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在成都遇见杜甫》阅读答案_第1页
阿来《在成都遇见杜甫》阅读答案_第2页
阿来《在成都遇见杜甫》阅读答案_第3页
阿来《在成都遇见杜甫》阅读答案_第4页
阿来《在成都遇见杜甫》阅读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来《在成都,遇见杜甫》阅读答案在成都,遇见杜甫阿来公元759年冬天,为寻找一个存身之地,杜甫从秦岭深处的同谷县出发,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到765年离开,他在成都与蜀中生活了6个年头。在此期间,他写了200多首作品,显现他的情趣与胸怀,显现他集大成的诗歌向更多样、更深沉、更成熟转变。更可贵的是,他为那个时代的成都,从自然到人文,留下了一份鲜活生动的档案。从2022年2月开始,每两周一次,每个周六下午,我都会在成都的“阿来书房”进行“杜甫诗中的成都”系列讲座,既讲杜甫的诗,也讲他诗中唐代成都的面貌。后者讲的可以说是杜甫眼里、笔下的成都。我不是治杜诗专家,误读之处,应该不少。之所以按捺不住,要来做这个讲座,并且前前后后讲了一年多时间,是要向诗圣致敬——一个晚生的写作者对伟大前辈的敬意。同时,也是作为一名成都居民,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有人会问:你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作家为什么要读文言世界里的杜甫?要知道,白话文写作至今才100多年时间,很多观念特别是小说的观念和写作方式其实来自西方。我自己写小说,知道小说要有故事,要有思想,但不只是故事,不只是思想,文学家的根本责任是用语言建构世界。杜甫讲“别裁伪体亲风雅”,文学要追寻雅正之意,杜甫还说“清词丽句必为邻”,好的修辞是诗人的天职。从语言来看,我们使用全世界独一份的汉字进行写作,从诗经时代开始积累的巨大审美经验主要还不在小说里,而是在诗歌和散文传统中。要保持这种语感,保持中国风的、雅正的、含蓄的、蕴藉的这样一种语言,必须向古典学习。今天,我们可以随口说出“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的诗句,也会背诵写蜀地山水的《春夜喜雨》,说明大家对杜甫诗有高度的认同,对杜甫笔下的成都有高度的认同。明人李长祥读了杜甫在四川写的诗后,是这样表达的:“少陵诗,得蜀山水吐气。”诗歌界普遍认为,杜甫从入川以后,才真正进入他诗歌上的成熟期。得蜀山水,杜甫扬眉吐气了,不是浮于表面的扬眉吐气,而是他找到了审美的精髓——诗歌如何与自然结合,如何与生命结合,如何与自己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结合。李长祥接下来这一句话更为重要:“蜀山水,得少陵诗吐气。”有了杜甫的诗,蜀山水也得到了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讲成都的文化、成都的诗意,没了杜甫诗,会有很大的缺失。杜甫给蜀地独特的自然山水、人文历史定下了调子。讲杜诗可以讲字、词、句,讲写作、修辞的技巧,讲思想意义,但是我不太想这样讲,我想讲一个人。这个人一方面像我们普通人一样生活,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又不普通,因为写作而不普通。......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在成都,遇见杜甫”,今人与古人“相遇”,表达上充满新鲜感;同时,能引发读者对跨越时空与杜甫“相遇”联想。B.杜甫在成都和蜀中生活的6年里创作了200多首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他诗歌内容的转变,也为唐代成都留下了生动的档案。C.白话文写作的观念和方式都来自西方,而我们作家要向古典学习,保持中国风的、雅正的、含蓄的、蕴藉的语言。D.本文写的是杜甫,却又写到《诗经》,原因是《诗经》和杜诗一样都包含了情感、审美等超越物质的东西,让人心灵得到浸润。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篇介绍杜甫入川的经历,为后文作者讲述杜甫与成都的关系以及对杜诗的解读做铺垫。B.文中引用李长祥的话,从杜诗与蜀地山水相互成就的角度,阐述了杜诗对成都文化的重要意义。C.文本将“物转心”和“心转物”进行对比,揭示了凡人与圣人的本质区别,使说理更加深刻。D.作者引用里尔克的话,强调了读者应努力描绘出杜甫人格的轮廓,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8.作者说自己之所以要做“杜甫诗中的成都”的系列讲座,一是向诗圣致敬,二是表达对成都的热爱。请联系全文,具体阐述你对这两点的理解。9.文中说“其实文学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专业,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底色”,请联系全文,简要说明杜诗中的“精神底色”指什么,并结合杜甫的诗歌简要说明。参考答案6.C

解析:原文提到“白话文写作至今才100多年时间,很多观念特别是小说的观念和写作方式其实来自西方”,但并未断言全部观念和方式都来自西方(如中国小说也有本土传统)。作者强调向古典学习是为了保持汉语的独特性(“使用全世界独一份的汉字”),而非全盘否定白话文的自主性。7.D

解析里尔克的话在原文中是比喻性引用(“爱上一个人”即爱上杜甫的诗),旨在说明通过诗歌想象复活杜甫的生命,而非直接要求读者“描绘人格轮廓”。文章主题的升华在于杜甫诗歌的永恒价值(“声音响亮,音调铿锵”),而非人格塑造的方法。8.①向诗圣致敬: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成就非凡,其诗歌向多样、深沉、成熟转变,且文学观念如“别裁伪体亲风雅”“清词丽句必为邻”等,对后世文学创作有重要启示,值得晚生写作者敬重。②表达对成都的热爱:杜甫为唐代成都留下了鲜活生动的自然与人文档案,其诗与蜀地山水相互成就,给成都文化定下了调子,作者作为成都居民,通过讲座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9.①杜诗中的“精神底色”指超越物质、蕴含情感与美、关注家国情怀等内容。②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