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PAGE5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表一工程总体情况项目名称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建设单位成都电业局法人代表通讯地址成都市东风路17号联系电话邮政编码610017建设地点变电站:金堂县成阿工业园区内成阿大道以南与元丰路以西交叉口处;线路:金堂县淮口镇成阿工业园区内;工程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电力供应业环境影响报告表名称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四川省辐射环境评价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初步设计单位成都城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部门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文号川环审批[2011]455号时间2011.10.21工程核准部门川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号川发改能源〔2012〕704号时间2012.7.18初步设计审批部门四川省电力公司文号川电基建〔2012〕189号时间2012.5.15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单位四川锦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环境保护设施施工单位四川宏业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设施监测单位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投资总概算(万元)5849环保投资(万元)22.6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38%实际总投资(万元)5264环保投资(万元)18.0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34%环评主体工程规模五回110kV供电线路线路全长2×3.5km,三台35MVA主变工程开工日期2012年5月实际主体工程规模五回110kV供电线路线路全长2×3.5km,三台35MVA主变投入试运行时期2014年6月表二调查范围、环境监测因子、敏感目标、调查重点调查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中评价范围及项目实际情况,监测(调查)范围如下:(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110kV变电站:变电站站界外30m范围内;110kV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2)无线电干扰110kV变电站:变电站围墙外100m范围内(重点调查变电站墙外50m范围内);110kV输电线路:线路走廊两侧100m范围内(重点调查走廊两侧30m范围)。(3)噪声110kV变电站厂界噪声:变电站围墙外1m;110kV变电站周围环境噪声:变电站围墙外100m范围;110kV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4)生态110kV变电站:站场围墙外500m内;110kV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的带状区域。环境监测因子1.施工期根据工程施工期生产工艺流程图,输变电建设项目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噪声、污废水、扬尘及生态影响等。2.运营期根据工程运营期生产工艺流程图,输变电建设项目运行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生活污水、噪声及生活垃圾。环境敏感目标环评阶段本项目确认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1。表2-1环评阶段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项目名称序号敏感点位置及距离环境影响因素新110kV绣淮二线”π”接进成阿北变线路1四川国中食品有限公司厂房(每幢4层、平顶,高19m)架空线路西侧,与线路边导线投影最近距离5mE/H/RI/N2成都浩旺成阿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厂房(每幢5层,平顶,高20m)架空线路南侧,与线路边导线投影最近距离5mE/H/RI/N注:E-工频电场、H-工频磁感应、RI-无线电干扰N-噪声验收阶段通过验收调查单位的现场勘测与调查,本工程东岳110kV变电站调查范围内无敏感目标。本工程线路沿线有1处敏感目标,即1号敏感目标。本项目验收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2。表2-2本工程验收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建设内容验收环境影响因素敏感点位置距离1新110kV绣淮二线“π”接进成阿北110kV福岳线旁国中食品厂29#~30#旁(金堂大道与成阿大道交汇处成阿工业园区)西侧约8mE/H/RI/N注:E-工频电场、H-工频磁感应、RI-无线电干扰N-噪声本工程验收监测对上述环境保护目标全部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七。调查重点(1)主要对变电站站界及周边敏感点、线路及距离线路边导线较近典型敏感点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现状进行监测。(2)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调查。(3)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4)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性调查。表三验收执行标准电磁环境标准根据环评执行标准并结合现行实用标准,该项目验收监测执行标准见表3-1。