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健康管理概论1、健康管理A概念:以现在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B健康管理特点:是管理学、预防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的交叉与结合,是三者互相弥合与提炼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行业。C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公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
2、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C健康管理目标和任务:1)完善健康和福利。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3)预防高危人群患病。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5)增加临床效用效益。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7)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D健康管理基本步骤:1)了解你的健康,开始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4)效果评价E健康管理服务流程:1)健康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F健康
3、管理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基本策略六种: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不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2、生活方式管理1)概念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是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2)生活方式管理特点: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
4、合进行。3)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4种:教育、激励、训练、营销3、需求管理1)概念:是通过帮助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4种:患病率;感知到的需要;患者偏好;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3)需求的主要方法: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3、疾病管理疾病管理概念: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疾病管理特点: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2)关注个体和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
5、况与生活质量。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4、综合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一级、二级、三级预防。一级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预防其发生。二级指在疾病发展前对疾病早期诊断检测,问卷、筛查;三级指在疾病发生后预防其发展和蔓延,减少疼痛和伤害。5、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项目的特征:1、转诊及时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4、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5、尽可能使患者及家属满意。6、残疾管理的目的:减少工作地点发生参加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7、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
6、性病的三大行为因素。8、我国健康管理主要的任务是: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仅仅围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是慢性非传然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9、健康管理与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健康理念。研究表明,每个企业对于员工的健康管理,不是付出,而是投资。10、健康管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施原则: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结合、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体系2.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依托政府的支持,以产业推动学术和学科发展。3、坚持体系构建与功能相结合,构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和中
7、医特色预防保健新体系。4、坚持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相结合,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成果示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大健康管理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步伐,努力满足国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5、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利用各国先进的健康管理经验和技术,努力构建国际化的健康管理技术合作与服务平台,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二、临床医学基础1、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1)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内外科;2)治疗对象,妇儿3)人体系统或解剖,口腔眼等;4)病种,结核肿瘤;5)诊断手段,病理检验。2、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1)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2)临床医学具有
8、探索性;3)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4)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3、循证 医学1)循证医学概念: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2)循证医学核心内容:医生对患者建议或实施任何、治疗或预防保健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且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4、问诊和病史采集的主要内容1)患者的一般情况2)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3)现病史4)既往史5)个人史和家族史,女性还有月经史和生育史。5、体检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诊、触诊、扣诊、听诊6、临床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内容1)血液学检验2)体液与排泄物的检验3)生化
9、学检验4)免疫学检验5)病原学检验7、疾病的X线图像改变1)大小改变2)位置改变3)形态改变4)轮廓改变5)密度改变6)功能改变8、CT检查的优缺点优点:密度分辨率优于X线,能良好地显示人体内各部位的器官结构,除发现形态改变外,还能检查组织的密度变化,扩大了影像学的检查范围。缺点:是有射线的检查方法,较难发现器官组织结构的功能变化,个别部位如颅底部骨伪影可影响后颅凹脑组织检查;因成像野的限制,不宜检查四肢小关节,难以显示空腔器官的粘膜变化;强化扫描时有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存在。9、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1)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2)检测某些囊性器官的形态、走向及功能状态3)检测心脏、大
10、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备注动力学状态4)检测脏器内各种点位病变的物理特性5)检测积液的存在与否及量的多少6)产科可确定妊娠,判断胎位、胎儿数量;确定胎龄,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发现胎儿畸形;评定胎儿生理功能;超声引导下治疗7)超声引导下穿刺做针吸细胞学或组织活检或治疗10、MRI图像优点:无射线损害;通过梯度场和射频场的更换可完成矢状、冠状、横切、斜切等多轴成像;图像不受人体正常组织的干扰(无伪影);强化扫描用钆造影剂,无不良反应。缺点:检查时间长;有恐怕感;小关节小部位成像不普及;费用高。11、心电图检查临床应用心脏疾病的诊断、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手术麻醉、药物作用和电解质紊乱的监测、
11、航天、登山运动的心电监测。12、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直接观察到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及进行某些治疗,最常用的是消化道和支气管的检查。13、药品的概念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14、药物选择原则:1)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用药;2)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3)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4)药物的价格或效应药源性疾病分类:甲型、乙型、长期用药致病型、药后效应型。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遵循的原则合理选药,
12、合理给药:选择抗生素时首先应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并据此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应用药物敏感试验来筛选。当病情危重时则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感染的菌群来选用抗菌谱较广的药物。15、介入治疗概念在医学影像或内镜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通过药物、物理、化学等手段直接消除或减轻局部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6、放射治疗原理:是利用放射线和各类X线治疗机或回事器产生的X线、电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治疗疾病。放射线产和珠生物效应有:直接损伤、间接损伤。副作用: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胃肠系统表现为食欲缺乏、厌食、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为乏力、嗜睡或失眠。17、物理疗法的临床应用
