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300题》: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_第1页
华南师范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300题》: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_第2页
华南师范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300题》: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_第3页
华南师范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300题》: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_第4页
华南师范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300题》: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6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6.1 简答题1假设总供给曲线是非垂直的,据下列情况预测产出、价格和就业的变化。(1)为了平衡预算,政府削减支出。 (2)为了平衡预算,政府提高税率。 (3)某项新的减税计划使消费者增加储蓄。 (4)某项进口税使人们购买国产车而不买进口车。答: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总供给函数是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即为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和水平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两种

2、极端状态。前者来自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能够立即进行调整的假设;后者则来自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完全不能进行调整的假设。 西方学者认为,在通常的或常规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如果假定供给曲线是非垂直的,则可以根据题意做以下分析。(1)政府支出的下降使得IS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左移,从而降低了产出、价格和就业水平。 (2)税率的提高减少了税后可支配收入和清费支出,使得IS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左移,从而降低了产出、价格和就业水平。 (3)储蓄的增加使得IS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左移,从而降低了产出、价格和就业水平。(4)用于国产商品支出的增加使得俗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右移,从而提出了产出

3、、价格和就业水平。2. 作图说明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答: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总产量,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而言,总供给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依据凯恩斯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具有“刚性”的假设条件而得出的,它由垂直线段和倾斜线段两部分连接在一起,如图6.1。 图6.1 短期总供给曲线我们可以通过ADAS模型说明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假设经济中企业的设备投资增加而造成生产能力增大,如图6.2。这时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从AS0移动到AS1,如果经济最初运行在

4、总供给曲线的陡峭部分而且总需求曲线是相当无弹性的,如AD1,那么总供给的增加意味着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将明显低于初始价格水平,且国民收入增加。如果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如AD0,则总供给曲线移动不大,这是因为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表明了经济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新追加的生产能力对于生产的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水平的影响都很小。 P AS0 AS1 AD1 AD0 O y 图6.2 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3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如图6.3所示,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Y和价格P处达到均衡。试问:(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提高税收,会对IS、LM和AD曲线如何影响?(2)价格水平如何调整

5、由增税所引起的非均衡?答:(1)增税使得IS曲线向左移至IS,如图6.4;如在P的价格水平下,总需求减少,AD向左移至AD,如图6.3。这时总需求Y低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Y。图6.3 增税对曲线的影响(2)如果价格可以自由变化,价格水平就会下降。如图6.3,从Y下降到Y,沿着AD曲线直到总需求重新等于Y。价格水平的下降使货币市场上实际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移至LM(P),如图6.4,利率从i下降到i,总需求增加到Y,经济重新恢复均衡。图6.4 曲线变动对曲线的影响4简述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答:总需求曲线表达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

6、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主要有以下因素:(1)预期预期包括预期收入、预期利润率、预期通货膨胀等。人们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会增加他们当前的个人消费需求,从而增加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图6.5所示,总需求曲线右移至,表示在任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增加了。而人们预期收入下降的作用正好相反,总需求曲线会由向左移,表示总需求量的减少。图6.5 预期收入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预期利润的提高会扩大企业的投资需求。其作用与预期收入相同。预期通货膨胀上升会使当前商品的

7、价格变得相对便宜而未来商品价格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扩大对当前商品的需求;预期通货膨胀下降则相反。(2)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按照对总需求的不同作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大致可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类。扩张性政策凡是能够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通常的手段包括增加政府购买、降低税收等,被称作扩张性财政政策。凡是能够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刺激总需求的货币政策,被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凡是能够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政策手段包括减少政府指出、提高税收等,被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凡是能够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总需求的政策,被称作紧缩性货币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

8、策,起作用的最终结果都是影响总需求AD。由于凯恩斯理论认为实际的国民总产出是由总需求所确定,所以通过经济政策对AD的影响也就达到了控制调节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目的。(3)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总需求,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汇率的变动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本国将扩大对进口的需求而外国将减少对出口的需求,于是,本国净出口减少,总需求下降;汇率下降的作用相反。外国收入的变动外国收入增加会扩大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在进口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净出口,总需求上升;反之则相反。 5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与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有何不同?两者向下倾斜的原因

9、有何不同? 答:(1)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是反映价格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AD曲线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结果,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构成;而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反映的是在所有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造成的需求量的变化。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 (2)两者向下倾斜的原因分别为: 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AD曲线)的经济解释是:物价水平的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余额MP的增加,货币市场出现过度供给。过度供给导致货币持有者对“债券”需求量的增加。债券价格的上升意味着利息率的下降,利息率的下降又导