表3-1验收监测执行标准表类别验收监测标准标准限值工频电磁场《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居民区推荐工频电场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无线电干扰《高压交流架空送变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110kV项目为46dB(μV/m)(0.5MHz,站界外20m处或距离边导线20m处)声环境标准根据环评执行标准并结合现行实用标准,该项目验收监测执行标准见表3-2。表3-2验收监测执行标准表类别验收监测标准标准限值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表四工程概况4.1工程地理位置图东岳110kV变电站(原成阿北110kV变电站)位于金堂县成阿工业园区内成阿大道以南元丰路以西交叉口处。站址地势平坦,土地用地性质为划拨工业用地。站址四周200m范围内均为道路或空地,北侧为宽40m的成阿大道,道路以北均为空地;东临元丰路,道路以东亦为空地;其余两侧均为空地。4.2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1)110kV成阿北变电站新建工程:东岳110kV变电站主变采用户外布置方式,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GIS布置,35kV和10kV配电装置均采用户内布置方式。主变本期2×63MVA,110kV出线本期2回,35kV出线本期6回,10kV出线本期12回,无功补偿容量本期4×6000kVar。新110kV绣淮二线“π”接进成阿北变线路工程:线路总长2×3.5km,全线新建双回塔16基;导线采用同塔双回垂直逆相序排列方式架设,型号为2×LGJ-240/30型钢芯铝绞线,每回路设计输送电流450A。在与新110kV绣淮二线相距15m处为已投运的单回三角形排列方式架设的原110kV绣淮二线,原110kV绣淮二线仍继续使用。本项目新建线路从新110kV绣二线上π接进成阿北变电站。当本项目新建线路建成后,由于“π”接点处的铁塔(新110kV绣淮二线3#塔)现为直路塔,本项目需将其拆除后换成1基双回耐张塔,并更换两基铁塔间的300m导线,更换后的导线型号与原来的一样。拆除产生的废钢材5t、更换的300m导线均由成都电业局修试所回收利用。4.3工程占地及总平面布置、输电线线路路径1、工程占地:本项目变电站占地5400m2,新建架空线路永久占地450m2,施工临时占地200m2。项目占地面积及占地类型见下表4-1。表4-1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占地面积及占地类型工程名称划拨工业用地(m2)东岳110kV变电站永久占地围墙内占地4176进站道路60站外道路、排水沟等设施占地1164东岳110kV变电站临时占地—新建架空线路永久占地450新建架空线路临时占地200合计60502、总平面布置:东岳110kV变电站的主变采用户外布置方式,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GIS布置,35kV和10kV配电装置均采用户内布置,站界长72m,宽58m。根据变电站拟定的进出线方向,将110kV户外GIS布置在站区的北面,其以西为10kV无功补偿装置布置;35kV配电装置室布置在配电综合楼内;配电综合楼布置在站区的南面;主变压布置于110kV配电装置与配电综合楼之间。进站道路从站区东侧的元丰路接入,长15m。变电站大门位于站区东面,采用平开不锈钢实体门,大门右侧设置国网公司统一标识墙,围墙采用2.3米高实体砖围墙。输电线路路径:在已投运的原110kV绣淮二线东侧15m处为110kV绣淮二线,本项目新建线路将从新110kV绣淮二线“π”接两回线路进成东岳变电站。线路从新110kV绣淮二线“π”接点出发后沿金乐路南侧的电力通道向东前进,跨越金堂电厂专用铁路后在成阿大道与金乐路交汇处左转,沿成阿大道西侧的电力通道走廊向西北方向前进,再次跨越金堂电厂专用铁路,直至110kV东岳变电站。本线路经过的电力通道内现无其他已建、拟建高压电线。本输变电项目静态总投资为526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共计18.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34%。工程进入施工阶段,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的要求进行建设,建设单位严格执行了“三同时”制度。完全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评批复的要求进行建设,无其他工程变更情况。表五环境影响评价回顾根据本工程的性质,主要环境影响有生态环境影响、电磁环境、声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以及固体废物等。生态环境影响、1.项目建设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挖填方将造成土壤表层被破坏,土壤性质变化,保水保肥性能下降。成阿北110kV变电站永久占地面积为5400m2,无需临时占地。架空输电线路永久占地面积为450m2,临时占地面积为200m2,永久占地导致土地性质发生改变。线路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完成后可随即进行绿化恢复。2.项目建设对植物、植被的影响本项目输电线路全线在工业园区规划道旁电力通道走线,不涉及树木的砍伐。3.项目建设对动物的影响本项目建设区域野生动物主要是蛇、鼠、蛙等常见动物,无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项目建设不会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产生影响。4.项目建设对农作物的影响本项目占地为划拨工业用地,不占用耕地,因此对农作物不产生影响。5.本项目对沿线自然景观的影响本项目输电线路在施工过程中,挖填方、运输等将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会对沿途的自然景观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项目施工期间,要尽量少破坏植被,妥善处理好弃土和生活垃圾,保护好沿途自然景观。电磁环境影响1、成阿北110kV变电站成阿北110kV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评价。本次选择110kV界牌变电站作为110kV成阿北变电站的类比变电站。类比预测结论如下:工频电场强度:经类比分析,成阿北110kV变电站建成后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49×10-1kV/m,所有点位满足4kV/m的评价标准要求。