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脏病变MRI这门课程旨在帮助您掌握肝脏MRI的基本原理、应用及关键病变影像表现。通过系统学习,您将能够理解并识别各类肝脏疾病的MRI特征,提高临床诊断能力。本课程特别适合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及临床医生,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全面介绍肝脏MRI技术在现代医学诊断中的重要价值。肝脏MRI的重要性2B+全球患者全球肝脏疾病患者超过20亿95%诊断准确率MRI对肝脏病变的高准确率0辐射暴露无电离辐射风险肝脏疾病是当今全球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影响着数十亿人口。相比传统影像学方法,MRI技术提供了无创且精准的肝脏评价手段,不仅能清晰显示解剖结构,更能通过多序列成像反映组织病理学变化。MRI特别擅长分化良恶性病变,通过动态增强和功能成像技术,能够评估肝脏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肝脏MRI的基本原理磁场定向强磁场使氢质子沿磁场方向排列射频脉冲射频脉冲使质子偏离平衡状态信号接收质子回到平衡状态释放能量形成信号图像重建计算机处理信号形成解剖图像肝脏MRI基于核磁共振原理,利用肝脏不同组织中氢质子的磁共振特性形成图像。T1加权序列主要显示解剖结构,肝实质呈中等信号强度;T2加权序列则更敏感于病理变化,液体和水肿组织呈高信号。对比增强扫描通过注射含钆对比剂,利用不同病变对比剂摄取和清除的动力学差异,提高病变检出率和鉴别率。这些序列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肝脏疾病的完整影像学表达。肝脏解剖概述肝脏在MRI图像中呈现为均匀信号的大型实质器官,根据Couinaud分段法可分为八个功能段。每个肝段都有独立的血管和胆管分支,这种分段对精确定位肝脏病变和规划手术至关重要。在MRI图像上,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系统可通过特定序列清晰显示。门静脉在T2序列上呈低信号,而胆管系统在重T2序列上呈高信号。了解这些解剖结构在不同序列上的正常表现,是准确识别病变的基础。肝左叶包括II、III、IV段肝右叶包括V、VI、VII、VIII段血液供应肝动脉(25%)和门静脉(75%)胆管系统肝内胆管汇合成左右肝管MRI检查的适应症肝脏肿瘤评估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肿瘤分期及治疗监测术前规划与手术方案制定弥漫性肝病脂肪肝定量评估铁过载综合征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分级功能评估肝脏血流动力学研究胆道系统功能评价肝细胞储备功能测定肝脏MRI是评估肝脏病变的强大工具,对于肝脏肿瘤的检出与鉴别具有卓越表现。特别是对于较小病变(<1cm)和位于肝硬化背景中的结节,MRI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和超声。在弥漫性肝病中,MRI能够通过特定序列定量评估脂肪含量和铁沉积,为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此外,借助功能成像技术,MRI能无创地评估肝细胞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避免了肝活检的风险。MRI检查的禁忌症绝对禁忌症体内铁磁性植入物心脏起搏器(老型号)神经刺激器人工耳蜗眼内金属碎片严重幽闭恐惧症患者相对禁忌症怀孕(尤其是第一孬妊)大型纹身(尤其含金属颜料)体温调节障碍对比剂过敏史严重肾功能不全不能平卧的患者肝脏MRI检查虽然安全,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绝对禁忌症主要涉及体内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患者,这些物质在强磁场中可能移位或发热,造成严重后果。此外,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如重度幽闭恐惧症患者)也不适合进行MRI检查。相对禁忌症包括妊娠期妇女(尤其是第一孬妊)和肾功能不全患者(GFR<30ml/min/1.73m²),后者若使用钆对比剂有发生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风险。对于这些患者,需要权衡检查的获益与潜在风险,必要时考虑替代检查方法。肝脏MRI成像技术简介T1加权成像显示解剖细节,脂肪显示高信号T2加权成像突出病理变化,液体显示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反映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动态增强成像显示病变血流动力学特征肝脏MRI成像技术丰富多样,基础序列包括T1加权、T2加权和扩散加权成像。