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易错题型解析与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易错题型解析与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易错题型解析与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易错题型解析与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易错题型解析与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易错题型解析与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古诗词鉴赏要求: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包括对诗句的理解、诗句的赏析以及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以下诗句,回答相应问题。1.(1)请解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衿”字在古代的含义。(2)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句诗的修辞手法。2.(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4.(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6.(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8.(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9.(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0.(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二、现代诗歌鉴赏要求: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包括对诗句的理解、诗句的赏析以及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以下诗句,回答相应问题。1.(1)请解释“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中的“误了青春”一词的含义。(2)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句诗的修辞手法。2.(1)“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4.(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6.(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7.(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8.(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9.(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0.(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要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三、古诗词翻译要求: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翻译能力,要求准确、通顺、符合原文意思。请将以下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汉语。1.(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情思。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睡得香,不知不觉天已亮,到处能听到鸟儿的叫声。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人独自在他乡做个他乡的客人,每逢佳节来临加倍思念家乡亲人。4.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上鹳雀楼,眺望远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潮水连着大海,波涛连成一片,海上的明月与潮水一同涌生。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呢?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说小草的心,报答不了春天阳光的恩情。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迎着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长安城中的春花。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10.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之中有明月,犹如珍珠般晶莹的泪水;蓝田之中阳光温暖,美玉升腾出如烟般的光辉。四、古文阅读理解要求: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中内容、主旨、情感和写作手法的把握。请阅读以下古文,回答相应问题。1.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解释“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2)这段话主要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3)请简要分析这段话的修辞手法。2.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唐太宗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1)这段话出自哪位历史人物?(2)这段话主要表达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3)请简要分析这段话的修辞手法。3.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王安石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者,吾之所畏也。”(1)这段话出自哪位历史人物?(2)这段话主要表达了王安石怎样的思想?(3)请简要分析这段话的修辞手法。五、现代文阅读理解要求: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中内容、主旨、情感和写作手法的把握。请阅读以下现代文,回答相应问题。1.阅读以下现代文,回答问题。《背影》朱自清我当时真以为要和他永别了。他后来写信告诉我,他先到江宁去,然后买船下乡,方才渡江到平桥。我北来后,他送我到车站,又上来帮我安置行李。那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1)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什么场景?(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父亲怎样的情感?(3)请简要分析这段文字的写作手法。2.阅读以下现代文,回答问题。《荷塘月色》朱自清那时荷塘的荷叶,已经枯黄,而那荷塘的荷花,却依然鲜艳。月光下的荷塘,显得格外美丽。我站在荷塘边,望着那一片荷花,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1)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荷塘月色的怎样的情感?(3)请简要分析这段文字的写作手法。3.阅读以下现代文,回答问题。《背影》朱自清那时候,父亲送我到车站,我望着他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感激。他帮我安置好行李,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我站在那里,望着他的背影,泪水模糊了双眼。(1)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什么场景?(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父亲怎样的情感?(3)请简要分析这段文字的写作手法。六、文言文翻译要求: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要求准确、通顺、符合原文意思。请将以下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1)唐太宗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2)唐太宗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兴衰更替;用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常常保持这三面镜子,以防自己犯错误。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就失去了一面镜子。”3.(1)王安石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者,吾之所畏也。”(2)王安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别人的言论不足以忧虑,这三者,是我所畏惧的。”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古诗词鉴赏1.(1)“衿”字在古代的含义是衣领。(2)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3)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恋人的衣领比作自己的心,形象地表达了思念之情。2.(1)这首诗的作者是孟浩然。(2)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诗人睡得香甜,不知不觉天已亮,到处能听到鸟儿的叫声。(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3.(1)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4.(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到的壮丽景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5.(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6.(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7.(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8.(1)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9.(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到的壮丽景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10.(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二、现代诗歌鉴赏1.(1)“误了青春”一词的含义是指错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2)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青春的无奈和惋惜。(3)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春比作流逝的时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珍惜。2.(1)这首诗的作者是马致远。(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古道、瘦马、夕阳等景物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3.(1)这首诗的作者是纳兰性德。(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无奈和惋惜。(3)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爱情比作画扇,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珍惜。4.(1)这首诗的作者是辛弃疾。(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彩笺、尺素等景物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5.(1)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清照。(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无奈和惋惜。(3)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爱情比作相思,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珍惜。6.(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茱萸等景物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7.(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茱萸等景物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