10、致投资需求量的增加,即总需求增加,投资需求的变化通过乘数的作用产出成倍增加,这一过程描述为凯恩斯效应。因而AD曲线向下倾斜。 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从价格一消费线导出需求曲线,即从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的得出来分析):在所有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使消费者的预算线发生变化,对于正常品而言,预算约束线向外扩张。新的预算约束线和更高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相交,交点上该产品的数量增加。因此,当价格下降时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增加。6总需求的移动会对总产量和价格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经济社会对其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11、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条件下,总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的居民户、厂商以及政府部门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量或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关系。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该曲线表示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越小;价格水平越低,国民收入越大。结合总供给曲线,分析总需求曲线变动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假设AS曲线不变,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若总需求增加,则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若总需求减少,则A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在AS曲线的不同区域,AD曲线移动产生的经济效果也不同。 第一,在古典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12、水平区域内,假如政府的购买支出或税收减少,会引起总需求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这时,扩张性的政策对物价水平没有影响,即物价水平保持不变,但是总产量增加,会使就业量增加;反之,如果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对物价水平也没有影响,但是总产量减少,使得就业量降低。 第二,在中间区域内,若总供给曲线位置不变,则均衡水平随着总需求曲线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若总需求曲线位置不变,则均衡水平随总供给曲线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就是说,均衡水平取决于供求双方的状况。 AD曲线在AS曲线的中间区域移动时,假如政府的购买支出或私人的投资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物价水平和总产量都增加,导

13、致就业量也增加;随着总产量逐渐接近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供给的短缺现象也越趋严重,则总产量的增加将付出越来越高的物价水平上涨的代价,即物价水平上涨加速,而总产量的增长将变缓。 第三,在古典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垂直线区域内,在总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位置的变动对均衡产出无影响,而会改变均衡价格水平。在这里,“有多大的总需求,就有多高的价格”。 第四,AD曲线在AS区域的古典区域向中间区域移动,或者中间区域向凯恩斯区域移动,则总产量下降,价格可能下降或者维持不变。相关重要知识点回顾:总供给曲线的三个区域(1)凯恩斯区域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水平线区域。表示凯恩斯区域内一般价格水平不变,而国民总产

14、量可以变动;这是由于在严重的失业情况下,经济社会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总产量水平很低,产量增加,不会形成生产资源供给不足而造成的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现象,同时,价格下降又具有刚性,导致工资和物价不下降。 (2)古典区域 古典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垂直线区域。其表示古典区域内价格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不可能超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能够生产的产量,需求增加只能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故又称作“充分就业区域”或者“绝对通货膨胀区域”。 (3)中间区域 正常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中间区域。此时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总产量增加,同时一般价格水平也上升,即产量和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7假定一个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1)再假定投

15、入品价格不变,用图形说明国外收入增加所带来的影响。(2)再假定投入品价格不变,用图形说明人力资本存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3)用图形说明工资增加所带来的影响。物价水平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答:(1)如图6.6所示,经济最初的宏观经济均衡在a点,总需求曲线为AD。国外收入增加引起对国内需求的增加(国内出口增加),所以,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即从AD移动到AD。在新的均衡点b时,物价水平上升了,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也增加了。图6.6 国外收入增加所带来的影响 (2)如图6.7所示,经济最初的均衡点为a,这时长期总供给曲线LAS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相交。人力资本存量增加(即资源增加)

16、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即LAS移动为LAS,SAS移动为SAS。在新的均衡点b时,物价水平下降了,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这就是在总需求不变(总需求曲线始终为AD)的情况下,总供给增加所引起的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这说明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增加总供给,从而在物价下降的同时增加国民生产总值。这正是各国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因,也是人力资本增加对经济的贡献。图6.7 人力资本存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 (3)如图6.7所示,最初的均衡点a在短期总供给曲线SAS上。工资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移动,即从SAS移动为SAS。在新的均衡点b上,物价水平上升,实际国民生产总

