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重点 中枢神经系统总结1 中大_第1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 中枢神经系统总结1 中大_第2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 中枢神经系统总结1 中大_第3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 中枢神经系统总结1 中大_第4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 中枢神经系统总结1 中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颅脑正常影像解剖1头颅ct、mr的正常解剖大脑半球(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分界:大脑镰、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小脑(小脑半球、蚓部、小脑扁桃体) 小脑与大脑间:小脑幕脑干(中脑、桥脑、延脑)脑室系统: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体部、三角区)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硬脑膜窦脑池、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各脑室脉络丛产生(主要是侧脑室,其次是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很少)-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血液循环大脑镰:硬脑膜内层自颅顶正中线折叠并伸入两大脑半球间形成。 ct

2、:正中部前后走行线状高密度区 mri:中等信号影小脑幕:水平位于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信号与大脑镰相似。硬脑膜:增强时明显强化。蛛网膜:正常时不强化,在脑膜炎或有肿瘤浸润时则可强化。硬脑膜下腔: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较大腔隙,充满脑脊液。ct:水样密度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2、 大脑 大脑半球被覆皮质,深部为髓质和神经核团;ct: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 t1wi上,皮质为灰黑信号,髓质为灰白信号 t2wi上,皮质为灰白信号,髓质为灰黑信号基底节,丘脑,内、外囊ct:基底节和丘脑为皮质密度,内、外囊为髓质密度mri:t1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黑信号,内

3、、外囊为灰白信号 t2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白信号,内、外囊为灰黑信号脑干由中脑、脑桥与延髓构成ct表现: 脑干,其周围脑池为低密度 mri表现:t1wi:神经核团为灰黑信号,白质纤维为灰白信号 t2wi:神经核团为灰白信号,白质纤维为灰黑信号小脑 (天幕分界)ct表现:双侧小脑半球可分皮质髓质、小脑蚓部和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mri表现:小脑皮、髓质和神经核团的信号与大脑信号相似 3. 重要的几个区: 基底节区(内囊、外囊、屏状核、脑岛) 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鞍上池、桥小脑角。扣带回、海马回、海马回勾丘脑下部:视交叉、视束、灰结节、乳头体、垂体漏斗4、颅内脑血管的正常x线、mra及dsa表现 颈

4、内动脉系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眼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半球前内侧面2/3,大脑凸面上外侧约1cm宽区域变异:起始段在对侧发出。前交通动脉为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部分大脑半球外侧面、脑岛、颞叶的前外侧椎基动脉系统: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后1/3以及枕叶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双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 二、颅脑病变的基本影像学征象异常ct图像分析要点:(首先要熟悉正常解剖)1、病灶密度l 高:钙化、新鲜血肿、肿瘤等。l

5、 低:液体、坏死、囊变、囊肿、水肿、脂肪l 等:血肿、肿瘤l 混合密度2、病灶周围水肿 (急性、恶性水肿 均会较明显)3、病灶强化:部分正常组织可以强化5hu。颅内病灶多强化,而腹部肝、肾肿瘤正常组织强化多于病灶,所以显示病灶为低密度。4、邻近组织改变钙化:颅内钙盐沉积,可为生理性(松果体钙化、老年人基底节钙化),颅内肿瘤-胶质瘤 ct:高密度 mri:不能特异的显示钙化灶坏死、囊变:因血供减少或中断引起组织坏死、液化而形成的病变。 ct:低密度 mri: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脂肪(fat):包括含甘油三脂(triglyceride)的脂肪组织、分化好的脂肪组织来源的肿瘤和含脂肪的

6、黄骨髓ct:低密度 mr: t1wi 高信号 t2wi 高信号出血(bleeding, hematoma)ct: 高密度 mr: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肿瘤(tumor)ct: 低、等密度mr: 大多数肿瘤 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原因:肿瘤的含水量高于其起源组织积水 占位性脑血管疾病一、脑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 病因与发病机制 高血压、动脉硬化 微动脉瘤临床表现 1没有治疗或控制不好的高血压病人 2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中突然发病 3发病时多有血压明显升高 4症状轻重差别决定于出血类型和出血量。 超急性期 急性期 出血后27天 亚急性期 出血后830天 慢性期 出血后

7、12个月 残腔期 出血后3个月至数年【诊断要点】 ct:团块状高密度血肿,ct值6080hu。灶周低密度水肿环绕。随时间变化,红细胞血红蛋白崩解,高密度的血肿由边缘向中心溶解变为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在急性期一般无强化,亚急性期及慢性期边缘可呈环状强化。mr:不如ct直观,血肿的mr信号变化较大。依红细胞破裂与否、以及血红蛋白的演变过程有不同的变化 超急性期:t1wi 等或稍低信号,t2wi 高信号 急性期:t1wi 等或稍低信号,t2wi 显著低信号 亚急性期:t1wi 高信号,t2wi 周边高信号,中心为等或低信号以后逐渐演变为全高二、脑动脉瘤(aneurysms)好发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脑

8、底动脉环及其分支 【诊断要点】ct 平扫阴性或表现为类圆形结节等密度影,或环形、弧形高密度钙化影。增强有三型,型瘤内无血栓形成呈均匀性强化;型部分性血栓形成呈中心或偏心性强化;型完全性血栓则无中心区强化,有或无外层的环形强化。动脉瘤破裂出血mr流速快无血栓形成,流空效应;巨大动脉瘤,t1wi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低等高混杂信号;陈旧性出血时,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mra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和大小,增强mra:三、缺血性脑梗塞(脑梗死) 脑血管阻塞而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元和其他神经细胞的死亡。临床分期 1,超急性期(06小时) 2急性期(624小时) 3亚急性

9、期(27天) 4稳定期(814天) 5慢性期15天)影像学分类: 累及皮层和白质的大面积梗塞: 小片状梗塞 腔隙性梗塞 出血性梗塞 陈旧性梗塞和软化灶【诊断要点】 1.大面积梗塞 12小时内,ct可无阳性发现; 楔形或大片状,脑肿胀,累及髓质和皮质; mr t1wi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 2周后可出现脑回状,斑状或环状强化;2.小片状梗塞: 多见于动脉硬化者,为动脉小分支闭塞。 mr表现为局灶性小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 腔隙性梗塞 深部穿支动脉闭塞所致。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病灶位于基底节区、放射冠与脑干, ct表现为直径小于1.0cm。边缘清楚的低密

10、度灶。 mr 为类圆形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灶。4. 出血性梗塞 缺血性脑梗塞经抗凝治疗,血栓碎裂变小,向远侧移动,血液进入再通、但已有坏死的血管,易破裂出血而形成出血性脑梗塞。 好发于皮质和基底节,为大片低度区中出现不规则的高密度出血斑。 原缺血梗塞的基础上发生出血。 ct大片低密度区中出现不规则的高密度出血斑。 mr在原t1wi低信号的病灶内出现较大片状高信号,出血灶在t2wi也多为高信号。 病灶占位效应加重 临床病情加重 (渗血现象,不能等同于出血性梗塞。)5. 陈旧性梗塞和软化灶 出现囊变与软化,边缘清楚,近于脑脊液密度/信号的囊腔 mr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亦呈低信号。 灶周胶质细胞增生及纤维牵拉,出现局限性脑室扩大、脑沟加宽和脑萎缩征象。四、脑动静脉畸形(malformation avm) 最常见的血管畸形 先天性 病理: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增大的引流静脉 周围脑组织萎缩和胶质增生 可见钙化ct 平扫以等低混杂密度为主,局部脑组织可萎缩,血管破裂出血则为高密度的颅内血肿。增强扫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