13、1)各种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的恢复治疗2)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恢复治疗3)各种原因所致的肌肉损伤的治疗4)术后并发症的治疗5)一些疗法如超声波扩大了原有的作用,成为外科手术工具。电疗:直流电50-80V;低频脉冲1000HZ;超声波疗法:50-1000KHZ光疗:分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激光。18、手术治疗根据专科分骨、妇产科;根据操作复杂程度分大、小;根据急缓程度分急、限期、择期;无菌程度分无菌、感染。肿瘤分根治和姑息。19、常用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诊断准确度三、预防医学基础健康决定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
14、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与早逝,特点是个体和群体,微观和宏观,更重视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流行病;生物统计学:环境(职业)医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健康教育、促进)卫生政策与管理(营养学,食品卫生学,1、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1)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防
15、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合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三级预防的落实,根据群体和个体,分为社区和临床预防服务。社区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预防工作。临床个体对个体。社区是公共卫生人员。临床是临床医务人员。2、临床预防服务概念:在临床场所由专业人员指导的预防服务。内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筛检(定期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胆固醇测定、视敏度筛检、听力测试、和化学预防(孕妇补充叶酸、预防卒中服阿司匹林)。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检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
16、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4、健康维护计划的内容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信息,确定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5、社区概念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6、社区公共卫生的概念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根据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的项目,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群健康的均等化。社区公共卫生原则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象3)以需求为导向4)多部门合作5)人人参与7、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点1)城乡
17、居民健康档案管理2)健康教育3)预防接种4)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5)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6)老年人*7)高血压患者*8)2型糖尿病患者的*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1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11)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8、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与疾病之间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3:群体发病4:早起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5:重在预防。分类:10大类115个病种职业病诊断由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四、慢病1、慢病主要危险因素分类:1)环境危险因素2)行为危险因素3)宿主危险因素主要危因:不合理膳食、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病
18、原体感染(15-20%癌症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幽门与胃癌;乙肝与原发肝癌;人乳头瘤状病毒HPV与宫颈癌;EB病毒与各种淋巴细胞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遗传和基因因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2、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吸烟、HBV感染、膳食不合理、职业危害、其他环境因素3、高血压1)概念: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常见症:脑猝死、心梗、心衰、慢性肾病。200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高血压诊断标准: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和(或)小于等于
19、90.3)高血压危险因素:1)可改变因素: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2)不可改变因素:性别、年龄、家族史4、血压测量方式: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诊室血压测量方法:1)仪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2)准备:二平(心情平静、上擘及血压计与心脏处于一个水平3)袖带(袖带:上臂袖带下缘在肘弯上2.5cm.4)四定(收缩压柯氏间第一音、舒张压第五音、计数以凸面顶端为准、取偶数)自测血压方法:1)新诊断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3遍;去掉第1天值,据后6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2)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
20、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3)血压不稳定不达标者,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动态血压概念: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24小时血压。标准:24小时平均值130/80,白昼平均值135/85,夜间平均值125/75,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15%5、2糖尿病1)糖尿病概念: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2)糖尿病分型: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糖尿病。3)糖尿病诊断标准:三中任一项: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1、2)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 3)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水平11.1mmol/L。3)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遗传因素、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高热量饮食)、早期营养不良、糖耐量损害、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6、冠心病1) 冠心病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 死的一种心脏病。我国心血管发病率存在着明显差异,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城市2) 冠心病分型5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2)2类:急性冠脉
22、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3)诊断: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可基本明确诊断。4)典型的心绞痛特点:诱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心动过速)部位及方射部位(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放射至左肩、内侧臂至小指及无名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骨;心前区范围如手掌大小、界线不清)性质(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持续时间及缓解(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缓解,偶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而缓解)5)急性心梗症状:胸
23、痛较心绞痛更剧烈,呈压榨性或绞榨性,难以忍受,有濒死感 ,烦燥不安;部位及放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持久,多在半小时至几个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剂。诊断: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学的升高。6)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生活方式(吸烟、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少)、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血清胆固醇大于等6.46mmol、舒张压大等90mmhg、有吸烟史)、其他(家族史)7、脑卒中1)脑卒中概念: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2)脑卒中脑梗死:也称缺血