17、值减少。图6.8 工资增加所带来的影响8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中,某国经济在图6.9中点处达到均衡,请问:图 6.9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对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有什么影响? (2)如果此时名义工资具有向下刚性,(1)中的非均衡会作怎样的调整?当价格从上升到时。工人能够得到更高的名义工资吗? (3)当价格与工资水平可完全伸缩,而政府又没有实施需求稳定的经济政策,在经济重新恢复充分就业水平的均衡时,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有什么变化? (4)什么样的需求稳定政策可以用来修正(1)中的非均衡? (5)如果原材料单位实际成本的增加只是暂时的,又如何影

18、响(1)中的非均衡?答:(1)总供给曲线将左移至。产出水平沿着AD曲线下降到,价格水平从上升到。 (2)当名义工资保持的水平,又没有需求稳定政策的话,经济的产出将维持的水平,它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这时,一方面价格水平从上升到,实际工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和产出都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名义工资不会下降,工人也不能要求一个更高的工资水平。 (3)当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名义工资可伸缩时,产出和就业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就会使名义工资下降。名义工资下降减少了单位产出的成本,总供给曲线即从右移至AS。经济在和水平重新达到均衡。 (4)如果政府增加其支出、减税或扩大名义货币供给,就可把总需求曲线向右移至的位置。扩

19、张性的需求政策虽可使产出恢复到的充分就业水平,但会导致价格水平进一步上升,即从上升到。 (5)如果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只是暂时的,那么AS曲线左移至后,将来一段时期后,随着原材料成本的下降,还会恢复到AS的位置。实际产出的下降,价格水平的上升也只是暂时的。相关重要概念回顾:货币工资的刚性:指货币工资不随劳动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而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当劳动的需求低于供给量时,货币工资下降出现刚性。这主要是因为劳动者存在着对货币收入的幻觉。货币工资刚性成为凯恩斯主义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基础。6.2 计算题9某国劳动的边际产出是:= 5000.5L,L是劳动数量。劳动总供给函数为:L=4008(1

20、t)w,w为实际工资,t为对收入征收的所得税税率。(1)当t=0.5时,计算税前实际工资和劳动总量。(2)当t=0.25时,计算税前实际工资和劳动总量。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并给出简明的解释。解:(1)劳动市场均衡时=w。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 将t=0.5代入以上方程组后可以解得:L800,w100;(2)劳动市场均衡时=w。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将t=0.25代入以上方程组后可以解得:L=850,w=75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所得税率的降低增加了均衡时的劳动数量、降低了均衡名义工资水平。这是因为税率的降低使得同样名义工资下劳动供给数量增加,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而劳动需求曲线保持固定,

21、从而增加了均衡时的劳动数量、降低了均衡名义工资水平。有趣的是,工人的税后实际工资也有所降低。即减税的政策并未改善工人的福利。10假定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曲线为: Y=6671.11G1.11MP价格调整曲线为:政府支出G=200,货币供给M=550,=0。求出经济从=1.4开始的运行路径;推断出GDP达到与潜在GDP相差2还要多少年?解:在=1.4的水平下,我们通过总需求方程可求得一个期初的产出水平:=6671.112001.115501.4=1325再由价格调整方程可获得下一年的通货膨胀水平: =(13251500)15000=0.117这样,第一年的价格水平就为:把它代入总需求方程又可获得,再

22、从价格调整方程中求解,又可获得,依此类推下去,我们有:=1382; =0.079; =1.14=1425; =0.051; =1.08=1454; =0.031; =1.05=1470按照价格调整方程,我们知道潜在GDP水平为1 500,这样,当实际产出正好与潜在GDP相差30时,可达到缺口幅度为2,这大约需要4年的时间。11假定短期供给函数为,劳动力需求函数为。劳动力供给函数为。劳动者预期,P=1的价格会持续下去。如果经济开始处于1 000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价格水平为1;名义工资为6美元;实际工资为6美元;就业量为100。试问:(1)当政府支出扩大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总产出产扩大到1 011

23、.40,价格水平上升到1.10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有何变化?(2)当工人要求增加10的名义工资(因为价格水平上升了10)使总供给曲线左移,总产出下降到1 005.95,价格水平上升到1.15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有何变化?(3)什么是长期的实际产出、实际工资和就业量?(4)为什么实际产出会超过1 000美元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解:(1)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劳动力市场上有: : :解得均衡时:W6.42,N102从以上数据可知,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均衡就业量从100增加到102单位,名义工资从6.00美元上升到6.42美元;实际工资从6美元下降到5.84(6.421.1)美元。(

