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社会学科整合初探_第1页
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社会学科整合初探_第2页
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社会学科整合初探_第3页
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社会学科整合初探_第4页
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社会学科整合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社会学科整合初探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背景及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二者整合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

2、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部分,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校的硬件优势和校园网优势。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操作步骤1、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当前,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层次有多种(如附表。资料来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马宁、余胜泉)。在实践整合之前应结合教材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及能力情况将整合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这样就不会在随后的教学设计、素材搜集、互动教学等过程中无的放失。下面笔者以本人在“全国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自然科学领域、人文与社会领域教学整合”第一届研讨会上的观摩课举世闻名的古代工程为例谈谈

3、。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选择、处理能力,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判断、评价能力,并加强学生集体合作探究的意识,本课的整合层次定位为:2、整合的准备工作整合层次定位之后最浩繁的当数素材的搜集。教师应准备充分的教学原创性资源,这是整合资源最关键的、也是工作量最大的环节,需要平时的积累。原创性资源的建设最大的优越性是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同时也可节省学生上网搜索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这里要注意的是网上相关的资料通常很多,如果通通拿来必然杂乱,因此可以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大致成形的前提下去搜集素材,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再视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设计。本课以课本内容为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引导学

4、生加深思考的深度。以本课“长城”部分为例,在这样的设计思想下笔者以如下若干板块搜集素材:长城简介、长城修建年表、古代长城、今日长城、长城的修建、长城的传说、长城文学、长城之歌、遗产的保护、专家论长城。3、网页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网页制作的常用软件有frontpage、dreamware等。作为常规教学方式,在网页设计及制作过程中始终要明确这一点:网页设计是为学生更优化学习而为,要注重网页课件的直观性、实用性、导学性,网页课件不必过分追求华美的修饰。在本课网页主页面设计中,有本课学习的总目标,子目标则分解在各部分小组任务中。为简洁起见,可以将“长城”、“大运河”等各部分涉及的具体项目设计在下拉菜单中

5、。以“长城”为例,当鼠标移至该标题时,“小组任务”、“直面长城”(这部分即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原创性资源)、“专家论长城”、“课堂论坛”、“更多信息”(即相关网站链接)等子标题就会出现在隐藏的下拉菜单中。在“直面长城”中,给出的信息呈现方式丰富多样,有文本、音频、视频等。初一学生大多自主学习能力还较弱,如何引导他们在浏览网页的过程始终牢记目标、带着任务呢?我们在各资料页面上插入了相应的“自学向导”提示。4、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教学已不只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进行情感的教育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

6、程和方法。本课中,布置学生完成“小组任务”之前教师应以学习指导者的身份进行本课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本课导入新课之后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方法指导:小组任务请组长安排组内同学分工协作、自主探究完成;围绕小组任务大家深入研究,研究结果简要记载下来;另外,同学们要明白,讨论出智慧,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还有,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探究、协作学习过程之中,教师巡回行间,随时掌握小组学习的进度,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帮助。5、整合的效果网页课件给学生的信息量大,而且信息类型多样,这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作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主体,在既定的“小组任务”驱动下,运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获

7、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为载体,协作、探究学习,得到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后的几点思考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孰轻孰重?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课程改革为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如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学习资源的搜集、组织和呈现,帮助学习选择学习手段、学习技术等。我们不难理解如果学生完全摆脱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茫茫的信息大海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那结果必将是漫无目的

8、的低效劳动。实践表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师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制定目标、建构策略、引导过程、答疑解惑等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是45分钟就能够完成的吗?引发笔者作此思考的缘由有二。一是本课的课文容量与整合后的信息量的对比。整合后的内容已不再是一个课时能够完成的了。既然教学目标如前文所言,那么就要求教师决不能因顾虑完不成教学进度而刻意压缩学生的课堂活动时空,否则制定教学目标必然有作秀之嫌。二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笔者尽管已将原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按专题分成了两课时,但教学中仍觉时间不足,因此略微缩短了学生交流讨论

9、的时间,较早给出了教师的参考观点,从而在下课铃响时“较完美”地结束了本堂课的学习。我因为开课而违背了自己一贯的教学理念:真正完美的课堂正是在师生激烈纷争中暂停的。项目组苗逢春博士在观摩活动结束后的批评实在是有的放矢:“教师应真正组织学生讨论、协商,只是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急于发表观点或组织预先设定好结论的、诱导式的,甚至欺骗式的讨论。”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定要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吗?这个问题在本课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就曾多次考虑过。观摩活动结束后苗逢春博士在评课活动中对记载卡的使用表示了肯定,但同时指出能否使用电子记载卡。这使得我再一次思考这个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定要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吗?在长期实践中,我意识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并不是说把传统的一套完全摒弃。因为现阶段学生的技术水平、打字速度和选取、提炼、加工信息的能力未必达到要求。仍以本课为例,“小组任务”的结论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后在给出的资料中(亦可在“更多信息”的相关链接中)提炼出来。如何将有用信息整理提炼并为自己的观点服务呢?起初是这样设计的:学生以写字板或word文档为工具电子记载卡,运用复制、粘贴、打字(输入自己提炼出的观点)等简单操作实现,然后按自己的需要增删。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