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第三节气体的压强(1)八年级物理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为什么坦克能在原野、沙漠和滩涂驰骋,而列车却要在铁路钢轨上行驶?为什么空气或水无法托起一粒石子,而飞机却能翱翔云天,船舶却能畅游江海............1.说明:
ppt使用高质量视频,资源比较大,本ppt约160MB.………………………2.视频资源:本ppt共有73张、4段视频,可根据需要选择点播.①视频演示——《生活中的大气压》②视频演示——《大气压的测量》③演示实验——《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③课堂总结——《大气压强》………………………3.免责声明:视频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4.追责声明:课件版权归本工作室,侵权必究。致老师、同学第三节气体的压强导入新课想一想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裹着。大气是否也会像液体那样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呢?第三节气体的压强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的存在;了解大气压的一些应用。2.知道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会估测大气压的值。3.了解大气压的变化。4.了解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三节气体的压强1.大气压强.2.大气压的测量.3.大气压的变化4.课堂总结.5.实践与练习.6.综合提升训练.学习内容第三节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一第三节气体的压强一、大气压强1.实验探究:体验大气压的存在(1)活动一【看一看】观察图所示的实验。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并随即用湿纸巾封住易拉罐开口。片刻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现象】易拉罐被压瘪。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一、大气压强【想一想】将易拉罐压瘪的力来自哪里?为什么是在经历加热、封闭、冷却等过程后才被压瘪?【分析】上述实验中,对易拉罐加热时,内部的高温空气和水蒸气向外排出;易拉罐被封闭并冷却后,其内部气压减小,外部的大气压就将它压瘪。一、大气压强
(2)活动二用所给的器材,再设计一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实验,并实际做一做。器材:玻璃杯、水、硬纸片、矿泉水瓶、塑料吸盘、挂钩等。实验1:用两个小吸盘,按如图甲对接,用力挤压吸盘,然后拉开吸盘,拉开吸盘需要用较大的力。一、大气压强实验3:将热水灌入矿泉水瓶摇晃几下,倒去热水后迅速拧紧瓶盖,用自来水冲瓶子,可观察到矿泉水瓶被压瘪。实验2:将玻璃杯中装满水后,用硬纸片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会看到纸不掉、水不流。一、大气压强实验4: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放入广口瓶内,然后立即将剥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观察现象。可观察到鸡蛋被“吸”入瓶内。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被“吸”入瓶内活动总结: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一、大气压强2.大气压强(1)概念(2)产生的原因因为大气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内也和液体一样,任何一处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强: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大气压强针管吸药液一切吸液体的过程都是靠管内外气体压强差将液体“压”的过程。吸盘“吸”在墙上吸饮料(3)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①用吸管吸饮料;②用针筒抽药液;③吸盘。垃圾清扫车借助吸盘搬运车玻璃
“拔火罐”④垃圾清扫车;⑤吸盘搬运车玻璃;⑥“拔火罐”。一、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4)马德堡半球实验据记载,1654年的某一天,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抽气机的发明者格里克,把两个用铜做成的直径约为35.5cm的空心半球紧贴在一起,抽出其中的空气,然后用两队马(每队各8匹马)才将两个半球拉开,如图所示。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该实验不但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表明大气压非常大。一、大气压强视频演示——《生活中的大气压》一、大气压强【例题1】以下是物理教材中演示实验或示例图片,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A.橡皮膜外凸B.鸡蛋吸进瓶里C.吸盘吸在墙上D.覆“杯”实验AABCD一、大气压强A.橡皮膜外凸,证明液体存在压强,与大气压无关,A符合题意;B.图中,去壳熟鸡蛋吸进瓶内,是典型的“瓶吞鸡蛋”实验,瓶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内,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吸盘吸在墙上,是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杯口的纸片不下落,是典型的“覆杯实验”,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
大气压的测量二第三节气体的压强二、大气压的测量1.标准大气压最早通过实验测量大气压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EvangelistaTorricelli,1608~1647)。他测出大气压值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1.0×105Pa。在物理学中,人们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05Pa二、大气压的测量2.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过程托里拆利实验简单而奇妙。加图(a)所示,在长约1m、一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排出管内的空气),用手指堵住管口,将其倒插在水银槽中,如图(b)所示。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直到与水银槽中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cm时停止,如图(c)所示。这是为什么?二、大气压的测量(2)实验分析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对水银面没有压强,而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空气,通过水银槽中的水银,对管内水银产生向上的压强,维持了76cm高的水银柱。因此:大气压的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二、大气压的测量演示实验——《大气压的测量》3.物理学家—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简介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1608年10月15日生于法恩扎,1647年10月25日卒于佛罗伦萨。托里拆利是伽利略的学生和晚年的助手,1642年继承伽利略任佛罗伦萨学院数学教授。主要成就托里拆利的首要发明是水银气压计,为了纪念他,小行星7437被命名为托里拆利。托里拆利还发现了托里拆利定律,这是一个有关流体从开口流出的流速的定律,即水箱底部小孔液体射出的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与液体高度乘积的两倍的平方根。二、大气压的测量二、大气压的测量4.气压计在生产、生活中,通常用气压计测量气体的压强。