24、2)当工人要求增加10的名义工资水平时,劳动力市场上有: : :均衡时可得:W=6.81,N=101。这样,均衡就业量就从102单位下降到101单位;名义工资从6.42美元上升到6.81美元;实际工资从5.84美元上升到5.92美元。(3)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总产出为1000美元,实际工资为6美元,均衡就业为100单位。当现期劳动力市场上的实际工资水平低于6美元、实际就业超过100单位时,工人就会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最终,实际产出会回到1000美元,就业量和实际工资也恢复到100单位和6美元的水平。(4)只要工人不预期原来的价格水平会有所提高,那么,面对价格水平的上升就不会立即反映到名义工资

25、的上升中。工人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就会促使工人多就业,使实际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12.设IS曲线方程为,LM曲线的方程为,r为利率,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水平,M为名义货币量。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解:由IS函数:LM函数:得总需求函数为:政府支出的变化会导致总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名义货币的变化只会带来总需求函数的斜率变化而不是简单的平行移动。13假设总需求函数Y=114(190P),总供给函数Y=l0P。 试求:(1)均衡产出和均衡价格。(2)设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计算政府购买增加50时的均衡状态。 (3)在(2)的

26、条件下计算货币供给增加20时的均衡状态。 解:(1)联立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可得方程组:Y=114(190P)Y=10P求解上述方程组可得:均衡价格P=8.35,均衡产出Y=83.5。(2)由 整理得: 此为IS方程。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得LM曲线方程为:联立两个方程得新的总需求曲线:Y=162(190P)然后联立总供给曲线,即: Y=162(190P) Y=l0P求解上述方程组可得:均衡价格P=15.3,均衡产出Y=153。(3)货币供给增加20,建立新的LM曲线得:代入IS曲线方程中得:新的总需求曲线为Y=114(267/P),然后联立方程求解: Y=114(267P) Y=10P 解之

27、,均衡价格P=8.1,均衡产出Y=81。14某国的宏观经济模型为: 消费函数C=0.75(YT)120 投资函数I=5004000r财政收支G=T=48货币交易需求L=0.25Y 货币投机需求L=2681000r货币供给M=500生产函数Y=1.664N充分就业时的产出Y=1248(1)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是否同时实现了均衡? (2)求充分就业量N。 解:(1)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Y=CIG C=0.75(YT)120 I=5004000r G=T=48整理后得IS曲线为:r=0.1580.0000625Y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M=LL L=0.25Y L=2681000r M=

28、500整理后得LM曲线为: r=0.00025Y0.232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为: r=0.1580.0000625Y r=0.00025Y0.232解此方程组得: r=0.08 Y=1248 由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水平正好与充分就业时的收入水平相等,说明劳动市场也同时实现了均衡,即三个市场同时达到了均衡。 (2)由生产函数Y=1.664N得:N=而充分就业时的产出Y=1248,所以N=75015给定卢卡斯(Lucas)总供给曲线Y600(P)1 000,式中P为价格水平,P为预期价格水平,Y为总产量。总需求曲线为Y7000.75(MP),式中M为货币供给。假设初始

29、均衡为P。 (1)货币供应量从400增加到440,且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被预期到,计算预期到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2)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短期没有被预期到,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会有什么变化(画图并说明,不必计算),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是什么?解:(1)预期到的货币增加量,使得人们迅速调节价格预期,预期价格将等于实际价格,即P=Pe时。对产出不会产生效应。当P=Pt时,YO=1000,M=400,PO=1。所以,Y1=YO=1000,M1=440,P1=1.1。(2)长期情况下, P=Pe,产出不变,Y1=YO=1000;价格上升,P1=1.1。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短期没有被预期

30、到时,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变化如图6.10(a)所示;若长期限期到所有变化,均衡价格和产量变化如图6.10(b)所示。图6.10相关知识点回顾:卢卡斯供给曲线的简单介绍理性预期学派最有影响的一个模型是卢卡斯的不完全信息模型(1973),该模型不但论证了预期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性,而且它还是传统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向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卢卡斯通过其著名的岛屿模型,从典型生产者的微观行为推导出宏观总供给曲线-卢卡斯供给曲线。卢卡斯供给曲线的推导打破了从宏观总量上直接推导的这种研究范式,是转向严格微观基础上推导宏观经济关系的现代研究范式的一个重要尝试。16(1)某宏观经