24、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临表:安静起病,病情几小时几天达高峰,栓塞数秒至数分钟达高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3)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临表: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4)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最常见原因。临表: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癲痫发作;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头颅CT诊断首选。脑
25、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可变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可改变因素: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脏病(心房纤颤)、糖尿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酗酒、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低小于4.1可增加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危险)、颈动脉狭窄、肥胖其他因素:高同型半光氨酸、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8、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第4位1)COPD概念: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2)COPD临表:慢性咳嗽(首发症状)、咳
26、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标志性症状)、喘息和胸闷、全身症状;肺功能检查FEV180%,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EVC70%(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3)COPD危险因素:个体因素(遗传、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环境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4)COPD诊断标准:存在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是诊断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测定指标是金标准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血气检查。五、基本卫生保健1、基本卫生保健1)基本卫生保健概念: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2)基本卫生保健
27、的原则: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3)内容:四个方面(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八项内容(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地方病;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提供基本药物)2、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1)社会性;2)群众性、3)艰巨性、4)长期性3、基本卫生保健的意义:1)充分享有健康权;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提高人人健康水平;4)提高人民健康水平。4、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FA)总目标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28、;2)在国家间和内部促进卫生水平;3)使全体人民获得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和服务。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5、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指标四类1)卫生政策指标2)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的社会及经济指标3)提供卫生保健指标4)健康状况指标:儿童营养状况及社会心理发展;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产妇死亡率;期望寿命6、HFA供全球使用的最低指标12项1)政府接受2)人人参与3)经费保证:至少5%的国民生产总值投入4)重在基层5)公平分配6)国际义务7% 7)人人享有:安全用水、计划免疫、医药保证20种基本药物、新法接生8)儿童营养90%的新生儿体重达到2500g以上;9)婴儿死亡率低于50%10)人均寿命高于
29、60岁11)成人受教育率高于70% 1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元8、21世纪初的世界卫生目标:1)使增加健康生活时间,缩小差距2)保证大多数质量符合要求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老年人及康复3)确保儿童生存及健康教育,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超过千分之74)改善妇女健康与福利,孕产妇死亡率下降50%5)计划生育服务6)疾病防治根除脊灰及线虫病,基本消灭麻疹、破伤风,有效控制疟疾、结核、乙肝,冠心病、癌症,减少性传播7)预防和康复,避免残疾8)改善营养9)人民有安全、健康环境与社会条件10)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9、健康保险扩大政策覆盖率: 覆盖的广度、深度、高度。这是21世纪卫生保健革命的
30、方向。10、20世纪末,75位诺奖巴黎宣言:从疾病治疗为主转向健康管理为中心六、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基本知识1、流行病学基本知识1)流行病学概念: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2)流行病学的任务: 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健康信息收集;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健康风险评估;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3)流行病学方法:(1)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2)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3)理论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流
31、行病学方法研究。2、比例(构成比):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P=a/(a+b) 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3、比: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100%)4、率: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k5、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用途:对于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反映得该病的
32、风险。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暴露人口必须符合的条件(1)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内的人群(2)必须具备可能罹患所要观察疾病的可能6、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影响因素: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用途: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负担程度。可依据患病率来合理地计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的需要,研究疾病流行因素,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7、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1)患病率的分
33、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其本质上是一种比例,不是一种真正的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疾病频率和强度,为动态指标,是一种真正的率。8、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所比例。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9、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认某病病例数)*k10、生存率:又称存活率
34、,是指患某病种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k11、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露组发病率(I0)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RR= I0/ Ie12、比值比(OR):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反映暴露者患 某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13、归因危险度(AR):又称率差,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公共卫生学意义:完全控
35、制该暴露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有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AR%= (Ie-I0)/Ie100%数值越高越是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全人群中由暴露引起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1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现况调查1)概念:是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又称横断面研究。2)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发现病因线索(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5)疾病监测(6)