工频磁感应强度:经类比分析,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1.89×10-4mT,满足0.1mT的评价标准要求。无线电干扰:经类比分析,站界外20m处无线电干扰最大值为36.66dB(μV/m),满足46dB(μV/m)的评价标准要求。2、架空输电线路成阿北110kV变电站本项目输电线路均为同塔双回垂直逆相序排列的架空线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类比分析法和理论计算进行预测评价。利用与本工程线路较为相似的110kV候西二线(同塔双回垂直逆相序排列)进行类比监测数据与模式计算数据的对比分析。各段工频电场强度均低于4kV/m的限值,工频磁感应强度均低于0.1mT的限值,无线电干扰值均低于46dB(μV/m)的评价限值。声环境影响1、成阿北110kV变电站本项目变电站本期和终期工程投入运行后厂界噪声预测值昼夜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限值要求。站界外敏感点的影响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限值要求。2、110kV架空线路本项目线路噪声环境影响采用类比分析法进行预测评价。为预测本工程输电线路投运后的噪声水平,对同等级的输电线路进行了类比监测。根据国内已运行的110kV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监测结果和本次类比监测结果可以看出,110kV输电线路下的噪声值昼间低于60dB(A),夜间低于50dB(A),均达到评价标准的要求。由此可以得出,本工程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控制在标准限值内。水环境影响1.变电站成阿北110kV变电站运营期产生约0.04t/d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管网进入纺织工业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沱江,待成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变电站污水将通过管网进入成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沱江。站内设有15m3的事故油池,当出现事故时,变压器油由事故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变压器油回收利用,产生的少量废油由成都电业局修试所回收收集、运输、贮存和利用,不外排。2.输电线路本项目输电线路运营期无污废水排放。固体废物1.变电站成阿北110kV变电站投入运行后,生活垃圾产生量约0.5kg/d,由市政环卫统一清运。2.输电线路本项目输电线路运营期无固体废物排放。六、社会影响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变电站和线路中无拆迁。5.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一、项目建设内容和总体意见工程属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中的鼓励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变电站选址用地和线路路径方案分别经当地规划和国土部门出具书面意见,符合当地相关规划,在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能满足环评相关标准要求,不利环境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局同意你公司按照报告表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地点、规模、路径方案、采用的电压等级、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及下述要求进行项建设。二、项目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严格按照输变电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2、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全面及时落实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应根据当地规划和输变电工程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土地利用性质、地形等,进一步优化变电站和线路施工作业方案和作业时间。有效控制施工期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不利影响,避免污染扰民引起的纠纷。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对植被的破坏。对施工临时占地应及时采取场地平整和植被恢复等生态保护措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3、应根据变电站外环境现状,优化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实现对变电站外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施工图设计时应进一步优化线路路径和合理设计导线对地、对屋顶的距离,确保线路通过居民区或人群经常活动区域附近及非居民区的环境影响,能满足环评及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4、变电站设计应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有效隔声降噪措施,设置必要绿化隔离带,确保厂界噪声符合GB12348-2008)相应功能区标准限值。5、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建设相应规模的变压器事故油池,确保事故状态下变压器油不外泄,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产生的废变压器油等危险废物须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防止产生二次污染。