31、济的生产函数依货币工资率的不同而不同,为: Y=20N, W=10时 Y=N , W=时 求其总供给函数。 (2)某宏观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102N时,货币工资率为: W=4。求其总给函数解:(1)设宏观产出品的一般价格水平为P,则宏观经济的收益(=总价格PY一总成本WN)为:=PYWN利益极大化的条件为:W=0即 根据已知条件,当W=10时,生产函数为: Y=20N 代入式得:整理得:P=N 写成P关于Y的函数形式,将式代入式,得: P= 而当W=时,生产函数为: Y=N 式代入式得: =整理后得: P=2N 改写为P关于Y的函数形式,将式代入式得: P=2Y所以,总供给曲线为:P=Y ,

32、W=10时P=2Y , W=时(2)根据古典学派的第一公理:边际生产力等于实际工资率 将已知条件:Y=102N。时,W=4代入式,得:4N=即P= 将已知的生产函数改写成N关于Y的函数,得:N=() 将式代入式即得总供给曲线为: P=()=75017.某经济的总需求曲线形式为:P=, 已知两组对应数据为:表6.1Y510P总供给曲线为古典学派型曲线,即Y=Y=7.5(1)求一般均衡时的价格水平。(2)如果需求曲线变为P=,且价格水平不变,将产生什么结果?解: 已知总需求曲线形式为:P= 将已知数据Y=5时P=,Y=10时P=代入式,即可求出未知参数a、b。 = =解此方程组得: a=10 b=

33、4即总需求曲线为:P= (1)一般均衡时的价格即为:P= = =(2)如果需求曲线变为:P= 在价格维持P=不变时的总需求为:Y=(8)=(408)=8此时产生过剩需求为:YY=87.5=0.5 18.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函数为P80;总供给函数为古典学派总供给曲线形式,即可表示为Y60。求:(1)经济均衡时的价格水平;(2)如果保持价格水平不变,而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100。将会产生什么后果?(3)如果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100,价格可变动,那么价格水平和变动幅度将是多少?解:(1)总需求曲线是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即ISLM)为条件导出的,而总供给曲线则是以劳动市场均衡为条件导出

34、的。所以,经济均衡也即三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要素市场)均衡,是由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均衡点为两个曲线的交点,所以由总需求函数P80和Y60可得:P80806040(2)如果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1002Y3,而价格保持不变,即P40,此时总需求为:(100P)(10040)90此时将产生过剩需求906030(3)如果总需求函数为P1002/3,而价格可变化,那么经济仍可与总供给曲线60达到新的均衡,其均衡水平由上述两个方程共同决定,所以得:P1001006060其价格上升幅度为:(6040)4050%19设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2i,货币需求函数L=0.

35、2Y0.5i,货币供给M=50,价格水平为P。 (1)推导总需求曲线。 (2)当价格为10和5时,总需求分别为多少? (3)推导政府购买增加50时的总需求曲线。计算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 (4)推导货币供给增加20时的总需求曲线。计算价格为l0和5时的总需求。解:(1)由题中已知C=1000.75Y,I=202i以及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I可得: Y=CI=1000.75Y202i=1200 75Y2i经整理后可得IS曲线为:Y=4808i 由题中已知L0.2Y0.5i,M=50以及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可得:经整理后可得LM曲线为:i=100MP0.4Y联立方程、可得:求解可得:注意:该

36、解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P的函数,即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2)当P10时,代入式可得总需求为:;当P5时,总需求Y152。(3)当政府购买增加50时,又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及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IC可得新的IS曲线:Y6808i 再结合(1)题中的初始LM曲线,可以推导新的总需求曲线: 当P10时,代入后可得总需求Y181;当P5时,总需求Y200。(4)当货币供给增加20时,又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及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新的LM曲线: 再结合(1)题中的初始IS曲线,可以推导总需求曲线: 当P10时,代入式可得总需求Y140.7;当P5时,总需求Y167.4。算法小结:总需求曲线方程的求法:根

37、据已知条件求出IS和LM曲线方程,两者联立消去,即可得到Y与P的关系式即总需求函数。20某经济有如下关系:卢卡斯供给曲线 Y=2000(P)Y。 充分就业产出 4000; 总需求曲线 Y10003MP; 货币供给 M=1000。 (1)假设某一时期经济已处于潜在产出水平,并在近期内预期政策不变,求价格水平。 (2)假设中央银行宣布将把货币供给增加到1500,公众预期到货币供给增加。当货币供给增加后,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均衡值是多少? (3)假设中央银行宣布将把货币供给增加到1500,但实际上增加到2000,求新的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均衡值。 (4)以上结论验证了新古典主义的什么观点? 解:(1

