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1,春秋战国政治制度大变革,a,2,制度大变革,国家形态:封建王国专制帝国 政治体制:贵族分权君主集权 地方体制:贵族采邑世袭制行政郡县制 族人编户齐民 执政体系:世卿世官官僚制(封君制为补充) 采邑世禄制谷物俸禄制 土地制度:井田制小农个体经济 土地名义王有、实际多层级所有土地私有化,a,3,财政制度:劳役地租(助彻)实物地租(赋税) 社区结构:国野部族对立城乡对立(杂居融合、编户齐民),血缘集团让位于地缘集团,部族融合为民族 军事制度:文武不分文武分离、较完备武职体系 征兵为主常备军与征兵并行 兵源族人国野全兵 法律制度:礼刑成文法(公开客观) 社会与制度巨变:传统宗法分封制度逐渐瓦解
2、,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逐渐形成,a,4,大变革的动力:战争 大变革的实质:集权 取消封建贵族的特权,把分散的贵族权力、国家资源集中于君主 大变革的结果:皇权为核心的专制帝国,a,5,春秋战国政治制度特征:过渡与转型 制度转型两个阶段: 春秋:前期,新制度生长,动摇旧分封宗法制度。霸权政治,“大夫时代”“破” 战国:后期,新制度逐渐确立,代替旧制度。群雄政治,“士的时代”“立”,a,6,a,7,a,8,二、春秋战国社会状况及政治经济改革,(一)春秋时期: 1、周王室衰微与大国争霸 (1)春秋:BC770BC481(春秋截止),历290年 (2)实力平衡被打破,王室衰微与诸侯强大 王畿不断分
3、封与缩小,600里;大国数圻 (3)春秋五霸 史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王褒四子讲德文: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吴阂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政出方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与“尊王攘夷”,a,9,(4)春秋时期宗法制度演变 礼乐制度紊乱: 王室对诸侯失去掌控(废朝觐、诸侯称王、楚庄问鼎)、诸侯对大夫(公室与私室之争、大夫主政,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部分宗法:“用贤使能”打破世卿世禄 异姓贵族崛起,晋(献公诛公子)、齐 士阶层形成与进入统治层,管仲、百里奚、文种等辅佐霸业 王室、公室衰微,世族异姓大夫主政,弑君36,逐君13 礼制国家走向政治国家,
4、宗法分封制度开始崩溃,a,10,2、春秋时期各国政治经济改革,(1)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 井田制瓦解: 井田: 平均原则、轮换耕种; 公田、私田之分,无偿耕种公田,私田收入归私; 贵族不完全所有权,“田里不鬻” 问题:公田不治、分田则速;私田开垦日多,a,11,土地私有:晋“作爰田”王室公田分给人民,从土地定期分配到长期占有(自爰其处)促进私有 按亩收税:“私田”纳入征税,承认私有;国家征收,直接控制全国财富。齐“相地而衰征”、鲁“税亩” 实物税收:秦“初租禾”,废劳役地租 “助” 承认现实占有、按亩纳税 改革结果: 从贵族所有、宗族公有,不可买卖名义国有、家庭土地私有制,可自由买卖,地主小农
5、阶级产生 税权从贵族转归国君,集中财富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化的原因:生产力(铁器工具、牛耕);战争,a,12,(2)基层组织及兵制:加强基层控制 直接目的:增赋扩军 整理户籍:与贵族争夺控制族人,齐“正户籍”、晋“损其户数” 行政组织与军事组织紧密结合: 齐“定民之居”:按职业分乡,工商、士、农(鄙乡),组织鄙乡农民缴赋税,工商乡缴税,士乡服兵役,有效地征集使用民力物力。 晋“作州兵”:征发“野人”,国野皆兵 按田亩收军赋:鲁“作丘甲”“用田赋”,楚“量入修赋”,a,13,(二)战国时局与各国变法全面而深刻,战国:春秋BC481BC221,BC256,历260年 1、战国七雄与兼并战争 2、