6、线路与公路、河流、电力线、通讯线、无线电设施等交叉跨越时,应按《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要求,应留有足够的净空距离。7、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拆迁、安置、补偿的政策和规定,配合当地政府积极稳妥做好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确保拆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不因项目建设而下降。8、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公众的反映,以适当、有效的方式,积极主动将电网建设环保知识告知工程区域公众,切实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担心,避免因公众参与工作不到位,导致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三、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表六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无无无无无无1.变电站(1)变电站施工应尽量集中在征地范围内。(2)变电站施工期应先行建筑围墙和排水沟,减少噪声影响和地表径流侵蚀。2.输电线路(1)输电线路施工期间,要尽量少破坏植被,妥善处理好弃土和生活垃圾,保护好沿途自然景观。(2)在塔基基础分坑形成四个小基面,基坑中间的土体完全保留。(3)塔脚基础作成混凝土护面,对塔位表层无植被或植被很稀疏的塔基,可采取人工植被。同规定措施,已实施1、大气污染物1.变电站施工现场地面和路面定期洒水,在大风和干燥天气条件下适当增加洒水次数。2.输电线路施工不产生扬尘。同规定措施,已实施2、生活污水产生及处置情况: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施工期产生生活污水利用附近企业厕所处理。同规定措施,已实施3、固体废物: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市政环卫统一清运。拆除工程产生废物由成都电业局修试所回收利用。同规定措施,已实施4、噪声1.变电站应避免在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制定施工计划时,尽可能避免大量噪声设备同时使用。2.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免局部声级过高。对本项目来说,应尽可能将施工设备布设在场界中央,尽量使高噪声设备同规定措施,已实施远离周围企业办公区。3.在施工设备的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养护,闲置设备应立即关闭;尽可能采用外加工材料,减少现场加工工作量。4.按操作规范操作机械设备,尽量减少碰撞噪声,对工人进行环保方面的教育。尽量少用哨子、钟、笛等指挥作业。在装卸进程中,禁止野蛮作业,减少作业噪声。5.在施工工作面铺设草袋等,以减少车辆与路面摩擦产生噪声;适当限制大型载重车的车速,尤其进入噪声敏感区时应限速;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减少或杜绝鸣笛。同规定措施,已实施无无1、在塔基基础分坑形成四个小基面,基坑中间的土体完全保留。2、塔脚基础作成混凝土护面,对塔位表层无植被或植被很稀疏的塔基,可采取人工植被。同规定措施,已实施1.生活污水(1)变电站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管网进入纺织工业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沱江。待成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变电站污水将通过管网进入成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沱江。(2)输电线路运营期不产生污水。2.事故废油成阿北变电站事故状态下的变压器油由事故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变压器油回收利用,产生的少量废油由由成都电业局修试所收集、运输和贮存。(1)事故废油应在生源处收集,收集容器应完好无损,没有腐蚀、污染、损毁或其他能导致其使用效能减弱的缺陷,收集过程中产生含油棉、含油毡等应一并收集。(2)事故废油在转运前应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检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核对品名、数量和标志等,检查转运设备和盛装容器的稳同规定措施,已实施定性、严密性,确保运输途中不会破裂、倾倒和溢流;转运过程中设专人看护。(3)事故废油应使用专用设施贮存,贮存前应进行检验,不应与不相容的废物混合,实行分类存放;贮存设施内地面应作防渗处理,并建设废油收集和导流系统,用于收集不慎泄露的废油;容器盛装液体废油时,应留有足够的膨胀余量,预留容积应不少于总容积的5%;贮存设施应远离火源,并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已盛装废油的容器应密封,贮油油罐应设置呼吸孔,防止气体膨胀,并安装防护罩,防止杂质落入。固体废物(1)营期生活垃圾由市政环卫统一清运。(2)线路运营期不产生生活垃圾。同规定措施,已实施噪声(1)选用噪声低于65dB(A)的变压器。(2)输电线路路径走线时尽可能避开敏感点。同规定措施,已实施电磁环境1.成阿北变电站(1)站内平行跨导线的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降低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在设备高压导电部件上设置不同形状和数量的均压环(或罩),改善电场分布,降低无线电干扰水平。(2)将变电站内电气设备接地。(3)保证变电站内高压设备、建筑物钢铁件均接地良好,所有设备导电元件间接触部位均应连接紧密,以减小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2.线路(1)线路路径走线时尽可能避开敏感点,在与其它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应同规定措施,已实施严格按规程要求预留足够的净空距离。(2)线路通过工业园区时最大弧垂对地高度不低于7m。