T1序列对脂肪敏感,有助于识别脂肪含量和出血成分;T2序列对水敏感,能清晰显示囊性病变和液体积聚;而DWI序列则通过测量水分子运动受限程度,协助鉴别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多相成像是肝脏MRI的核心技术,通过追踪对比剂在肝脏内不同时相(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延迟期)的分布变化,揭示病变的血供特征。此外,呼吸门控技术的应用极大减少了呼吸运动伪影,提高了图像质量。使用的对比剂类型细胞外对比剂最常用的钆类对比剂,分布于血管和细胞外间隙,适合评估组织灌注和血管外渗透性。主要包括钆DTPA、钆DOTA等,半衰期约为90分钟。肝特异性对比剂既具有常规对比剂特性,又可被肝细胞摄取并经胆道排泄。包括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和钆贝酸二甲胺(Gd-BOPTA),能够提供肝细胞功能信息。超顺磁性铁氧化物被库普弗细胞摄取,在T2加权像上导致肝脏信号降低。对于检测无库普弗细胞的肿瘤(如转移瘤)具有特殊价值,但现已较少使用。对比剂的选择直接影响肝脏MRI的诊断效能。基于钆的对比剂是临床最常用的,通过缩短T1弛豫时间增强信号强度。肝特异性对比剂则通过肝细胞摄取和胆道排泄机制,提供额外的功能信息,特别有助于小肝癌的检出和鉴别诊断。对比剂安全性需要特别关注,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07-2.4%),但肾功能不全患者(GFR<30ml/min)使用钆对比剂存在发生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风险。临床应用前必须评估肾功能,并选择适合的对比剂及剂量。检查前准备检查前4-6小时禁食减少胃肠道蠕动和肝脏门静脉血流变异完成MRI安全筛查表排除禁忌症和潜在风险更换无金属衣物去除所有金属物品,包括首饰、手表等呼吸训练教导患者进行屏气和规律呼吸技巧肝脏MRI检查前的充分准备对于获取高质量图像至关重要。禁食是最基本的要求,不仅可以减少胃肠道蠕动引起的伪影,还能降低门静脉灌注变异对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响。对于肝脏特异性对比剂成像,禁食还能提高肝胆排泄的显示效果。患者教育是成功检查的关键环节。检查前应详细解释检查流程、可能的声音和感受,以及屏气指令的重要性。通过呼吸训练,教导患者如何进行均匀且可重复的呼吸和有效屏气,可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减少运动伪影。肝脏MRI设备要求高场强磁体1.5T或3.0T超导磁体,提供高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3.0T系统对肝脏微小病变检出率更高,但更易受伪影影响。专用线圈系统多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覆盖全肝并提供均匀信号接收。现代系统通常配备16-32通道线圈以优化信号采集。先进软件平台支持快速成像技术(如并行成像、压缩感知)和运动补偿策略(如导航器回波、光学追踪)的成像软件。后处理工作站配备先进图像处理软件的独立工作站,支持多平面重建、最大强度投影、曲面重建和定量分析功能。肝脏MRI检查对设备要求较高,主流临床应用以1.5T和3.0T超导MRI为主。高场强设备能提供更高的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特别是3.0T系统在检出小病变方面具有优势。然而,3.0T系统也更易产生磁敏感伪影和化学位移伪影,需要更精细的扫描参数调整。除硬件外,先进的成像技术同样重要。并行成像和压缩感知技术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患者不适;呼吸触发和导航回波技术则能有效减少呼吸运动伪影。专业后处理工作站是影像分析的重要工具,支持多维数据集的交互式探索和定量分析。常见良性肿瘤影像特点肿瘤类型T1WIT2WI动态增强特点肝血管瘤低信号显著高信号周边结节样强化,向心性填充肝腺瘤多变,可见出血高信号轻度高信号动脉期显著强化,快速洗脱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或低信号,中央疤痕低信号等或高信号,中央疤痕高信号均匀强烈强化,延迟期中央疤痕强化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肝肿瘤,在T2加权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灯泡征"),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特征性的"从外向内"渐进性填充强化模式。大型血管瘤中心区域可因血栓、纤维化或出血而不强化,形成"快进-快出"强化,这就是典型的血管瘤增强模式。肝腺瘤在MRI上表现多样,可含有脂肪(化学位移序列上信号降低)或出血成分(T1高信号)。典型的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具有中央星状疤痕,呈T2高信号,延迟期显著强化。使用肝特异性对比剂(如Gd-EOB-DTPA)时,FNH在肝胆期常呈现信号等同或高于肝实质的特征。