6、各国竞相变法 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夺淫民之禄”,法经 秦商鞅:两次变法,耕战,赏罚,户籍制度等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楚吴起:整顿吏制,削贵族 齐邹忌、韩申不害、赵公仲连,a,14,变法主要内容: 废除世卿世禄,察能授官,军功获爵 削夺采邑,推行郡县 编户齐民,族人国家户籍、直接控制赋税兵役 奖励耕战 动因:战争应对频繁与残酷战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富国强兵;人口与生产力发展 结果:扫荡旧贵族实力,彻底打破宗法分封制,完成君权集中,建立一系列新制度,构建了新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制度,a,15,三、君主权力不断集中国君走向王与帝,(一)春秋国君权力 1、权力:国家大政的最后决断权、官吏任
7、免、军队控制权、后嗣废立权 2、国君权力受多方面制约: 贵族势力强大,世族、世氏甚至陪臣执国命 “政在家门”鲁三桓、郑七穆、宋六族,卫宁氏七世公卿 国人(族人)阶层 国人向背往往是国君、贵族权力得失的关键 夫人、宠幸、内侍干预国政,a,16,(二)战国王权与决策形式,1、名号:王、帝君主权力质的变化 BC323年,五国相王,秦与齐相约称帝 2、王权强化:标志着集权制度形成历史的必然 文武分职、削弱相权 玺印符节制度:君玺官印,加强官吏任免权与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贵族轮流掌军君主) 考核赏罚制度:控制约束军队和官僚 君临之术:驾驭臣僚 王权限制微弱 “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生杀之威之谓王”,
8、a,17,四、中央集权与加强对地方基层控制,(一)春秋时期中央与地方体制 1、中央 相总揽政务:为集中权力,一官总领全国军政事务(元帅、当国、令尹、相、执政) 政务职官:“三有司”,司徒、司空、司寇 军事职官:司马 宗教文化类职官:太卜、太史地位进一步降低 2、地方:加强控制 出现新的地方行政组织:县(县鄙、悬于本土之外)和郡(国君之邑),秦楚灭国为县,县尹县公,辟土为郡国君直辖,a,18,(二)战国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1、中央行政机构文武分职,相、将为首 求贤用士,门客宰相开府初步形成 (1)相为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总领内政与外交。卿权相权,多士任,得力助手而非觊觎者 其下职官: 主管土地、
9、民政:魏司徒、赵田部吏、秦内史 社会治安、刑罚:司法,司寇、执法、士师 建筑:司空 工商业:工师、工尹,陶尹、市长 山林泽海:虞人 诸侯交往:行人、谒者、主客 宗教文化:卜、史记录国王言行与大事,a,19,(2)将: 魏大将军、齐司马、楚上柱国、秦大良造 其下:司马、中尉、国尉、都尉、军尉等 命将之隆重仪节:魏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军。”吴子国图,a,20,2、地方行政体制 郡、县(县邑郡县),国野分别基本消弥 郡守:多武官充任,军政事务 县令:其下县丞、县尉,还有县司空、县司马、县令史、治狱。 守、令国王任免,中央直接控制,a,21,基层管理更加严密: 乡里制度:乡(
10、三老、廷掾、乡师,管教化纠察)、里(里典,百家)、聚(村落,聚序),也称为连、里。 什伍编制:五家与十家,什、伍长,连坐,军事征发与连坐 户籍制度:国人、族人(宗族之民)庶民、小农(国家郡县之民,无权力) 严密的基层统治网,并担负征收赋役、兵役、治安等职责,人力物力动员能力大大加强,a,22,3、封君制度 把邑县封赏给有功文武功臣或王室亲贵。“某君”、“某侯”,商君、武信君张仪,有号无地(武安君、马服君) 与西周、春秋封邑制度区别: 只收取租税,没有行政、司法权;封号不世袭 郡县制下的一种补充,a,23,五、军事制度的变革,(一)春秋时期: 1、国君为最高统帅,文武仍未分职,特别是高级将领系统