(1)空盒气压计气压计的种类很多,测量大气压常用的是空盒气压计(又称金属盒气压计),如图所示。它的内部有个表面为波纹状的金属盒,盒内接近真空。大气压作用于金属盒,其波纹面发生形,并通过传动机构推动指针偏转,从表盘上即可读出大气压的值。空盒气压计氧气瓶和灭火器上的气压计也是一种无液气压计(2)水银气压计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玻璃管旁立一个刻度尺,读出水银柱的高度,就知道当时的大气压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水银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比较准确,但携带不便。二、大气压的测量二、大气压的测量【想一想】如图所示,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前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在活塞上栓挂一个小桶,然后向桶里逐渐增加重物,直至活塞刚好被拉动。想一想:这时活塞所受的拉力与大气对它的压力有什么关系?用这一装置来估测大气压,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怎样测量?5.估测大气压二、大气压的测量【做一做】器材:20mL的注射器(含橡皮帽)、小桶、重物(如沙子)、大量程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绳等。
操作与分析:(1)当活塞刚好被拉动时,停止向小桶中添加重物。测量小桶和重物的总重G,根据二力的平衡可知,活塞在竖直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小桶和重物的总重力大小相等。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G。(2)测出注射器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用注射器的容积V除以长度l,可得活塞的横截面积S。(3)由p=F/S计算大气压的值:
二、大气压的测量实验数据记录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N注射器容积Ⅴ/mL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cm活塞的横截面积S/m2大气压的值p/Pa【议一议】(1)注射器内部空气无法排尽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注射器内还会有一定气压,对活塞产生向下的力F内部
,这样活塞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三个力而平衡:
F大气=G物+F内部
G物是小桶与重物的总重力,F大气是大气对活塞向上的压力,则
G物<F大气
所以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将估测的大气压值与用气压计测得的气压值相比较,尝试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二、大气压的测量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力f较大,如图所示,则此时小桶与重物的总重力等于大气压力F大气与摩擦力f
之和:G物=F大气+f
则
G物>F大气
所以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大。(2)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力较大二、大气压的测量二、大气压的测量【例题2】如图所示为小明利用V=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估测大气压值的情况。(1)利用刻度尺测量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度l为10cm,即可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cm2.(2)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再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N,据此可测得大气压值p=__________Pa.(3)考虑到活塞与筒壁之间有摩擦,小明继续拉动一小段距离后,缓慢退回注射器筒,在活塞刚要到筒内底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则大气压值p'=________(用题中出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0.2
1.05×105
二、大气压的测量(1)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2mL=2cm2,利用刻度尺测量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10cm,则活塞横截面积S=V/l=2cm²/10cm=0.2cm²=2×10-5m2(2)如图所示,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活塞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向右的大气压力F0与向左的拉力F拉二力平衡,F0=F拉=F=2.1N,大气压p=F0/S=2.1N/2×10-5m2=1.05×105Pa.二、大气压的测量(3)设活塞与筒壁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则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活塞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向右的大气压力F0、滑动摩擦力f和向左的拉力F拉三力平衡,F=F拉=F0+f…①
当活塞向右刚要到筒内底部时,活塞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向右的大气压力F0与向左的拉力F'、滑动摩擦力f三力平衡,F'=F拉'=F0-f…②
将①+②可得:
二、大气压的测量【例题3】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管倾斜后会影响实验测量结果B.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D.因为大气压大于玻璃管内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不会落下C二、大气压的测量A.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跟水银柱的高度和水银的密度有关,与玻璃管倾斜、玻璃管的粗细无关,故A错误;B.在玻璃管中装满水银是为了排净管中的空气,使大气压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B错误;C.当玻璃管上方为真空时,大气压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所以玻璃管外大气压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C正确;D.玻璃管内水银柱不会落下是靠大气压支持,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D错误。故选C。
大气压的变化三第三节气体的压强三、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1)自制气压计在玻璃瓶内装入适量带颜色的水,用穿有透明细塑料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从细塑料管上端向瓶内吹入空气,使细塑料管内水面上升到瓶口以上。最后,在细塑料管上标注刻度以测量水柱高度的变化。水玻璃管瓶塞根据玻璃管内水柱的高低,就可以知道外部大气压强的大小。对玻璃管内的水柱进行压强分析,如图所示:瓶内外的气压差支撑着水柱,即瓶内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和管内外水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之和。
p内=p大气压+p水
因为瓶内气压
