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总体情况: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思维,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改错。二、主要复习内容:1、位置与方向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统计4、年月日5、两位数乘两位数6、面积7、小数的初步认识8、解决问题9、数学广角。三、复习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措施首先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本班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情况。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1、计算部分:A、口算: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5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B、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题目。2、解决问题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3、计量单位部分: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和运用。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5、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位置与方向整理和复习设计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复习过程: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1、师谈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2、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的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1)师: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2)打开书看P2-12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参与小组讨论。)(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1)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分别是?(2)找出教室的东方,然后指名找出其它的七个方向。(3)根据线路图,简单描述行走的路线。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1、完成P112页第1题。(1)看图,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2)说一说从她家到健身园怎么走?(3)生汇报交流。2、指定教室内任一名同学,请他周围的人分别说一说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能谈谈你在在这40分钟里的一些收获吗?乘法、除法整理和复习设计复习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2.再看例题。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些内容你理解吗?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1、出示教科书第112页第2~4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第1题用估算,第2题用口算,第3题用笔算。)(2)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2、学生独立完成P116-117页第1-4题。四、全课小结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统计和年、月、日复习设计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4、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复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各单元分别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2)再看例题。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些内容你理解吗?(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各单元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各单元知识结构图分别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各单元所学知识。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1、出示教科书第113页第5~6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最后反馈交流。2、学生独立完成P117-118页第5-7题。四、全课小结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面积整理和复习设计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1、师谈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2、板书课题: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师:面积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请大家打开书看P70-87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10000
100
100(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师:上面几个面积单位如果都以1个单位来看,你认为哪个计量单位表示的面积最大呢?它们分别适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呢?你能举例说说吗?(课桌面
学校的操场
我国的领土
毛巾橡皮擦
练习本
邮票面
手绢面
教室
夷陵广场)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5平方千米=500公顷(2)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3)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4)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2、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哪些问题用到了面积的有关知识?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1、不知不觉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40分钟,能谈谈你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收获吗?2、师总结。小数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设计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复习过程: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1、师谈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2、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1)师:小数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2)请大家打开书看P88-98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参与小组讨论。)(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1)小数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读、写小数?(2)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3)小数的加减要注意什么?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1、生独立完成P115页第9-10题。(1)生独立完成在书上。(2)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2、生完成P118-119页第10-12题。(1)生独立完成在书上。(2)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知识点梳理
★写卷子应注意: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2、★注意:①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②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③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别忘了写验算两个字。)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如:0÷()=0括号里只有(0)不能填。第三单元统计1、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①做题时把数字标在条边上再做。②注意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的不同,用折线表示起始格。2、平均数:①求平均数的方法: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②(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第四单元年月日(一)年、月、日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2、每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3、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天数是共(62)天。4、①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②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5、一年分为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闰年)4、5、6月——第二季度91天7、8、9月——第三季度92天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6、求有多少个星期?用天数÷7。→如:52天52÷7=7(个)……3(天)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①一般的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②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8、通常每4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9、计算经过的年份:就用2011-给的年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1年是62周年。(2011-1949=62)10、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1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①1小时=60分②1分=60秒③1日=24小时④1周=7天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月份思考6月12日----30日30-12+1=19天7月31天31天8月1日-----17日17天(合计:19+31+17=57天)(二)24时计时法:1、1日=24时→24时也叫0时。2、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12减单位)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12加单位)
3、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4、时间与时刻的不同: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5、制作年历步骤:
第一: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第二: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3、口算:15×200=?(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4、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第六单元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周长÷2-宽
长=面积÷宽
宽=周长÷2-长宽=面积÷长(周长-长×2)÷2=宽(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正方形的边长=面积÷边长4、背熟:(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5、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②测量土地时常常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有:(公顷)、(平方千米)。★“公顷”→测量菜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离辐射防护管制收费标准模板
- 影视行业数字版权管理与交易平台方案
- 英语四级历年真题试卷
- 医用设备应急采购方案
- 商业综合体停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
- 沼气设施报废处置方案
- 股权代持及代管服务合同协议
- 茶楼茶叶批发市场租赁合同书
- 防水安装方案么
- 别墅草坪修理方案
- 厨师中暑防范知识讲座
- 中建测评2024二测题库及答案
- 水质检测员年终总结
- 公司期货交易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 娃哈哈私域代运营方案规划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护理查房
-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培训课件中的口才表达训练
- 氯化钾外渗护理不良事件
- 全国采供血机构上岗证考试试题《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题库
- 计算机控制系统 课件 第10章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2024年海关与报关行业培训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