(3)线路采用同塔双回垂直逆相序排列方式架设,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无无表七、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电磁环境监测7.1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根据对项目的工程分析、现场调查,得出本次验收监测因子与监测频次如下:工频电磁场:综合电场强度E(监测一次)、综合磁感应强度B(监测一次);无线电干扰:干扰电平E(监测一次)7.2监测方法及监测布点1、监测分析方法验收监测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监测分析方法,执行监测标准及规范如下:工频电磁场:《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072-2014)无线电干扰:GB12348-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程监测布点验收监测点位选取于验收监测范围所列范围内,布点一般原则如下:1、变电站:监测点应选择在无进出线或远离进出线(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不少于20m)的围墙外且距离围墙5m处布置。如果在其他位置监测,应记录监测点与围墙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周围的环境情况。2、敏感点:主要考虑线路跨越、与线路或变电站相对较近的民房,监测点位一般位于敏感点靠近变电站或线路一侧。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本次验收监测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见表2-2)电磁环境监测3、监测断面:为了更好地了解变电站和线路产生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的空间分布特性,对变电站和线路进行监测断面是必要,但受工程所在地周围地形限制,断面监测不能每个项目都能得以实施,因此断面监测主要针对有断面测试条件的变电站和线路进行。①工频电磁场监测断面线路:单回输电线路应以弧垂最低位置处中相导线对地投影点为起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应以弧垂最低位置处档距对应两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投影为起点,监测点应均匀分布在边相导线两侧的横断面方向上。对于挂线方式以杆塔对称排列的输电线路,只需在杆塔一侧的横断面方向上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测量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取,常用5m。在测量断面最大值时,相邻监测点的距离应不大于1m。变电站:以变电站围墙周围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监测最大值处(距离变电站进出线边导线地面投影不少于20m)为起点,在垂直于围墙的方向上布置,测点间距为5m,依次顺序测至50m处为止。②无线电干扰监测断面变电站:从高压出线处一侧,避开进出线(距离变电站进出线边导线地面投影不少于20m),以2nm间隔测量,测至2000m为止(n=0,1,2…11等正整数),测量频率为0.5MHz。同时在变电站距最近带电构架投影20m处或围墙外避开进出线20m处设监测点,并测试全频率。线路:以档距中央导线弛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以2nm处测量,测至达到环境无线电背景值时止(n=0,1,2…6),测量频率为0.5MHz。同时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m处设监测点,并测试全频率。电磁环境监测7.3监测单位、监测时间、监测环境条件监测单位: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监测时间:2015年6月5日10:00~24:00监测环境条件:A.气候条件:环境温度:26.1~27.3℃;环境湿度:69.3~70.2%;天气状况:晴;测量地点相对空旷。B.测量高度:取离地面1.5米高度。7.4监测仪器及工况监测仪器监测选用经年检合格的监测仪器,主要设备见表7-1:表7-1监测仪器一览表监测仪器监测项目仪器名称检出下限检定有效期检定证书号工频电磁场NBM550/EHP50D(sb46-1)检出下限电场:5mV/m磁场:0.3nT2014-11-18至2015-11-17校准字第201411009558校准字第201411008421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无线电干扰PMM9010无线电干扰接收机(编号zysb163)0.01dBμV/m2014-8-28至2015-8-27计字第2014-0331号军工电子402计量测试站2、工程运行工况输变电项目在设计和运行上有别于一般建设项目。首先,变电站及配套的送电线路一般按照当地未来数年的用电负荷进行设计、建造,在变电站及配套的送电线路投入运行的初期,电压可以到达额定电压,但用电负荷(与电流相关)一般较小,要经过一两年甚至五六年才能达到80%或100%负荷;同时,为了保障用电安全,电力部门根据当地用电量往往配置2倍以上的容量,因而,除非是电力设施严重不足的地区,一般不会出现满负荷运行状态。鉴于这种情况,输变电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在其工况要求上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科学务实的办法。由于输变电项目工频电场和无线电干扰由电压决定,其验收负荷工况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而工频磁场由电流决定,而电流受用电负荷影响短期不能到达额定电流值,但工频磁场与电流基本呈正比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对现状电流下的工频磁场进行监测,再根据现状电流占额定电流的百分比进行修正,可以得到满负荷状态下工频磁场影响。验收在测得变电站及线路的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值后,均根据现状电流占额定电流的百分比进行修正并得到满负荷状态下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各工程验收监测运行工况见表7-2。