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2.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3.下列言论中,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相类似的是A.“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弩”B.“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C.“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D.“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4.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A.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B.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5.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有“寸锦寸金”之称,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织造技术。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私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田庄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6.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交子”的出现B.坊市界限的打破C.商帮的形成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8.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陆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9.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工商业城市的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它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官营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外商企业10.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1.“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观点的是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B.郑和下西详C.新航路的开辟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2.哥伦布说过:“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的这种贪婪地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掠夺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B.掠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C.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D.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地方时所要的第—件东西13.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最早期的殖民者从美洲掠夺来大量白银财富。这些白银财富主要流入西班牙,这直接导致该国A.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对华贸易占据出超有利位置D.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14.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0515685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15.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使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B.明朝国力的强盛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16.1829年英国议会通过《大伦敦警察法案》,1835年通过市镇自治机关法,1839年通过郡督察法,1842年英国第一个现代刑警机构——伦敦警察厅成立,1856年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最终确立了新警察制度,现代警察队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据此判断A.英国社会秩序相对安定B.宪法是英国现代警察制度的保障C.经济发展推动民主进程D.工业革命促使议会司法职能加强17.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了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光荣革命”成功B.君主立宪制完善C.“日不落”帝国建立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18.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19.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0.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都变成了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这表明A.蒸汽机是英国人瓦特的发明B.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1.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22.据统计,美国1895—1904年间,在27个工业部门中,中小公司合并为一家大公司的合并公司数占整个部门的公司总数的75%以上的有20个部门,占50~70%的有6个部门,占25%以下的只有一个部门。这本质上反映了美国A.公司竞争日趋激烈B.公司规模扩大C.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D.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干预23.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4.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的“现代增长模式”是指A.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B.依靠科学技术发展C.依靠增加劳动力发展D.依靠殖民扩张发展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风俗考》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8分)(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4分)(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对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分别产生什么影响?(6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三角贸易”示意图材料二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法国1862年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7年与葡萄牙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英国与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缔结关税同盟条约。——《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8分)(2)材料二体现了当时国际贸易中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际贸易中确立该原则有何积极意义。(6分)27.(20分)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材料二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材料三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农业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中国却“难以启动”的原因(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科技等角度对比)(8分)这种差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15.ABCAB610.CBCBD1115.BCACA1620.CDCCC2124.CCDB25.(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分)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6分)(2)现象:纺织业的发展,雇佣关系出现(4分)(3)观点:重农抑商(2分)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26.(1)变化: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路线由陆路为主发展到以海路为主;国际贸易范围更广。(6分)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分)原则:自由主义原则(自由贸易原则)(2分)意义: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交往准则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成熟。(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