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石佛中学2025届初三5月联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石佛中学2025届初三5月联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石佛中学2025届初三5月联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石佛中学2025届初三5月联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石佛中学2025届初三5月联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石佛中学2025届初三5月联考-化学试题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药品或仪器中,不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NaNO3溶液 B.CuSO4溶液 C.pH计 D.温度计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一定是A.化学式不同 B.结构不同 C.性质相同 D.式量相同3.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盐:纯碱、小苏打、硫酸铝B.非金属元素:Mg、Hg、Si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D.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试管1中得到H2B.A为电源的正极C.产生H2与O2的质量比约为2:1D.电解水实验表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的5.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A.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性的强弱B.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比较两种天然水中Ca2+、Mg2+含量的高低D.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在其中加一滴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粉笔折断 B.棉纱织布 C.木材燃烧 D.汽油挥发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剂和操作方法ACO2HC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CuCuO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CCaCl2HCl加入足量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D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A.A B.B C.C D.D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的原子序数为13B.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D.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最右边9.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B.温度高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C.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D.t2℃时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2011年5月1日起,国家加大了对醉酒驾驶的处罚力度。酒中都含有乙醇,其化学式C2H5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醇属于氧化物B.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5:16C.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D.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1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B.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12.“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是小王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是下列物质中的()A.硝酸钾 B.氧化铜 C.碳酸钾 D.氢氧化钾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如图所示,烧杯A中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B反应消耗水,氢氧化钙析出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再溶解。欲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是______。14.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的午餐是米饭、炖牛肉、鸡蛋汤,其中米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2)幼儿及青少年缺少_______元素可引发佝偻病。(3)我们要除去热水壶内壁上的水垢可以用厨房中的调味品________。(4)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的盐是________。(5)生活中既可以软化硬水,又可以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15.在实验室里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1)通过计算可知,需要称量NaCl固体________g,量取水47ml;(2)量取和溶解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有______。(3)若测得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则有可能量取水时______(选填“仰视”或“俯视”)读数了。16.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许多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和现象。“腌笃鲜”是苏州的一道时令美食。下列制作“腌笃鲜”的食材中,能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春笋b.咸肉c.百叶d.排骨很多便利店售自热小火锅,其发热的原理是利用了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是_________液。铝制门窗比较耐腐蚀,主要原因是_______(用文字叙述)。小红还发现新买的家具带有异味,于是在室内放了几个活性炭包以达到除去异味的目的,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水是生命之源。某同学利用霍夫曼水电解器制取并收集氢气,请你陪她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水电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反应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2)a管中产生的是_____(填化学式),可以用_____收集该气体。若要用B装置收集该气体,通入气体的方向如图所示,导管应是怎样的?请在图中补全_____。(3)农业生产中常用水溶液进行无土栽培,其优势在于_____。18.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查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1)上面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药品的名称________;(2)写出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下图是小明同学实验时的主要主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字母标号,下同),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A加入药品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验满E清洗仪器、整理桌面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混有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在20℃时,称取5g样品,加入27g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10%的稀盐酸36.5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试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试通过简单计算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是否为20℃时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A、NaNO3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均不反应,不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B、CuSO4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C、用pH计,根据测定pH的变化,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D、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根据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2、B【解析】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的化学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详解】A、化学式不一定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化学式相同,故选项错误;B、由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可知,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一定是结构不同,故选项正确;C、由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可知,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一定是性质不同,故选项错误;D、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其化学式不同,化学式量也不同,故选项错误。故选:B。3、A【解析】

A.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纯碱(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小苏打(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硫酸铝是由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B、Mg是镁元素,从名称分析是属于金属元素,Hg是汞元素,是属于金属元素,Si是硅元素,从名称分析是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组成复杂,物质种类较多的混合物,冰水共存物是由水和冰组成的物质,冰与水本质相同,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羊毛是天然纤维,合金是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解析】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详解】A、从实验装置图可以看出,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比试管1收集到的气体要多,体积约为2:1,所以试管1中得到的是O2,不符合题意;B、试管1中得到的是O2,正极产生氧气,所以A为电源的正极,符合题意;C、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1,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实验表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有关电解水实验题时,要掌握以下口决:正氧负氢,氢二氧一。5、C【解析】试题分析:A、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可以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性的强弱,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B、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C、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由于加入的肥皂水的体积不同,通过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无法比较两种天然水中Ca2+、Mg2+含量的高低,不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D、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在其中加一滴红墨水,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故选C。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6、C【解析】

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D.汽油挥发,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7、D【解析】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A错误;B、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可,无需进行蒸发,故B错误;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无需进行洗涤、干燥,故C错误;D、KNO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D。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加入试剂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8、D【解析】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铝的原子序数为13,不符合题意;B、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13,不符合题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不符合题意;D、铝元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另外,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9、A【解析】

A、由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t1℃时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水,所得溶液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A错误;B、由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高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B正确;C、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于乙,所以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故C正确;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所以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正确。故选A。10、C【解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乙醇的化学式C2H5OH,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乙醇不属于氧化物,故A不正确;

B、乙醇C2H5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B不正确;

C、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C正确;

D、乙醇的化学式C2H5OH,其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并不含氢分子,故D不正确。故选C。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和。11、A【解析】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溶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详解】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如食盐水中溶质只有食盐,海水中溶质有许多种,选项正确;B.溶液是均一的,溶液上层的密度和下层的密度相同,选项错误;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混合物可能是溶液,选项错误;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选项错误。故选A。12、C【解析】

酸能和比较活泼的金属、金属氧化物、碱、酸碱指示剂、某些盐反应,因此X是盐。【详解】A、硝酸钾是盐,但是不能和盐酸反应,X不是硝酸钾,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不是盐,X不是氧化铜,不符合题意;C、碳酸钾是盐,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X可以是碳酸钾,符合题意;D、氢氧化钾是碱,X不是氢氧化钾,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等于A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解析】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因此A是硝酸钾,B是氯化钠,C是熟石灰;(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等于氯化钠的溶解度。【详解】(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等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2)如图所示,烧杯A中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反应消耗B烧杯中的水,与A烧杯无关,所以选A。(3)欲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降低温度。14、糖类钙(或Ca)食醋小苏打(或NaHCO3)煮沸【解析】

(1)米饭富含糖类;故填:糖类;

(2)幼儿及青少年缺少钙元素可引发佝偻病。故填:钙(或Ca);

(3)食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水垢反应,所以可用食醋除水垢;故填:食醋;

(4)碳酸氢钠受热时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的盐;故填:小苏打(或碳酸氢钠或NaHCO3);

(5)生活中既可以软化硬水,又可以消毒杀菌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故填:煮沸。15、3g烧杯、量筒仰视【解析】

(1)需要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50g×6%=3g;(2)量取和溶解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有量筒、烧杯;(3)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使得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使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16、bcd悬浊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吸附【解析】

(1)a.春笋富含纤维素;b.咸肉富含蛋白质;c.百叶富含蛋白质;d.排骨富含蛋白质。故答案:bcd(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由于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因此反应结束后得到悬浊液。故答案:,悬浊(3)铝的化学性质活泼,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了保护作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用来吸附异味。故答案: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吸附。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水分子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法管理更科学、节省空间(合理均可)【解析】

(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反应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2)根据“氧一氢二”,a管中产生的是,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法收集该气体,因为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