38、)根据题意,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有: 4000=1000(31000)P,可得P=1 (2)当中央银行宣布增加货币供给,且公众能合理预期到时,有P=。此时,总产出为 Y=4000 根据总需求曲线,有 ,可得 (3)当中央银行宣布把货币供给从1 000增加到1 500时,公众的预期价格水平=1.5,但实际上货币供给增加到2000。此时,卢卡斯曲线方程为Y=2000(P1.5)4000,总需求为Y=1 000(32 000)P=1 0006 000P。 联立总需求和卢卡斯曲线方程,求解得:Y=4 464,P=1.732。 (4)以上解答验证了新古典主义的结论: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

39、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当货币的供给增加或减少未能被公众正确预期到,则总产出和价格水平将发生变化;但是如果货币的供给增加或减少能被公众正确预期到,则仅仅改变价格水平,而总产出不发生变化。6.3 分析及论述题 21. 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如图6.10(a)所示,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和价格处达到均衡。问:(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提高税收,会对IS,LM和AD曲线有何影响?(2)解释价格水平是如何调整由增税所引起的非均衡的?答:(1)增税将使IS曲线向左移至,如图6.11(b)所示;在的价格水平下,总需求减少,向左移动至,如图6.11(a)所示。这时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图6.11 增

40、税引起的变化(2)如果价格可以自由变化,价格水平就会下降。如图6.11(a)所示,从下降到,沿着曲线直到总需求重新等于。价格水平的下降使货币市场上实际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下移动到LM(),如图6.11(b)所示,利率从下降至,总需求增加到。经济重新恢复均衡。22假设一个经济在投入品价格为既定时国民生产总值由于总需求增加处于充分就业均衡之上。当然,经济不可能长期处于这一水平。用图形说明国民生产总值恢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过程。答:如图6.12所示,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方移动为AD,这时经济的均衡在b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高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水平。这是因为当工资不变时,企业的劳动的实际成本

41、下降了,从而刺激产量增加。产量由原来均衡的a点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为b点。这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物价上升。物价上升使工资的购买力下降(即实际工资减少)。所以,工人要求更高的工资,企业也愿意提高工资。同样,其他投入品价格也会上升。投入品价格的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即从SAS移动为SAS。SAS与AD相交决定了新的均衡点为c。这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又恢复到最初的水平,但物价水平上升了。这就说明,总需求的增加如果使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尽管短期内会增加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使经济繁荣,但这种状态决不能持久。它迟早会引起工资与投入品价格上升,最终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仍要回到充分就业

42、的水平,但物价水平上升了,即引发了通货膨胀。 图6.12 国民生产总值恢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过程23比较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和一般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答:通常三者的关系可以通过图6.13来表示:图6.13几种供给出曲线凯恩斯主义的AS曲线有时也被认为是极端情况下的短期AS曲线。垂直的或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在古典信条即“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至少在长期中是如此)”下推导出来的。但是现实中,价格(主要是工资,也包括物价水平)却是粘性的即非完全伸缩性的。一般的AS或短期的AS曲线为什么会向上倾斜呢?参见图6.14。图6.14短期供给出曲线向上倾斜原因(1)新古典主义的错觉理论假设物价

43、总水平降到低于预期水平。物价水平降低引起对相对价格的错觉,而且这种错觉引起供给者对较低物价水平的反应是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2)凯恩斯主义的粘性工资理论名义工资(因合同先定和劳工政策)调整缓慢或在短期中是粘性的。厂商根据预期物价水平事先同意支付某种名义工资。若物价水平下降低于预期而名义工资仍不变,则实际工资(WP)上升到企业计划水平之上,企业实际成本增加,自然会减少劳动雇佣和物品及劳务的生产。(3)新凯恩斯主义的粘性价格理论相对于理性预期,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根据物价水平变动的状况而迅速调整,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市场要求的水平,高于市场要求水平的价格压低了销售并引起企业减

44、少生产。另外,企业对小的物价变动不愿作价格调整是因为存在菜单成本。24假设货币数量减少了,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说明: (1)短期中物价水平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情况。 (2)长期中物价水平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情况。答:参看图6.15。 图6.15 短长期中物价水平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情况图6.15中,横轴Y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Y*为充分就业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Y为短期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纵轴P代表物价水平。经济中最初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即在总需求曲线AD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相交的a点,这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Y*,物价水平为P。 (1)在短期中,货币量减少使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由