恶性肿瘤的MRI表现肝细胞癌(HCC)典型HCC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动脉期明显高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迅速洗脱。边缘常有包膜,表现为T2低信号环及延迟期强化环。胆管细胞癌(ICC)典型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低信号肿块,动脉期周边轻度强化,延迟期向心性渐进强化。常伴有胆管扩张和萎缩区域。肝转移癌多表现为T2高信号肿块,边缘可有"靶征"或"晕征"。强化模式多样,以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常见,延迟期中心区域可有填充。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其MRI诊断主要依据"肝胞细胞癌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标准。典型HCC表现为动脉期高灌注、门静脉/延迟期洗脱、有包膜、直径增长快(>10mm/年)和血管侵犯等特征。大型HCC内可见坏死区域,表现为不强化区域。肝转移癌是最常见的肝恶性肿瘤,其MRI表现多样,与原发肿瘤性质相关。典型表现为多发T2高信号病灶,动态增强时呈环状强化。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小转移灶检出敏感度高,表现为高信号伴ADC值降低。结合原发肿瘤史和多发性病灶特点,通常可与原发性肝癌区分。肝脏弥漫性疾病MRI表现脂肪肝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通过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可精确评估。在反相位图像上,含脂肪的肝实质信号明显低于同相位图像,这种信号降低与脂肪含量呈正比关系。通过专用软件,可定量分析脂肪分数,为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在常规MRI序列上表现为肝轮廓不规则、左叶和尾状叶肥大、右叶萎缩等形态学改变,同时可见脾大和侧支循环开放。MR弹性成像(MRE)可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定量评估纤维化程度,其准确性接近肝活检。铁过载综合征(如血色病)则表现为T2和T2*信号显著降低,通过T2*松弛率可定量评估铁沉积程度。病理与影像相关性肝细胞癌的分子病理分型高分化HCC:信号接近正常肝实质中分化HCC:"快进快出"强化模式低分化HCC:不规则强化,可有坏死胆管侵犯:胆管扩张,延迟期强化血管侵犯:血管内肿瘤栓,动脉期强化MRI图像(上)与对应的病理切片(下)显示肝细胞癌的特征性变化。注意肿瘤内部的微血管结构(红色箭头)与MRI动脉期强化区域的对应关系。肝脏MRI信号特征与病理学改变密切相关。肿瘤的细胞密度、血管生成、纤维组织含量和坏死程度直接影响其MRI表现。例如,富含血管的肿瘤(如HCC)在动脉期显著强化;而富含纤维组织的肿瘤(如ICC)则表现为延迟期持续强化。分子病理学特征也与MRI表现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和分子亚型的HCC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例如,Wnt/β-catenin通路激活的HCC常呈现较为规则的轮廓和均匀强化;而TP53突变相关的HCC则多表现为不规则边界和不均匀强化。这种关联为"影像-病理组学"研究和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使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的优势提高小病变检出率对<1cm结节敏感性增加30%提高病变鉴别能力准确区分FNH与腺瘤/HCC评估肝功能储备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风险肝特异性对比剂(如钆塞酸二钠)不仅具有常规细胞外对比剂的血管期增强效果,还能特异性被肝细胞摄取并经胆道排泄,产生独特的肝胆期成像。在这个阶段(注射后约20分钟),正常肝实质因对比剂摄取而呈高信号,而不具备功能性肝细胞的病变(如大多数HCC和转移瘤)则表现为低信号,形成显著对比。肝特异性对比剂在鉴别诊断中尤为有价值。FNH保留有功能性肝细胞,因此在肝胆期通常表现为等信号或高信号;而腺瘤和大多数HCC在肝胆期表现为低信号。此外,肝胆期信号强度与肝功能相关,可用于术前评估肝功能储备,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风险,这在肝切除和肝移植手术规划中具有重要价值。动态增强影像精准诊断肝细胞癌血管瘤转移瘤动态增强MRI是肝脏病变诊断的核心技术,通过追踪对比剂在不同时相的分布特征,揭示病变的血供模式和组织学特性。完整的扫描包括对比剂注射前、动脉期(早期和晚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和延迟期。