表7-2“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项目验收监测运行工况表工程名称变电站运行名称项目主变功率项目线路电流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成阿北110kV变电站实际运行功率(MW)额定功率(MW)负荷比(%)线路名称实际运行电流(A)额定电流(A)负荷比(%)404808.3云绣-淮口II线π接入成阿北变110kV线路工程104.912608.37.5监测结果分析7.5.1工程敏感点工频电磁场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工程监测点工频电磁场监测结果如下表7-3表7-3“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项目工频电磁场现状监测结果编号点位位置工频电场强度综合量(V/m)磁感应强度综合量(μT)监测值修正值1东岳110kV变电站站界北侧(大门侧)26.569.646×10-21.1622东岳110kV变电站站界东侧19.005.426×10-26.537×10-13东岳110kV变电站站界西侧(110kV出线侧)5.1104×1021.8642×10-12.24604东岳110kV变电站站界南侧22.106.398×10-27.708×10-15110kV福岳线旁国中食品厂29#~30#旁(110kV绣岳线75#~76#同塔双回)3.0862×1021.4624×10-11.7619电磁环境监测(1)工频电场强度:根据上表监测数据,本次验收的“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项目各变电站站界四周、距离变电站或线路较近的敏感点的工频电场强度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的4000V/m的限值。(2)工频磁感应强度:根据上表监测数据,本次验收的“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项目各变电站站界四周、距离变电站或线路较近的敏感点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按照电流比例关系修正后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的100μT的限值。7.5.2工程敏感点工频电磁场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工程监测点工频电磁场监测结果如下表7-4:表7-4“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项目无线电干扰现状结果[单位:dBμV/m]频率(MHz)测点编号及位置0.150.250.501.001.503.006.001015301东岳110kV变电站站界北侧(大门侧)47.4444.5538.5436.5032.4829.5425.4728.5127.4923.542东岳110kV变电站站界东侧44.5239.4235.4932.5127.5024.4721.5226.5521.4623.573东岳110kV变电站站界西侧(110kV出线侧)48.5345.3242.3937.5732.4328.3726.5332.4731.5527.454东岳110kV变电站站界南侧43.5338.5235.4832.4227.4526.3622.4528.4825.4925.54电磁环境监测续表7-4“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项目无线电干扰现状结果[单位:dBμV/m]频率(MHz)测点编号及位置0.150.250.501.001.503.006.001015305110kV福岳线旁国中食品厂29#~30#旁(110kV绣岳线75#~76#同塔双回)46.5642.4337.4933.5029.5126.6024.4429.5327.4823.54根据上表监测数据,本次验收的“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项目,各变电站站界四周、距离变电站或线路较近的敏感点的0.5MHz无线电干扰分别低于《高压交流架空送变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46dB(μV/m)的限值(110kV项目)。7.5.3断面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价对线路及变电站进行断面监测,是为了了解线路及变电站产生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随距离变化规律的最佳途径。为了更好地反映出输变电项目产生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的空间分布规律,验收监测时对满足断面监测条件的线路及变电站做断面测试,对于那些受地形地貌限制而无法进行断面监测的线路及变电站,也可以从大量的断面监测数据中总结出各自相应的规律。监测断面应具备地势平坦开阔、无高大树木或建筑物遮挡、无其他邻近电力设施等特点,同时,线路的监测断面还应选取线路幅垂较低的路段进行测试。本次验收项目没有满足断面监测要求的线路和变电站。7.5.4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现状监测结论通过对工程涉及距离线路和变电站较近的部分居民点进行监测,各监测点位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值均低于相应标准。本项目虽因地理条件因素未能找到合适的断面监测地点,但从环评的理论预测以及大量断面监测结果分析,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值随着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是普遍的规律。本次验收选取的敏感点位包含了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中距离变电站或输电线路距离最近的环境保护目标和输电线路跨越的环境保护目电磁环境监测标。其余环境保护目标与变电站或输电线路的距离均大于以监测的环境保护目标。