p内基本不变,所以当外界大气压强降低时,玻璃管内水的高度会变大。该气压计会受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压P内变大,h水变大。(2)自制气压计的测量原理三、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大气压强p0降低时,玻璃管内水的高度h水会变大。三、大气压的变化(3)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①实验探究将整个装置放在电梯中进行实验,观察水柱的高度与楼层的关系。使电梯从一楼到高层楼,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楼层12345┈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三、大气压的变化下表是某一次实验中的数据,分析数据,可得到什么结论?现象:拿着自制气压计从一楼到五楼,会发现管内水面的高度差变大。结论: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注意:使用自制气压计时,瓶口必须密闭,不能漏气。不要用手直接拿瓶子,以免瓶子受热,影响瓶内气体的压强。楼层12345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55.35.766.3三、大气压的变化演示实验——《用自制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三、大气压的变化②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大约减小100pa。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大气压只有3.2×104Pa。三、大气压的变化③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减小的原因大气压由于大气受重力而产生,因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密度变小,大气重力变小,因此大气压就会降低。当离开地面的高度达到100km时,大气就变得极其稀薄了。三、大气压的变化(4)高度计人们可根据测量的大气压值估算当地的海拔高度。如果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标上的是高度,就变成了高度计。因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我们可测出不同高度的气压值,把它们的对应关系刻在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即可。气压计高度计三、大气压的变化2.大气压与季节和天气有关在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季节和天气变化也会引起大气压的变化。因此,人们常将气压变化的信息作为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3.风的形成与大气压在同一时间,地球上两地间的气压不同会引起空气流动。气压差越大,空气流动越快,由此形成不同等级的风。三、大气压的变化4.液体沸点跟压强的关系(1)探究实验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沸点跟压强的关系三、大气压的变化沸点跟压强的关系现象分析: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时,烧瓶中的水蒸气液化,气压降低。会看到水重新沸腾,说明瓶内水的沸点降低了。实验结论:水的沸点与水表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降低,沸点降低,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演示实验——《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
三、大气压的变化(2)水的沸点与气压值对照表气压值(×103pa)12351020305070101沸点(℃)41623324660698190100观察表格可以得出水的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在海拔8848m的珠穆朗玛峰顶上,大气压约为31000pa,水的沸点大约是70℃(69~75℃间),这样的温度,连面条也煮不熟。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三、大气压的变化三、大气压的变化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会降到90℃以下,食物不易煮熟。因此,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多选用高压锅来烧煮食物。高压锅的密封性能良好,锅内气体压强能达到两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可升高到120℃,更易煮熟食物。研究表明: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高原边防哨所战士用压力锅煮面条三、大气压的变化【例题4】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______(选填“吸”或“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实验过程中还发现,用手握住瓶的上面有气体部分时,玻璃管中水柱会上升,于是他猜想:质量一定的气体压强可能与_______有关。温度吹上升变大三、大气压的变化为了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使水沿着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以便于观察,因此在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后,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瓶内空气的压强稳定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此时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因此管内水柱的高度会上升。当管内水柱的高度增大时,水深增大,由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用手握住瓶的上面有气体部分时,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细玻璃管内水柱会上升,故可猜想:质量一定的气体压强可能与温度有关。三、大气压的变化【例题5】寒假期间小吴同学和父母去西藏旅游,旅游期间细心的小吴同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用普通的锅煮不熟面条,他回想起了物理老师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_______(选填“冷水”或“热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观察到水重新_______;通过该实验小吴同学终于明白了在高原地区普通锅煮不熟面条的道理,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冷水沸腾三、大气压的变化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用冷水浇烧瓶底部,烧瓶中液体上方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液面上方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水重新沸腾。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压低,水的沸点随之降低,因此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够高,所以高原地区普通锅煮不熟面条。课堂总结四第三节气体的压强课堂总结(1)
①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②产生原因:大气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③存在现象:马德堡半球实验、吸饮料、吸药液等。①托里拆利实验:首次测出大气压的大小p0=p水银。②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约为p0=1.0×105Pa③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④估测大气压:大量程弹簧测力计、注射器、小桶、刻度尺等。①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②大气压与季节和天气有关。③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的关系: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体的压强大气压的测量大气压强大气压的变化课堂总结(2)
