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腊八粥(第一课时)课前导入欣赏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感受春节习俗里的乐趣。腊八节习俗腊八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话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过年的前奏曲。如今的腊八节,依然是我国民间保存比较完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各地都还比较流行,也保留了不少传统的过节习俗,比较流行的有这么5个。腊八节习俗熬腊八粥泡腊八蒜晒腊八豆腐煮腊八面吃腊八冰走进作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是白话革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物研究,晚年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对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先圈点勾画下来,尝试用学过的方法解决。咽唾沫大匙大匙搅和咽yànyānyè(吞咽)(细嚼慢咽)(咽喉)(呜咽)(哽咽)咽唾沫大匙大匙搅和咽chǐshi(汤匙)(匙子)(钥匙)和héhuóhè(和气)(曲高和寡)(和面)腻腻的浓稠深褐腻nì褐hè上灯松劲孥孥【松劲】降低紧张用力的程度。文中的意思是“让人泄气、失望”。【孥孥】本义是儿女,本课是对儿子的爱称。【上灯】点灯。多用以指入夜时。理清脉络,绘制思维图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中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出来。等粥吃粥第2—17自然段
详写第18—19自然段
略写默读等粥这一部分内容,抓住关键词用词语概括四个场景等粥第2—17自然段
详写盼粥分粥猜粥看粥(第2—8自然段)(第9—12自然段)(第13自然段)(第14—17自然段)读第一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等粥(2-17)盼粥分粥猜粥看粥腊八粥爱粥(1)喝粥(18-19)品读“爱粥”,仿写美食请同学们用心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哪些语句触动了你,动笔画下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不同的人,相同的爱制作过程品尝美食时的场景再读课文,思考: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腊八粥并表达喜爱之情的?作者先写了不同的人对腊八粥相同的喜爱之情,再写具体的制作过程,最后写人们品尝时的场景。另外,俏皮、新奇的语言的使用,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欣赏范文,仿写美食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法,选择一种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年纪小的馋嘴的娃娃们,讲究美颜养生的妈妈们,喜欢喝酒侃大山的爸爸们,爱念叨着年年有余的老人家们,提到鲫鱼炖豆腐都忍不住咽口水。我们家乡的鲫鱼炖豆腐可不一般,新鲜鲫鱼就着葱姜蒜被热油煎成两面金黄,浇上料酒后文火煮几分钟,再放入蘑菇与豆腐,加上糖、盐和少许的味精,小火慢炖。起锅前还要放入香菜提味配色。盛好后往餐桌上一摆,你看呐,它的颜色可真丰富,黑红的鱼,嫩白的豆腐,葱绿的香菜,红棕的蘑菇,耸耸鼻子闻一闻,真的太香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动筷子尝一尝,这鲫鱼炖豆腐要先吃一口鱼肉,爽口滑嫩,尝一下豆腐,唇齿留香,再喝一口鱼汁,鲜而不腥。这可真是一道绝世美味啊!布置作业,完善小练笔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词语。2.完成并修改自己的小练笔,与家长交流分享后进一步完善。谢谢观看腊八粥(第二课时)甜腻
浓稠
搅和
猜想
肿胀
褐色回顾内容,导入新课腊八粥(
)(
)是人们喜爱的事物,八儿更是爱吃,可妈妈只是拿起锅铲在粥里(
),八儿等不及就(
)锅里的粥是什么样的?在八儿的恳求下妈妈抱着他看到锅里饭豆煮得(
),但没想到今日的粥竟是(
)。最终八儿吃上了香甜的腊八粥。甜腻浓稠搅和猜想肿胀褐色细读课文,了解详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17自然段,找出描写粥的语句,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一)领略粥的诱人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作者用拟人化的语言细腻地刻画出了食材的变化,体现了腊八粥的诱人默读课文2-17自然段,找出描写八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边读边想象他的馋样。(二)品读人的馋样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作者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把八儿盼望吃粥的那种既兴奋,又急切的样子生动地刻画了出来。比较阅读,感受每组两个句子的不同:“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连喊两声“妈”,写出了他渴望吃到粥的兴奋与焦急“那我饿了!”“我饿了!”“那”字表现出来他因不能马上吃到粥后的赌气撒娇。八儿的语言描写,让八儿馋相毕露。找到含“叹气”的句子,体会这叹气声里包含的八儿因吃不到粥的失望。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能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一大锅粥正在叹气。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锅内又叹了声气。