对于肝特异性对比剂,还需增加肝胆期扫描(注射后20分钟)。不同病变具有特征性的时间-信号曲线。典型HCC表现为动脉期显著强化("快进")和门静脉期/延迟期信号迅速减低("快出");典型血管瘤则呈现周边结节状强化,逐渐向心性填充,延迟期持续高信号;而转移瘤多呈现环状强化,中心区域在延迟期可有填充。然而,非典型表现并不少见,需结合临床背景和其他序列综合分析。扩散加权成像(DWI)微观水分子运动反映组织细胞密度和完整性肿瘤检出高细胞密度肿瘤呈高信号ADC定量分析良恶性鉴别和治疗监测多参数整合与形态学和增强扫描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基于水分子布朗运动的非对比增强技术,对肝脏病变(尤其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敏感性。在DWI上,水分子扩散受限的组织呈高信号,表现为"发光"。大多数恶性肿瘤因细胞密度高、细胞外空间减少而导致水分子扩散受限,在高b值DWI上呈持续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是DWI的定量参数,反映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恶性肿瘤的ADC值低于良性病变,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此外,ADC值变化还可用于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治疗有效时ADC值通常会升高。然而,需注意部分良性病变(如脓肿)也可表现为扩散受限,因此DWI应与其他序列结合解读。肝胆管系统MRI评估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利用重T2序列,胆道内液体呈高信号,无需对比剂即可显示胆管系统。可检出胆管狭窄、结石、扩张及先天性变异。肝胆期成像使用肝特异性对比剂,通过肝细胞摄取和胆道排泄评估肝功能和胆道通畅性。胆道梗阻区域无对比剂充盈。弥散加权成像评估胆管壁和周围组织病变,特别是胆管肿瘤和炎症。胆管癌在DWI上常表现为高信号。肝胆管系统MRI评估主要依靠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技术,这是一种无创检查,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显示胆管系统。MRCP利用高度T2加权序列,使静止液体(如胆汁)呈现高信号,而周围软组织信号被抑制。通过获取极薄层面图像并进行最大强度投影重建,可生成类似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胆道树图像。在肝内胆管扩张病例中,MRI不仅能显示扩张程度,更重要的是能确定扩张原因。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肿瘤)表现为胆管壁增厚、不规则狭窄和近端胆管扩张;胆管结石则表现为胆管内充盈缺损,结石周围可见炎症信号;而良性胆管狭窄常表现为平滑管壁和渐进性狭窄。结合临床信息和其他影像学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性。门静脉系统的评估正常门静脉解剖门静脉在T2加权序列上表现为低信号管状结构,在动态增强扫描的门静脉期呈现明显强化。标准测量点位于肝门水平,正常直径应小于13mm。门静脉血栓表现为管腔内充盈缺损,可分为良性血栓(常见于肝硬化和高凝状态)和恶性血栓(源于肝癌侵犯)。恶性血栓特征包括扩张血管、动脉期强化和扩散受限。门静脉高压继发于肝硬化、血栓或肿瘤压迫,MRI表现包括门静脉扩张(>13mm)、侧支循环形成(脾肾分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脾脏肿大(>12cm)。门静脉系统评估是肝脏MRI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慢性肝病和肝肿瘤患者。正常门静脉系统由汇入的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主干门静脉以及肝内分支组成。在MRI上,门静脉系统最好在T2加权序列和动态增强的门静脉期评估,前者显示血管解剖,后者突出血流动力学。门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鉴别良恶性血栓对治疗至关重要。良性血栓通常不强化,无扩散受限表现;而恶性血栓(肿瘤栓)在动脉期呈强化,与肿瘤有连续性,且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另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侧支循环在MRV和T2序列上清晰可见,表现为腹壁、脾周围和胃食管交界处的曲张血管,这些变化往往预示着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MRI评估肝硬化进展正常肝脏肝脏轮廓光滑规则,肝右叶大于左叶,信号均匀,肝内血管清晰。无结节、囊肿或异常信号。早期肝硬化肝脏轮廓开始不规则,出现早期再生结节,肝段分布变化(尾状叶增大),门静脉轻度扩张。