36、其他:衡量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和评估等3)种类:普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非随机和随机抽样(1)优点: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可形成同期对照;是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2)缺点局限性:难以确定先因后果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15、)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1)概念:也称群组研究。是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用于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效果和研究疾病自然史。2)队列研究研究类型:历史性队列研究、
37、研究开始、 前瞻性队列研究、双向性3)队列研究特点: 时序是有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性对比研究; 暴露与否分组;研究方向由“因”到“果”;追踪观察的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RR=a/(a+b)/c/(c+d)原理:调查方向现在将来4)队列研究优缺点1)优点: 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l 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 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强l 暴露
38、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2)局限性: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费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 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16、病例对照研究概念: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因素的关系。特点: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3)被研究
39、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是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5)经两组暴露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原理:过去现在调查方向 .优缺点优点: 组织实施较容易,省力、省钱、省时间所需研究对象较少,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用途较广泛,可用于病因探索、初步检验假设、干预措施效果考核等。缺点: 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常难以判断,因此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不能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等,不能直接计算分析相对危险度,选择研究对象时容易产生选择偏倚,回顾性调查时易产生信息偏倚(回忆偏倚)17、实验性研究概念:又称干预研究。是研究者在一定程
40、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和类实验特点:1)属于前瞻性研究2)随机分组3)设立对照组4)有干预措施他18、临床试验概念:是临床上评价新药、新疗法的一种试验,是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后者这种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该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目的:观察和论证某个或某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产生的效应或影响。19、社区试验概念:又称生活方式干预试验,是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试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20、 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1.真实
41、性/有效性:是指筛检试验或诊断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2.可靠性/信度:变异系数、符合率、一致性分析、可靠性又称信度,指相同条件下同一实验对相同人群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3.收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试验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实验性方法诊断指标: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半客观指标。确定诊断标准的方法有: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和ROC曲线法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1、 同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同步盲法比较。2、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3、 要有足够的样本量4、 诊断界值的确定要合理5、 不
42、仅评价真实性也评价可靠性6、 试验方法和步骤要具体,有操作性 21.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1、联合试验:1)平行(并联)试验: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呈阳性即诊断为阳性。 优点:提高灵敏度、降低误诊率 缺点:降低特异度、增高漏诊率2) 系列(串联)试验: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呈阴性即诊断为阴性,全部阳性才能判为阳性 优点:提高特异度、降低误诊率 缺点:降低灵敏度、增加漏诊率2、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22、筛检试验概念: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用途:1)早期发现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可疑患者,以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或延缓疾病的发
43、展,改善愈后。2)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3)流行病学监测4)了解疾病的自然史。筛检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肝癌、鼻咽癌筛查分类:群体筛查、选择性筛查筛查方法:单项筛查、多项筛查22、医学统计学1)医学统计概念: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学科。2)医学统计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的医学数据3)医学统计内容: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实验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23、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24、医学统计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资料的来源:经常性资料、一时性资料统计资
44、料的要求:资料必须完整、正确和及时要有足够的数量注意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25、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26、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值的集合。27、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29、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29、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30、概率与频率:概率是对总体而言。是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表示。取值范围01。频率是对样本而言。指一次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样本率。小概率事件:P0.05或P0.01的事件31、描述集中趋势
45、的指标:算数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方差与标准差、极差、百分位数、变异系数32、算数平均数:又称均数,用表示总体均数,用表示样本均数。33、中位数:指一组由小到大排列的观测值中位次居中的那个观测值。34、几何均数:是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的指标。适用于等比资料和对数正态分布资料。35、方差及标准差用途:描述对称分布资料离散趋势的指标。36、百分位数的用途: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在某百分位置上的水平及确定偏态分布资料医学参考值范围。37、统计表统计表结构:标题、标目、线条、数字组成。+备注制表要求:1)标题:概括说明表的内容2)2)标目:用以指明表内数字含义,横标目为主语,表
46、示被研究对象;纵标目为谓语,表示被研究事物的各项统计指标3)线条:除必需的顶线、底线、标目线以外,应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的线条,不使用竖线、斜线4)数字:阿拉伯数字,准确无误;同一指标的数字的小数位应一致,位次对齐。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算数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方差与标准差、极差、百分位数、变异系数38、统计图制图要求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2)要有标题,位于图形下方的中央位置3)绘制有坐标轴的图形,纵、横要有标目,标注原点、尺度、单位等。纵横轴的比例以5:7为宜39、统计推断:是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包括总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它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40
47、、假设检验概念原理:又称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核心。通常把需要判断的总体特征叫做“统计假设”,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基本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2)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3)确定p值,做出推断结论。注意事项:1)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定量资料,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个独立样本均数用方差分析;配对设计用配对t检验;随机区组资料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2)结果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无实际意义的关系。p0.05称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称为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七、健康教育学基础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