失望“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儿分粥时数字的变化,深刻的体现了他的馋。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这种等待中的想象很奇妙,为实际看到腊八粥做了铺垫,也进一步体现了腊八粥对于八儿的诱惑力之大。等粥部分,既有对腊八粥的正面描写,也有通过对人的活动、感受的描写,进而侧面描写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写喝粥的过程,而侧重写喝粥的结果?(三)感受“喝”的满足者通过描写喝粥后的温馨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这样的结尾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作者将等粥的过程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迁移“写”好处作者通过对八儿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描写了八儿“等粥”时急切的心情,更能体现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而对“喝粥”的过程,虽然采用了略写的形式,但是吃粥时的幸福和等粥时的焦急交相辉映,彼此映衬,放大了腊八粥带给人们的幸福感。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好内容主次,安排好详写和略写部分,做到重点突出。补充阅读,拓展提升腊八粥
冰心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请你谈谈自己收获。冰心奶奶笔下的腊八粥已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食,更是一种悼念,一种思念,一种纪念,一种传承。课内总结,课外延伸一碗美味的腊八粥,不仅让我们品尝到美食的滋味,也让我们品尝到生活的滋味。一篇文质兼美的《腊八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民俗的乐趣,也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这篇文章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一部分,课后,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原文,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设计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等粥(详细)喝粥(简略)粥(正面描写腊八粥)人(侧面描写腊八粥)忽略喝粥过程侧重描写喝粥结果谢谢观看2
腊八粥学习内容第一阶: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了解作者。3.了解背景资料。4.认写字词、理解词语。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写出了腊八粥的诱人美味,家庭生活的甜蜜温馨,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留给人无限的回味。生平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文学成就:沈从文是20世纪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主要作品:小说《石子船》《边城》等;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作者简介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在这一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腊八粥在不同地区选用食材有所不同,但均十分丰富,基本上都包括谷类、豆类和各种干果,寓意着“合聚万物、调和千灵”。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保养脾胃的养生佳品。在我国北方的很多地区,人们还会在这一天泡“腊八醋”,将蒜瓣放到可密封的容器中,倒入醋后封口,泡在醋中的蒜会绿如翡翠,醋也有了蒜的辣味。待除夕吃饺子时取腊八醋食用,很受人们欢迎。背景资料我会写腊搅咽粥匙腻稠脏褐肿缸熬筷结构:部首:书写指导:“月”细长;“贰”布白均匀,斜钩自然。nì腻左右月写字指导结构:部首:书写指导:“敖”三横分布均匀,捺画舒展;四点底托上。áo熬上下灬写字指导易错写字“腻”右边“贝”的上方是“二”,最右边的斜钩不要加撇;“熬”第三笔是竖,第六笔是撇,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撇;“褐”左边不要写成“礻”。“粥、匙、稠”是翘舌音;“脏”是平舌音;“熬”读áo,不读náo。正音多音字咽yàn(吞咽咽唾沫)yān(咽喉咽炎)例句:小王呜咽(yè)着对医生说,他咽(yān)喉红肿,
吞咽(yàn)困难。yè(呜咽哽咽)匙chÍ(汤匙匙子)shi(钥匙)辨析:“匙”在钥匙一词中读shi,其他情况一般读chÍ。词语听写
八
和
胀染
筷子
感觉沸腾何况资格可靠罢了要不然猜想惊异总之解释浪漫奈何油腻
气
子浓
夜
色
水腊粥搅肿缸咽匙稠熬褐脏近义词预备—准备
搅和—搅拌资格—资历普通—一般反义词沸腾—沉寂浓稠—稀薄反抗—顺从清楚—模糊词语解释【搅和】混合;掺杂。【益发】越发;更加。【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惊异】惊奇诧异。
把词语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的方法。如“惊异”,“惊”是“惊奇”,“异”
是“诧异”,二者合起来就是“惊奇诧异”。拆拼法:学习内容第二阶:阅读理解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两件事?哪件写得比较详细,哪件写得比较简略?2.围绕“等粥”这部分,想想作者写了几个场景,是怎样写的,感受课文详略安排的效果。互动探究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两件事?哪件写得比较详细,哪件写得比较简略?本文围绕腊八粥写了“等粥”“喝粥”两件事。“等粥”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等粥喝粥语文要素——把主要部分写详细
