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模拟一)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时期,到西周时,已出现了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四个节气,到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的雏形基本形成,秦汉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三百多年前的“定气法”划分。“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定气法”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节气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沉淀着中国人的科学观、哲学观与价值观。二十四节气是时间体系与文化体系的综合体,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大自然的气候变化、降水多寡及季节变换等情况。在古代社会,它发挥着农业生产活动时间指针的作用,但不仅仅只是指导农时的时间指针,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还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进行巧妙的结合,产生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地理、历法等人文与自然知识。二十四节气也是一种流变的文化传统。提及二十四节气,最容易联想到的便是农时农耕、民俗养生、测定天时、修正历法、主办祭祀、指导生产等。而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已经开始发生流变,逐渐从传统的民俗、农事活动向文学、艺术领域迈进。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凝结的文化内涵为众多艺术家和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们寄情于景,创作出了很多名篇佳作,影响至今。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此后,随着人们测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为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第1页/共9页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依次按相应的时间点展开。二十四节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其次,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之所以如此,是由传统时代“以农为本”的时间生活特点所决定的。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农事节律。与此相适应,乡村社会生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从年初到年末,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而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也由此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指针。再次,对古代先民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制度,而且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是他们多彩生活的重要体现与组成部分。在早期观象授时的时代,农事周期就是庆典周期,节气也就是节日。虽然此后由于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推广,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气仍旧被作为节日保留了下来。比如“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与立冬,历史上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气之时,帝王都会率文武群臣到郊外举行隆重的典礼。再比如冬至、夏至、清明,到今天仍旧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尤其是清明,更是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作为节日的节气外,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说,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气习俗活动。如饮食习俗,比较著名的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立春咬春与尝春等。遵循传统“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理念,以二十四节气为中心,还形成了丰富的养生习俗,如立春补肝、立夏补水、立秋滋阴、立冬补阴等。与此同时,围绕二十四节气,亦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故事传说以及诗词歌赋等,集中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寄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时期。B.“二十四节气”源于“定气法”划分,是时间体系与文化体系的综合体,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大自然的气候、季节变化情况。C.“二十四节气”历史非常久远,价值很高,它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时人们长期研究天文、气象、物候的结果。D.“二十四节气”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是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人们可以根据节气依次开展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第2页/共9页A.