故依据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值随着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是普遍的规律,本项目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值均能满足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本次验收的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在投运后,变电站及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强度均满足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声环境监测7.6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根据对项目的工程分析、现场调查,得出本次验收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如下: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LeqA(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分别监测一次);7.7监测方法及监测布点1、监测分析方法验收监测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监测分析方法,执行监测标准及规范如下:GB12348-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噪声现状监测布点变电站:对变电站各侧厂界噪声最大位置布点,以检查变电站建成后厂界噪声是否达标。敏感点:对涉及地下电缆的项目,由于地下电缆产生的噪声影响相比城市交通噪声可忽略不计,因此对电缆线路均不设置监测点位。其余变电站和线路噪声敏感点的设置基本上和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所选取的敏感点一致。7.8监测单位、监测时间、监测环境条件1、监测单位: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2、监测时间:2015年6月3日10:00~24:003、监测环境条件:A.气候条件:环境温度:26.1~27.3℃;环境湿度:69.3~70.2%;天气状况:晴;测量地点相对空旷;B.测量高度:取离地面1.5米高度,噪声监测厂界围墙处的测量按相应标准取测量高度。7.9监测仪器监测选用经年检合格的监测仪器,主要设备见表7-5:声环境监测表7-5监测仪器一览表监测仪器监测项目仪器名称检出下限检定有效期检定证书号噪声噪声监测仪(zysb293)检出下限
30dB(A)2015-1-4至2016-1-3检定字第201501000080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7.10监测结果分析本次验收噪声监测结果如下表7-6:表7-6“成都成阿北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项目噪声现状监测结果编号点位位置监测时段昼间dB(A)夜间dB(A)1东岳110kV变电站站界北侧(大门侧)46.343.52东岳110kV变电站站界东侧45.242.73东岳110kV变电站站界西侧(110kV出线侧)47.644.14东岳110kV变电站站界南侧45.443.15110kV福岳线旁国中食品厂29#~30#旁(110kV绣岳线75#~76#同塔双回)47.444.7从上表监测数据看出,各工程的昼间噪声值和夜间噪声值,对于各变电站厂界噪声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限值;敏感点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限值。表八、环境影响调查施工期生态影响新建变电站在规划用地内进行建设,变电站及线路新建主要对占地范围内的原有农作物、植被造成破坏,建设单位已进行了相应的赔偿。线路在施工期对线路走廊内的生态环境会带来一定影响,如塔基开挖时会破坏附近的植被,同时产生一定量的水土流失。从环评报告中可以看出,因线路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坏和引起的水土流失是比较轻微的。本次验收的项目中,施工过程中无林木砍伐数量及生态补偿费用。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很小的。环境影响变电站施工期的扬尘影响较小;线路施工无大规模开挖,单个塔基施工时小范围内有少量扬尘,但时间短暂。施工期污水以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为主,站内污水由变电站内化粪池处理,线路污水由附近农舍旱厕处理。施工阶段噪声、扬尘及污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社会影响经现场调查,本项目变电站和线路在施工期间未发生扰民现象,各级环保部门没有收到群众投诉。试运行期生态影响通过对各工程,特别是架空输电线路沿线的调查,线路塔基周围的植被已经开始恢复,农业耕作情况正常,线路走廊内植被生长正常。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很小的。环境影响根据本工程的性质,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以及噪声等。电磁环境东岳110kV变电站与输变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满足4000V/m的评价标准要求。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100μT的评价标准要求。无线电干扰满足46dB(μV/m)的评价标准要求。二、噪声变电站与输变电线路按照本期规模建成投运后,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标准(60dB(A))和夜间标准(50dB(A))要求。三、水环境影响东岳110kV变电站给水方式是打井,变电站排水方式是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镇管网。变电站化粪池容量为2m3;事故油池容量为15m3。固体废物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市政环卫统一清运。社会影响经现场调查,本项目变电站和线路在运行期间未发生扰民现象,各级环保部门没有收到群众投诉。表九、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委托四川东祥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