“等粥”是课文的主要部分,作者将人物的活动、感受与对腊八粥的描写结合起来,主要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来写腊八粥,把腊八粥的诱人和八儿迫不及待想吃腊八粥表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一个饶有趣味的“人与粥”的故事。第二部分(2~19):第一部分(1):写腊八粥深受人们的喜爱。爱粥主要写“等粥”“喝粥”两件事。等粥、喝粥第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深受人们喜爱的?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排比
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深受人们喜爱。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第二部分中,作者将八儿“等粥”分成了四个层次,分别是哪几个,对应哪几个自然段?等粥喝粥盼粥2—8“等粥”这一部分是详写,可分为四个层次: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分粥9—12猜粥13看粥14—17盼粥画出第2~8自然段中描写八儿的句子,说说这些是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夸张,写出了八儿的兴奋样儿。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神态描写:表现了八儿迫不及待的心情。②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语言描写:一个“那”字,生动地写出了八儿为了早些吃到腊八粥而撒谎的馋样儿,天真可爱又有一点狡黠,颇有童趣,让人忍俊不禁。③“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句段解读品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反问句:强调八儿对腊八粥虽然望眼欲穿,但也无可奈何,只能苦苦等待。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盼粥2—8分粥9—12猜粥13看粥14—17分粥八儿苦苦等待腊八粥,开始想着一家人该怎样吃腊八粥,读第9~12自然段,说一说八儿他是怎么计划的,为什么这样计划呢?“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是啊!孥孥说得对。”“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语言描写:吃腊八粥,八儿不只想着自己,还想着家人。这段描写既表现了八儿的天真可爱,又体现出他的孝顺体贴。盼粥2—8分粥9—12猜粥13看粥14—17猜粥这种八儿能吃三碗半的粥在他心中是什么样子的?读第13自然段,找出八儿的猜想。心理描写:描写八儿猜想腊八粥的心理,为下文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表现出八儿憧憬、渴望的心情。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妙极了不能。因为这里是承接上文而来,上文中提到八儿“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这里接着写看到烟气后的猜想,为后文的“看粥”做了铺垫。这一段猜想能够去掉吗?为什么?盼粥2—8分粥9—12猜粥13看粥14—17看粥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让他看到粥时,八儿心里是怎么想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惊讶有点嫌弃盼粥2—8分粥9—12猜粥13看粥14—17在第二部分八儿等待腊八粥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急迫无奈憧憬惊讶嫌弃第二部分中,八儿终于如愿喝到了腊八粥,作者是如何描写八儿一家喝粥的情景的?等粥喝粥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满足
“靠”“斜立”“摆”的动作描写,肚子“小鼓”的外貌描写,生动刻画出八儿吃饱了腊八粥之后十分满足的情态。
“也”字强调大人小孩都吃得饱饱的,再也吃不下任何美味的食物了。文中多次写到腊八粥在锅里“叹气”,为什么要这样写?①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拟人:“叹气”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时候的状态。②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拟人:“有声无力”形象地写出了粥在锅中被小火慢熬的情景。③“噗。”锅内又叹了声气。拟人:把锅里正煮着的腊八粥当作人来写,明写腊八粥“叹气”,暗指八儿等得心急。结构图示温馨的家庭生活
甜蜜的腊八粥等粥、喝粥食材、做法和味道腊八粥喝粥等粥盼粥:进进出出眼睛可急红了要哭分粥:要吃三碗吃三碗半猜粥:稀烂肿胀面面的起锅巴看粥:如他所猜没想到深褐色靠着斜立一面小鼓甜甜的腻腻的糊糊涂涂煮一锅叹气似的沸腾着学习内容第三阶:方法学用1.读文章时,如何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2.如何运用多种方法,把主要部分写详细。
阅读方法
读文章时,如何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作者在写文章时,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放开笔墨、具体而充分地写,这部分是主要内容;对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做概括性的叙述,这部分是次要内容。一般来说,通过篇幅的长短,就能分清内容的主次。如《腊八粥》中“等粥”部分的内容占了全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是文章的主要部分。那么,怎样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呢?