二十四节气是一种流变的文化传统,也就意味着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B.很多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二十四节气,这其实也体现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C.文中用“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的谚语来说明古代先民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据来指导农业生产。D.在传统社会中,一些节气仍被作为节日保留下来,是由于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推广。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A.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B.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C.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D.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4.请根据材料二,填写表格内容,每空四字。5.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属于过去时代的产物,其现实意义不大,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对此予以反驳。(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峙阎连科先爷喝了一肚子水,饥饿和口渴都被那泉水压下去。他想我只要立在这沟的脖子里,挺着不要倒下去,也许我就能活着走出这条沟。太阳最后收尽了它的余红。黄昏如期而至,沟中的天色和这群黄狼的身子一模一样。静寂在黄昏中发出细微的响动,开始从沟壑的上空降下来。先爷立在那儿如同栽在那儿的一棵树。狼群中绿莹莹的一片目光,圆珠子样悬在半空里。死寂像黑的山脉一样压在先爷和狼群的头顶上。先爷不动。先爷也不再弄出一点响声来。狼群似乎明白先爷刚才那么迅捷,就是为了抢占那段沟的脖颈时,有条老狼发出了青红条条的叫。随后,狼群便又朝先爷走过来。先爷把提在手里的勾担猛一下顿立在了面前。狼群立下了。僵持像悬桥样搭在先爷和狼王的目光上,他们每眨一下眼,那僵持就摇摇晃晃弄出一些惊心的响动来。第3页/共9页先爷看不见狼身在哪儿,他盯着一片绿珠的狼眼不动弹,只要那些绿珠有一颗移动了,他就把勾担摇出一些声音来,把那绿珠重逼得退回去。时间和沉默的老牛拉车一模样,在僵持中缓缓慢慢,轧着先爷的意志走过去。月亮出来了,圆得如狼们的眼,不是十五就是十六。凉风习习,先爷感到他的后背上有蚯蚓的爬动。他知道,他的后背出汗了。他感觉腿上的酸困麻剌剌地正朝着他上身浸。僵持正比往日的劳累繁重几倍地消耗着他的体力。他极想看到狼群因为纹丝不动的站立累得卧下来,哪怕它们动动身子,活动活动筋骨也行。可是狼们没有。它们成一个扇形在五六步外盯着先爷,如经过了许多风吹雨淋的石头样。先爷听到了它们眼珠转动的细碎的叽嘎声,看见它们背上的瘦毛在风中摆着有了吱吱的火光。先爷想,我能熬持过它们吗?先爷说,你死也要熬持过它们呵。先爷想,它们每一只都有四条腿,可你只有两条腿,又是过了七十的老人哟。先爷说,我的天呀,这才刚刚入夜你就这样给自己抽筋,你不是平白要把自己送到狼口吗?有一只小狼站立不住了,它没有看狼王一眼就卧了下来。跟着,另一只小狼也卧将下来。狼王对小狼看了看,发出了叫声,那两只小狼同时勾回头,哼出了嫩草叶样的回声,狼群就又复归宁静了。乏累是先从卧的小狼开始的。然而,小狼这一卧,先爷如得了传染样,两腿忽然软起来。他想活动活动腿,可他只用力把腿上的筋往上提了提,使膝盖骨上下动了动,就又挺挺地立住了。你不能让老狼们看见你同小狼一样站立不稳了。先爷想,你只消有一点疲累的样子,它们就会有力有胆地向你逼过来。能够不动地立住你就能活下来,先爷说,晃晃身子你就会永远地死了去。月亮从正东朝西南移过去,云彩在月亮脸上浮着,他闻到了云彩的焦干味,料定明儿天又是晴空日出,在山顶上称日光它最少有五钱或是六钱重,先爷把目光朝头顶瞟了瞟,他看见了月亮前边几十步远处有很浓一片云。他想月亮走到那儿时,云影一定会投到这条沟里一会儿。他如一段树桩样等到了,那云影果真投过来。在云影黑绸样从他身上掠过时,他静默悄息地把双腿轮流着弯了弯,转眼就感到腿和上身的气脉接通了,一股活力从身上输到了腿膝上。他把微歪的身子正了正,勾担的钩儿弄出了湿纸撕裂般的响声来。也就这一刻,云影又朝狼群移过去,他看见那一片绿光如巨大的萤火虫样朝他挪动了。于是他吼了一声,把勾担朝两边的崖壁上狠命地打了几下。沙石落下的声音,如水流一样在他脚边响动着,待那声音一住,云影滑出沟脖到了沟口,他便看见有五只狼离他更近了,仅还有四步或是五步远。庆幸他在云影中把筋骨松了松,使他能弄出那些有力的响动,把狼群的进逼喝止住,使他僵持中的弓步站立能继续到后半夜。他想,我七十二了,过的桥都比你们走的路长哩。他想,只要我不倒在这沟脖,你们就别想靠近我。他想,狼怎么会怕人站着不动的怒视呢?他想,有半夜了吧,没半夜我的眼皮怎么会涩呢。先爷说,千万不要瞌睡呵,打个盹你就没命了,瞎子和玉蜀黍棵都还等着你回呢。那卧着的一对小狼第4页/共9页把眼闭上了。先爷看见最亮的两对绿珠子扑闪一下灯笼样灭去了。他把握勾担的右手悄悄沿着勾担往前移了移,挨着左手时,狠命用指甲掐了左手腕,觉得疼痛从手腕麻刺刺传到了眼皮上,瞌睡像被火烧了一样惊着抖了一下,从眼皮上掉在了沟壑的月光里,才又把手移回来。又有一只半大的狼把身子卧下了,眼皮立刻耷下来盖住了那绿莹莹的光。狼王用鼻子哼一下,那只狼扑闪扑闪眼,还是把眼皮合上了。深夜里,时间的响声青翠欲滴。星星在头顶似乎少了几颗,月光显得有了凄苦的凉意。先爷又有几次眨动眼皮了。他偷偷抬起一只脚,在另一只脚上踩了一踩,才觉得眼皮从生硬中软和下来了。看一眼头顶的星月,他知道他终是把半夜熬过了(有删改)去逃荒的大旱之年,一个人留下来同命运抗争的故事。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爷在与狼群激烈紧张的抗争中表现出顽强和不屈,与《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有相似之处。B.先爷在饥饿口渴之际遇到凶狠的群狼,但他不肯束手就擒,于是有了这惊心动魄的对峙。C.紧张和沉着、恐惧和勇敢,看似矛盾的情绪在先爷身上融为了一体,真实可感地体现了人性。D.经过一整夜的对峙,狼群终于都被熬困了,先爷以其顽强不屈的斗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对气味、色彩和声音的描绘独具匠心,充满着奇异的形容,极具可视性艺术效果。