11、。司马:训练与后勤 2、三类武装力量: 国家军队,国人 地方军队:卫边 贵族私人武装:族军 3、数量与兵种:车兵、步兵、“舟师” 兵源:国人 4、战争礼:“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不以阻隘”。宋襄公,a,24,(二)战国时期军事制度,1、战争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更残酷 2、文武分职 3、常备军与郡县征兵制结合:耕战兵役制,农战 常备军精锐中坚: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楚选练之士、燕百金之士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 4、兵源:编户之民。1560岁。刑徒、奴隶 5、军事管理制度: 兵符信物 纪律严格,重赏重罚,a,25,魏武卒:吴起当年训
12、练魏武卒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食,总重约五十余斤,连续疾行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者,方可为武卒。 铁鹰锐士:司马错在此之外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重约在八十余斤 此关通过,进入各种较武;步战较武要在秦国新军的步军中名列一流,骑战较武要在秦军新军的骑兵中名列一流;个人简拔过关后,还要过以各种阵式结阵而战的阵战关,过各种兵器的较武关。如此一一下来,凡能成为铁鹰锐士者,便几乎个个都是无敌勇士!秦国新军二十万,铁鹰锐士却只有堪堪一千六百人。,a,26,六、春秋战国财政制度,(一)春秋时期 1、税:井田制瓦解,藉实物税 2、赋:军
13、赋,井田出车马兵卒按田亩征收,“作丘甲”、“用田赋” 3、商业税:商业发达,设关征商业税、市场管理税等。重商、商人从政现象 4、贡纳制度:大国剥削中小国,a,27,(二)战国财政制度,1、各国生产基本政策:重农、抑商、禁末 发展农业生产 限制商人活动 禁止奢侈品消费(秦酒肉十倍税、禁锦缎镂刻) 2、各国主要财政收入:税收与官府直接经营产业 税收:土地税,什一、谷物与禾杆;户口税(赋);商业税(过关税、铺房税、市场交易税) 官府经营:经济园林(漆园)、畜牧、手工业作坊,a,28,七、春秋战国教育与人事管理制度,(一)春秋时期: 1、官吏来源:世官(贵族集团选拔)、举荐(重要来源,各乡“进贤”)、
14、学校培养(低级贵族、国人入仕) 2、俸禄:食邑谷物,标志着世官制度开始瓦解 3、考核制度: 考核权转移,诸侯国建立考核制度以及考核官员: 多种形式:上计制(朝觐)、巡访调查(巡狩) 考核内容:政绩、农田治理、断案,a,29,(二)战国教育与人事管理制度,1、官吏主要来源: 招贤:燕昭黄金台、齐威稷下学宫 推荐:白起、李斯 游说与自荐:商鞅(王道、仁政无为与强国之道)、苏秦、毛遂 重下层实践经验:“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破格提拔人才打击世卿世禄的突破口,a,30,士的时代:“士,事也”,知识技能,从事政治与学术,私学,相对独立(非分封体系中低级贵族),游士“合则用,不合则去” 争士、养士、用士之风,战国“四公子”三千规模,“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吕氏春秋智能 倡导推行变法改革,谋划献策、征战游说,从事文化学术教育(百家争鸣、开创中国文化),a,31,2、职与爵: 严明等级: “明尊卑爵秩等级” 新的等级制:卿、亚卿、客卿、大夫 3、俸禄:谷物,少数赐邑,邑非世袭 4、官吏考察: 年终考核制度建立:上计,年终完成年初计划情况 国王随时派人调查了解官吏情况,阿邑与即墨 5、控制私学: 设立学宫,稷下学宫 设“博士”管理官学,a,32,八、春秋战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历史地位,(一)春秋政治制度: 旧宗法制度不断遭到破坏和冲击,新政治力量组合,新制度成长的过渡时期 贵族世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