(1)从写作的角度来体会。对主要部分的具体描写,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来展开。如《北京的春节》中描写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时,从街上和家中两个方面描写了各种花灯。
(2)从写作层面及刻画的细致程度来体会。如《腊八粥》中,为突出“等粥”的过程,作者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来写腊八粥,呈现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生动的场景。
(3)从表达方式来体会。文章的主要部分写得详细,通常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进行细致的刻画;次要内容则往往是概括性地叙述。如《腊八粥》中写“等粥”的过程就细致地描写了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了八儿的心理变化过程。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如何运用多种方法,把主要部分写详细。1.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进行描写。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特点。2.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突出主要内容。如,本文既从正面描写了腊八粥,也借助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从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第四阶:课后练习学习内容1.课后习题。2.随堂检测。(1)生字检测。(2)词语检测。(3)课文内容检测。课后习题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为了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把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作为本文的线索。朗读课文时,要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读出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如,“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喊妈妈的时候,八儿是两声连叫,语速要稍快一些,表现八儿急切的心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那”要重读,表现出八儿借“那”字发泄不满、赌气撒娇的样子。想象八儿的馋相时着重找出描写八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推想八儿在各种情况下的情态。如,“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可以想象出八儿为了急着吃粥在灶房里里外外穿梭不停的样子。“他惊异得喊起来了”,可以想象出八儿瞪大眼睛,满脸诧异的样子。想象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忆自己非常馋某种食物时是什么样的,会有什么小动作等,生动地描述八儿的样子。如,八儿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桌上的腊八粥,不时用舌头舔舔嘴角,仿佛口水快要流出来一般。他闭紧嘴角,咽了一口唾沫,然后把小小的鼻子凑上前去,仔细地闻了一下,似乎是忍不住了,踮起脚,把食指伸进碗里……
课后习题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粥”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的安排,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既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也表现出了八儿的嘴馋、可爱,描绘出一家人的温馨生活。
课后习题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1.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腊八粥原材料的丰富。)
2.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写出了粥熬制初期的样子,表现出八儿的期待,希望可以早点儿吃上粥。)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粥的状态;这声“叹气”也暗含着八儿的失落。)4.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是八儿的想象,这样的想象源于他对腊八粥的极其渴望,所以他自动联系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腊八粥画面,表现出孩子好奇而急切的心理,又细腻巧妙地突出了腊八粥的特点。)
课后习题4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小练笔巧选材本次小练笔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是妈妈最拿手的色、香、味俱全的炒饭,还是外婆的保留菜——糖醋鱼?是茫茫白雪中色泽鲜明、甜中带酸的糖葫芦,还是爸爸的拿手绝活——拔丝地瓜?然后就这种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等,抓住美食的特点,表达出对这一美食的喜爱之情。学写法
欢欢:可以先介绍这种食物的特点,引起人们的兴趣。
乐乐:课文中的“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写不仅读起来很亲切,也使食物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鲜活、形象。
美美:课文第二句话还介绍了做这种食物的食材,我们也可以这样写,从食物的食材、色泽、味道等方面进行描写。
丽丽:还可以写品尝这种食物时的感受或者这种食物对于个人的特殊意义。写片段北方人特别爱吃饺子。提到饺子,让人立刻就想起家人团团围坐的那份温暖。尤其是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画面啦!我最喜欢三鲜馅儿的饺子,韭菜、鸡蛋、虾仁儿聚合在白亮的面皮里,一个个包好的饺子像元宝似的摆满了面板。水开了,把它们下到锅中,这些白胖胖的饺子在热气腾腾的锅里争先恐后地冒出水面,让人垂涎欲滴。最后在蘸料的配合下,我的舌头就可以享受美味啦!随堂检测一、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甜腻(nì)
肿胀(zhǒng)
焖饭(mèn)B.孥孥(nú)
浓稠(chóu)
嘟囔(nāng)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果子采摘协议书
- 果蔬合股协议书
- 柜台租用协议书
- 2025年园林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体育专业天赋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美术考试题目及答案
- 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全过程管理中实现建筑信息共享与协同创新的策略报告
- 解读2025年建筑节能标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原理与节能性能报告
- 树木杀虫协议书
- 校园兼职协议书
- 职称评审申报培训
- 2025-2030中国凹版印刷机市场动向追踪及运行态势分析报告
- 《光伏电站项目全过程管理手册》(第三分册:施工、验收、运维)
- 设计院建筑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市政公用工程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安全用电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麻精药品培训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 仓储超市加盟协议书
- 2025年消防安全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药审批流程解析》课件
- 学校类物业管理投标文件技术部分完整规范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