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上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高一(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25日,星期三,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
亲爱的高一(1)班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古诗——《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是陶渊明先生的作品,他可是我国古代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这首诗的魅力吧!🍃🎶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品读陶渊明的诗作,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诗意。
2.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3.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诗句,学习古代汉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4.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①
①理解陶渊明《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②掌握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①
①理解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风格,包括其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②把握陶渊明诗中的哲理内涵,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所蕴含的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②分析陶渊明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白描、对仗等,以及这些特点对诗歌意境的影响。
③结合时代背景,探讨陶渊明诗歌在当时社会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陶渊明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引入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陶渊明,体验其田园生活的乐趣,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4.利用PPT展示诗歌的原文和译文,以及相关的注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5.结合音乐元素,播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古风音乐,营造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陶渊明吗?他有哪些著名的诗作?”
展示一些关于陶渊明生平的图片,以及《归园田居》系列诗作的摘录,让学生初步感受陶渊明的文学魅力。
简短介绍陶渊明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打下基础。
二、诗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过程:
讲解《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文学背景,包括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环境。
分析诗歌的结构,指出其五言古诗的形式和韵律特点。
三、诗歌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关键诗句进行深入分析,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引导学生探讨诗句中的情感表达,分析陶渊明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展示其他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陶渊明诗歌的独特之处。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诗歌相关的主题进行讨论,如“陶渊明田园诗中的自然意象”、“陶渊明的人生态度”等。
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五、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六、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结构、情感表达和小组讨论的成果。
强调陶渊明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陶渊明的作品。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读书笔记,以巩固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素养提升**:通过学习《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学生对陶渊明的文学风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辨识和欣赏田园诗的独特魅力。学生在分析诗句时,学会了如何从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去鉴赏诗歌,提高了文学素养。
2.**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在欣赏《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诗歌中的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开始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文化理解加深**:通过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加深了对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理解。他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文学作品,认识到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5.**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质疑和讨论。这种互动过程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加独立地思考问题。
6.**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提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活动要求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人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升了合作与交流能力。
7.**情感共鸣的产生**:学生在学习《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时,产生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
8.**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学习《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学生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将推动他们在课后自主阅读更多相关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典型例题讲解在讲解《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典型例题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例题一:
陶渊明在《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请分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陶渊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的“少无适俗韵”表明诗人年轻时就不喜欢世俗的束缚,而“性本爱丘山”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例题二:
请解释诗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尘网”一词的含义。
答案:“尘网”在这里比喻世俗的束缚和纷扰。诗人用“尘网”来形容官场的喧嚣和世俗的纷争,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例题三:
分析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的“理荒秽”和“带月荷锄归”所蕴含的意境。
答案:“理荒秽”意味着诗人清晨起来整理庭院,清理荒芜,这反映了诗人勤劳的品质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带月荷锄归”则描绘了诗人劳作归来的情景,月光下的荷锄,增添了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意境。
例题四:
在《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多次提到“自然”,请举例说明诗人是如何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东篱下”和“南山”都是自然景物,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又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中”指的是自然之中,诗人认为在自然中才能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例题五:
结合《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内容,谈谈你对陶渊明“归隐”这一人生选择的看法。
答案:陶渊明的“归隐”是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拒绝,是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追求。这种选择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观。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陶渊明的“归隐”中汲取精神力量,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我,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板书设计1.陶渊明简介
①诗人简介: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诗人,田园诗派代表人物。
②生平事迹: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后辞官归隐。
2.诗歌主题
①田园生活:描绘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宁静生活。
②人生感悟:表达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3.诗歌结构
①开头:点明诗人归隐的决心。
②主体:具体描绘田园生活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③结尾:抒发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4.关键诗句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达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②“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比喻诗人曾陷入世俗的束缚,但最终选择归隐。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诗人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
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诗人认为在自然中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
⑤“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绘诗人勤劳的田园生活。
5.修辞手法
①比喻:如“尘网”比喻世俗的束缚。
②拟人:如“带月荷锄归”中的“荷锄”赋予了人的动作。
6.诗歌风格
①自然清新: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②情感真挚:抒发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真挚动人。
7.教学目标
①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②掌握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③感受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在课堂讲解和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小组代表在展示讨论成果时,表达清晰,逻辑严密,能够有效地传达小组的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程度。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掌握,但在具体诗句的分析和诗歌风格的理解上,仍有待提高。
4.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良好,能够按照要求撰写读书笔记或报告,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部分学生还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诗歌中的哲理进行思考,展现出较高的学习水平。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课堂表现,教师评价与反馈如下:
-针对课堂参与度:鼓励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漳州市中医院妇科课件
- 小学生赏析古诗课件
- 滑膜炎与健康课件
- 2025四川绵阳九洲防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市场经理岗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北省精准扶贫政策课件
- 游泳课件教学课件
- 游戏课件介绍
- 钢筋加工人员职业技能模拟试卷含答案
- 人工智能训练师基础技能培训手册
- 刃具制造工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江苏省赣榆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岗笔试题带答案
- 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25郑州市金水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吉林吉勤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法拍房委托服务协议
- 防范养老诈骗管理制度
- 财务人员防诈培训课件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1200题及答案
- T-SCSF 0014-2021 海洋牧场效果调查评估技术规范
- 占道施工试题题库及答案
- 麻疹防控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