45、AD向左方移动为AD,AD与SAS相交于b,这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即由Y*减少为Y,物价水平下降,即由P下降为P。所以,货币量减少的短期效应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和物价水平下降。 (2)在长期中,投入品的价格会下降,这就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即从SAS移动为SAS,新的均衡点为AD与SAS相交的C点,这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恢复到原来的水平Y*,但物价水平又下降为P。这说明在长期中,货币量减少只会使物价水平下降,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 25表6.2是关于一个经济的劳动市场的资料,该经济在第1年与第3年之间经历了不利的总供给冲击。假设由于人口增长,劳动供给一直是增加的。表6.2(1)用劳

46、动市场的图形说明,假设有伸缩性的工资理论是正确的,实际工资率与就业量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另一个不同的劳动市场图形说明,假设粘性工资理论是正确的,实际工资率与就业量会发生什么变化。答:(1)参看图6.16。 图6.16 有伸缩性工资模型图6.16为有伸缩性工资模型。在第一年,劳动市场均衡时为LD与LS相交之点,实际工资率为10元,就业量为每年800亿小时。应该注意,LS曲线较为平坦。在第一年到第三年之间,由于人口增加,劳动供给曲线从LS向右方移动为LS。但不利的供给冲击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减少,从而劳动需求曲线由LD向左方移动为LD。新的劳动市场均衡为LS与LD的交点,这时实际工资率为9元,就业

47、量为780小时。 (2)参看图6.17。 图6.17为粘性工资模型。第一年劳动市场的均衡为LD与LS的相交之点。应该注意,这里的LS曲线较为陡峭。由于不利的总供给冲击,劳动需求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为LD,LD与LD在两个模型中都一样。由于人口增长,劳动供给曲线由LS向右方移动为LS。在货币工资率不变时,实际工资率由于物价上升而下降为9元,但这时工资水平不能使劳动市场均衡。劳动需求决定了就业量为780亿小时。 图6.17 粘性工资模型26试述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的差别。答:总供给函数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全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函数关系。将这种函数

48、关系做成曲线,就得到总供给曲线,简称AS曲线。西方主流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的差别如下:(1)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差别。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而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2)图形形状差别。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在图形上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图6.18;而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一个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图形,如图6.19。图6.18 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 图6.19 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3)理论基础不同。古典理论认为,劳动市场运行毫无摩擦,总能维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然在劳动市场,在工资灵活调

49、整下充分就业的状态总能维持,因此,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中的产量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所以总供给曲线总是垂直的;而凯恩斯主义则假设工资刚性,并且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充分就业和达到潜在产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的变化会带来劳动供给的变化,所以总供给曲线不会维持在充分就业保持垂直,而是应该保持水平或者至少保持正斜率。(4)蕴含的政策效果不同。古典模型中,除非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否则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上涨,没有任何效果。凯恩斯模型则正好相反。27“石油价格下降将增加就业率,提高工资水平和实际货币余额”。请利用ADAS图形对这句话做出评价,并分析短期

50、和长期的调整过程。 解:如图6.20所示。 石油价格下降使AS曲线右移,使得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存在过度供给。新的短期均衡将会是产出更多,价格更低。但是,此时的产出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之上,存在工资和价格上涨的压力,使AS曲线回到原位。新的长期均衡将是回到原来的产出和价格水平(假设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不影响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由于名义工资W上升而价格水平P不变,实际工资(WP)将会上升。图6.20 经济的调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石油价格生产成本AS曲线右移使供给过度P实际货币供给利率i 投资产出Y。 短期效应:Y,i ,P 。 第二阶段:由于名义工资AS曲线左移使需求过度P实际货币供给利率i投资产出Y 。 短期效应:Y,i,P。 长期效应:产出Y回到Y*,利率i和价格P回复到冲击以前的水平。28主流经济学的AS曲线是如何得到的?相应的政策含义是什么?答:总供给是经济社会中可供使用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在生产技术等因素既定的条件下,社会的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总供给曲线是表示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总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量的基本过程是,价格总水平影响实际工资,实际工资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量,就业量通过厂商的生产影响经济中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因此,总供给曲线是根据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