晚期肝硬化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右叶萎缩、左叶代偿性增大,尾状叶明显肥大。多发再生结节,脾肿大,腹水和侧支循环形成。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MRI能够全面评估肝硬化的形态学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早期肝硬化表现为肝脏表面细小结节状改变和微弱的轮廓不规则;随着疾病进展,肝脏重构更为明显,表现为右叶萎缩、左叶和尾状叶代偿性增大,这种改变反映了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右叶门静脉血流减少)。肝硬化患者的肝实质常出现多发结节,包括再生结节、dysplastic结节和早期HCC,这些结节在常规序列上难以区分。通过动态增强扫描和DWI能够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尤其是肝特异性对比剂成像在发现早期HCC方面具有优势。此外,肝硬化的门静脉高压表现(脾大、侧支循环、腹水)在MRI上也能清晰显示,这些信息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至关重要。肝纤维化分级标准磁共振弹性成像(MRE)是评估肝纤维化的先进技术,通过测量肝脏硬度来间接反映纤维化程度。MRE利用特殊的声波驱动器在肝脏产生机械波,并通过特殊的相位对比序列捕捉这些波的传播情况。肝脏纤维化程度越高,机械波传播速度越快,测得的肝脏硬度值(kPa)也越高。临床应用中,MRE测量的肝脏硬度与组织学METAVIR分级具有良好相关性。一般而言,2.5-3.5kPa对应F0-F1级(无或轻度纤维化),3.5-4.8kPa对应F2级(中度纤维化),4.8-6.5kPa对应F3级(重度纤维化),>6.5kPa对应F4级(肝硬化)。MRE的优势在于可评估整个肝脏,避免了肝活检的采样误差,且重复性好,适合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然而,炎症活动、胆汁淤积和淤血等因素可能影响测量结果,需综合临床判断。多模态结合的诊断思路MRI优势软组织对比度高,功能成像能力强CT优势空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超声优势实时成像,造影剂安全性高PET/CT优势全身代谢评估,肿瘤分期准确4肝脏疾病的精准诊断常需结合多种影像学方法。MRI在组织表征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对小病变的检出和良恶性鉴别;CT对钙化和气体显示更佳,且可提供全腹腔快速扫描;超声具有实时动态观察优势,尤其是CEUS(造影超声)在门静脉血栓性质判断方面独特;而PET/CT则在肿瘤全身分期和不明原发灶寻找方面发挥作用。人工智能在多模态影像融合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深度学习算法可自动配准不同模态图像,提取互补信息,并构建预测模型。例如,结合MRI的功能参数(如ADC值、灌注指标)和PET的代谢数据,可提高肝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此外,基于大数据的放射组学分析,可从影像中提取大量定量特征,结合临床和病理数据,为精准医疗提供决策支持。各种肝脏病变的MRI案例肝脏病变的MRI表现多种多样,掌握典型案例有助于提高诊断能力。肝海绵状血管瘤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高信号("灯泡征"),动态增强呈典型的"由外向内"渐进填充;肝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晰、T2明显高信号、无增强的简单囊性病变;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则特征性地具有中央疤痕,且在肝胆期保持高信号。恶性病变如肝细胞癌通常在动脉期强化明显,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迅速洗脱,常伴有"包膜征";胆管细胞癌则表现为不规则边界、动脉期边缘强化和延迟期渐进性填充;转移瘤多呈现多发性、边界清楚的结节,增强模式取决于原发肿瘤类型。这些典型表现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可形成有效的诊断决策树。病例:肝细胞癌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乙型肝炎病史25年,近3个月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实验室检查:AFP1200ng/ml,ALT68U/L,AST75U/L,总胆红素32μmol/L。MRI表现T1WI:肝右叶见4.5cm低信号肿块T2WI:病灶呈轻度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ADC值降低动脉期:显著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明显洗脱延迟期:外周见包膜强化肝细胞癌典型MRI表现:A.T1WI低信号;B.T2WI轻度高信号;C.