48、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促进1)概念: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2)健康促进涉及5个主要活动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3)增强社区的能力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3、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内涵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健康监测健康维护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的过程侧重点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因素管理、提
49、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素质对象个体和群体,侧重群体个体和群体,侧重个体基本步骤需求评估-计划制定-干预实施-评价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干预咨询指导-效果评估干预方法信息传播、行为干预行为干预、健康和疾病的咨询与指导、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评价活动实施、人群参与情况;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健康指标的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指标的改变;健康状况的提高、病情的改善;疾病或死亡风险的改变4、知、信、行模式: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
50、,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5、健康信念模式:1)概念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2)健康信念模式认为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感知疾病的威胁、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自我效能、提示因素、社会人口学因素6、自我效能的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来的。自我效能可以通过以下4种途径产生和提高:自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他人间接的经验、口头劝说、情感激发。7、行为改变的
51、5各阶段: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5各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6个阶段及终止阶段。(1)没有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6)终止阶段。8、人际传播概念:人际传播也成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以泪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9、人际交流的特点:(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
52、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4)相对大众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出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10、健康教育设计计划步骤:1)需求评估2)确定健康教育目标3)制定干预策略4)制定实施和评价方案11、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又称为健康教育诊断。根据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诊断包括如下内容:(1)社会诊断;(2)流行病学诊断;(3)行为与环境诊断;(4)教育与组织诊断;(5)管理与政
53、策诊断;(6)确定优先项目。12、行为诊断应遵循的主要程序:(1)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2)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3)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一地可变性行为。13、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三个因素: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分为三大类(1)倾向因素;(2)促成因素;(3)强化因素。14、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具体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又称计划的目标,是对总体目标更加具体的描述用以解释和说明计划总目标的具体内涵。包含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能够回答以下问题1、Who对谁?2、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行为、发病率等)?3、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4、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
54、种变化?5、How much变化程度多大?根据预期的健康教育项目效果,又可以将集体目标分为健康目标、行为目标、环境与政策目标,以及认知目标四类。15、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主要方面:(1)教育策略;(2)环境政策;(3)政策策略16、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主要工作:(1)制定实施的工作时间表;(2)实施的质量控制;(3)组织机构建设;(4)实施人员培训;(5)设施设备与健康教育材料。17、健康教育计划评价的的主要内容:(1)过程评价;(2)效应评价;(3)结局评价。18、健康教育常见的效果评价方案:5种(1)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干预组自身前后比较);(2)非等同比较组设计;(3)随机对照试验;(4)
55、简单时间系列设计(无对照组);(5)复核时间系列设计(有对照组)。八、营养与食品安全1、营养的概念: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集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2、营养素概念: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和水,共六大类,有些营养学家将膳食纤维也列入营养素。分类:7大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成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量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
56、 常量元素:矿物质中有的在体内含量较多(大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100mg以上者,成为常量元素,有钙、镁、钾、钠、磷、氯、硫共7种。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小于体重的0.01%,每人每日膳食是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的矿物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碘、锌、硒、铜、钼、铬、钴共8种。氟属于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14种:脂溶性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水溶性的维生素C、B1、B2 、B6、B12、烟酸、泛酸、叶酸、胆碱、生物碱。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57、.4、平均需要量(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有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计算而得;是根据某些指标进行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是制定推荐摄入量的基础。5、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原来传统使用的RDAS ,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志6、适宜摄入量(AI):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无法计算EAR,进而不能推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用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试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亦可用做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该量可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素有个体的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投标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承诺书
- 图书馆消防设施施工协议
- 火车观光车厢窗安装协议
- 海滨浴场铁艺栏杆施工合同
- 城市道路广告施工合同文本格式
- 地质灾害防治塔吊租赁协议
- 航空航天灰土施工合同
- 保险公司复印机租赁协议
- 艺术品租赁与培训合同
- 电子电器产权租赁合同
- 防水工程施工报价表
- 反击式破碎机说明书
- 共青团中山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索道年度自检报告
-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课堂PPT)
- 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图
- 国家开放大学《生产与运作管理》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 中国压力容器标准与美国ASME规范的比较(DOC 8页)
- 起重机轨道修理施工方案(共18页)
- 交警大队协勤人员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文书
-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