B.C.小说刻画了广袤雄浑的黄土地景观,这种环境更能反衬人物征服自然、开拓进取的精神。D.小说将万物浓缩到一人和狼群的对峙上,寓言化的描述使得文本具备了史诗的磅礴厚度。8.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9.小说叙述故事穿插运用了“我”“你”“他”三种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结合全文简要赏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曰:“”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第5页/共9页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昔者曾子处费,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朋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向寿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中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材料二:②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注】①公中:即韩相公仲朋,“中”同“仲”。②甘罗:甘茂的孙子。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内攻A于樗里疾公孙衍B而外C与韩朋D为怨E今公用兵F无功G公必H穷矣。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倍”意思相同。B.C.D.“三鼓”指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用以鼓舞士气,是春秋战国时的军礼。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武王野心勃勃,想出兵向东进攻三川,觊觎周王室,与《过秦论》中所说惠文、武、昭襄“东割膏腴之地”相互印证。第6页/共9页B.甘茂举曾参的母亲投杼逃跑之事,认为即使像曾参这样贤德的人,其母亲都因他人而不能信任他,说服秦王订立盟约。C.宜阳久攻不下,而樗里疾、公孙衍二人意见不一致,争论不休,导致武王对战争胜利信心不足,准备停止进攻。D.进攻宜阳时,秦国士兵士气低落,属下左成劝告甘茂要振作建功,向寿则建议甘茂研究军事和兵法,避免陷入困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14.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樗里疾的叙述和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日还郊王勃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注】①嘿(mò)语:沉默。②平子:后汉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曾为河间相,仕途不得志,因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春游时郊野的美好景色,抒发了作者悠闲的心情,也在闲兴中寄寓了作者的沉思。B.首联点明还郊原因,暗示诗人在现实中缺少志同道合者,希望在山水中得到精神安慰。C.颔联从视觉出发,写出碧绿如带的景象,榆荚成串如古钱一般,表现作者闲居生活的富足。D.尾联写田野的路边满树繁花,春色正浓,呼应标题“春日”,也将情思融入景中,情景交融。16.试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第7页/共9页(1)小明描摹了一幅关于“三顾茅庐”的画作,朋友建议他给画题上杜甫《蜀相》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人一般把流传下来的一些方式行为称为风俗。其实,A。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引用当时已经存在的谚语(”“风”已经不同了;如果再走一千里,会发现“俗”也变了。可见,“风”和“俗”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而是一种象征性表示。B?“风”是流行、时尚,它的变化比较快,传播的速度也快,但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影响的范围也比较小。新的“风”来了,往往就会取代旧的“风”。今天也是这样,互联网上新出现的词我们可能还没有弄明白,过两天就不见了,因为新的词又取代了它。“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潭理工学院《新能源汽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安丘市重点名校2025届初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区三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试题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华侨大学《信息内容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BM5D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2025届初三下学期两校期中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物理化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风电基础合同
- 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原文)
- 02J611-2 轻质推拉钢大门
- DB51-T 3176-2024 四川省中心乡镇消防救援站建设规范
- DB11T 2279-2024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规范
- 养生理疗馆门店管理手册02
- 店里装修合同范本
- 文具采购合同范本版
- 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二三四单元(综合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