动脉期显著强化;D.门静脉期明显洗脱;E.延迟期包膜强化;F.肝胆期低信号。本例是典型的肝细胞癌(HCC)MRI表现。病变发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背景下,血清AFP明显升高,提示恶性肿瘤可能。MRI显示肿块具有典型的"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动脉期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迅速洗脱,符合LI-RADSLR-5标准(明确HCC)。肿块周围的"包膜征"和明显的扩散受限(DWI高信号)进一步支持HCC诊断。病理显微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梁索状,伴有丰富的异常血管网络,缺乏正常的门静脉支,这解释了其特征性的动脉期高灌注和门静脉期快速洗脱的影像表现。该病例展示了MRI在HCC诊断中的价值,无需活检即可做出明确诊断,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病例:肝血管瘤MRI表现病理对应鉴别要点T2WI显著高信号扩张的血管腔最特异性表现,"灯泡征"周边结节状强化外周血管丛与动脉期整体强化的HCC不同向心性填充血池渐进充盈与门静脉期洗脱的HCC对比延迟期持续高信号血管扩张和血流滞留区别于延迟期低信号的恶性肿瘤患者女性,42岁,体检偶然发现肝脏占位,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阴性。MRI检查显示肝右叶一枚直径3.2cm的病变,在T2加权像上呈显著高信号("灯泡征"),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典型的"从外向内"进行性充盈模式:动脉期外周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向心性填充,延迟期几乎完全充盈。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肝肿瘤(发病率2-7%),其MRI表现具有高度特异性。典型血管瘤无需活检或手术干预,仅定期随访即可。大型血管瘤(>5cm)可合并血小板减少(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或消耗性凝血障碍,少数病例因压迫症状或破裂风险需考虑介入治疗或手术切除。本例最终建议6个月随访复查,3年后病灶大小和信号特征无明显变化,进一步证实良性诊断。MRI常见诊断错误技术因素运动伪影导致的误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五十中学2024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四川雅安天立学校2024-2025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呆帐准备提取管理办法
- 江苏省南京一中学2025届八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2024年数学七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学国人民大附属中学数学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河北省沧州市名校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十七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贵州省黔东南市2024年八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勘测设计安全管理办法
- 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服务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电工复审培训课件
- 安全运维管理制度
- 如何做好一名合格医生
-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 2025至2030中国假眼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大数据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七一党课: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2025年建党104周年“七一”专题党课
- 2025年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市场拓展:新加坡市场潜力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