并进一步论证了国际利润均等化规律所揭示的国际资本剥削

9、关系。应当指出,这一假设是资本和劳动力在世界市场上自由流动,也就是说,它们在完全自由竞争的世界市场上推广了马克思的利润均等化定律。然而,这是李嘉图和马克思非常重视的国际交换条件,不同于国内市场。例如,李嘉图发现国际不平等劳动交换的根源在于难以克服世界市场上资本流动的区域约束,但最终放弃了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一贯坚持劳动价值论,敏锐地指出了世界市场价值规律发生巨大变化的必然性。因此,马克思在世界市场上简单机械地推行的价值规律,实际上仍然是国家价值规律,当然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批评和反对。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国际价值研究进入了一个转向时期。基于对“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自由流动”假说的讨论,学

10、术界出现了法国学派、西德学派、日本学派和中国大陆学派,它们都借鉴了中川的忠实观。需要注意的是,它的特殊性在于:第一,所有地区(法国学派和西德学派所在的地方都很明显)都有一个研究的发起者,如法国学派的伊曼纽尔和西德学派的布施;第二,每个学校的上升时间一般是连续的。此外,每一个学派只代表了该地区国际价值研究的主要特征,但并不意味着涵盖了所有相关的研究,观点也是统一的。以伊曼纽尔(1988)为代表的法国学派在“资本的自由国际流动和劳动力的非自由国际流动”的假设下,运用马克思的利润均等化定律分析了狭义和广义的不平等交换,揭示了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的国际资本剥削关系。阿明(1990)进一步提出了“中心外围”

11、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理论。此后,不平等交换理论被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用作分析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不平等交换关系的理论工具,但它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不平等交换的国际大辩论。例如,劳动力的国际非自由流动是否影响国际生产价格的形成,工资差异与不平等交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扭曲了马克思关于国家工资差异的思想。早先质疑的是西德学派。该学派以布施和科尔梅为代表,将国际不平等交换的研究重点从强调资本和劳动力国际流动自由化的国际生产价格理论转移到国际价值的形成和决定,即世界劳动与国际价值的关系,并深入研究了马克思提出的价值规律“重大变化”的机制。日本学派进一步将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自由”对世界劳动和国际价

12、值的影响的争论推向了新的高潮,形成了许多截然相反的学派。例如,以木下约尔、兴泽、穆哈拉熊星和游仲勋为代表的他们主张,没有国际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就不会形成世界劳动,即国际价值实体;以名字和统一为代表的松井元、吉村正吉和中川新一等人批判了西德学派的世界劳动超验主义,强调了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在世界劳动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肯定了国际价值实体的客观存在。此外,话题也开始扩展到国际价值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路线,转向不平等交换领域。例如,围绕资本论研究对象的争论:裕野弘树认为国际价值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商品经济,木村由纪(Yuki Kimura)坚持认为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国际生产方式和国际交换关系,而中川信一(

13、Shinichi Nakagawa)(2008)进一步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世界市场结构。又如,国际价值的研究路线是以马克思价值研究三卷本资本论的逻辑为基础的,即“劳动二重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第一种意义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第二种意义上”,这大体形成了“世界劳动3354国际价值3354国际市场价值”的研究结构。诚然,不难发现日本学派在这一时期沿袭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术传统。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学派始终坚持对马克思经典原著进行考证,但更注重对马克思科学抽象方法的运用。与“现实具体性”相结合,“现实具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术语,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方法论的研究中经常使用。这里用这个

14、词来表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研究国际价值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应用。它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动受到严重阻碍,两国之间没有正常的国际交流关系。因此,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也没有参与法国学派、西德学派和日本学派之间的争论,但仍然重视对国际剥削关系的研究,支持斯大林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和辛普命题。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自由不断提高,商品贸易规模也日益扩大。研究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热潮开始兴起。以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比较为导火线,围绕着法国学派、西德学

15、派和日本学派以前争论过的传统问题,如世界劳动、价值规律的修正和不平等交换,重新展开了争论。正统学说主要有袁、陈启维、寇君瑞、等。以宋涛、杨锡盟为代表的对马克思国际价值的形成和存在提出质疑的庸俗理论,以及以童树兴、朱乃孝、赵从贤为代表的注重“现实性和具体性”变化对国际价值影响的现代理论。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国际价值研究主要追溯到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劳动价值论之争,也延续和综合了其他学派的争论焦点。然而,像日本学校一样,有许多学校有明显的差异。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广泛影响,出现了经济研究“范式”之争,也将国际价值研究的差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一方面,以、杨、赵等为代表的新正统

16、。出现了,它综合了恩格斯的国际生产价格理论和西德学派的世界劳动理论,发展了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另一方面,以童树星、丛培华、何小峰为代表的新庸俗理论转向了西方国际经济学的研究范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淡化了对国际价值基础研究的理论兴趣,而中国大陆学派则掀起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价值理论研究的新高潮。21世纪,中国大陆学派在反思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结合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在世界市场统一和国际分工深化的条件下,将马克思的价值逻辑拓展到国际价值领域,这可以称为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国际拓展期。其主要特征是将经济全球化视为资本和劳动力自由国际流动的集中表现,而不是过多地争论对国际价值形成

17、的强约束,从而使差异明显缩小,这可以统称为正统的现代主义学派,即在坚持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现实的、具体的”变化对国际价值形成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可以分为弱化“价值规律修正”的机制理论和强化“价值规律修正”的进化理论。前者继承了恩格斯和其他早期古典马克思主义者的传统,直接将价值规律从国内市场延伸到世界市场。后者强调,在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国际价值观的形成更加复杂,需要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二、国际价值的研究重点在梳理国际价值的研究脉络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与马克思国际价值争论相关的主要问题,即国际价值的决定和转化。(一)决定国际价值1.国际价值的质量和数量。马克思的价值范畴包含两个

18、规定:“价值实体”和“价值数量”,即价值的“质量”和“数量”。其中,关于价值的质量,马克思在威廉配第和富兰克林之后首次明确指出,“同一人类劳动是同一人类劳动力的消耗”(马克思,2004: 52),而正是在商品的等价交换中,“不同种类的商品所包含的不同种类的劳动被转化为它们的共同的东西和一般的人类劳动”(马克思,2004: 65)。关于价值的数量,它是“以劳动的数量来衡量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量本身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衡量的,劳动时间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来衡量的,如小时和天”(马克思,2004: 51)。很容易发现,价值的质和量本质上是劳动和劳动量,二者是统一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一种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物化在其使用价值中的劳动量决定的,并且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马克思,2004: 218)。进一步分析表明,虽然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影响着国际价值的质和量,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资本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