实践与练习五第三节气体的压强实践与练习1.如图所示,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时,饮料是怎么吸到嘴里的?若将瓶口封住,饮料还能吸到嘴里吗?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减小了吸管内的压强,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到嘴里;若将瓶口封住,饮料液面与大气不相通,则饮料不能被吸到嘴里。实践与练习2.在瓶内灌满水,用一张纸盖住瓶口,压紧后将瓶子倒置,如图所示。纸和水为什么不会下落?试一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纸片和水没有下落,是因为受到外界大气压对它们向上压力的作用。由于大气压强比瓶中水产生的压强大很多倍,因而可托住纸片和瓶中的水。
综合提升训练六第三节气体的压强综合提升训练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的一个实验,其中甲瓶铺层砂子,乙放入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丙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可看到鸡蛋将___________。这个实验也证实了_______________。进入瓶内大气压的存在点燃的棉花使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一部分跑出瓶外,同时氧气也会被消耗,用鸡蛋封住瓶口后,随着温度降低,瓶内气压会进一步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鸡蛋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瓶中,这个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综合提升训练2.如图所示,小明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的水,用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堵住,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观察到易拉罐变瘪了,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的存在。注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易拉罐变瘪了也可以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大气压利用水汽化,排出空气形变水吸热汽化生成水蒸气,水蒸气把易拉罐内的空气排出,封住罐口,停止加热,罐内气体温度降低,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大气压将易拉罐压瘪,易拉罐被压瘪可以表明大气压的存在。易拉罐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变瘪,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是_______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落下;(3)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_____
cm高的水银柱;(4)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当时大气压强的准确值要小一些,原因可能是_________。综合提升训练3.如图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该实验。(1)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_______,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空气;76真空
大气压
玻璃管上方混有少量空气综合提升训练(1)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时,开始要在水银管内灌满水银,这样可以将管内空气全部排出,保证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2)玻璃管内水银柱不会落下是靠大气压支持的。(3)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是1.01×105Pa,相当于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运用了平衡法——大气压大小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在测量水银柱时,要测量高度即竖直距离,而不是长度;玻璃管的粗细、是否倾斜、是否弯曲,不影响水银柱的高度;而玻璃管中混入了空气,空气会对水银柱产生向下的压强,抵消了大气压的部分作用效果,所测高度将变小。综合提升训练4.小明同学利用吸盘、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1)实验时将蘸水吸盘放在平滑玻璃板上,挤压吸盘,这样做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d,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__________。(3)小明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同方向拉吸盘,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这说明________。(4)实验过程中,利用直径为2cm的吸盘和量程是0~20N的弹簧测力计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理由是_________。排尽吸盘内的空气.不能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力太大,超过测力计量程.
4F/πd2综合提升训练
(1)实验时挤压吸盘,是为了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让外界大气压大于吸盘内的气压。(2)忽略吸盘的重力,吸盘受到向上的拉力和向下的大气压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根据上式可解得大气压强为p=4F/πd2(3)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同方向拉吸盘,都有大气压,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4)如果直径是2cm,此时大气压力为
因为大气压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所以不能使用该弹簧测力计完成实验。(1)塑料片不掉下来说明了_______的存在,通过计算可知,当钟罩内气压降到_____Pa时,塑料片会掉下(g取10N/kg)。综合提升训练5.如图所示,老师在圆柱形玻璃杯内装满水,用平滑的塑料片紧贴水面盖住杯口,压紧后将杯子倒置,水和塑料片都不会掉下来,接着将倒置的杯子悬挂在玻璃钟罩内,封闭钟罩后用抽气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方小店铺租赁合同范本
- 燃油安全安装合同协议书
- 美甲店加盟协议合同范本
- 物流合同配送协议书模板
- 股权合作协议补充协议书
- 签约非遗传承人合同范本
- 自建洗车房自用合同范本
- 苗木培育承包合同协议书
- 法律居间代理协议书模板
- 猫舍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2年4月自考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审查意见
- ZAPI(萨牌)控制器ACE2-重要参数以及调试步骤
- 道路绿化养护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GB/T 11064.16-2023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氯化锂化学分析方法第16部分:钙、镁、铜、铅、锌、镍、锰、镉、铝、铁、硫酸根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2023年云南文山州州属事业单位选调考试试卷真题
- dd5e人物卡可填充格式角色卡夜版
-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研究
- 生产管理制度文本普通货运
- 舞蹈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